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旅游
张家界市景点介绍
贺龙刀劈芭茅溪盐税局旧址
芭茅溪盐税局旧址依山傍水,占地面积为57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50平方米,环璄优美。1946年向帮柏、向帮家在原址局部重新修建。上世纪50年代末,复建东厢房;上世纪70年代,复建西厢房。去年,县文物局对盐税局旧址进行历时6个月的抢救性加固、维护、修缮和保护,开展周边环境整治,收集填充近百件文物,真实再现了贺龙带领桑植人民反抗封建统治的义举和追求救国救民的历史场景。贺龙元帅刀劈盐税局的事迹不仅成为贺龙革命生涯首始之地的历史见证,还成了清末统治当局对商人压榨的真实物证,它对研究清至民国时期“川盐济楚”和我国早期革命斗争军队建设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同时,该旧址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罗山古城堡
张家界的大山孕育了无数的神奇,其中有这么一个神秘的古城堡。它隐藏在永定区谢家垭的深山密林之中,厚实的城墙,历经数百年的风吹雨打,仍基本完好,顽强地诉说着往日的辉煌。它——天罗山古城堡,经过考古发掘,去除了覆盖的尘土与杂草,目前已基本露出了当年的恢宏面貌。张家界永定区的天罗山古城堡,是南方地区保存较为完好且并不多见的军事古城堡,城堡主要由城垣及木构建筑群两大部分构成,城墙砌筑技术与传统封火墙建造技术有机结合,木结构建筑多为穿斗式,整齐划一的石保坎是湘西石砌筑技术的上品,很难想象那些大石块是怎样垒上去风吹雨打这么多年依然完好的。其建筑特点、建造时代、城堡用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庸天门书院
天门书院位于湖南大庸(今张家界市)三岔山乡水洋村天门山麓。清乾隆慈利拔贡皇甫如森在所纂嘉庆《慈利县志》中写道:“书院之名,肇于唐,盛于宋,而浸广于元明旧邑有书院六:天门、聚奎、环溪并建于元代,清溪、月川、羊山建于明世。”元朝时永定属慈利辖,天门书院居慈利州六书院之首。书院多为民办,供奉文昌帝君,不供奉孔子;州学、县学称学庙或文庙、孔庙,系官办,供奉孔子,而不供奉文昌帝君。天门书院由隐士田希吕于元大德七年(1303)创建。此前有一位从四川来的“义不臣元”的官吏王申,征得长老和尚的同意,在天门山开馆办学,讲授孔孟之道。“先世蜀人,徙居天门山下”的田希吕闻
慈利渔浦书院
渔浦书院位于慈利阳和乡渔浦村,北倚太华山,南临茹溪,占地8000平方米。清光绪十一年(1885),慈利一代名儒田金楠首倡,议建书院,乡绅李德灼、王堂信等附而议之,并竞相解囊、慷慨捐资,八都九都(今宜冲桥、甘堰、阳和、许家坊、溪口诸乡镇)士人群起而效之。至半,因所募资金告磬,役用不敷,几临半途之废。时有乡富李长青,置酒集客,待酒至半酣之际,起而谓宾客曰:“天道恶盈我里,高赀率不逾三传破败,相踵吾辈,凭藉前荫,损智益过,群谤所的。即何苦更私货力诒子孙以不令?且乡校之兴,适届今日,前之富者,已不及待,兹不可以省乎!”遂慨然出资百万钱。李长青旧有啬名,人皆闻之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家界萝洞书院
萝洞书院位于张家界市桑植县官地坪镇东流坪村,建在一自然断陷的椭圆形泥底石壁洞内,四周绝壁,环护如城,高10余丈,方圆200余平方米,殿堂楼阁,均掩映其间,唯洞南右侧,凿有栈道与内相通。栈道左侧,沿线为条石栏杆和石雕花钵,名花芳草,争奇斗艳。沿栈道前行,穿一石洞,走出罩屋,便见一堂皇殿堂。殿堂上方的石壁上嵌有一块长5尺、宽2尺的匾,上书“萝洞书院”4个大字。殿堂两旁有一楹联,左曰“萝经空山来游佳士”,右曰“洞天福地多藏奇书”。堂内正中用正楷字书有“大成至圣孔老夫子之神位”。在匾左右的石壁上,塑有“双龙戏珠”图。据说,其影倒映在下方的水池中,微风吹拂,龙影
八圣官遗址
【八圣官】座落在桑植县城楠木山顶,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0,6公顷。富为两进,头进为火殿,二进为两层楼阁,供奉孚佑帝君、文昌、武桓侯、观音、王母、九天司命等八圣菩萨。四周为封火砖墙。登临斯宫楼阁,可鸟瞰全城。1925年,澧州镇守使贺龙回乡祭祀,为弘扬传统文化,争取桑梓文人名士,拨款将此宫修葺一新。现此宫已毁,遗址尚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桑植文庙
