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东莞市旅游
东莞市景点介绍
蔡氏宗祠——东莞新五区联乡办事处遗址
蔡氏宗祠——东莞新五区联乡办事处遗址位于长安镇霄边社区正大街南社八巷10号右侧,GPS坐标:北纬22°4818.0,东经113°4834.4,海拔高程10米。蔡氏宗祠始建于1850年前后,是霄边蔡氏十九世祖所建,2006年重修。该宗祠坐西向东,三间三进四廊二天井合院式布局,面阔14.1米,进深38.2米。砖木石结构,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龙舟脊,青砖墙体,碌灰筒瓦,麻石、红石立柱,有塾台。1941年初,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在霄边秘密成立霄边联乡办事处,刘荫任办事处主任,办公地点设于蔡氏宗祠内,办事处归大岭山抗日根据地管辖。1944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霄边农民协会遗址
霄边农民协会遗址位于东莞市长安镇霄边村,由芑诒堂蔡氏宗祠、将军山神庙、德馨堂蔡氏祠堂三处建筑组成。这三处建筑分别始建于1580年、1680年、1850年前后。其中,芑诒堂蔡氏宗祠于1937年重修,将军山神庙于1984年重修。芑诒堂蔡氏宗祠褐石平台,青砖白瓦,屋脊有石雕祥云,堂前顶柱左右上方各有一具活灵活现的瑞狮,堂内梁下多有巧夺天工的木雕,栩栩如生的壁画,高轩敞井,采光通风皆好,为岭南农村宗族祠堂建筑的典型代表。芑诒堂占地面积525平方米,将军山神庙占地面积522平方米,德馨堂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大革命时期,霄边农-动在蔡如平、蔡日新等人领导下开展得如
东江纵队碑廊
东江纵队碑廊位于厚街镇厚街大道松山公园内,GPS坐标:北纬22°5641.9,东经113°3943,海拔高程29米。碑廊总长81米,由21块题字石碑、4座浮雕以及2块题字黄腊石组成。碑廊收集了叶剑英、廖承志、聂荣臻、徐向前、杨尚昆等老一辈革命家和东江纵队领导人为东江纵队所作的书法题词。2006年,革命前辈王永祥夫妇建议在松山公园修建东江纵队碑廊,厚街镇人民政府接纳这一建议,制定具体设计方案和实施方案,在中共东莞市委党史研究室积极协助下,碑廊于2009年5月落成使用。该碑廊和王作尧雕像、厚街革命烈士纪念碑一起,展现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光辉历史,进一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王作尧雕像
王作尧雕像坐落在东莞市厚街镇松山公园内。1996年7月3日由厚街镇人民政府修建。纪念石像用花岗岩雕琢而成,石像右手插腰,左手平放在一张作战方略图上,昂首挺胸,用充满自信的目光直视前方,展现了王作尧将军运筹帷幄、英姿勃勃的英雄形象。
厚街革命烈士纪念碑
厚街革命烈士纪念碑坐落在东莞市厚街镇厚街大道松山公园内。厚街镇人民政府出资修建,于1995年8月23日落成,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碑体呈柱状形,高约10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厚街镇有许多革命志士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光荣牺牲,被市、镇民政部门认定的烈士有140多名。其中著名的烈士有:被誉为“黄田十七勇士”之一的于1942年12月在宝安县黄田战斗中牺牲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宝安大队副指导员王天锡;1943年2月在厚街大迳反“扫荡”斗争中牺牲的石马村民兵中队长李成章;1945年秋在宝安县与日军作战中牺牲的东江纵队中队长林耀;1945年初在香港大屿山游
大迳革命烈士纪念碑
大迳革命烈士纪念碑坐落在东莞市厚街镇大迳村汪潭小组旁,占地约500平方米,碑身呈方形柱状,高约10米,外用大理石砌成,正面镶嵌的黑色大理石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泊金大字,字体刚劲有力。底座正面刻有碑文,背面刻有烈士英名。原碑于1983年12月建于大迳的对面山(山名)上,1995年因修建高尔夫球场迁至现址。1926年初,中共广东党组织派李成章从广州返回大迳石马圩进行革命活动,建立中共石马支部,李成章任书记。同时,成立石马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开展农-动。日军入侵华南后,李成章在家乡组织农民抗日武装,抗击日军。1940年11月初,驻东莞厚街、桥头日军一
方炯贤烈士墓
方炯贤烈士墓位于厚街镇河田村神仙水入口处,GPS坐标:北纬22°5455.5,东经113°4124.2,海拔高程69米。墓碑坐南朝北,四周绿树成荫。高1.16米,宽0.56米,占地16.8平方米。方形梯状碑座分三级,水泥结构。青麻石墓碑阴刻“保卫桑梓方炯贤烈士之墓民国三十四年三月二十九日河田乡公所立”。方炯贤是河田东头人,出生于香港,幼年父母双亡,稍长便回到家乡务农。1941年,在东头村中共地下党员方结力引导下,方炯贤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在大岭山一带打游击,后任游击队中队长。1945年春节刚过,一大队日伪军从桥头向河田“扫荡”,在
