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黄山市 > 黄山区旅游
黄山区景点介绍
清潭峰
介绍位于黄山东南部,为36大峰之一,海拔1512米。峰的西侧有水源,所出山泉顺千尺悬岩而下,形成百丈瀑布(又称百丈泉),瀑下为清潭和百丈潭,潭水流人逍遥溪,峰以潭而得名。安徽黄山市
龙爪松
介绍龙爪松位于去始信峰道中,从连理松前行,过一小拱形石桥,上坡约百步即到。这是一株约400年树龄的古松,其根系粗大,主根深扎岩中,另外5根粗壮的支根,全部裸露在外,状若龙爪,故名。游人过此,无不赞叹。有《蝶恋花--龙爪松》词咏之:“今岁寻芳依独早,涉涧登峰,路峭香岚绕。叠嶂穿云泥土少,奇松根露似龙爪。叶翠枝盘峰上峭,迓客殷勤,来往游人笑。林密山高多好鸟,相思对对鸣树杪。”安徽黄山市
立马峰大石壁
介绍立马峰大石壁位于登山途中,由慈光阁前行约五华里的立马桥头,在桥头举首眺望对面立马峰,可见悬崖上一大峭壁,凌空而下,这峭壁就是立马峰大石壁。立马峰大石壁“两厢直削,下临无底”,但就在这大石壁上,竟然刻着“立马空东海,登高望太平”十个大字,堪称全山石刻之冠。石工们当年冒着生命危险刻下的这些大字,如今成了颂扬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一座“纪念碑”。安徽黄山市
孔雀戏莲花
介绍文殊台处平坦开阔,巧石众多。台左有雄狮盘踞,右有白象蹬伏,狮象相距50米,故称“青狮白象宇文殊”玉屏附近有“童子拜观音”、“松鼠跳天都”、“金鸡叫天门”、“五老上天都”、“犀牛望月”、“蓬莱三岛”等巧石。回首眺望右侧的莲花沟,“采蓬船”、“孔雀戏莲花”、“望夫石”、“仙人飘海”、“羊子过江”等奇石形态各异,巧夺天工。这些巧石随着观赏角度的不同,形步换景,故古人赞叹:“他山以形‘变’,观可穷,黄山以‘变’胜,云霞有无,一瞬万变,观不可穷”。安徽黄山市
金鸡叫天门
介绍在半山寺前仰观天都峰腰老人峰上,有一石如雄鸡,头朝天门坎,振翅欲啼。半山寺路侧岩壁上,刻有“空中闻天鸡”五字。这块巧石还伴有一个动人的民间传说:古时候,黄山紫云岩下的小溪两岸,居住着银妹和金哥两户贫苦人家。金哥与银妹天天结伴上山挖药采茶。天长日久,两人难舍难分。一天,双双来到小溪边,金哥吹起了竹笛,银妹唱起了山歌。不料这日天上的玉皇大帝也在游览黄山,听到银妹那百灵鸟般的歌声,便心想娶她做妃子.金哥和银妹分手回到家后,玉帝派的天兵天将就来到银妹家,告诉银妹说,玉帝要娶她为妃,银妹死也不从。第二天,银妹和全哥刚要成亲,突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天兵天
轿顶峰
介绍轿顶峰在松谷道中,紧邻书箱峰,为36小峰之一,海拔1032米。峰状似轿顶,故名。相传,古代一恶霸欲霸占民女水英为妾,水英内心不从。当花轿行至松谷庵旁,水英说此处风景宜人,要停轿观赏。迎亲的人与轿夫只得停下来。众人正在指手划脚地看景时,水英却在轿中暗暗祷告,请求神灵相救。她的话刚止,一股狂风突然刮起,将轿夫和迎亲者吹得无影无踪,而花轿连同水英本人在瞬息之间却变成了一座青翠欲滴的轿顶峰。恶霸得知后气得昏死过去。安徽黄山市
黄山回音壁
    飞来石东侧道旁有风景凉亭。过亭不远,立于双龙松”上面的平岗上,可见对面峰上有大峭壁陡立如削,面对石壁大声呼喊,回音响彻山谷,不绝于耳,故名“回音壁”。这里是山中回音最佳处。   此处下临深达百米的白云大峡谷,又面对峭壁,如游人在此高呼,声音就会从峰壁、深谷返回,连续出现回音,令人奇中生趣,玩味无穷。这个自然造化的回音壁,无论是空间之大,距离之远,回音之效果,都是任何人工建造的回音壁所难以企及的。      安徽黄山市
