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东莞市旅游
东莞市景点介绍
南石陈公祠——东莞新一区抗日民主政府遗址
南石陈公祠——东莞新一区抗日民主政府遗址位于大朗镇南石区166号侧,始建于明代宣德年间,清道光四年(1824年)和2002年两度重修,GPS坐标:北纬22°5702.5,东经113°5545.0,海拔高程26米。1944年5月15日,路西东莞新一区抗日民主政府在巷尾村南石陈公祠正式宣布成立,管辖东坑、梅塘、大朗等地。赵督生任区长,卢鉴明、古海生、陈鉴泉为区员。区政府设三个委员会:抗日自卫委员会、生产建设委员会、联乡委员会。其中,抗日自卫委员会有一个中队约六七十人的武装。同年6月,新一区政府梅长塘办事处成立,辖梅塘、长江、塘厦等地。办事处有武工队5至7人,
竹山战斗遗址
竹山战斗遗址位于大朗镇竹山社区敦煌岭,GPS坐标:北纬22°5754.0,东经113°5530.5,海拔高程28米。1945年5月9日,盘踞在寮步的日军一个中队100多人沿莞樟公路进犯大朗,企图抢粮。当日军行进到黎贝岭、竹山附近莞樟路段时,东江纵队第一支队猛豹大队在大队长沈标和政治委员李少清的指挥下,根据地形地貌,在竹山敦煌岭上伏击敌人。猛豹大队把日军四面包围,猛烈冲锋,将敌打垮。日军狼狈逃走,进入竹树山的一部被压在水田里及山脚下。此战,猛豹大队政治委员李少清等8人牺牲,大队长沈标等10人负伤;打死打伤日军35人。当天下午5时,驻松柏朗村的猛豹大队和村民
屏山水口伏击战遗址
屏山水口伏击战遗址位于大朗镇屏山社区东山的半山腰上,GPS坐标:北纬22°5220.6,东经113°5610.3,海拔高程81米。1948年5月,为粉碎国民党的第一期“清剿”,巩固和扩大根据地,广东人民解放军江南支队第三团政治委员黄华、副团长林文虎、副大队长何棠,率钢铁队和金重队向大岭山区挺进,在屏山水口(现为大朗镇屏山社区)驻扎。5月16日,国民党靖海部队驻虎门要塞第二大队第五中队、县警第四大队第九中队刘定加以及李积仓自卫队约200人从霄边出发,准备进攻梅塘,途中在犀牛陂荔枝园休息。三团得到消息后决定在东山坳伏击这股敌人,布置钢铁队设伏于坳南侧高地,金
水平革命烈士纪念碑
水平革命烈士纪念碑坐落在东莞市大朗镇水平村。为纪念东山坳伏击战牺牲的烈士而建。东山坳位于大朗镇屏山村(原属水平生产大队),紧靠东山,有一山路通往黄江镇梅塘地区。1948年5月,为了粉碎敌人的第一期“清剿”,巩固和扩大根据地,广东人民解放军江南支队第三团政委黄华、副团长林文虎、副大队长何棠,率钢铁队和金重队向大岭山区挺进,在屏山村驻扎。5月16日,国民党军队约200人从霄边出发,准备进驻梅塘,途中在犀牛陂荔枝园休息。三团得到消息后决定在东山坳伏击这股敌人,布置钢铁队设伏于坳南侧高地,金重队占据坳顶,并派一个班控制主峰,另一个班斩断敌后路。经过两个小时的战斗
松柏朗革命烈士纪念碑
松柏朗革命烈士纪念碑坐落在东莞市大朗镇松柏朗村。为纪念东江纵队猛豹大队政委李少清等6位烈士及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一名游击战士而建。1945年6月9日,驻东莞寮步的日军100余人,沿莞樟公路出动抢粮。东江纵队第一支队猛豹大队在黎贝岭截击日军,毙伤敌35人。战斗中,大队政委李少清等6名指战员英勇牺牲。当日下午5时,驻松柏朗村的猛豹大队和村民在该村为李少清等6名抗日烈士举行隆重葬礼。1948年春,该村群众把与国民党军队作战牺牲的一名游击战士附葬于此。1961年9月,松柏朗村按当地传统习惯,把7名烈士的骸骨装于灵塔,呈一字形排列。1963年8月,建成灵塔屋式样,此
犀牛陂革命烈士纪念碑
犀牛陂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大朗镇犀牛陂村井水尾,GPS坐标:北纬22°5211.8,东经113°5241.0,海拔高程46米。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曾在犀牛陂与敌人展开过多次战斗,一些游击队员在作战中英勇牺牲。东莞解放初期,犀牛陂村群众找到其中的两位烈士的骸骨,装好埋在村中的一座小山包上,用水泥密封好。1975年春,为纪念这两位烈士,犀牛陂大队在这座小山包上修建烈士纪念碑。2007年8月重建。该纪念碑坐东南向西北,麻石砌筑,碑高2.01米,底座长1.4米,正面刻着“革命烈士纪念碑”7个红字,碑两侧
