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东莞市旅游
东莞市景点介绍
牛眠埔洪仁玕避难遗迹
牛眠埔洪仁玕避难遗迹位于东莞塘厦镇牛眠埔。牛眠埔洪仁玕避难遗迹含永培书室遗址、福音堂、鼎和堂、张彩廷纪念碑、张声和夫妇墓。咸丰二年(1852年4月),洪仁从香港乔装成“算命先生”潜回内地,匿居东莞牛眠埔村友人张彩庭家,永培书屋担任塾师达一年之久.后复乔装离村,再度赴港.(事后,张彩廷也因掩护干王脱险有功,任户部尚书,称六千岁,授于黄缎一幅.)福音堂,建于1919年,从属洪仁避难遗迹.解放前主要用于基督教宗教活动.1953年曾改为崇真小学.永安台,是福音堂的附属碉楼.正面写有永安臺三个大字.鼎和堂,建于1912年,从属洪仁避难遗迹.为张声和牧师在塘厦传教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莞苏氏宗祠
苏氏宗祠位于东莞市南城区胜和蚝岗大围。该祠始建于明代嘉靖二十年(1541)具有岭南地方特色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苏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明崇祯十三年(1640)和清光绪三年(1877)分别进行过重修,现基本保存有明代的建筑形制、梁架结构、材料和工艺手法。苏氏宗祠坐西向东,是东莞市区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祠堂。古色古香,精美绝伦。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该祠为中轴线对称的三路建筑布局,重要建筑采用抬梁与穿斗混合式结构。中路的主体建筑为面阔五间的三进建筑。后面附置读书室。一进前瞻廊梁架和挖墩上周往刻有精美的人物故事和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卫佐邦墓
卫佐邦墓位于东莞东城区同沙林场飞鹅岭。在同沙生态公园里面,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保存了多处历史遗址和人文景胜。园区里青山绿水环绕的飞鹅山上,有一座鲜为人知的百年将军墓——卫佐邦墓。2008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蚝岗贝丘遗址
蚝岗贝丘遗址位于南城胜和蚝岗村,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贝丘遗址,距今约5000年,是东莞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史前文化遗址之一。保存面积650多平方米,作为在市区中心发现的完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全国也较为罕见。在考古发掘0土了一批新石器时代陶器、石器、骨器和蚌器等残件,发现红烧土活动面、房子、墓葬、灰坑、沟等重要遗迹。墓葬0土了两具珠江三角洲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人类遗骸,蚝岗贝丘遗址因此被专家誉为“珠江三角洲第一村”蚝岗遗址保存面积约650平方米。专家推测珠江三角洲是距今一万年以来逐步形成的,遗址当时很可能是个海岛,遗址西部原有一流向西北的河流,可为先民提供饮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松岗碗窑遗址
松岗碗窑遗址位于清溪松岗村北部大坑水库东南约500米处,现存窑炉、作坊、淘洗池、废品堆积场等遗迹以及大量瓷器残片及窑具等遗物。为进一步了解清溪松岗碗窑遗址的遗址性质和范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0年6月18日对该遗址进行了局部勘探,弄清楚了遗址的分布范围,利用全站仪对遗址的居住址、工棚作坊、窑床、炼泥池等遗存进行测量。据考古调查,松岗碗窑遗址是清中期至民国时期烧制碗、杯、碟等日常生活用具的民窑遗址现存窑炉、作坊、淘洗池、废品堆积场等遗迹,目前已对其做了相应的保护措施。省文化厅研究认为,“清溪松岗碗窑作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重要成果,有重要价值,也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虎门医院旧址
