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厦门市旅游
厦门市景点介绍
建南楼群
建南楼群由成义楼、南安楼、建南大礼堂、南光楼、成智楼5幢建筑组成,建于1951年至1954年。时成义楼为生物馆,南安楼为化学馆,建南楼为学校大礼堂,南光楼为物理馆,成智楼为图书馆。2000年至2003年维修。陈嘉庚创办学校从不为自己留名,但对他人的支持和赞助,却铭记于心。李光前先生长期竭力资助厦门大学,故芙蓉楼群和建南楼群的命名多与李光前有关。李光前祖籍为福建南安芙蓉乡,故有芙蓉楼群及南安楼之名。“成义”、“成智”则以李光前的亲属名来命名。而“建南”大礼堂则是与集美学校的“福南”大礼堂相呼应,两者合起来即是“福建南部”,寓意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是福建南部教
芙蓉楼群
芙蓉楼群由芙蓉一、二、三、四和博学楼组成,除博学楼建于1923年外,其余建于1951年至1954年。博学楼初建时为教职工宿舍,1953年在此建成厦门大学人类学博物馆。芙蓉一、二、三、-楼为学生宿舍。芙蓉楼群基本呈半环状布局。芙蓉一、二、三、-楼平面呈双角楼前廊式布局,一、-楼3层建筑,二、三号楼主体3层、局部4层。砖石木结构,楼面均为木结构上铺红色斗底砖。芙蓉一、二、三号楼墙体以红色清水砖砌筑、花岗岩作装饰镶砌。芙蓉一层顶主体为硬山顶,角楼为歇山顶。芙蓉二、芙蓉三门楼及角楼屋顶为歇山顶,两翼为硬山顶。脊尾呈燕尾式,屋面均铺绿色琉璃瓦。角柱作“出砖入石”装
群贤楼群
群贤楼群包括映雪楼、同安楼、群贤楼、集美楼、囊萤楼5幢建筑。群贤楼群兴建于1921年5月,1922年底竣工,这是厦门大学的首批校舍。群贤楼群动工兴建时,为了表达陈嘉庚自己教育兴国的决心,特地选择5月9日(即国耻纪念日)作为校舍奠基日。校舍落成后陈嘉庚将1号及5号楼分别命名为“映雪楼”和“囊萤楼”。“映雪”、“囊萤”二语,出自古人孙康、车胤不畏贫困、勤奋好学的典故。2号及4号楼,陈嘉庚则以“同安”和“集美”两地名命名,表达了嘉庚先生为振兴家乡、办好国民教育的决心。中间主楼落成时,有人建议取名为“嘉庚楼”,当即被嘉庚否定。又有人建议以“敬贤”(嘉庚之弟名)命
养正楼
养正楼坐落于集美集岑路3号,1926年9月建成,时为集美幼稚师范教学楼。抗战期间,被日军飞机轰炸受损,1946年修复后改为集美小学教学楼,现为集美幼儿园使用。该楼坐北朝南,砖石结构,建筑面积450平方米,呈西班牙式建筑风格。平面为后廊式布局,后廊中部为外突半圆形敞廊。主体建筑为二层,中部设塔楼共四层。屋顶塔楼为多坡顶,翼楼为双坡顶,角楼为穹隆顶,屋顶铺红色机平瓦。外墙以花岗岩条石为基础,红色清水砖墙承重,塔楼、角楼、门廊、墙柱及屋檐装饰为黄、白两色。中部入口处设4根罗马柱承托外挑式阳台,使整个建筑立面富于变化。
集美大学科学馆
科学馆坐落于集美集岑路2号,建于1922年9月。抗战期间,被日军飞机轰炸受损,1946年修复。1949年11月再次遭国民党飞机轰炸,1951年修复,现为集美大学科学馆。该楼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建筑面积2657平方米。门楼及角楼为4层,两翼为3层。建筑设前后廊式,一楼为拱券廊,二楼为方形廊、中间装饰哥特式圆柱,三楼设前后阳台。屋顶为西式双坡顶,铺红色机平瓦。外墙以粉白色为主色调。门楼及角楼山墙装饰丰富。柱头、屋檐及山花作巴洛克式装饰。
南薰楼群
南薰楼群坐落于集美鳌园路19号和27号,包括延平楼、南薰楼、黎明楼和道南楼,主体建筑为南董楼和道南楼。延平楼:建于1922年9月,时为集美小学教学楼。抗战期间,被日军飞机轰炸倒塌,1953年按原样修复,现为集美中学教学楼。该楼坐北朝南,中部4层,两翼3层,建筑面积2976平方米。砖石木结构,局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呈双角楼、前廊式布局,建筑外墙以条石为基础,红色清水砖墙承重,花岗岩块石作装饰镶砌。楼面除2、3层中部外廊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外,其余均为木板楼面。屋顶中部为单檐歇山顶,翼楼和角楼均为双翘脊硬山顶。屋面铺绿色硫璃瓦。角柱作“出砖入石”装饰。拱
南侨楼群
