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清远市旅游
清远市景点介绍
平瑶岭摩崖石刻
平瑶岭摩崖石刻位于连南县大坪乡军寮村老排上。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排瑶发起暴-动,总兵郑芝龙奉命统率3万漳潮兵镇压,攻破里八洞、火烧坪、大掌、军寮等瑶排,焚烧殆尽。特令随军监纪董梅鼎刊“平瑶岭”三字,刻于悬崖石壁上,以记镇压众瑶事。“平瑶岭”三字刻在高8米、宽6米的石壁上,楷书阴刻,每字高0.60米、宽0.60米。1986年连南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头山摩崖石刻
马头山摩崖石刻位于连山县小三江镇南约五公里的马头山上。自明代以来马头山即为小三江各村壮民避乱之栖所,今山上尚遗存明清两代夯土为屋的颓墙断壁,既有碉楼,亦有村民的住房。建国后,在该山北坡山腰的一块大石壁上,发现有摩崖石刻,镌刻时间为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全文共261字,对陈金釭、(按:陈金釭的釭字有写为“刚”、“釭”,1964年在仁化县出土有陈金釭铭文的铁炮一门,“釭”字从“金”从“工”,据此统写为“釭”),翟火姑的活动以及当地出现的战事记述较详。1990年连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燕喜山摩崖石刻
燕喜山摩崖石刻位于连州市连州镇风景名胜区燕喜山内。燕喜山因韩愈作《燕喜亭记》而得名。那里现存宋、明、清石刻17题,其中以宋的题刻最多,有向宗道、陆琮、金杰、李宗仪、张闻、谭粹、韩揭等人的题名,俱在熙宁、元丰间。南宋抗金名将张浚题名,镌于绍兴十九年(1149年)。题名云:“紫岩张浚携子拭游燕喜亭。阳山唐斌、陆宗谔、欧阳献可、欧阳相,武夷□翔,湘僧元真,蜀僧宗范、大祁同来。皇宋己巳清明前一日浚书。”张浚,汉川绵竹(今四川绵竹)人。进士出身。建炎三年(1129年)任知枢密院事,力主抗金。绍兴五年为宰相。他于诸将中重用岳飞、韩世忠。秦桧执政后,被贬连州居住。其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峡山摩崖石刻
峡山摩崖石刻位于清远市清城区清远峡北禺,尤其集中在飞来寺西和飞泉洞一带。由于年久风化和修寺筑路中移动损坏,不少石刻已湮没。现存摩崖石刻56题,其中宋代1题、明代21题、清代31题、民国以后3题,有题名、题字,题诗等,其中以题字最多。碑刻19通。现存最早的摩崖石刻为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转运判官陶定在前葛稚川炼丹的崖上题“葛坛”二字,每进径0.32米。现存最早的碑刻为元代县尹杨观的《广州路清远县峡山广庆寺新建飞来殿记》碑,碑高1.50米、阔1.20米,共1126字。著名的有平南王尚可喜《重修飞来古寺碑》,碑高2.00米、阔0.95米。两广总督阮元补书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杜步石围城
位于清远市阳山县杜步镇清连高速杜步大桥南端的山脉上,呈东西走向,雄踞在山顶,围城的垛口与女墙大部分未坍塌,城墙全部用片状的石料精心垒成,高约2米,宽约1.5米,连绵数公里。在最西边的山顶上,一座高约6米,宽约5米的石头门垛森然耸立,气势不凡,一座基本完好的哨台门楣上方嵌有一块石牌匾。石面上刻有“泰阶星平”额,额右款署宣统三年立,额左款署邑增口生何威敬题字样。在一段保存较好的城墙中间,连接着一座坚固的四方碉堡,其顶部及底座的巨型大石每隔20厘米就有一个人工凿成的石洞上下对应,估计当年此处安放有结实的寨门,门四周的石凿痕清晰可辨。城墙身上每隔几米就留有一个小
梓木坪围楼
梓木坪围楼位于连山县永和镇白羊梓木坪村。始建于民国5年(1916年),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由四栋厢楼相围组成,形似饭甑,俗称四方甑。围楼成四合院式布局。四周厢楼三层,层高3米,通高10.5米,每栋厢楼建筑面积均为967.3平方米。四合院的正门设在东厢的左角。东厢的前右角和西厢的左角各建一座碉楼,均为五层,层高2.5米,通高12.5米。厢楼的首层和第三层的廊檐均有骑楼走道与东南西北座厢衔接相通。每座厢楼室内各自有楼梯上落,并与东西两座碉楼连环贯通。平时独立居住生活,战时则连环接应。碉楼和厢楼各层都设有射击孔眼,具有防匪、防盗、防火等严密的防御功能。
马头村大民宅