虎门医院旧址位于虎门镇人民南路执信公园内,由门楼、商颂亭、虎门医院主体建筑三部分构成。据史料记载,虎门医院是由蒋光鼐等人发起倡建,于1933年正式落成。现在虎门医院旧址已命名为虎门镇执信公园,以纪念朱执信先生。园内广植花草树木,宁静怡人,文物本体得到较好的保护与利用,成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休闲的重要场所。虎门医院大楼现为老人活动中心。2015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沙郑氏大宗祠
白沙郑氏大宗祠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白沙社区四村村头,是白沙郑氏族人的“始祖祠”。始建于宋朝,明万历、清嘉庆年间重修,现保存清代建筑风格。坐东北向西南,三间三进二廊合院式布局,整个地形呈“步步高升”之势,面阔15.8米,进深36米,占地面积568.8平方米。砖木石结构,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龙舟脊,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碌灰筒瓦,青砖墙体。后堂两侧墙内镶嵌清嘉庆年间的两块石碑,石碑分别记载了白沙郑氏由福建莆田迁移到此定居和重修大宗祠的历史。2004年被公布为东莞市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对研究明清岭南古建筑和白沙村史及郑氏历史有重要的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兴路商业街骑楼群
中兴路商业街骑楼群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莞城区中兴路。为民国时期的骑楼群,始建于1931年,1934年完成。商业街两旁骑楼建筑并肩联立而建,形成连续的骑楼柱廊和沿街建筑立面。它是西方古代建筑与中国南方传统文化相结合演变而成的建筑形式,可避风雨防日晒,特别适应岭南亚热带气候,其商业实用性更为突出。楼下做商铺,楼上住人。整条骑楼商业街东西走向,长约400米,街道宽约10米。每栋骑楼宽5至10米不等,进深均约为34米。
东莞革命烈士纪念碑
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东莞人民公园内盂山山顶。1959年东莞县人民政府为纪念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而立。方尖碑,两级碑座,高16.5米,底座长4.98米,宽4.96米。钢筋水泥结构,石米批荡。坐北向南,碑身正面金漆书写“革命烈士纪念碑”7字,一级碑座上嵌“革命烈士纪念碑”麻石碑,记载立碑原由及时间。纪念碑四周有两级麻石护栏,周边青松环绕,庄严肃穆。2003年,碑前麻石道两侧立“工农革命”、“欢庆胜利”、“抗日烽火”、“解放斗争”四组石雕塑。
讴歌亭
讴歌亭位于人民公园内盂山西角,建于1921年,坐东南向西北,面宽7.7米,进深6.5米,高7.8米。为砖瓦结构的四角方亭,卷棚顶,绿琉璃瓦当、滴水。亭内正面墙体镶嵌有尺寸、材料一样的“讴歌亭记”和“告示”碑各1通,为麻石阴刻,碑高1.32米,宽0.49米。讴歌亭是为了纪念时任东莞县长黄春林为民做好事而建,对研究民国东莞历史有一定史料价值。2008年,公园管理所对其按原样进行了修复,并在亭中设置石桌凳供游客休息。
明伦堂财产信条碑亭
明伦堂财产信条碑亭建于1937年,坐西北向东南,面宽6米,进深6米,高6米。碑亭为砖石结构,水泥平顶,由八条罗马柱承重,两侧各有一条麻石凳,陶制花纹图案地砖。亭前有麻石石狮一对。亭内正面墙体镶嵌“东莞明伦堂财产保管确定信条碑记”1通,为青石阴刻,碑高1.85米,宽0.77米。“东莞明伦堂财产保管确定信条”是1936年时任明伦堂委员长的李扬敬订立,并在公园筑此亭,希望“一邑公共之财产,乃可互相维持”。该碑为认识当时东莞公共事务活动,了解东莞历史文化提供了一个实物参照。
张镇镛庄园
张镇镛庄园位于东莞市莞城区博厦社区高桥坊三巷。为清同治年间制造-原料硝石、硫磺的商人张镇镛的家宅。原由分布于地堂两侧的6栋房屋组成,现仅存高桥坊三巷9号一栋房屋,其余或损毁废弃、或改建为现代楼房。现存房屋坐西北向东南,三间三进四连廊结构,两侧有青云巷。通面阔15米,通进深29米。水磨青砖墙体,麻石勒脚,红砂岩门框。硬山顶,人字山墙,船形脊,陶制瓦当及滴水。整体规模宏大,为清代晚期典型的大户家宅建筑,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
东莞绿瓦楼
绿瓦楼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莞城区东莞中学北区校园内,是由东莞明伦堂拨款在保安仓原址上兴建的教学楼,1927年东莞中学校长袁昌善作规划、设计图,1929年由罗汝荣校长建成。绿瓦楼为从北向南依次排列的3栋二层骑楼组成,每栋楼之间右侧以连廊相接。坐北向南,钢筋混凝土结构,墙表呈米黄色,绿琉璃瓦芜殿顶。总面宽31.2米,总进深43.1米,占地面积1344.72平方米。现仍作为学生教学楼。该楼见证了东莞教育的变迁。