南侨楼群坐落于集美嘉庚路8号,该楼群包括南侨十三、南侨十四、南侨十五及南侨十六,于1954年至1959年间相继落成。解放初,陈嘉庚先生为解决大批华侨学生回国求学的困难,创办了集美华侨初习学校。1999年该校改称华侨大学华文学院,现为国内专门培养海外华人华侨学习汉语的学校。南侨楼群:共4幢建筑,均坐北朝南,依地形而建,基本呈“一”字形排列。大部分为4层,局部5层,砖石木混合结构。外墙以花岗岩条石砌筑,红色清水红砖作镶砌装饰。平面呈拱券前廊及双角楼式布局,屋顶为西式双坡顶,屋面铺红色机平瓦。山花采用建国后常用的齿轮、麦穗、五角星等图案,窗套装饰细腻,角柱作“
允恭楼群
允恭楼群坐落于集美嘉庚路1号,该楼群包括即温楼、允恭楼、崇俭楼和克让楼。该楼群建于一山冈上,沿山势基本呈“一”字形排列,山冈下为学校体育场。即温楼:建成于1921年4月,时为集美中学教学楼。抗战胜利后改为高级水产学校教学楼,1949年集美解放前夕及解放初两次被国民党炮击损坏,1951年修复,现为集美大学航海学院教学楼。允恭楼:建成于1923年8月,时为集美水产科教学楼。抗战期间,被日军飞机轰炸受损,1945年底修复,现为集美大学航海学院办公楼。该楼坐西朝东,砖石结构,共4层,建筑面积3739平方米。平面呈前廊式布局。一至三楼中部为外突半圆形敞廊,由6根罗
尚忠楼群
尚忠楼群坐落于集美集岑路1号,该楼群包括尚忠楼、诵诗楼和敦书楼。尚忠楼居中,敦书楼和诵诗楼分立左右两侧,呈半合围式。尚忠楼:建成于1921年2月,时为集美女子中学教学楼。抗战期间,被日军飞机轰炸受损。1946年修复后为集美高级商科学校教学楼,1949年集美解放前夕该楼再次遭受国民党炮击损坏,1951年再次修复,现为集美大学财经学院学生宿舍。该楼坐北朝南,主体3层,中部门楼为4层,建筑面积3141平方米。平面呈前廊式布局,建筑外墙以红色清水砖为主,花岗岩作装饰镶砌,内部为砖木结构。屋顶为西式双坡顶,外廊部为平顶,屋面铺红色机平瓦。门楼、山花、拱券、栏杆及窗
厦门海堤纪念碑
厦门海堤建于一九五三年六月,一九五五年九月竣工,全长二二一二米,这是我国第一条以花岗岩筑成的跨海长堤。海堤的建成,使厦门岛由孤岛变成半岛,极大地促进了厦门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一九六○年秋,朱德委员长视察厦门时,为海堤纪念碑题写“移山填海”四个大字。2004年11月公布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厦门海堤纪念碑与观堤亭整体保护。北至临海岸坎边,东南至高崎村边,西南至省道二○六线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虎溪岩棱层洞摩崖石刻群
虎溪岩,一名玉屏山,为本岛传统赏月胜地,其山间峭壁嶙峋,相传山间一洞,古为虎穴,洞中一股清泉,喷流成溪,遂称“虎溪”,日久衍成山名。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名士林懋时爱石成癖,至此开拓山岩,凿石室曰“棱层洞”,并供奉虎神。虎溪岩“棱层洞”亦称“夜月洞”,每当满月东升,月光直射入洞,虎神如生,蔚为“虎溪夜月”名胜,为厦门“八大景”之一;虎溪岩所在玉屏山旧时建有玉屏寺,山体另一侧相距不足百米即为白鹿洞,因此这一带成为历代文人名士登临游赏之地,留下诸多题咏和记事摩崖石刻,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棱层洞”周围集中了明清时期及近代石刻近二十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樵溪桥及高读琴洞
厦门万石植物园内的樵溪,源现狮山,由东北向西南汇入万石岩水库内,樵溪桥即横跨于紫云岩前樵溪上。因桥旁保留着“南明”时期摩崖石刻而具有文物价值。石桥以花岗岩石砌造,呈西南-东北走向,长14米,宽1.5米,为单墩双孔石梁桥。桥东北端架置于岸边巨石上,西南岸以石砌墩台为支体,桥中部以天然巨石为桥墩。桥面以7块长条石板并列铺成,桥两端各有3—5级石阶,东南岸桥边岩石上有南明永历七年(1653)岱州余宏所题“樵溪桥”石刻。过了石桥顺着樵溪向山间走去,步行不足百米,悠然间可见溪流上有一巨石覆盖叠涩而成的天然石洞,这就到了人们所说的“琴洞”。相传琴洞旁山麓为明末清初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成功杀郑联处