【文庙】亦称圣庙、红庙。在桑植县政府院内。清乾隆年间建造。座北朝南,前临大街,后依城墙。长100米,宽60米,红墙环绕。前立甬壁,东西开耳门,分别楷书“道贯今古”、“德配天地”于上首。耳门后有长8丈宽4丈的石板小坪,是每年春秋宰牛祭祀处。坪后5级石阶上,有立高12米、长23米的青石牌坊,正面镌人物、花卉、禽兽图案。正殿6柱间开左、中、右3门,分为“义路”、“棂星’、“礼门”,气势恢宏。牌坊土坪中,砌半月形水池名“月宫池”,深7尺,清澈见底,鱼石可数。池旁建木构平房4间,为士子憩息处。6扇楠木大门上刻拔贡唐滨元隶书。此旁一草坪中,植笔松、金桂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朝山金顶佛殿
【云朝山金顶佛殿】位于慈利县境内。“云朝山在邑南九十里,高数千仞,与腾云山对峙,亦胜地也。登其上者,云雾四冥,恍若先天混沌之象,故传日云朝”(清嘉庆)。山上有石屏、石炉、石烛诸景。峰顶金顶佛殿坐北朝南,殿顶已坏,石条砌成的殿墙基本完好。殿墙东西宽2.35米,南北进深6.13米,残高4.8米。殿内祖师台及左右佛像台尚存,并保存清代李氏、莫氏等施碑志数块。据嘉庆《慈利县志》载,金顶佛殿“大约再创于胜(盛)唐。其碑志虽剥落于苔封,而’贞观’字样犹末泯焉。岁时伏腊,登山朝谒者,殆将以万数纪。”现存的嘉庆10年碑刻,记录佛殿曾于清乾隆甲辰年
五雷山古建筑群
【五雷山古建筑群】位于慈利县城15公里五雷山上。五雷山号称“南武当”,古人赞为“南楚名山推第一”。曾为道教昌盛之地。金顶真武祠为临近数县中最负盛名的庙祠,始建于元,明、清扩建。五雷山古建筑群分为内八家,外七家,依山势修建在长达1公里的山脊上,建筑面积约8500平方米。由于山高风大,整个建筑皆以石头砌成。内八家自南而北依次为朝圣门、斗姆宫、赤帝宫、财神殿、玉皇殿、老王爷殿、观音阁和金殿。外七家布局较分散。现金殿保存完好,其殿呈长方型,面阔20米,进深12米,通高9米。殿内设石柱4根,托住整个屋架,硬山式盖小青瓦。五雷山散落着许多形象生动的石狮、石象和造型
朝天观
【朝天观】建于张家界景区内朝天山。“山以朝天名,意取乎仰吴天地。”朝天山海拔1227.3米,地势极为险峻。观址原在距今址不远的山上,其间曾历劫难数次,几致朽废。康熙年间,有和尚醒作登朝天观苦修,并将寺庙迁移今址,虽观得以恢复旧貌。乾隆年间,有山民李氏兄弟耕地时获真武铜像,供于观中,自此,庙声远播,香火鼎盛。后屡经修缮,规模大至三进两殿20余间,面积达1900余平方米,为武陵又一闻名古刹,朝天以在建筑艺术上独具一格,庙周围有夹墙环抱,门窗、柱、匾具有岩石结构,且均有雕饰;诸神塑像,皆重金裴彩。民国期间,朝天观被土匪破坏,现仅存部分石墙及山门。有大小门洞17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天子庙
【下天子庙】正名为“天子庙”,位于天子山西端烽火台半山腰,坐北朝南。此庙始建于明洪武24年(1391),于清同治9年(1878)复修,面积140平方米,其造型结构与中天子庙相同。三间正殿内供奉的神像除向王夫妇外,还增加了八部都王、杨泗将军神像,并设有观音、祖师、三官大帝、文昌帝君、补天圣母、伏羲、神农的牌位。庙门亦为牌坊式建筑,上端正中竖写“天子庙”三字,下面横联已失,两侧对联为“若向真王者威灵山川,吴天其子之德彼社稷。”对联亦含“向王天子”四字。向王夫妇塑像前面木牌竖写同前。庙内有同治9年《配补修建向王天子庙观音祖师三官文昌补天圣母伏羲神农杨泗将军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天子庙
【中天子庙】正名“天子殿”,位于天子山中部丁心溶,坐东朝西。始建于明洪武23年(1390),复修于清同治2年(1645)。庙属砖石木结构,形同上天子庙,建筑面积150平方米。内有正殿参政间,供奉向王夫妇木塑金身。庙的上端正中竖写“天子殿”三字,下面横联为“奕业亘古流芳”,两旁对联为“向已称王声赫濯三千界;天其有子俎豆馨香亿万年”,“向王天子”亦含对联之中。向王夫妇神像前面木牌竖写“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庙内存有清同治年间重修向王庙宇的记事石碑一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天子庙