莞城报功祠
报功祠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莞城区东莞中学北区校园内。清同治年间,为纪念历尽艰险争回万顷沙田的四君子:何鲲、方文炳、陈龙安、陈荣光而建。抗战期间被日军毁坏,1946年在原址上重建。报功祠为两层楼房建筑,坐北向南,钢筋混凝土结构,墙表呈米黄色,面宽11.4米,进深11.9米。大门上嵌大理石碑,阴刻“报功祠”3字,两侧嵌大理石对联,阴刻“前徽崇祀庙千秋,遗泽永留沙万顷”。现为东莞中学教师办公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博厦庶常张公祠
博厦庶常张公祠位于东莞市莞城区博厦社区二甲坊10号。清代初期,为纪念博厦七房人先祖张庶常而建,张敬修、张达等为该房后裔。公祠坐西北向东南,三间三进四连廊结构,通面阔11.9米,通进深约25米。青砖墙体,红砂岩基脚、孰台、门框、柱及柱础。硬山顶,人字山墙,灰塑龙船形脊。抬梁和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梁架上有精美木雕。总体布局基本完整,有鲜明的岭南祠堂建筑风格,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莞道生园
道生园位于东莞市莞城区西隅道富巷内,由清末东莞可园创建人张敬修的侄儿张嘉谟所建。当年道生园面积约750平方米,为平庭和水庭的中庭串列式布局。如今道生园历经百年沧桑仅剩下几间墙体倒塌、门窗全无、破烂不堪的老屋。房屋坐西北朝东南,为红砂岩勒脚、门框,水磨青砖墙,硬山顶,首进为人字山墙,二进为镬耳山墙,三进为马头山墙。当年岭南画派鼻祖居巢、居廉曾在道生园居住了达10年之久,并潜心作画。使道生园与可园都成为岭南画派重要策源地。
东湖寺
东湖寺位于东莞市莞城区北隅社区新沙坊。始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由太常寺少卿尹源进捐款修建。坐西北向东南,原为三进,后堂已毁,现存二进,面阔15.5米,进深31.3米。硬山顶,人字山墙,灰塑龙船形脊,绿琉璃瓦当及滴水。青砖墙体,红砂岩勒脚、门框、柱与柱础。抬梁和穿斗式混合梁架结构。首进内有屏风仪门,二进内4根圆木柱,瓜柱抬梁承重。寺前原有大湖叫东湖,可通东江,两边建有北畹庵与如庵,大湖南岸建有玉皇楼,现均已不存。东湖寺1958年改建为敬老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尹煜故居
尹煜故居位于东莞市莞城区光明路,坐东北向西南,建于清末民初,原为三进三开间,首进在城市道路改造时拆除。现保留后两进,面宽8.3米,进深13.7米,砖瓦结构,红砂岩勒脚、门框,青砖墙体,硬山顶,彩色蚀花玻璃窗,趟拢门。尹煜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中国共产党做了大量的地下工作,东江纵队领导王作尧等人曾在此楼召开秘密会议。尹煜儿子尹平儿和儿媳袁蕙也分别于1937年、1940年参加抗日游击队。故居对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有重要帮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莞城黄氏宗祠
黄氏宗祠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莞城区东正社区学左街三巷17号。为清代祠堂建筑,民国十九年、2006年两次重修。坐北向南,三间两进两连廊结构,总面阔11.3米,总进深22米。青砖墙体,红砂岩塾台、勒角、门框、柱及柱础,硬山顶,人字山墙,灰塑龙船形脊,抬梁和穿斗混合式梁架承重。该宗祠对了解东莞清代祠堂建筑及宗族关系有一定参考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邓尔雅故居
邓尔雅故居位于东莞市莞城区东正社区寺前街,坐北向南,始建年代不详。现保存二栋形制、大小一样的房屋,都为四开间,面宽14米,进深16米,麻石勒脚、门框,趟拢门,青砖墙体,硬山顶,人字山墙,船形屋脊。邓尔雅(1884-1954),广东东莞人,生于北京。雅幼承家学,治小学,早年攻篆刻、书法和文字训诂,并师何邹崖学印。1899年入广雅书院就读。1905年偕妻及大儿邓小雅赴日学医,后改学美术,1910年回国任小学教员。次年,与潘达微等同办《时报画报》、《赏奇画报》,1912年与黄节等创办贞社广州分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