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揭阳市旅游
揭阳市景点介绍
彭延年墓
彭延年墓位于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梅云林厝寮村浮丘山北麓,是潮汕名墓之一。该墓始建于宋绍圣三年(1096),前临平原,后倚重山,清流前绕,是传统风水学中“山环水抱”的“宝地”格局。墓坐南朝北,碑面宽达3.7米,为宋式典型。墓前有万历所树神道碑。《(康熙)潮州府志》、《(乾隆)揭阳县志》“古迹”、“墓丘”诸篇,均有关于此墓的记载。是当代学者研究潮汕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物证。2015年12月10日,彭延年墓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为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邹堂郑氏宗祠与牌坊
邹堂郑氏祖祠俗称“始祖祠”,位于揭阳空港经济区地都镇乌美社区,于明朝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建成,是邹堂郑氏之11世祖郑旻告假回乡修建祖祠时所建的。郑旻是明嘉靖丙辰年(1556年)进士,授官兵部主事,曾任贵州布政司、四川按察等职,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有口皆碑。其祖祠几经焚毁再建再重修,如今依然屹立在邹堂山下,古风依旧。“科第世家”石牌坊坐落在祠外,为二层式石基的三门四柱全石结构,高约5米,宽约7米;此乃郑旻的五世孙郑其崇中举之后归故里修祠所立,这石牌坊见证了邹堂郑氏一族的荣耀与辉煌,自郑旻首中进士之后,五世之中就有四代科甲,确实不得不令人称赞。据说邹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邹堂古村
邹堂古村,一个古朴的乡村,位于广东省揭阳市空港经济区地都镇,背倚桑浦山,面朝榕江水,东部与汕头市金平区、北部与潮州市潮安区接壤206国道贯穿而过,这里又是潮汕三市的交界处,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邹堂郑氏祖祠俗称“始祖祠”,位于邹堂里面的乌美村,于明朝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建成,是邹堂郑氏之11世祖郑旻告假回乡修建祖祠时所建的。郑旻是明嘉靖丙辰年(1556年)进士,授官兵部主事,曾任贵州布政司、四川按察等职,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有口皆碑。其祖祠几经焚毁再建再重修,如今依然屹立在邹堂山下,古风依旧。“科第世家”石牌坊坐落在祠外,为二层式石基的三门四柱全石结
顶联大夫祖祠
大夫祖祠,又称林鸣鸾知府祠、广业祠,位于揭西县钱坑镇顶联村委会湖眉村,硬山顶土木结构,建筑面积1661.73平方米,该祠建于清康熙年间(正厅墚架有康熙通宝钱木雕)。堂名源远堂”。该祠堂是潮汕地区较大型祠堂之一,也是揭西地区与塔头阔口园吴氏家庙并列大型祠堂之冠的祠堂。大夫祖祠前有一大埕,可容千人以上。正面为三山门楼,可三门出入。石门匾书:“大夫祖祠”,门楼立柱上皆石构梁架及石雕。三面石壁皆浅浮雕图饰。前后天井各种四颗罗汉松,而且各有一老一新,老松或为原建所植,苍劲挺拔,老而弥坚。中厅双拜亭有外四石柱和内四石柱支撑亭顶,内四柱每侧二柱上为五栿梁,外四柱每前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宫林古村
新宫林,毗邻灰寨圩,地处灰寨盆地腹部,周围山环水绕,田地肥沃,河棉公路又从寨边经过。该村有始建于1804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的苏州园林式古民居。它的建筑风格既呈现巍峨庄重严肃的宫殿式格局,又融进潮汕“四点金”、“下山虎”的建筑特点,还继承了客家人围龙屋的传统,同时也巧妙地运用了苏州园林优雅的格调。最具特色的建筑物有“一串七门楼”、“三壁联珠”、“乐善处”。具有“四马拖车”、“九厅十八井”的建筑格局。当地党政及村委会决定多方筹措资金,对该建筑物进行修复,包装成旅游景点,以发展特色旅游拉动当地经济发展。
朱里洋古村