【上天子庙】正名“向王宫”,位于天子山东侧向天湾,坐北朝南。始建于明洪武22年(1389).清乾隆年间续建,庙属砖石木结构,青瓦覆盖,面积150平方米。内有正殿三间,供奉向王夫妇木塑神像。庙门系牌坊式砖石结构,上端正中竖写“向王宫”三字,其下有“为佑善人”横联,左右对联一副,文为“除祸免灾在在被向王之泽;感恩戴德人人近天子之光”,内含“向王天子”四字。清代续修时,向王夫妇神像前面添立一块木牌,竖写“当今皇帝万万岁”七字。整座庙宇在继承我国古代建筑传统模式基础上,注重突出土家族民族风格造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悲庵
【大悲庵】位于市区城西南7公里处的南庄坪办事处木讷里,为明僧恒性创建。恒性字如玲,明武昌王子,袭封镇国将军。天启年间,魏阉(忠贤)宦官专权,残害忠良,年方16的恒性意欲诛讨,以清君侧,事发,遁入湖南省龙华寺削发为僧,剃度时恒性曾大放悲声。其后浪迹衡山、峨嵋诸胜。崇祯7年(1635)游至永定,在觉云山(今大庸仙人溪内)架木为刹,于茅为庵,康熙年间将寺宇迁至木讷里,初名大惠堂,后改为大悲庵。恒性于77岁圆寂,被尊为本庵祖师。大悲庵面北而建,亦寓恒性心忧京华之意。共三进三殿,占地5亩。今存第二进大殿、右丹池及部分碑刻。殿为单檐歇山顶,进深10米,明间宽5米,
石板村、零溪村墓群
【石板村、零溪村墓群】墓群分布在约5平方公里的慈利零阳镇石板、零溪两村境内,约1000座,大都封土堆无存。1987年发掘其中30座,均为土坑竖穴墓。属战国至西汉墓葬。出土陶器、铜器、漆木器、丝织品、滑石器等文物。在其中较大的36号墓中,发现楚竹简近1000支(残简共4557片)约2万字。由于棺顶腐烂,泥土浸入,以致竹简断裂错位。整片竹简长约45厘米,宽约4~6毫米,极薄,字迹清晰,记载有吴、越、楚等国史事。如“攻吴王夫差”、“王日‘吴为不道”’等。这次出土的竹简和兵器等,曾参加“湖南省文物普查成果暨考古新发现展览”。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殷家岗墓群
【殷家岗墓群】位于慈利县境内的零阳镇双安村。墓群分布在慈利零阳镇双安村长约500米宽约300米的岗地上,属汉代砖室墓葬,已被群众修房建窑严重破坏,部分暴露。出土有东汉时期陶器罐、豆、狗、鸡、猪圈及滑石猪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庸古墓群
【大庸古墓群】一作“四十八堆”,位于市内岩塌、大黄土包、三角坪、大庸桥、且住岗(原孟坪)一带,方圆约五平方公里。据<永定县乡士志》载:“四十八堆在孟坪,东西罗列,错落如星,高约丈余,圆径倍之,传为周赧王葬宫嫔处又传为宋时征蛮屯驻为营,此遗址也。”今考其土堆移为砖室墓,其砖长35.5公分,宽16公分,上有五铢钱饰纹或五铢钱图案。墓封土堆一般高为5~6米,堆围达20余平方米。墓室共分三进,第一进为进口,深1.48米,高l米,宽1.1米;第二进为棺室,高2.59米,底宽3.5米,深5米;第三进为葬品室,大小与一进同。据考证,四十八堆应属东汉墓葬。所谓周赧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竹峪悬棺群
【白竹峪悬棺群】位于慈利县高桥乡白竹峪村,西临箱子岩,西北临云朝山。峪间溪水湍急,四季不竭。两侧悬崖对峙,高数百米,仰视仅见一线天光。崖壁上遍布悬棺墓,计约30余穴。墓室为竖立长方形,宽约1.3米,深1米余,高2米,距岩底约15.20、25米不等,为古人凿石而成的县棺竖墓群。其年代未能稽考,据当地土人言,50年代有樵人入内曾见残朽棺木、骨殖、铜剑和陶、瓷器碎片,今已荡然无存。但墓室之伟功补了湘西一带悬棺古墓葬空白,实当武陵人文之奇观。
南岔东汉墓
【南岔东汉墓】位于桑植县城北6公里的南岔集镇不远,分布陈家湾、官家堡、伍家湾、红龙坡一带,面积约3万平方米。1962年,省、州(湘西自治州)文物考古队在桑植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陈家湾、官家堡一带古墓封土堆较多,其高约2米,直径约3米,达20余座,封堆多呈圆形,有的墓葬已露出地表,发现有几何纹砖室墓群。经鉴定,这批古墓为东汉墓葬群。现为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岔西汉墓
【南岔西汉墓】位于桑植县南岔乡南岔村伍家湾一带,有墓封高约2米、直径3米的圆型坟堆近300座,占地3万平方米。部分墓葬风蚀裸露地表,露出若干几何纹砖室墓。1960年经湘西自治州文物队普查发现,鉴定为西汉墓群。1962年定为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革”中屡遭破坏。1979年再次公布为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