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河源市旅游
河源市景点介绍
飞云磜景区
飞云磜景区位于上义镇捲蓬村,景区内有飞云磜瀑布,林木茂密,有原始次生林670多公顷,捲蓬村还有300多年历史的曾氏九厅十八井大型客家住宅人文景观;适宜建设休闲生态景区。
佗城越王井
越王井位于位于佗城镇中山街光孝寺内,是秦县令赵佗故居的汲井。后赵佗为南越王,故曰“越王井”,又曰“万寿宫井”。随着历代王朝的兴废,饱经沧桑2000余载。唐乾符五年(公元878年)重修,邑贤昌明作有井记,勒之于石。尔后,历代作过多次修葺,并有井记。井为砖石结构,深40米。井口开有一直径0.6米的圆形口,井口高出地面0.7米。六角形的台面,以四块石板平铺而成,井膛用三层红色方石叠砌,叠石下用青砖铺至底,中部直径约2.5米。结构结实美观,是岭南名古砖井之一。清代中叶以后,井膛淤塞,但保存完好。井边立有唐韦昌明《越井记》碑刻,现存较好,属岭南古井之一。1962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源文阁塔
文阁塔位于东源县黄村镇下七村水口蓝溪河边。走进村口,远远可看到,此塔属“风水塔”。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阁塔始建于同治四年(1865),塔八角五层,用石灰、沙、石混合砌墙,塔高约二十二米。塔身每层高度是自下而上递减,面廓逐层收敛,塔身略成抛物线形,塔身除每层伸出三层线砖、二层牙砖外,均为石灰批荡,正门高二点二米,门上有一长形横匾,写“文阁”两个大字,牌匾字目清晰保存完整,并刻联“文塔辉煌,光腾万丈;笔花吐艳,阵扫千军”。“文阁”字样据考为当地秀才程梅阁笔迹,故得名文阁塔。第二层以上八面设有真假窗口,其中第二层南面、第三层北面、第四层西面、第五层东面为真窗,
陂头文笔塔
陂头文笔塔位于陂头镇北面约三公里处资溪村的帽子峰山顶,此塔建于明末,清道光十九年重修,塔六角三层楼阁式宝塔,高十三米,塔基砖砌,底层均设有拱门。此塔乃陂头镇盘石围谢氏因其族中子弟,每科考取无名,认为与风水有关。于是,择其屋对面之山的“帽子峰”顶,集资兴建此塔。
连平东山塔
东山塔位于连平县城五公里元善镇东山峰巅,也叫文笔塔,始建于明末清初,是连平县现存最高、最具规模古塔,也是连平作为古代州城标志。东山塔六角七层楼阁式,塔高三十一米。原塔采用火砖、石灰等材料砌成,原塔刹铅铸被盗走,后改为砖砌。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修复东山塔,砌筑加固塔基护坡,换补内外风化塔砖,改木板楼为钢铁网楼层,砌复坍塌第七层,重铸生铁塔刹,并安装避雷装置及铺设观赏地坪等。修缮后东山塔于一九九九年六月竣工,县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连平水口塔
水口塔位于连平县上坪镇东阳村。水口塔建于清代。水口塔又称风水塔,塔六角五层楼阁式砖塔,高十六点八米,塔底层边长0-二五米,壁厚零点九七米。塔腔为壁内折上式结构,层层递减。塔身北向正面各层辟拱门,首层门宽一点零六米,二至四层门额分别嵌有“巨灵一臂”、“雄镇南天”、“扪星浴月”等字。各层用菱角牙砖与挑檐砖相间叠涩出檐,檐置灰梗布瓦,檐下绘有不同色彩几何图案。水口塔正门已被毁,四周被杂草簇拥着,五层塔身爬满苔藓和藤蔓,檐上杂草丛生。塔门额上嵌有“巨灵一臂”、“雄镇南天”、“扪星浴月”等字已模糊难辨,塔内阶梯已拆除,只留下几块斜搭木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水口塔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林寨司马第
司马是古代的中央官名相当于部长级,与中宪大夫、奉政大夫、朝议大夫一样。这幢司马第又叫九栋屋,是指司马第、朝议第、上新屋三幢楼房依次连贯成九栋的总称。始建于清嘉庆二年,距今200多年,是朝议大夫陈鸿铭兴建的。司马第地处古村风水宝地,当年屋挑着白银铺在地上排列,铺多宽,买多宽,铸成“白银铺地”奇观。该楼为府邸式结构,厅廓屏风十分考究、木刻镂雕别具一格,木雕金光灿灿,历200多年仍保存完好,那是用金萡贴成的艺术精品。墙上的那条痕是1964年的洪水线,往下是2006、2005年的洪水线,洪水淹得这么高,房屋一点都无损害。这里厅堂宽敞,窗明几亮,历来是村内排练粤剧
谦光楼
谦光楼坐落在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林寨镇兴井村,是河源林寨古村落的主要古建筑之一,由陈步衢(字云亭,桂军将领)创建于民国6年(1920年),占地面积约2700平方米,土改运动前住有主仆100多人。1952年冬土改运动掀起,谦光楼被分给一批贫下中农居住;改革开放后,大部分当年的贫下中农搬往其它地方居住,现在只有5户居民。谦光楼平面呈长方形,四角建有碉楼,一进为三层仿西式走马楼式楼房,二、三、四进为三堂四横殿堂式格局,依中轴线依次为正门、下厅、中厅、上厅,联系两厅之间有廊庑,侧边有厢房,两侧各有两排横屋,在横屋与横屋、厅常与横屋之间有三条巷和11个天井分隔,通过