朱里洋村或称朱厝洋村,位于揭东登岗镇东部,村东面与曾厝洋村相邻,南至上廖村,西接彭厝沟村,北至枫江及白宫村。以前被官府称之为“登岗(灯光)照万里”的万里桥就在该村近旁。朱里洋村建于公元1279年,是一个有700多年历史的古村,是远近闻名的“富人乡”。村内古建筑群既独立又一体,布局奇特,防御工事设计精妙,现存古建筑群保留了元明清三个朝代风格,2012年9月被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定为广东省古村落。该村村民系宋代理学家朱熹后裔,该村也是潮汕地区10多个朱氏村落的发源地。这里的人承远祖崇文重教,几乎每个房头都有自己的私塾。“咸酸藤,苦瓜苦,乡里出
新寮古村
新寮村可以说一个人杰地灵的古村落,在清末时期有“一门三中举”的黄国祥兄弟,更是由此诞生出了一道十分有特色的乡土美食——生炒朥饭,即以猪肉、鱿鱼、香菇、豆干、青蒜等各种配料同生米一同炒好加水焖熟,味道咸鲜香,米饭是粒粒分明,米饭口感软硬适中弹牙。据说炒朥饭也称举人饭,为当时新寮吴举人黄国祥习武练功后补充体力的正餐。倒也从侧面映证了潮汕俗话:穷文富武。新寮村自古至今,村文武贵并茂,主要建筑呈现为“三厅一井”、“三街六巷”、“下山虎”等潮式建筑风格。据载,明万历六年,饶平汤尾村黄心境携父遗骸寻龙迁此,翌年张氏也从饶平迁来,林氏于1956年修水库移民而入。黄张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竹林古村
竹林村位于揭阳市榕城区紫峰山南麓,东连群英、群光二村,西与普宁市南溪镇交界,北面吉荣公路横亘。竹林村古称林厝寮,因明代弘治年间有林氏在此搭寮居住。后来林氏移居他处,现在全村居住着洪、杨、王三姓。王氏祖先于明代嘉靖三十一年(1552)到此定居,三姓同居一村,和睦相处。竹林村旧时四面翠竹环抱,景色优美,清康熙乙丑年(1685)翰林学士兵部郎中杨钟岳题有“竹林山”三字刻于中央寨门石匾,“竹林村”因此得名。竹林古村以五行、易经、风水择地,建筑具有潮汕传统古建筑特色,现有古民居14处,土木结构的祠堂、公厅、古楼、古四合院历尽时代沧桑。被村民称为“后楼”的古楼建于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前古村落
山前古村落位于紫峰山脉和南面山脉之间,旅游资源丰富,周边有十多处是揭阳市的著名旅游景点,老揭阳外八景有二处:“紫陌春晴”、“石水缸”,还有华阳道观、龙珠马寺,桂竹园岩景区、大湖岩景区、丁日昌墓园、已三公墓园、花果古寺,平林娘宫、潮阳元帅府等。现存文物众多,有石匾、木匾、石璋、古刻、古墓、古迹、古井、古碑、私塾、祖祠等,对岭南文化的研究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孔美古村
惠来县隆江镇孔美村是一处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聚落依龙江河岸北侧,呈复合状分布,建筑为泥瓦木平房结构。孔美村位于隆江镇龙江河中下游北岸,处于龙江河出水口湾口处的末端,全村800多户,人口7000多人,均为唐姓族人聚居,旅居海内外的乡贤侨胞众多。孔美村地处平原地带,村落布局整齐合理,村子古香古色的老建筑,承载着孔美村700多年的历史与变迁。早在南宋年间,孔美村就有罗姓族人在这居住,直到元末,唐氏四世祖清溪公才落籍惠来孔美村。2018年,12月10日,住建部发布重要《公示》,全国共有2646个村落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其中广东省共有103个村上榜
湖岗古村
玉湖镇湖岗(山湖岗)村位于揭东县西北部,与梅州市丰顺县汤南镇接壤,处榕江支流北河上游,南距榕城25公里、镇政府3公里,北距丰顺县城(汤坑)12公里,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历史古村落,该村历史建筑保存完整,村落风貌保留历史的古朴味道。
乌美古村
乌美村地处揭阳、汕头、潮州的三市交界处,北靠桑浦山中段的邹堂山南麓,南濒榕江,东与汕头市的福岛、新寮、鮀西三村接壤,国道206从村前掠过,水陆交通十分发达。在揭东县地都镇乌美村的白门内,有一座石牌坊历经400多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保存完好。据郑氏族谱记载,该石牌坊是明穆宗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邹堂郑氏之十一世祖郑出任贵州左布政使,告假回乡修建祖祠时所建。该石牌坊于1994年8月30日被揭东县列为首批文物保护点。乌美村最出名的是祠堂群,村里有“梅峰公祠”“谦约公祠”“坦斋公祠”“南庄公宗祠”等等,它们多建于明清的,甚至民国的都有,多是采用贝灰砂木结构