梁德明起义遗址
梁德明起义遗址位于厚街镇环冈村雅淡祖祠(已于20世纪70年代拆毁,改建为环冈村文化室),GPS坐标:北纬22°5543.2,东经113°4246,海拔高程37米。1942年1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成立后,广东敌后游击战争有了较大发展,为后来东江纵队的成立奠定了基础。1942年10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为了加强莞太公路两侧的敌后工作,打通与珠江三角洲兄弟部队的联系,成立中共莞太线敌后工作委员会,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副总队长王作尧兼任书记,领导机关设在厚街,领导莞太线、宝太线一带的敌后工作。1943年11月8日,经过中共莞太线敌后工委和中共东莞地方组织的
黄潭战斗遗址
黄潭战斗遗址位于厚街镇大迳村,GPS坐标:北纬22°5451.7,东经113°4501.5,海拔高程60米。1940年11月初,驻莞(城)太(平)公路和厚街、桥头村的日军一个加强中队及一个炮兵分队共200多人,奔袭驻汪潭村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第三大队与敌激战4小时。在敌强我弱情况下,游击队占据汪潭村后面高地,掩护村民安全转移到大岭山,然后撤出汪潭村。日军在汪潭烧屋抢掠后,抬着伤亡人员撤回厚街。这一仗,毙伤日军30多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小队长陈定安、黄毓光和战士潘敬波、何光、黄喜等人牺牲,中队长陈其禄、副中队长鲁风、手-队队长翟信等5人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训练班遗址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训练班遗址位于东莞市厚街镇双岗村官美厦,在今广东国际展览中心附近一带。那里处于东江和珠江交界的水网出口地带,一马平川,河涌纵横,曾是有名的“莞草”产地。解放前在水网周围环绕着一望无际的碧绿水草,俗称“青纱帐”,具有较好的隐蔽性,是抗日游击队活动的理想场所。1942年至1943年间,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利用双岗村咸草田的草寮先后举办了军政干部培训班、干部整风学习班、保卫干部训练班。各期训练班一直在隐蔽、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均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1943年11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决定在东莞双岗村举办数十人的军政训练班。由于当时游击队正在
王作尧故居
王作尧故居位于厚街镇厚街村西门巷,GPS坐标:北纬22°5630.9,东经113°3911.3,海拔高程26米。遗址是一座清代建筑庭院,名为小坞园。有房屋20间,围墙内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围墙外为大片的果树园。小坞园绿树成荫,环境清幽。这里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作尧的家,同时也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东莞特别支部书记王启光的家。抗战时期,小坞园成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活动的一个重要秘密据点,其中东江纵队的新闻电台和油印室曾一度设在小坞园内。由于小坞园年久失修,新中国成立后,已近荒废。1971年,厚街村在此建立小学,小坞园
李本立烈士墓
李本立烈士墓坐落在东莞市洪梅镇河西路东侧,洪梅镇中心小学旁。1990年9月,由李本立遗孀罗慧贤筹资建成。墓长2.4米,宽1.5米,高1.3米,成梯形,由四级水泥红砖构成。墓中间竖立一块高0.8米的石碑,碑上写着“李本立烈士墓”六个红色大字,并嵌着李本立的遗像。李本立的骨灰安放在墓中。李本立烈士墓的左边是他父母的墓,右边是其夫人罗慧贤的墓。烈士墓后面有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榕树。
李本立故居
李本立故居位于洪梅镇黎洲角村,GPS坐标:北纬22°5956.4,东经113°3627.1,海拔高程13米。李本立故居原是一间直头泥砖瓦房,朝向是坐东向西,四面都是民居,右边为小巷,前后横巷。1982年,因残旧不堪被拆除。
洪屋涡农民协会遗址
