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汕头市旅游
汕头市景点介绍
二灵庵
二灵庵位于两英镇仙新叠石山。始建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占地面积620平方米,建筑面积420平方米,曾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活动地点。庵内原佛像保存完好,周围风景秀丽,为旅游胜迹。
五皈寺
沙陇镇溪西乡五皈寺,俗称“五保寺”,肇于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南宋景炎三年(1278)释续开扩建,相传文天祥前来礼住持并步上沙丘望幼主,明洪武一年(1368)“虱母仙”何野云也到此。1984年起由住持释惟振重兴,文物颇多。相传南宋末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志定和尚到此,观察地势,见西南山的大龙溪、水龙溪两溪水浩大长流,东咸水溪流通至海,沙滩平坦,是为宝地,遂于此筑宇建寺。名为“五皈”,其意是常住要有“五戒三皈”。后来,沙陇人多,分为五片,称“五保”,故俗称之“五保寺”。据说明朝刚立,即洪武一年(1368),陈友谅军师“虱母仙”何野云,兵败流落到此,为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南山革命遗址
位于大南山的潮南区红场镇雷岭镇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尤其是红场镇,被定为汕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场镇原名“石船”(因境内有一岩石似船而得名),1961年为纪念革命旧址“红场”而改称红场。红场是二战时期革0据地,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早在民国17年(1928),红场已是东江革0据地。著名革命家彭湃、-、李富春、古大存、方方、邓发等先后在红场、雷岭等地点燃革命烽火,建立革0据地。民国19年,闽、粤、赣三省边区-会在红场召开。革命旧址红场、红宫、石刻革命标语被列为广东省重点保护革命文物;红场革命烈士纪念碑和大南山革命历史纪念馆,被汕头市定为爱国主义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成田七星寺
七星寺,座落于潮南区成田镇家美村马家沟东北侧。梵宇坐西向东,静处平畴,远离村舍,修竹簇拥,环境清幽。每当稻香菜绿,桔黄花紫,鸟语蝶舞,锄耕人忙之际,乍闻木鱼经声,袅袅梵音,使人有顿忘尘劳、幸逢盛世的怡然之感!古刹累遭破坏,文物散佚,创拓何年,颇费稽考。现据寺中仅存功德纪念牌位及当地有关谱牒查校:昔于明代港头乡大檀越主庠生张协熊发愿捐资,鼎力支持通能慧公禅师开山创寺;至明万历年间(1573—1620),复有西岐乡大檀越主冠带刘光前,舍田14亩永作香油田,寺中现存乾隆十九年(1754)重兴住持源海勒石舍田功德碑记残部可资佐证。据故老相传,往昔春秋二祭,寺僧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翠峰岩景区
翠峰岩景区,位于仙城镇金竹岭西北山麓,距潮南城区13公里。《汕头旅游发展规划意见书》把其列同中山公园、宋大峰景区、仙湖景区等为第二类资源景区。翠峰岩始创于元至正三年(1343),距今已有660年的历史。岩上古庙“圣母娘娘庙”,奉祀于岩上西华石室修真坐化的林九姨,民间素称其为“岩娘”,自古香火颇旺。相传,林九姨为成田乡人氏,原名林玉云,生于元延年间(1314~1320)。降生时,异香满室。尔后素食至18岁,坚贞不屈不嫁,为抗婚携一犬一锅逃难至此,独处岩洞修真。期间,林九姨乐善好施,擅于用药,治病救人甚多,山下乡民敬若神明。其贞洁和救苦救难济世之心,感动上
祥符塔
祥符塔高21.06米,位处海拔83.8米的龟山之颠。站在练江平原或登临大南山、小北山,百几十里内,人们都可以看见耸立于龟山之颠的祥符塔:它就象一支苍老的巨笔,蘸抹云彩,倒写青天。它的雄姿,它的苍桑,它的传说,让人心生敬仰,让人浮想联翩,让人心驰神往。据传,因光折射,祥符塔影曾映照于附近江河及水井,乃至人家的水盆之中,成正立或倒立影像,蔚为奇观,常为民间所乐道。周光镐在其《明农山堂集》(为馆藏文物)中有诗赞之。可见,祥符塔在民间人们心目中影响之大。穿越茂林曲径,再拾级登上龟山山顶,一目就可以看见山顶原来有一个平坦的可容纳数百人甚至上千人的巨大塔盘,祥符塔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仙湖景区