郑成功杀郑联处位于思明区开元街道万石植物园水库右侧,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明末清初。在厦门万石岩风景区,万石岩水库西侧。万石岩下,一石峰耸立,因其像大象朝天伸着长长的鼻子,清雍正时厦门海防同知李蟑题“象鼻峰”,在象鼻峰下有一块“锁云”石,立于溪涧之旁,“锁云”石刻,字体为行书,字幅约30×30厘米,为清康熙三十七年至四十三年(1698-1704年)厦门海防同知姚应凤题写,其意是云过此处,停止不前,像被锁住一样,故名“锁云”。云为何被锁,此乃因朝天的岩石挡住云的去路,使云停留在岩石之中的洼处岩窝而形成的。也隐指南明时期定远侯郑联于此被杀之历史典故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瑶古窑址
东瑶古窑址位于海沧区东孚镇东瑶村及周瑶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宋代。保护范围:东至公路,西至山坡顶,南至瑶山宫,北由山坡顶老榕树延长100米为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碗窑古窑址
碗窑古窑址位于集美区后溪镇厦门市第二农场碗窑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宋代。保护范围:碗窑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通渡头遗址
五通渡头是厦门现存为数不多的几座古渡头之一,位于禾山镇五通村凤头社北面300米海岬,隔海与同安刘五店遥遥相对,自古以来是厦门岛东北部的交通要津和海防汛地。五通地名因此地旧祀五通神而得名。相传800年前元兵南侵时,南宋幼帝赵昺与丞相张世杰、陆秀夫南逃,经同安渡海从五通渡头登岸,然后取道东渡、嵩屿进入漳州,并由此在当地留下了“圣迹”、“圣泉”、“金带水”等民间传说。五通渡也叫五通铺。古时候,官方使用的道路称官道,沿途设站,大站设驿,驿与驿之间每十里设一铺,配备夫役,以便递送文书,接送官吏。宋朝时,在同安大轮山下设大同驿,元代改在县西门,称同安驿,并延用到近代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宅十八弯
古宅十八弯位于翔安区新圩镇古宅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宋代。八弯古道位于新圩镇古宅村后壁山西北坡,宋代重新修整拓宽。古道现长约800米,宽0.8~2米,以不规则块石、卵石铺砌成坡状,逢陡坡处皆加砌石台阶。古道沿山坡蜿蜒盘曲而上,直达山巅云中雁,因途中共有18个弯,故名“十八弯”。原大帽山农场寨仔尾自然村大埔路旁立有宋景定元年(1260年)石碑1块,碑高0.35米,宽0.38米,阴刻行书8行,碑文为:“郑公祥化忌经并自舍又僧妙谦十千足计ㄌ(钱)乙伯(壹百)贯足铺修此路计八百余丈以济往来景定元年记”,载述郑祥化和僧人妙谦为方便旅人往来,合力捐款修路80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同民安关隘
同民安关隘位于翔安区内厝镇小盈岭,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宋代。“同民安”关隘又称“同民安”石坊遗址。位于内厝镇后垵村东北部小盈岭西南坡,与南安交界处。关隘所在岭口形如漏斗,东北风长驱直入,古代沙溪一带民田苦为风沙所害,曾有一句谚语“沙溪七里口,无风沙自走。”南宋绍兴二十三至二十七年(1153~1157年)朱熹任同安主簿时,在此建石坊植树,堵截风沙,手书“同民安”三字刻于石坊上,寓意“以坊补缺,安定斯民”。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石坊塌圮。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马巷秀才林应龙等呈请倡捐,就原址将坊改建为同安通往泉州之关隘。现存石砌关隘为东西向,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葫芦山铁渣堆
葫芦山铁渣堆位于同安区大同街道烈士陵园内,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五代。保护范围:铁渣堆外延3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许厝古窑址
许厝古窑址位于海沧区海沧镇霞阳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唐至五代。保护范围:以文物保护碑为中心,半径2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