洪屋涡农民协会遗址位于东莞市洪梅镇洪屋涡村庙前路31号。这里原是一座庙宇式的建筑,名“永安社学”,宽12米,深18米,面积200多平方米。它坐西向东,分三进,前堂后殿,中间天井,天井两边是走廊。社学是当地调解民事纠纷及议事的场所。1923年至1926年间,这里是洪屋涡农民协会及党团组织活动的主要场所。1923年10月,东莞第一个团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区委直辖东莞支部在洪屋涡正式成立,书记莫萃华,成员有莫式姜、张法、陈昶、莫炯斋等6人,皆出身于农民。1924年11月,团东莞支部改组,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东莞特别支部,莫萃华任书记。团员在这里举行宣誓
高埗革命烈士纪念碑
高埗革命烈士纪念碑坐落在东莞市高埗镇低涌中学校园内西侧。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高埗人民与敌人进行多次战斗。在战斗中有40多名高埗籍游击队员光荣牺牲。其中有1949年6月截击刘发如匪部电船时牺牲的游击队排长陈植槐(凌屋村人),1945年1月在解放高埗的战斗中牺牲的低涌民兵大队长黄沛南、副大队长熊金枝等。1971年,高埗公社把当年分散的革命烈士的骸骨集中起来,在低涌中学校园里建造高埗革命烈士纪念碑。1984年由高埗镇重新修建。重建后的高埗镇革命烈士纪念碑占地94.1平方米,碑高4.7米。纪念碑用石米砌成,碑身上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几个刚劲有力的大字,碑
李一之烈士墓
李一之烈士墓坐落在东莞市高埗镇上江城村村头东江河畔。李一之(1904—1940),又名柏根,东莞市高埗镇上江城村人,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在学期间曾参加北伐战争。1937年春回家乡创立东圃小学,培养革命人才。1938年5月,李一之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任第四战区东江游击指挥所中校、作战科长兼游击基干大队长,出色完成了中共党组织交给的秘密任务,为粉碎顽固派企图消灭东江人民抗日武装的阴谋作出了重要贡献。1940年12月12日拂晓,他在东莞水乡秘密开展抗日活动时,不幸被日军逮捕,身上被连刺十几刀,宁死不屈,壮烈牺牲。东莞市人民政府于1986年12月在上
低涌战斗遗址
低涌战斗遗址位于高埗镇低涌中学校园内,GPS坐标:北纬23°0525.9,东经113°4316.2,海拔高程5米。1944年9月19日,谢阳光、何清率领东江纵队三龙大队开进水乡低涌,开辟水乡抗日游击根据地。大队部率领第一中队和-队及宣传队驻低涌,第二中队驻凌屋村。三龙大队到达低涌的第二天,驻高埗、道滘的地方-武装刘发如部500多人,从高埗乘船向低涌杀来,企图消灭刚进驻低涌的游击队。低涌的游击队和群众在头墟(现低涌中学校园内广场)截击来敌,毙伤敌人20多人,缴-7支,取得战斗胜利。低涌战斗遗址原在低涌头墟的坟地。1960年在此地建低涌中学,原来的战斗遗址成
东圃小学——水乡地区地下党联络点遗址
东圃小学——水乡地区地下党联络点遗址位于高埗镇上江城村,GPS坐标:北纬23°0403.0,东经113°4420.3,海拔高程3米。东圃小学前身是李氏宗祠,始建于清顺治年间,乾隆己丑年(1769年)重建,道光辛卯年(1831年)重修,后因蚁患倒塌,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再次重建。坐北向南,三间三进合院式布局,面阔11.60米,进深30.80米,砖木石结构,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红砂岩门框、勒脚。1937年春,爱国青年李一之在上江城创办东圃小学,被推选为校长。他把学校作为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重要阵地,与教师们精心编写《救亡三字经》,组织发动学生
苏氏宗祠——东江纵队第一支队三龙大队驻军营地遗址
苏氏宗祠——东江纵队第一支队三龙大队驻军营地遗址位于东莞市高埗镇低涌村苏屋村民小组,GPS坐标:北纬23°0545.4,东经113°4319.9,海拔高程3米。苏氏宗祠建于1713年,1983年重修,遗址坐西北向东南,三间三进两廊合院式布局,面阔11.51米,进深37.85米。砖木石结构,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染架,碌灰筒瓦,滴水剪边,青砖墙,红砂岩门框、勒脚。二进供奉祖先神位。面积400平方米。
中共东宝联合县委机关遗址
中共东宝联合县委机关遗址位于高埗镇高埗村北联村民小组,GPS坐标:北纬23°0505.5,东经113°4313.2,海拔高程16米。中共东宝联合县委机关遗址原是一间坐北向南的大院,比较宽阔,周围是民居。1938年底,根据中共粤东南特委的指示,中共东(莞)宝(安)联合县委成立,张如任书记,袁鉴文任组织部长,王作尧任宣传部长兼武装部长。中共东宝县委的任务是在短期内恢复同各地党支部的联系;重建党领导的武装队伍,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中共东宝联合县委机关起初设在清溪苦草洞村,后又迁至塘厦、大岭山太公岭。1940年初再迁至水乡高埗,机关设在高埗村莫纪彭家。东宝联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