西寨古村
西寨社区位于揭阳母亲河榕江北河南岸,与揭东区政府隔江对屿,居揭阳空港经济区北部,西与榕城区榕东街道彭林村接壤,东与东寨社区、顶乡社区相邻。地处揭阳市榕江新城核心区,周边有环岛路、进贤门大桥、发展大道等道路通过,交通基础设施发达,地处区域民营经济发达,发展潜力与发展活力无限。
新溪古村
新溪村,古称华溪村,位于普宁市境内的榕江南岸、南溪镇东北部。这里溪河密布,川流不息的洪阳河、黄坑溪在村前汇入榕江,旧时普宁港嘴码头就设在新溪河边,是一处重要的水运中转站。
碗仔古村
普宁下架山镇碗仔村,是一个以马姓为主的聚居村落,包括碗仔村、下洋、白马坷、龙潭、望岭和岭尾6个片村。村落建于16世纪末,历史悠久。盐岭古道穿村而过,进村石阶、古石板桥保存完好,村里古树名木种类繁多。村庄建在半山腰,建筑沿山坡分布,四周青山环绕,村中绿树掩映,鸟语花香,静谧古朴。碗仔村得名于山体形状。碗仔村先民到此定居时,因聚居地前有一长若案几的山丘,乃命名为案仔村。后因聚居地四面环山,呈凹形,状似碗,故依方言谐音改作今名。碗仔村的老寨所处地林木满山,青藤倒挂,奇石苔藓,有着四季常青的碧绿清幽,宛如自然环境中生出的古堡。碗仔村的寨门坐丑向未,即坐东北向西南
果陇古村
普宁市燎原街道果陇村,由乌堆洋、鸡笼山、耘头、杭溪、军田等5个自然村组成。自南宋末年福建抗元英雄庄公从入住果陇开基至今已历700多年,是全国最大的庄姓村落,人文历史厚重。村内溪河萦绕,湖山相衬,铁岭兰香袭人,杭溪绿竹成荫,白坑湖上舟筏穿梭,古老的亭台楼阁随处可见。据统计,果陇村内保存有祠堂32座,古建筑群3处,古巷1处,古批馆1处,故居1处,庙宇7处,碑刻3块,古墓葬3处,古桥梁1座,旧址1处等。据介绍,果陇宋时称渔湖塘口,因村域为一片洼地,水涸(潮音“可”)见陇,故又俗称涸陇,后改今名。村里溪河与练江相连交汇于双溪咀,经鸡笼山水闸向东流出大海,果陇的各
潭角古村
潭角村:潮风长在临水烁金蓝城区磐东街道潭角村,古时被称为“潮临”,后来改称“潭角”。这里三面环水,村内水系纵横交错,古村格局保存完好,历史人文底蕴深厚,古迹繁多。据介绍,潭角许氏开基祖许光公宋时由福建来到揭阳,发现潭角是理想的定居之地,于是举家落籍。后来子孙繁衍生息,分创四处古寨场,分别为新围、沟美、南厝、北厝,古称“四寨一村”,目前全村现有人口5300多人都为“许”姓族人聚居。村内保存有祖祠5座,公厅32座,“小书斋”13座,“四点金”、“下虎山”、“三厅通”、“三壁联”等传统民间建筑共26座。古语说:“金生丽水,玉出昆岗”。潭角许氏先祖崇尚近水生财的
旧寨古村
榕城区榕东街道旧寨村从北宋末期便开始创寨,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村内溪河环绕,古树参天,古村传统民居建筑至今仍保留原来的格局和建筑风貌,村内流传至今的传说故事引人入胜。旧寨全村都是陈氏族人聚居,他们的始祖泰初公是福建莆田人,北宋绍圣年间任潮州府通判,退休后看中旧寨是一块风水宝地,于是选择留在这里落籍。那么泰初公为什么会看中旧寨这块风水宝地呢?据陈氏族人介绍,从地形地貌上来说,旧寨形似一只卧牛,村民们把它称为“牛地”。到了南宋淳熙年间,为了纪念始祖泰初公,陈氏子孙合力营建陈氏家庙,取堂号“有庆”。据说家庙所在地也是一块风水宝地,当地人称之为“印菜地”(空心
旧寨陈氏家庙
旧寨陈氏家庙位于揭阳市榕城区榕东街道旧寨村南,约建于宋哲宗,绍圣至元符(1094—1099年)年间,庙里供奉有沂国公,泰初公及历代祖宗牌位。每年九月初八为祠祭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门许氏宗祠
揭阳许氏宗祠位于榕城区西马路中段,距离石狮桥约150米,是潮州后七贤之一许国佐(号班王)的曾祖父许守愚(号蒙泉)为奉祀玉滘公等列祖所创建,始建成于明朝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祠堂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为灰、石、木结构,三进三厅五开间两天井两火巷布局,主座保留有大门、三山门、拜亭、中厅、后厅,保存完好,结构完整。堂内三山门,相传为御赐敕建,是许氏宗祠一大特色,为潮汕祠堂所仅见。祠堂东北侧有许国佐为其亲祖母余氏建造的庶祖祠(堂号“追远堂”),俗称“阿婆祠”,约建于明朝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是揭阳地区尚存的唯一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