颍川旧家
颍川旧家坐落在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林寨镇兴井村,由陈履中(字正卿,民国二年任和平县议会议员,七年任广东省议会议员,九年任和平县知事)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创建。正中阳刻“颖川旧家”四个楷字,落款是庚午年(1930年)谭泽闿书。整体平面呈正方形,高三层,搁瓦布檩式结构,平面布局为二进二横式,依中轴线向两边平均布置,正中依次为大门、门厅、中厅和上厅。横屋为三层走马楼式楼房,楼前有长25米,宽3米的天井用于通风和采光,屋内石木构件均大量运用镂雕和浮雕手法雕刻着草木花卉、松鹿、麒麟、锦鸡、瓶花、人物故事等图案,皆繁复精致,技艺精湛,栩栩如生,其表面的金漆,至今
仙坑村八角楼
八角楼位于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仙坑村,260多年前,一位叫叶本菘的长者在乾隆年间从政,告老还乡后耗费数万两白银,历时16年建成了一座四方型城堡式的建筑、房角各设一碉楼俗称四角楼,为确保万无一失抵御敌人又在-增设双保险的护城墙,四个角再各设一座高10米的碉楼,从此方圆百里便诞生了第一座八角楼。护城墙墙体厚约1.7米,由于全用坚硬的条形麻石砌成,当地人称其为石楼。八角楼城墙用条形麻石砌成,里面机关暗道繁多,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堡垒,为叶氏族人一次次遮风挡雨、庇护灾祸。如今经历百年风雨的八角楼肯定不是河源最大的角楼,但肯定是最坚固的。2008年仙坑村乡亲开始自发捐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广桥
江广桥位于河源市和平县下车镇镇山村,年代为清。2019年4月19日,江广桥被公布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谦楼
福谦楼位于河源市和平县林寨镇兴井村,年代为清。林寨陈姓第三位富绅陈瑞山是五福寿星,其新楼大夫第别称福谦楼,此楼据说风水极佳,财丁两盛,多育兴国安邦贤才,长久不衰。2019年4月19日,福谦楼被公布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弘毅小学党组织活动旧址
弘毅小学党组织活动旧址位于连平县大湖圩镇北向1.5公里处的磐石村下圹仔屋,原为民宅,1937年开始创办为学校,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现弘毅小学已搬迁,旧址仍为民宅。1926年至1928年,和平县进步青年张觉青、朱梦觉先后来到磐石弘毅小学,在附近开展平民夜学活动,播下了革命的火种。1940年6、7月间,共产党员严惠玲(女)、黄忠到校任教,后成立党小组。湖东小学党支部建立后,外地党员陈景文(五华人)、李新民(梅县人)也进入弘毅小学任教,秘密从事地下活动。李新民积极从事抗日宣传活动,油印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等党员教材,在党内互相传阅,对党员起到了很好的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共连平县第一个党支部成立旧址
中共连平县第一个党支部成立旧址位于连平县大湖镇湖东村。旧址设在湖东小学内,该校创建于1920年。1940年3月,中共和平县工委派共产党员周宝时到大湖湖东小学任教,秘密从事党的地下活动。同期,龙川县共产党员张其初奉东江特委指派,到大湖、忠信一带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领导地下活动。张其初委派共产党员陈学源进入湖东小学任教,暗中从事地下活动。周宝时、陈学源发展了当地进步青年曾方如加入党组织。1940年6月,曾方如、吴泓生、黄慕平共同在湖东小学建立了连平县第一个党小组,其成立标志着连平县党的建设进入了新的历程。1940年9月,中共东江特委青委书记饶璜湘根据特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共连平县工作委员会遗址
