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海曙区旅游
海曙区景点介绍
蜚声宝塔
蜚声宝塔,俗称“天封宝塔”,位于宁波市海曙区横街镇林村昭惠庙内。该塔为石结构建筑,六面均刻文字,始刻于汉代,明天顺五年(1461)十一月重刻。该经幢原放置于附近武陵桥桥之南堍,为全石结构制作,共三节,且每节都加宝顶。今存为其中之一节,顶已毁,高1.17米,每边宽0.28米,直径0.56米。成六棱柱状,每面皆刻正楷小字,内容为陀罗尼经,并刻有-纪年“汉始建,宋复立,明清重修”。其中相对两面雕有佛坐像,像高0.38米,宽0.22米,其雕刻采用镂雕手法,刻工精良细腻。该经幢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价值。2005年5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级文物保护点,2016年宁波市行政
黄瑛墓道享亭
黄瑛墓道享亭位于宁波市海曙区横街镇凤岙村,明代建筑。享亭坐西朝东,处于凤岙山缓坡地段。该享亭为石结构建筑,石料质地为当地产的梅园石。通高2.50米,进深1.88米,面宽2.10米。正面坊额上书有“明赠光禄寺卿黄公神道”十个楷体大字。墓室与墓道至今俱废,仅存石亭为正方形单间建筑,四柱为方形抹角,柱头无卷刹。顶由两块平石板铺就而成,两头各有卯口。南北两侧各置有一长条石凳,其两头采用榫卯结构形式与四根石柱衔接,既可供人憩息,又使整个石亭的结构更加稳固。根据有关史料记载:黄瑛为明代庐陵教谕,后赠光禄寺卿。该亭为黄瑛墓道现存的唯一遗物,且保存较完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隐仙桥
隐仙桥位于宁波市海曙区横街镇横街村,桥始建于元大德年间,清同治九年重建。隐仙桥南北向横跨于鄞西中塘河之西端。原为二墩三孔石梁平桥,附近原广德湖桥废圮后,被迁移拼接于隐仙桥之北,故该桥现为四墩五孔平梁桥。至今桥上仍保留有两个桥名,一曰:隐仙桥,一曰:广德湖桥。该桥全长18.55米,宽2.92米,栏板高0.47米,石料质地为当地产的光溪石。其栏板与望柱连接处均采用榫卯形式,结构坚固。桥墩用长条块石迭筑,制作精良,砌筑规整,桥西迎水一面的桥墩采用分水尖的作法,以减轻洪水冲击的力量。该桥是鄞州区域内至今保存较完好的古桥梁之一。2005年5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级
瑞光楼遗址
瑞光楼遗址,位于宁波市海曙区石碶镇星光村,该楼早于民国时期废圯,其遗址地基在七十年代掘河拓宽时,部分成了河道,部分建为街路。瑞光楼为明代剧作家高则诚撰写《琵琶记》时的故居。据史料记载:高明(1350-1359)字则诚,浙江瑞安人,元顺帝至正五年进士,曾在杭州、处州等地任几年小官。中间为避元末战乱,客居鄞州区石碶沈家十多年。在此期间,写成了著名戏曲《琵琶记》。瑞光楼原称沈氏楼,俗名八间头。据传高则诚当《琵琶记》完稿之夕,不胜欣喜,时值深秋,独自伏案吟咏剧中曲牌:忽见桌上并插之双烛火焰相向弯曲,交合一起,形成一条美丽的焰虹。这一罕见现象,高则诚视为瑞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成庙
三成庙位于宁波市海曙区高桥镇秀水村秀水自然村,据庙内碑刻记载,建于清代。主体坐北朝南,四合院式结构,占地面积1268.91平方米,分前后三进院落。第一进由广场和门楼组成,广场有旗杆石,石上竖旗杆(新)。门楼面宽五间明间抬梁结构,五架梁,进深五柱。第二进院落由门楼、戏台、厢楼、天井,大殿组成,戏台新建,厢楼面宽三间,进深一间,天井块石,阶沿石错逢平铺,风貌依旧,大殿面宽五间,明间五架梁抬梁结构,次间、梢间进深六柱八檩,设前廊单步梁卷蓬顶。梁上雕花卉、人物,但大多被人为破坏。殿内主体结构依旧,块石、柱础、柱子保存较好。第三进院落由大殿和后殿组成,后殿面宽五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胡家洞桥
胡家洞桥位于宁波市海曙区高桥镇民乐村姜岱自然村,根据桥上碑文记载,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该桥为单孔石砌拱桥,东西走向,桥西与余姚市交界。桥北约100米处有当时鄞县水利会建造的姚江五洞闸,南面偏西侧由大隐来水、偏东沿河流直达民乐村马车桥。桥全长26.9米,宽3.50米,桥拱离水约6米左右。桥堍踏跺东28级,西27级。桥栏有浮雕荷叶纹栏板,间置覆莲望柱,两侧各边设有云彩纹抱鼓石,昔南侧栏板好于北侧,北侧桥栏基本已倒或毁。桥面呈梯形,中间窄,两头宽。东南向拱壁上嵌有一块高约60厘米,宽80厘米的青石碑文,因隔水较远,字迹难辨,但隐约可见“光绪二