马头村大民宅位于清远市清城区石角镇马头村。始建于清咸丰九年(1859年),光绪三十年(1904年)重修。该宅由九厅、十八井(庭院)和两排侧房组成,故俗名九厅十八井,总面积5724平方米。九个厅成井字形布局,中间三个正厅面宽五间,六个侧厅面宽三间,均为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木梁架。梁柱与驼墩、瓜柱等构件做工精良,上面刻有人物、云纹等图案。正厅、侧厅和侧房之间,有4条成平行的纵向长巷相隔。每条巷长31米、宽5.5米,两头均建有门楼。厅后有一列18间单房,现已坍塌。民宅前面有宽阔的场地,尚存旗杆夹石和下马石,并有高大的围墙。
沈兰亭故居
沈兰亭故居位于清远市清新县禾云镇新莲村委会莲塘村。建于同治壬申年(1872年),已逾百年历史,由上厅房、厢房、天井、正门、前院、外侧门连成,穿斗式梁架,上有华板雕刻。沈兰亭是清朝统治年间担任台湾记名提督吴光亮的参赞,是清新县驻防台湾人员最高官职的一位文官,随抗倭名将吴光亮(清远英德人,历任福宁镇、漳州镇总兵,官至记名提督,正二品)驻防台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佛冈三爰亭
佛冈三爰亭位于佛冈县汤塘镇大埔村。以“盖取爰居爰处爰得我之所意耳”而名之“三爰亭”,南来北往的人们缍此而饮茶、小歇。亭建于清光绪壬辰年(1892年),占地面积100平方米,面宽三间,进深一间,各间以圆门相通。亭右起第一间供男人歇息,第二间供女人歇息,第三间为守亭人宿舍及伙房。第一间内檐下以横幅写着“请君饮茶,请分男女”、“诸君来往,不许借宿”的亭规,还存碑刻5通,记载建亭事宜、亭规及捐款人名、收支细目。1986年佛冈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连州进士亭
连州进士亭位于连州市西岸镇冲口村。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为纪念北宋皇祐年间该村人陈铨、陈铸兄弟两人同登进士,激励后学而建。亭为木构建筑,重檐歇山顶,12柱穿斗式梁架,通高5.2米,占地面积63平方米,脊款“大清乾隆四十八年岁次癸卯季秋十八日建”。亭后建有陈氏宗祠,是该村陈族家庙,兼祀陈氏兄弟。此祠建筑采用传统的砖木结构形式,三进院落,硬山顶。清光绪五年(1879年)重修。1981年连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献崔公祠
清献崔公祠位于佛冈县水头镇丰联村。建于明代,清末毁于火,民国六年(1917年)重建。祠坐北向南,硬山顶,风火山墙,绿色琉璃瓦筒饰边。面宽三间,进深三间,两侧建衬祠,分别置青云巷间隔。建筑面积427平方米。祠门匾额书“清献崔公祠”五个欧体大字,为明代学者陈献章(白沙)手书。第二进檐下悬“岭南间气”匾。此匾原是广州崔公祠之匾,该祠毁后,此匾北迁于佛冈崔公祠悬挂。“岭南间气”是广东布政使陈性学所题,吏部侍郎李昴英书。崔清献(1157~1239年),名与之,号菊坡,增城中新崔屋人,南宋绍熙癸丑(1193年)科进士,官至右丞相,卒后封南海郡开国公,谥“清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坑黄氏宗祠
东坑祠位于佛冈县水头镇东坑村。始建于明,历代均有重建,现建筑为清代风格,坐北向南,建筑规模较大,占地面积1432平方米。平面为三进三路四合院式布局,正祠与两侧衬祠之间置青云巷间隔。主体建筑为硬山顶、绿色琉璃瓦筒饰边,穿斗式木构梁架。梁枋上饰以精致的木雕,屋脊灰塑人物、山水、龙凤、花鸟等各种图案,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乃佛冈祠堂建筑装饰之首。1986年佛冈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通知》,东坑黄氏宗祠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桂轩郑公祠
俗称“八柱厅”,位于广东省清远市高新区龙塘镇定安村委会螯岗地村,建于清代。坐东南向西北,广七路,深三进,青云巷相隔。总面阔108米,总进深34.7米。建筑规模宏大,头门木梁及柁墩雕刻精美的花鸟瑞兽图案。宗祠两边各由二组三间两廊屋和一组横屋组成,总体布局基本完整,现在此居住的有五十多户人家共400多人,多为租住的外地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功垂捍卫牌坊