中共连平县工作委员会遗址位于连平县大湖镇湖西村下屋原回龙庵遗址处。1941年2月下旬,为了加强党的组织领导和建设,适应革命形势发展需要,大湖党组织的领导根据东江特委指示,在回龙庵小学背面的矮山岗上召开党的会议,成立了“中共连平县工作委员会”(简称“工委”),由张仁安任县工委书记,曾方如任组织委员,李新民任宣传委员,黄华明任青年委员。工委就如何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壮大党的队伍等问题作了研究部署。工委成立后打开了连平县发展党组织、壮大革命队伍的新局面。通过占领教育阵地传播革命思想,培养新生力量,壮大党的队伍;通过举办党训班,增强党员素质。同时建立了回龙庵、五果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五果村农民协会旧址
五果村农民协会旧址位于连平县大湖镇五禾村五果片骆形屋(大湖圩镇东南向6公里处)。大湖农-动早在1938年以前就已暴发过多起自发斗争,此后一直连续不断。1947年12月,在连和区分工委会委员邓基的指导下,大湖五果村成立了农民协会。这个农民协会,是大湖地区在解放战争时期成立的第一个农民协会组织,农会长是该村的党支部书记曾玉泉,副农会长是该村党支部委员曾瑞森。五果村农会成立后,党支部领导农民开展了清算-地主曾雁初的斗争。是年冬,连和人民自卫大队曾文元奉命率部队配合民兵前往包围,并占领高地,进行--。随后,农会长曾玉泉等率领200多名贫苦农民,向地主清算稻谷10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忠信中学党组织活动遗址
忠信中学党组织活动遗址位于连平县忠信中学校园内。忠信中学创办于1940年7月,前身为连平县第四区(忠信区)区立第一小学。后经忠信、大湖教育界人士倡议,经国民党县政府批准,扩充为区立中学(简称忠中),校址在忠信圩镇东北面2.5公里处的黄竹坑龙驯庵。忠中创办后的第一学期,中共东江特委派出共产党员张育民在忠中附属小学任教,并开辟了忠信至老隆的地下交通线。1941年8月,中共后东特委派连和边区特派员钟应时到忠中任教,与此同时,又派原活动在和平的共产党员骆永平(骆柱石)到忠中附小任教,配合开展活动。在这年秋季招生中,大湖、忠信有相当部分思想进步的学生进入忠中,大大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粤赣边支队电台、《粤赣报》报社遗址
粤赣边支队电台、《粤赣报》报社遗址,在连平县城东北方向55公里处的九连担杆滩。1945年7月,中共后东特委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决定建立电台,加强与中央及上级的联系沟通。电台最初设在河源黄村地下党员黄中强的家中,后由于敌人的进攻,曾转移到五华、青州等地。1948年2月,因国民党对九连地区进行第三次“扫荡”,中共九连工委将设于九连地区的新闻台、联络台的工作人员及电台设备转移到担杆滩。同年6月,两台工作人员会合于担杆滩,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出色地完成了电讯联络任务。《粤赣报》是中共九连地委、粤赣边支队(后改称东江第二支队)的机关报,创刊于1948年8月,停刊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共九连山区临时工作委员会旧址
中共九连山区临时工作委员会旧址位于连平县内莞镇九连圩北面2公里的高湖村红星经济社龚屋。九连曾是连平县的一个独立建制镇(现并入内莞镇),距连平县城47公里,现有4个村5000多人口,总面积122.5平方公里,境内树林茂密,周围有九座山峰相连,形似莲花,故称“九连”。1945年冬,东江纵队第三支队600多人奉命挺进九连山区,在和平县成立了九连山区工作委员会,因连平与和平交界,同属九连山脉区域,部队经常到连平,特别是连平所属的九连山一带开展革命活动。1946年6月,东纵第三支队大部分战士北撤山东之后,留下58位战士继续在九连山坚持开展武装斗争,并成立了“中共九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普安村民打击日军侵略战斗旧址
普安是连平县陂头镇金中村的一个偏僻小村寨(现称普安经济社),距陂头圩镇15华里。该自然村四面环山,环山包围着的一块不足半公里的小盆地中间建有一座颇具连平地方特色的砖瓦屋。整座屋呈四方形,四角是二层楼阁,四边由排屋房连接,墙壁厚度有二市尺,向东的大门用15公分厚的木板制成,内安木门杠,铁环套结。为防匪贼攻劫,四角楼向外的墙壁上均有不规则的射击-眼,周围梯田的开阔地带都在控制范围之内。解放前全村20多户、100多人都集中在此寨居住。村民为防止匪贼打劫和野兽残害农作物,多数都备有“粉古”(鸟-),部分人还从黑市购有“七九”-,且弹药充足。由于经常狩猎,村中不少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