仙湖景区,位处仙城镇境内大南山北麓中段,距潮南城区13公里。景区内有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多处,也有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抗清驻军营地旧址。它背山环水,湖光山色,自然景光优美。1984年旅外侨胞和群众集资规划兴建景区,经多年来的建设,目前,已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景区,被《汕头旅游发展规划意见书》列同汕头中山公园、和平宋大峰景区、深溪翠峰岩景区等为第二类资源景区。景区范围约3平方公里。仙湖景区内有多处景点,其中:东区有天山龙泉、蓬莱仙苑、财星拱照、天云楼阁、洞天福地(崇德院);南区有南极生辉(南辰宫)、文物展厅、郑成功纪念碑、花卉基地、万类咸昌(放生池);西区
小北岩
创自明朝(1368-1644)的小北岩,于1995年修葺并扩建一新。1991年获批准开放。它以石刻繁多、山岩嶙峋、古树遮天、龙泉甜美特色,而成为礼佛、游览胜地。1993年10月潮阳县政府立为文物保护单位。小北岩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坐北向南,连同两厢客厅、食厅面积约500平方米。它创自明代(1368-1644),几经残塌,经光绪戊戍(1898)郑业宏重建和陈道培、肖德武相继修葺,广植竹木,构筑亭榭、池塘、茂木成荫,故素为名胜,受到政府保护。因地方多故,年久失修,故林宗礼居士,从庚午(1990)至乙丑(1995),得蒙各善信解囊,逐步修葺、扩建,现全寺有大雄宝
大北岩
大北岩创自明隆庆庚午(1750),清末重建,自1983年以来由住持释心印筹巨资再修并扩建,寺宇生辉,林壑幽美,匾联荟萃,石刻竞秀,1993年被列为潮阳市文物保护单位,与南邻小北岩皆为旅游名胜。“文革”中,古岩受破坏。自1983年以来,住持释心印,续佛慧命,日夜操劳,获海内外善众喜捐,把全岩修葺、扩建一新,大展英姿。同时筑路行车,方便香客。寺坐东南向西北,依山而建,总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总投资约千万元。走进山门,只见从南至北,一行排列着祖师堂、弥勒殿、地藏阁、大雄宝殿、观音阁、阁后玉佛殿、殿后金刚窟、藏经楼、千佛阁。寺南侧辟坡新建普同塔,投资约80万元
龙首环青
潮阳古八景之一的龙首环青,是很有特色的浏览胜地,它位于金浦官路村北面山谷。这里环境空寂幽静,四周绿树环抱,曾山古寺独卧其中。从寺后山径可登双髻峰,潮阳水河,尽收眼底,确是壮观。双髻山,因为风景优美幽静,吸引着—‘个个名人,近代爱国诗人丘逢甲就曾经至此登临赋涛。如追溯久远,这里又是佛教迹地。据《潮阳县志》载:“双髻山即曾山”,“上有岩曰宝峰岩,石屋天成,深广八尺,也为大颠旧迹”,那么在一千多年前,中原禅宗九代传人大颠和尚就已行脚于此了。细观洞壁,有摩崖石刻数处;为:“(宋)绍圣乙亥岁(1095年)开”、“(宋)政和丙申岁(1116年)岁重开头陀”、“(元)
东山胜景
东山是潮阳著名旅游胜地,宋绍兴以前便成为风景点。1070年前后,东山建有灵威庙,供祀唐代名奖张巡、许远。宋末丞相文天祥曾驻兵东山,在灵威庙祭拜张巡、许远,写下壮怀激烈的《沁园春》词,并在山坡葬下累毙的坐骑,至今“文马碣”故迹犹存。东山景点繁多,而曲水流觞、方广洞、栖云石、桐荫亭、聚圣塔、望仙桥、七星石、五雷坛八景最为脍炙人口。
宋大元帅墓园
宋大元帅墓园位于谷饶镇小北山麓。相传,这里是文天祥部队与元兵血战阵亡将士的合葬墓。为弘扬忠烈正气,20世纪80年代乡人筹资建成公园式墓园。墓园正门牌坊气势轩昂,园内亭阁典雅,林木成荫,绿地宽敞,环境清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精巧奇秀三园林
精巧奇秀三园林建于清末的棉城。西园、耐轩磊园、林园曾名噪潮汕,尤以西园最为著名。西园门匾系状元夏同和所书。该园设计精妙,构筑奇巧。园内假山水宫,亭台楼阁,小桥幽径,莲池潭影,石榻棋枰,交错相映,景中有景,令人叹为观止。清末爱国诗人丘逢甲主讲潮阳东山书院时,常游西园并留下咏西园诗多首。耐轩磊园是一处别墅府第与园林逸趣相融合的精巧构筑。园中假山均以太湖石垒成。有两古榕,枝干相连,成一榕树门,堪为奇观。林园位于现平和东学校校园。园由假山、园亭、鱼池、古井和一座两层楼西式建筑合成。前年,林园经过修葺,较好保持原貌。