功垂捍卫牌坊位于英德市英城镇李屋村。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坐西向东,为四柱三间一楼石牌坊。歇山顶,上刻“圣旨”2字。石柱为抹角形,柱础两边置抱鼓石。通高8.75米,明间宽2.15米,次间宽1.75米;明间枋额阴刻“功垂捍禦”四字,次间门枋阴刻“咸丰十年(1860年)八月二十日两广总督臣劳崇光题”、“请英德县虞夫人神灵显应恳勅赐封号于九月初一原折由内阁领出奉”、“同治十年正月初七日举人臣杨模敬书”等字,两边石柱浮雕两个手持朝笏的官员。坊保存完好。
静轩王公祠
静轩王公祠位于清远市高新区龙塘镇井岭村。王志渊,字静轩,乾隆年间从花县迁徙龙塘井岭,是为创业之祖。坐西南向东北,广五路,中路三间两进,两侧青云巷相隔。总面阔80米,总进深53米。中路及左右两路横屋始建于清代,新中国成立后扩建“志成书院”、“静轩家塾”和两路三间二廊,1987年重修,内有重修碑记,是研究王氏族人发展的宝贵实物资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新朱氏大宗祠
位于清新县三坑镇白米埔村,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大门向东,迎紫气东来之瑞气。门檐高达5米,门上镶嵌石匾,上刻“朱氏大宗祠”五字,宗祠高达9米,青砖墙,琉璃瓦剪边,屋顶两侧为镬耳,虽经二百多年风雨,至今仍巍峨挺秀,是粤北地区现存最高大、保存最完好的宗祠之一。宗祠大门两侧沿巷的建筑物均为附祠。门口的照璧是一件历史悠久的木雕屏风,祠堂是五进结构,前座是仪门,中座为大堂,大堂中间为大厅,高悬牌匾,两侧大柱有楹联,后座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据介绍,从前祠堂两旁设有读书室,每进均设一间,前为天井,后通青云巷,十分宽敞,厅旁设有登0梯。宗祠坐西朝东,明亮通爽,静穆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平乡祠
太平乡祠位于清远市清新县龙颈镇龙北村委会大围村。10个形式共居一条村,村民亲如一家,互爱互助,和谐相处200多年,深受四乡八邻的羡慕和颂扬。全村黎、陈、吴、赖、廖、黄、邓、赵、张、梁共10个姓氏。在村里合建一个祠堂叫太平乡祠,俗称“十姓祠”,祠堂大厅两侧立有一副对联“异姓亦同胞溯当日开基互作藩篱团体固,先灵凝共妥起此间就列无分宾主一家亲”。每年十个姓氏的村民都共同恭拜者一个祠堂,村民成了异性兄弟。全村共有农户213户,人口1380人。现在,全村村民安居乐业,生活蒸蒸日上,成为当地文明村建设的一个典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远郑氏宗祠
郑氏宗祠位于广东省清远市高新区龙塘镇定安村委会鳌岗地村。清代初期,鳌岗地郑姓族人为祀奉先人而建。坐南向北,二进一井,总面阔19米,总进深19。2米。麻石门框,上刻“郑氏宗祠”。门前立旗杆夹,上刻“光绪二年丙子科广东乡试中式第三名举人郑兆熊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莫朝玉墓
莫朝玉墓位于连山县福堂镇班瓦村鳌鱼岭南,墓向南,灰沙夯筑,面积20平方米。明隆庆戊辰(1568年)筑竖墓碑。清道光七年(1827年)重修。设碑门三扇,正中刻“皇明敕封武略将军谥正大忠义显考讳朝玉字翠峰莫公大人墓”。莫朝玉,字翠峰。嘉靖四十年(1567年)敕封为武略将军,兼理连、阳、怀、英、贺、清七属地方。他是明代连山壮族地区比较有声望的土司,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有一定贡献。1990年连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千二郎墓
陈千二郎墓位于清新县禾云镇新平村委会境内,明墓,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重修,现保存完好,墓基用灰砂拌贝壳修筑,墓门阴刻三副对联,分别是“山清超俗气,地美现仙灵”,“当朝皆一品,和气是三田”,“万载长流钟秀气,四山环绕毓英奇”。陈千二郎,字贻谋,原籍福建上杭汀洲,元初迁移来广东英德东乡铺、板铺等到地居住,元朝中叶定居清远鱼坝。其后裔分居四会、三水、清新滨江的坝仔、留洞、河洞田心村等地,人数约三万多人。陈千二郎的后裔多为栋梁之材,陈超庄、陈荣广、陈荣杰、陈广珍等四人曾获六品军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