翁文灏故居(高桥镇)
翁文灏故居,位于宁波市海曙区高桥镇岐阳石塘村,为一处优秀的近代建筑。翁文灏(1889-1971)又名存璋,字咏霓,号君达,是中国第一位地质博士、中国近代地理学创始人之一。对地质学造诣很深,著作丰富,在地质学各分支领域里创下许多个“第一”,在矿床学方面,他在我国首次提出“成矿系列”这一术语,开拓了新的找矿方向;在地震地质学方面,他是第一名研究中国地震地质的学者;在构造地质学方面,最早探讨中国地貌发育史,提出燕山运动在中国存在理论;在山志学方面,正确概括了中国地势和山脉成因;在地理学理方面,与丁文江等合编的《中华民国新地图1934年》,是中国第一本根据实测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桥
新桥位于宁波市海曙区高桥镇芦港村,始建于明洪武十九年(1386),万历四十七年(1619)重建。桥洞上有桥额,上书“新桥”两字,上款“洪武丙寅始建”、下款“万历己未重建”。该桥南北走向,横跨于鄞西后塘河两岸,全长30.60米,桥面宽4.6米,拱洞跨度10.44米。南北两桥堍成“八”字形,北堍宽5.70米、南堍宽6.77米,各设踏跺32级。桥两边均设浮雕荷叶纹栏板,破坏比较严重。其中有四块栏板为素面,疑后补所为。栏板间置双复莲望柱,下设云彩纹抱鼓石。桥拱北边置有纤道,道宽1.46米,现上覆水泥。该桥重建迄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且雕刻精细,风格古朴,并有
岐山祠堂
歧山祠堂,位于宁波市海曙区高桥镇歧湖村,为五开间四合院硬山造建筑。纵进深29.15米,通宽20.4米,占地面积748平方米。整个建筑分门楼、大厅二进。大门外原有照墙,今已拆除。门楼五开间,中间大门,两侧边房,大厅下设闸式高门槛,门前左右各置刻花长石凳。门檐上雕有鱼龙状牛腿,轩梁间刻云彩纹饰。大门两旁外墙上有装饰精致的仿木砖雕。大厅面宽20.15米,屋架结构明间抬梁式,用材粗大,梁上立卷刹短柱支托小抬梁、檀子。大厅前走廊为卷蓬顶,廊间穿插枋以及牛腿、雀替等部件全为镂雕装饰。其中枋额两面高浮雕亭台楼阁、历史文物、飞禽走兽等图案更为精致细腻。歧山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徐桂林墓前石牌坊
徐桂林墓前石牌坊为清代“旌表营千总徐桂林”墓前牌坊,位于宁波市海曙区鄞江镇大桥村金岩寺山梅园山莊旁,牌坊坐北朝南,分前后二道,置于“N”形的神道上。两道牌坊形状、大小相似,均为双柱穿头“廿”字形石结构牌坊。通高3.85米,面宽一间2.85米,柱子正方抹角,边长0.27米,抹角长2.5厘米。柱顶为钟形。第一道牌坊条石门额镌主人封衔姓氏:皇清故武略骑尉营千总诰赠奉直大夫刑部主事诏表义行鄞县徐府君之封塋。第二道牌坊额上镌“乐善好施”,上款为“清道光十三年九月”,下款为“旌表营千总徐桂林”,其上部原镌有“圣旨”二字,但现文字漫漶不清,阴面刻“钦旌”两字。该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狮子山古墓群
狮子山古墓群位于宁波市海曙区鄞江镇悬慈村。1973年,当地村民挖土时发现墓葬二座,并在其中墓内甬道口出土青瓷盖罐和钵二件文物。1984年6月-物普查考察,该古墓均为凸字形券顶砖室墓,发现刀形砖上印有“宁康二年作”纪年字样(宁康二年即东晋孝武帝时期,公元375年)。墓葬两侧尚隐现众多墓穴,其范围约1000平方米。2005年5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级文物保护点,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奎故里建筑群
宝奎故里建筑群由宁波市海曙区镇明路601号史氏民居、宝奎庙北侧史氏民居、宝奎巷4号-1史氏民居、宝奎巷4号-2史氏民居、宝奎巷4号-3史氏民居、宝奎巷5号-1史氏民居、宝奎巷5号-2史氏民居、宝奎巷5号-3史氏民居、宝奎巷7号史氏民居等建筑组成,2010年12月,被公布为海曙区第三批区级文物保护点。此地附近曾因史浩建造过“宝奎精舍”,以藏宋玄宗、孝宗两帝御书而名巷。该巷两侧保留了一批明清古民宅,为研究宁波地方史及建筑发展史留下了一份可贵的实物参考例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叔孺故居