虎头岩
介绍头岩又名“山君岩”,位于温泉至汤岭关路旁。此岩“负山而立,昂首作咆哮之状”,因形似虎头,故名。此岩虽仅粗具虎头之形,但张口怒目之态,却威气逼人。岩下有石凳可坐,如同老虎张口吞人。奇景天然,令人百看不厌。岩上镌有“虎头岩”三字,为南宋时歙人罗愿所书。民间传说,从前黄山有个凶恶的财主。他的青年佃户大山,救了一只被财主追杀受伤的老虎。为了报答救命之恩,这老虎在大雪封山,大山家断了柴米的年关,给大山衔来了一个姑娘、一袋米和一只猪腿。这姑娘是被财主抢去逼婚逃命的,已无家可归,便与大山成了亲。财主知道了,急忙带着瓜牙去找大山算帐。那只老虎又领着大山夫妇上山
关公挡曹
介绍在上升峰腰,直立二石如人,上下相峙。上者顶生奇松状若盔缨,形同气宇轩昂的武将;下者头戴平顶官帽,身穿袍服,神色慌张,似一文官。由此,联想到《三国演义》中关羽华容道挡曹操的情节,名之为“关公挡曹”。远看“关公”居上,威武雄壮,“曹操”处于下风,似欠身说情。两块奇石形神俱备,天成佳景。有诗云:“峰前稳坐手持刀,干载山中演挡曹。头上盔缨风欲动,美髯飞舞伴云飘。”安徽黄山市
浮丘峰
介绍浮丘峰为36大峰之一,海拔1683米。传说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带领他的左丞右相容成子和浮丘公。不远万里,来黟山取石炼丹,历时四百八十年。终于得道升天。传说浮丘峰为当年浮丘公的游玩之所,故名。另有别名“轿顶峰”,又俗称“箬帽尖”。但与松谷道上的“轿顶峰”为不同的两座山峰。浮丘峰顶有浮丘仙坛。稍下有浮丘庙,再下有浮丘观(唐中和年间拆毁),峰下有浮丘源(即五云源),自源中流出之溪叫“浮丘溪”(又称“浮溪”),南流三一十里始汇入曹公溪。安徽黄山市
道人峰
介绍道人峰位于黄山北端,五老峰与醉翁峰之间,为36小峰之一,海拔988米。传说,从前太平县有个叫胡爱九的县令,原为朝中东台御史,因直言进谏,得罪了皇帝,被贬到太平县做了七品芝麻官。由于对朝廷不满,胸中有闷,懒得过问政事。一天来到黄泥尖,遇一老道,结为朋友,此后便天天来此与老道饮酒作诗下棋。与胡县令饮酒对奕的老道人,便住在此峰的道观里,后人便把这座山峰称作“道人峰”。安徽黄山市
宝塔峰
介绍宝塔峰位于黄山北部,书箱、望仙两峰间。从松谷庵登山,往狮子林途中,有盘道绕过此峰,但不能登攀。此峰近旁有“仙人观榜”、“仙人铺路”诸巧石景观。宝塔峰为36小峰之一,海拔1314米。该峰浑然矗立,如同巍然沉稳的主塔。特别是不知何年风化倒塌半边山岩后,望去更加惟妙惟肖。云海形成时,这座“宝塔”露出尖峰,又似海洋中的一座灯塔。安徽黄山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云溪
介绍白云溪位于黄山西部,源于西海排云亭下的深谷之中,汇西海群峰和石柱、鳌鱼、云际、九龙诸峰之水而成,全长约13公里。至钓桥庵后与云门溪水合二而一,向西流去。水量充沛,常年不竭。溪中深潭成串,令人目不暇接。最大的双龙潭,面积有40O平方米,水深5米以上。狭长而深的沙鱼潭,阔不足一米,长却有20余米,深不见底。沿途有瀑布10多处,各具形态,相互争奇。两岸奇峰罗列,怪石斗险。山水相间,互映生辉,处处入画。另有云际峰下白云溪,东流汇人桃花溪。安徽黄山市
仙女绣花