松木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松木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大朗镇松木山村锦绣区花果山,GPS坐标:北纬22°5404.6,东经113°5432.9,海拔高程31米。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松木山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第三团的游击基地之一,部队经常在这里活动,曾经与日伪军和国民党-军队展开过多次的战斗。抗日战争期间有5名游击队员在这里牺牲。1944年为纪念在松木山牺牲的游击队员,松木山村的群众把5名烈士葬在狗门岭(地名)。1962年,为了让烈士得到更好的安息,把烈士的骸骨迁移到松木山村花果山上。1989年,松木山管理区对墓碑作了重修,所立纪
石厦革命烈士碑
石厦革命烈士碑位于大朗镇石厦村菠萝岭上,GPS坐标:北纬22°5526.8,东经113°5813.9,海拔高程37米。1945年冬,在广九铁路以西一带活动的东江纵队第一支队一部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大举进攻。指挥员组织部队突围,战斗异常惨烈。游击队指挥员命令少年班抢占石龙岭制高点,掩护部队主力撤退。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人,班长振臂高呼:“同志们冲呀!”只见小战士们人人奋勇,个个争先,顽强地阻止敌人的进攻,有两名小战士(姓名及籍贯不详),更是毫不畏惧,英勇杀敌。刚冲到半山腰时,一串串罪恶的-穿过他们的胸膛,倒在山坡上,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牺牲时才十三四岁。烈士遗体当
东江纵队领导机关(龙见田)遗址
东江纵队领导机关(龙见田)遗址位于东莞市黄江镇南部的龙见田村。1944年4月间,东江纵队为提高部队的军政素质,决定利用战斗间隙,集中第三大队、第五大队和东莞大队在东莞梅塘地区进行集训。由王作尧、杨康华和梁鸿钧等组成临时指挥部,领导和组织实施对部队的整训,临时指挥部设在马山脚下的龙见田村祠堂。当时的祠堂是由青砖建成,面积大约1300平方米,1991年龙见田村因扩建学校将其拆除。第三大队由大队长邬强率领驻龙见田村,分别住在达成公祠(青砖建成,面积78平方米)、敏斋公祠(青砖建成,面积95平方米)、花厅(青砖建成,面积150平方米)三处地方,现这三处地方保存完
黄猄坑战斗遗址
黄猄坑战斗遗址位于黄江镇黄京坑(原名“黄猄坑”)村北面,东面是王猴山,南面是黄京坑村,西面是大朗打石岭,北面是大朗凤山。GPS坐标:北纬22°5301.3,东经113°5807.4,海拔高程136.01米。1944年3月31日,驻大朗的伪军第45师134团1000余人进攻驻梅塘乡黄猄坑村的东江纵队第三大队。清晨,伪军气势汹汹地直奔黄猄坑而来。第三大队以一个小队在黄猄坑西北山地敌人的来路展开麻雀战,消耗和疲惫敌人,将伪军逐步引入黄猄坑。伪军进入黄猄坑发现扑空后,慌忙向北撤退。此时,隐蔽在黄猄坑西南面山上的第三大队主力从左翼杀出,第五大队主力从右翼插上,两支
梅塘战斗遗址
梅塘战斗遗址位于黄江镇龙见田村南面,GPS坐标:北纬22°4946.2,东经113°5845.8,海拔高程149米。1944年5月7日,驻樟木头的日军加藤大队出动500余人,偷袭驻梅塘乡龙见田村的东江纵队领导机关和第三大队。当时,东江纵队第三、第五大队和东莞大队,集结在梅塘地区整训。纵队领导王作尧、梁鸿钧、杨康华等人在梅塘乡龙见田村组成领导机关,领导部队的整训。5月8日拂晓,日军先头部队进至龙见田村的左侧,企图占领附近高地马山,偷袭驻村里的第三大队。王作尧和第三大队大队长邬强发现敌情,当即命令正在出早操的第三大队独立中队从西面抢占马山,掩护领导机关部转移