赵叔孺故居位于宁波市海曙区宝兴巷1、2、3号,2010年12月,被公布为海曙区第三批区级文物保护点。该宅系清咸丰翰林赵佑宸(赵叔孺之父)所建,主体建筑坐西朝东。赵叔孺慈城人,晚年因获得东汉延禧年间的两张弩机而自号二弩老人,其斋馆亦名“二弩精舍”。他是清末诸生,曾任福建同知,1911年,定居上海提篮桥。赵氏也是一个了不起的金石书画教育家,曾培养出沙孟海、方介勘、陈巨来、徐邦达等大家,其门下弟子号称七十二人。据考证,赵氏定居上海后,将宅院前进卖给浙东著名藏书家冯孟颛先生作为伏跗室藏书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雄镇永济桥、亭
永济桥、亭位于宁波市海曙区段塘街道雄镇社区南塘河上,2010年12月,被公布为海曙区第三批区级文物保护点。该桥建于1930年,东西横跨南塘河,桥为单孔拱桥,桥墩条石垒砌,两边落坡处呈喇叭型状。桥身为钢筋混泥土结构,桥护栏为棍状水泥条。桥栏正中各嵌红色磨石子水泥桥额,上鎸“永济桥”三字,旁边落款为民国十九年六月里人新建。据口碑调查,建此桥者为民国年间甬上一富商,佚其名。永济桥结构牢固、外观精美、建材优良,且建桥年代确凿是研究宁波桥梁史的一个实物例证。
尚书桥
尚书桥位于宁波市海曙区月湖柳汀,2010年12月,被公布为海曙区第三批区级文物保护点。始建于明,最后一次重修于1965年。东西横跨月湖,该桥为单孔平板桥,桥墩系条石叠砌。据查,此桥为唐代僧人蕴臻所建,初名幢幢西桥。明代陆世科重修,后更名为尚书桥,今沿用。此桥是月湖千年历史的见证,对研究、发掘月湖地域历史文化有着一定的作用。
陆殿桥
陆殿桥位于宁波市海曙区月湖柳汀,2010年12月,被公布为海曙区第三批区级文物保护点。始建于明,最后一次重修于1965年,东西横跨月湖。该桥为双孔平板桥,桥墩系条石叠砌。据查,此桥为唐代僧人蕴臻所建,初名幢幢东桥。明代陆世科重修,后更名为陆殿桥,今沿用。此桥是月湖千年历史的见证,对研究、发掘月湖地域历史文化有着一定的作用。
孝闻街传统建筑群
孝闻街传统建筑群,2005年4月,被公布为宁波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点。①宁波市海曙区孝闻街84号民宅,建于民国时期,据调查,该宅主人姓董,为延泰钱庄会计。②宁波市海曙区孝闻街88号民居,建于民国时期,主楼坐北朝南,屋顶呈硬山造。山墙墀头饰黑白绘画,题材有兰花、寿桃、回纹等。③宁波市海曙区孝闻街90号民居,建于晚清时期,主楼坐北朝南,前檐月梁前端饰云纹,回纹雀替。④宁波市海曙区孝闻街92-94号民居,建于民国时期。该建筑群对研究宁波建筑发展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一”教会学校旧址
“三一”教会学校旧址位于宁波市海曙区广仁街44号,建于1912年,2005年4月,被公布为宁波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点。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四坡屋顶,上覆青瓦,屋顶上置两只人字型帽盖状铁皮烟囱,墙面红色砖雕方格线条等份上下两层。查考资料“三一”教会学校1912年由城区贯桥头迁建于此,创办者为英国基督教会圣公会,取基督教“圣父、圣母、圣婴”三位一体之义,“三一”教会学校是西方教会在宁波传播文化教育的历史见证,亦是研究近代以来宁波对外开放的历史材料。
云石街杨宅
云石街杨宅位于宁波市海曙区云石街29号,建于清代。2003年8月,被公布为宁波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点。杨宅的原主人为杨坊,字憩堂,是上海开埠后显赫一时的第一任官僚商人。卢氏抱经楼因战乱散佚时,他出银2600两购得十之七八,遗命无偿归还卢氏,并资助光绪《鄞县志》雕刊。
陈巷陈宅
陈巷陈宅位于宁波市海曙区南郊路陈巷35号,民国建筑,2005年4月,被公布为宁波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点,主体建筑坐西朝东,三间二楼饰观音兜。该宅保存基本完好,对研究宁波建筑发展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