介绍在排云亭前,向左眺望,远处石床峰上有一巧石似少女,面前有一奇松,如绣花台绷,美其名“仙女绣花”。这其中还有一个民间故事:古时候,黄山西海居住着一个善良的刘大爷和他的孙女。刘大爷每天到深山挖草药、采香菇、摘云雾茶,孙女聪明美丽,取名“天女”,在家烧饭、绣花。一天,者爷爷到铁线潭边采集药草,遇到一条凶恶的黑龙,几乎丧身,幸亏得到一名叫大牛的小伙子搭救。大牛决心斩除那条黑龙,为民除害。刘大爷和天女都支持他,邀集全村人不分昼夜赶制武器。大牛领着乡亲们来到铁线潭边,搬起一块石头砸向潭中。黑龙受惊动从水中猛冲上来,尾巴一卷,大嘴一张,顿时天昏地暗。大牛毫不
麒麟松
北海北部狮子峰腰,位于狮子峰腰,近狮子林精舍。麒麟松其胸径50厘米,在树高l.5米处分作两干,分别朝东西方向斜展生长,高低错落。高枝如麟角,低枝似麟尾,主干树皮如麟甲斑斑,酷似麒麟之态。故名。安徽黄山市
连理松
黄山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于自“黑虎松”去“始信峰”途中左侧。树高20多米,在离地2米处树分两干,并蒂齐肩,其粗细、高低几乎一模一样。因为人们常以连理比喻夫妻,所以附于此树的传说也是爱恨缠绵的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相传二人曾于七夕明誓,百年之后同去黄山,修身养性再结连理。死后二人果然同游黄山,并留恋此地美景而化身为连理松。安徽黄山市
接引松
介绍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旧志列为九大名松之三,始信峰三面临壑,唯有东南与另一峰相隔丈许,早先断木为桥,以渡游客。此松生于两峰隔谷边缘,清人刘大櫆记述:“北岸有松,横枝直抵南岸。”似在接引游人。后改木桥为石桥,名“渡仙桥”,游者仍扶此松枝过桥。接引松树高4米,胸径30.5厘米,冠幅3.5米×5.5米,树龄约500年。安徽黄山市
黑虎松
黄山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生于白鹅岭索道站下坡至始信峰岔路口,海拔1650米处。狮子林有一高僧入定时,见一黑虎卧于松顶,后寻黑虎不见,只见古松高大苍劲,干枝气势雄伟,虎气凛凛,且冠盖浓绿近黑,似一黑虎卧于坡下,故名“黑虎松”。该松古松高大苍劲,干枝气势雄伟,虎气凛凛,且冠盖浓绿近黑,似一黑虎卧于坡下。树高15米,冠盖投影面达100平方米,据推算已有700树龄。安徽黄山市
步仙桥
步仙桥将梦幻景区和天海、白云景区连接在一起,一头通向黄山西大门钓桥庵,一头可通天海。一座小小拱桥在两座峭壁之间悬空而架,桥下是万丈深渊,十分险峻而富有情趣。作为绕谷路线地标,是很多爱冒险的游客必到之处。步仙桥建成于1988年,将梦幻景区和天海、白云景区连接在一起,一头通向黄山西大门钓桥庵,一头通往天海。作为绕谷路线地标,是很多爱探秘游客必到之处。文章中如此描述步仙桥:一座小桥,夹在两座高大的山中间,狭长的一小溜。抬头是,笔直向上的山石,看不到头。低头却是万丈的悬崖,看不到底。行走在这小小的一座桥上面,肯定是有一种步步惊心的感觉。不过往两旁看,配上偶尔弥漫
云谷寺
介绍位于黄山风景区东部,罗汉峰和香炉峰之间,海拔890米。明万历间在此建掷钵禅院,崇帧时改名云谷寺。南宋右丞相程元凤曾在此读书,故又名丞相源。明代文士傅严漫游至此,应掷钵禅僧之求,手书“云谷”二字,此后禅院改名“云谷寺”,久而久之,云谷寺就成了今天的地名了。这一带山峦重叠,溪谷蜿蜒,云雾吞吐。寺周群峰环绕,翠竹如海,苍松巧石,黄杉、茶树,处处入画。南面入口的路旁、溪岸,石刻如林。寺前有灵锡泉,寺附近树林中有两株名木古树,一为异萝松,一为铁杉。今寺已不存,旧址上盖有宾馆,自东路登山者在此小憩,可远眺变幻风云奇景,品尝黄山毛峰名茶。近年在此建登山索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