梅祖家祠
梅祖家祠也称石花篮祠,位于谷饶镇深洋村,始建于1921年。该祠为二进院加拜亭四合院布局。大门两侧和祠内饰有一百多幅精巧石雕;祠内梁枋等处刻有三百多幅玲珑生动的潮汕木雕;屋脊和屋檐等处饰有嵌瓷和泥塑。该祠建筑形式中西合璧,结构和谐,精雕细刻。专家誉其为我省现存艺术价值较高的近代祠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岩
潮阳的塔山即西岩,位于棉城西郊。南麓的“海潮古刹”,又称“西山海潮岩”,乃潮汕首屈一指的古刹。据明隆庆《潮阳县志》载:“县西十里曰西山,其俗曰塔山,旧传有砖塔遗址,砖石尚存,后移入县中,今府馆中者是。其麓有岩焉,曰海潮岩,一名西岩。三面石壁,深广一丈余。相传惠照曾居此,大颠与药山并居之。”西山潮海岩内有明代乡贤萧端蒙少年时的读书处,西岩寺内“海潮古刹”匾额,乃萧端蒙所书。潮阳塔山的西岩,和东山的北岩,有卓锡泉的东岩,同列潮阳三岩而声名卓著。
海棠观
河溪镇的海棠观是一处道教迹地,始建于明朝天启年间。现海棠观建有玉皇殿、三清宝殿、瑶池天宫等供奉道教诸神的宫殿,雕梁画栋,流光溢彩,十分气派。加上多处自然景点,更是引人入胜。
石井岩
石井岩位于潮阳区关埠镇玉一村石井山。该山高数百米,山中有天然石室,前临大江(即韩江和榕江)。唐贞元六年(790年)名僧大颠曾居于此,称峰梅洞。宋政和元年(1111年)僧人依石室筑寺舍,石室为大雄宝殿,称“三峰寺”。相传峰梅洞侧有一石孔,孔下有一石舂,每晨自石孔流出白米于舂内,可供住僧一日之炊,凡舟楫过江必投米于江中,方能通航,否则船受风阻不能行,故有“双溪嘴沉船,峰梅洞出米’’的传说。三峰寺建成后,住僧人口增多,做饭的和尚观其出米洞口太小,恐流米不足其炊,故而凿大其洞口,意想增加米流量,不料米遂绝。明崇祯年间(1628-1644),进士成庵至此为僧,修葺
涵元塔
涵元塔在金灶镇(原潮阳市棉城西北31公里,灶浦镇港内村东侧,龟山之巅)。据碑刻张明弼《涵元塔记》载:“涵元塔始建于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落成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为楼阁式砖石塔,塔高43.4米,底层周长44米,八面七层,空心。底层八面各嵌有花岗岩浮雕石板,刻飞禽走兽,花、木、虫、鱼、日、月、星、辰。塔腔为穿壁绕平座结构,从底层西石门进塔,可沿螺形石阶登塔顶。从二层起,每层藻井皆用石板覆盖,石板上刻有双龙戏珠、双狮戏球等图纹,显示明代石雕艺术之特色。底层塔门匾额石刻“涵元宝塔”四字,门两旁有石刻对联:“印光西度浴南离占壁曜奎瑞应当年舟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达濠古城墙
说起长城,无人不晓,长城之闻名因其“大”,而你知道中国现存最小的“古城”吗?它,就是达濠古城。其面积用一般丈量区域面积的度量单位来表述,真是天可怜见,只有0.014平方公里,还没有一个足球场大。达濠古城位于汕头市濠江区政府大楼东南1公里处,是全国唯一保存最完好的袖珍古城。建于1717年(清康熙五十六年)。现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说起这个袖珍城,还有一段故事。达濠,古称招收都,是一个三面环水的半岛。山多田少,民以渔盐为业,史载“田三渔盐七”,指的就是当时的生产布局。清康熙年间,两广总督杨琳上奏朝廷,请准在达濠沿海一带构筑城墙,用以防御明朝余党和海盗的骚扰。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霞美庵
汕头市(原达濠区)青蓝盐场下尾的霞美庵,濒临大海,创自明朝,已由住持释宗香(1922-2001.12.9)修建一新,与相邻的天公庙、妈庙诸文物古迹吸引来客。庵所处地理位置,是在明初所设下尾寨,故俗称“下尾庵”,谐音写成“霞美庵”。清初这里是台湾郑经(郑成功之子)部将、达濠人邱辉屯兵处之一。古庵年代久远,民众流传“未有青云岩,先有下尾庵”之谚。青云岩始建于明嘉靖五年(1526)五月,可见古庵已超400多年历史了。庵后僧墓记有明泰昌(1620)、崇祯(1628-1644)等年号,在1959年公社化时因建化工厂需要而被迁往青蓝大园埔。天启元年(1621),青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