长山口战斗遗址
长山口战斗遗址位于黄江镇长龙村南山水库周围,GPS坐标:北纬22°5015.4,东经114°0021.2,海拔高程32米。1948年5月8日,广东人民解放军江南支队第三团副团长林文虎率领钢铁队,在长山口冲破国民党第154旅一部和林村自卫队及观澜联防队、塘厦国民党驻军一个连的三路合围,毙伤敌19人。第三团牺牲2人,负伤2人,被俘1人。1949年1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第三团获悉驻梅塘的国民党东莞县保警大队一个排从塘厦回防。于是,第三团命令第一营营长何棠率该营第一连,从黄江的上、下流洞村急行军到敌人必经之路——长山口的伯公坳伏击这股
黄江梅塘烈士公园
黄江梅塘烈士公园位于黄江镇田心村元岗,GPS坐标:北纬22°5000.5,东经113°5820.6,海拔高程25米。这是为了纪念抗日战争时期在黄京坑、梅塘等战斗中英勇牺牲的烈士而修建的一座小型园林式墓园。1944年3月31日,伪军第45师第134团1000余人,进攻驻黄江黄京坑村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第三大队。第三大队在驻长山口的第五大队和民兵自卫队的配合下,击溃了伪军,歼敌两个连。东江纵队第三大队牺牲一人。同年5月7日,驻广九铁路樟木头的日军加藤大队500余人,偷袭驻梅塘的东江纵队领导机关。5月8日,第三大队在第五大队、东莞大队以及民兵的配合下,
东江纵队第二支队第二大队指挥部遗址
东江纵队第二支队第二大队指挥部遗址位于樟木头镇裕丰社区坭坡居民小组11号,房屋约80平方米。GPS坐标:北纬22°5723.2,东经114°0619.9,海拔高程29米。1944年9月,东江纵队第二支队组建后,在广九铁路以东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其中第二大队活跃在樟木头一带,并进驻坭坡村,以该处作为指挥部,在坭坡村周边开展抗战活动,多次在指挥部召开重要会议,部署和策划对敌斗争。抗战胜利后,东江纵队第二支队第二大队仍旧以这个指挥部指挥部队在路东地区坚持斗争,抗击国民党军队的“清剿”,直至1946年6月东江纵队主力北撤。
凤岗革命烈士陵园
凤岗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凤岗镇中心区东面的花果山,由革命烈士纪念碑和黄友亭组成。纪念碑GPS坐标:北纬22°4453.9,东经114°0844.2,海拔高程67.8米;黄友亭GPS坐标:北纬22°4453.7,东经114°0844.2,海拔高程67.8米。烈士陵园由花果山公园改建而成,占地面积约14000平方米,凤岗镇政府投资兴建。1994年7月22日奠基,1995年7月22日落成。1973年10月,凤岗人民公社在花果山上首建凤岗革命烈士纪念碑;1995年4月重建,耸立于山顶中央,占地面积324平方米。纪念碑坐东南面西北,花岗岩碑体,方尖形,碑座分两级,碑高
塘厦革命烈士纪念碑
塘厦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塘厦镇观光公园山顶,GPS坐标:北纬22°4847.7,东经114°0520.7,海拔高程91米。1996年10月,塘厦镇党委、镇政府在塘厦镇观光公园山顶修建革命烈士纪念碑。2010年3月重修。纪念碑占地面积200平方米。碑座正面刻有塘厦镇人民政府撰写的碑志,背面刻有52位革命烈士英名。碑体呈长方体,高10米,均由大理石砌成,主体正面和背面均竖排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苍劲有力的字。碑体前是一小看台,四周是围栏,面积约20平方米、高约1.2米,地板均铺设大理石板,四周种有松柏等绿化树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牺牲的5
清溪中共东宝联合县委机关遗址
中共东宝联合县委机关遗址位于清溪镇北面的含头岭,群山环抱,GPS坐标:北纬22°5203.1,东经114°1026.3,海拔高程65米。1938年12月下旬,中共东宝联合县委机关从观澜白花洞(现属深圳宝安区)转移到清溪苦草洞村曾氏宗祠。1939年元旦,中共东宝联合县委指示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一大队和各区地方党动员来的抗日武装,共约200人,集中到东莞县清溪苦草洞进行整训,从中挑选120人编成东(莞)宝(安)惠(阳)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王作尧任大队长,何与成任政训员。1939年3月,中共东宝联合县委在苦草洞开办党员训练班,为期一个月
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东宝队队部遗址
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东宝队队部遗址位于清溪镇杨梅岗村。GPS坐标:北纬22°5045.0,东经114°1008.7,海拔高程38米。1938年10月,日军入侵东江下游。消息传到海外,旅居马来亚、印尼的惠属侨胞义愤填膺,纷纷开展救国救乡活动。1939年1月中旬,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在惠阳县淡水镇正式成立,以动员东江群众协助军队及人民武装抗战,并拯救伤兵难民及辅导民众组织各种救亡团体为宗旨,叶锋任团长。同年3月初,中共东宝联合县委根据粤东南特委指示,在东莞清溪杨梅岗村组建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东(莞)宝(安)队,队部设在杨锦志家。由王启光任队长,卢克敏、祁烽任副队长
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成立遗址
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成立遗址位于清溪镇北面的含头岭,群山环抱,GPS坐标:北纬22°5158.4,东经114°1035.3,海拔高程58米。1938年12月下旬,中共东宝联合县委机关从观澜白花洞(现属深圳宝安区)转移到清溪苦草洞村曾氏宗祠。1939年元旦,中共东宝联合县委指示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一大队和各区地方党动员来的抗日武装,共约200人,集中到东莞县清溪苦草洞进行整训,从中挑选120人编成东(莞)宝(安)惠(阳)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王作尧任大队长,何与成任政训员。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经过整训后,挺进到东江河畔的桥头、
广缘庵——路东干部训练班遗址
广缘庵——路东干部训练班遗址位于清溪镇铁场村,GPS坐标:北纬22°5136.0,东经114°1237.8,海拔高程87米。遗址原为一座岭南风格的传统佛教寺院建筑,名广缘庵,始建于明朝。原建筑现已全部垮塌,仅剩残墙。1997年10月,村民集资在原址上修复了“广缘庵”的一部分,为三间二进二廊合院式布局,建筑坐北向南,砖墙内外灰砂批荡,总面阔11.94米,总进深16.63米,硬山顶,绿琉璃瓦,该建筑两侧及前方保存原建筑残墙及围墙。1944年11月,中共路东县委成立,随即在清溪铁场举办开辟山区政权训练班和党员骨干训练班。学员毕业后,组成两个工作队,称为铁流工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