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 > 闽侯县旅游
闽侯县景点介绍
牛头山遗址
牛头山遗址位于福建省闽侯县洋里乡湖柄村牛头山上。1979年发现,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1.5米,最厚达2.5米。有三层堆积:上层厚20~50厘米,遗物以几何印纹硬陶为主,从质地和纹饰看,与鸿尾黄土仑和昙石山上层所出土文物极为相似,属青铜器时代;中层主要是蛤蜊壳和灰土混合堆积,遗物较少;下层堆积较厚,已发现的有泥质灰磨光陶簋、篮纹和方格纹橙红陶缸和夹砂红陶釜残片以及鳖甲、石杵、陶网坠等。其特征与昙石山遗址中下层所出基本相同,应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存。1989年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街新洲金氏宗祠
上街新洲金氏宗祠闽侯县上街镇新洲村的金氏家族,是彭城金氏的一个支系,于唐朝末年入闽。入闽始祖传至十一世,因人丁稀薄,迁居各地。金履丰,字希成,号亮功。宋端平二年(1235年)生于浙江兰溪县金府。金履丰智勇双全,征伐有功,官至驾前大将军、御史大夫。旋值元兵入侵,金履丰抗御屡胜,得军功赐券,并允世袭。后宋亡于元,金履丰愤时事不可复为,遂偕子金标归隐福建侯官县璧团洲,从此在璧团洲结庐而居,恳沙造园,将一片渺无人烟的荒芜之地发展成良田遍地的人间乐土。元大德五年(公元1302年),金履丰卒于家中,享寿六十有七。金履丰逝世后,金氏一族在璧团洲繁衍生息,发展壮大。至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荆山境
荆山境荆山境初名“江屿庙”,始建于南宋年间,原为居住在荆山北麓的苏姓,为纪念先祖苏东坡而建的庙宇,后苏姓渐微,徐氏崛起。据史料记载,徐家村原名徐厝墩,南宋初年,奉直大夫徐荆阳由福建浦城渔沧迁居江屿山(即今荆山,当时属怀安县),繁衍生息,渐成大族。明嘉靖年间(1522-1566),十五世祖、永宁县令徐(木昂),在江屿山南麓筑舍读书,见遍山荆花错落,取名“荆山精舍”,江屿山也随之更名“荆山”。明万历年间(1573-1619),族人徐廷(木或)、徐师乔、徐音轩等筑坝防洪,泽被乡里。明朝末年,更是涌现出集诗人、方志学家、藏书家于一身的徐熥、徐(火勃)、徐熛兄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廷坪泰山桥
泰山桥位于廷坪乡后溪村,是周围各乡通往罗源县的津梁。疑因桥头的古庙“泰山庙”得名。桥始建年代无考,据传说原为藤桥,后毁,村民在原址重建为廊桥。现存建筑为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重建。木匠为古邑路上乡(今古田鹤塘镇路上村)余添春。桥为单孔木拱廊桥,东西走向,全长28.4米、宽4.3米、拱跨21.6米、离水面约12米。桥台以天然的岩石为基,用块石垒砌而成。用圆木穿插交错成多组拱架,上顺铺圆木为梁,再横铺木板为桥面。桥屋为悬山顶,共七开间,九檩四柱抬梁式木构架,不施斗拱,屋顶大梁上还保留数段墨书:“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岁在癸酉葭月吉旦立重建”“木司古邑路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丰闽越王庙
永丰闽越王庙原位于闽侯荆溪镇永丰村,始建于南宋,现存清代建筑,占地约2500平方米。主体建筑有戏台、看楼、钟鼓楼、拜亭、正殿等。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七柱。戏台和拜亭上装饰有精美的木构藻井,钟鼓楼飞檐翘角,工艺精湛。正面为牌楼式庙墙,正中大门上方镶嵌石匾二方,上匾刻“敕封汉闽越王”,下匾刻“临水境”。庙内主祀西汉初分封的闽越国王无诸,左右间分别奉祀临水娘娘陈靖姑、南宋理学家朱熹。该庙是福州地区民间信仰宫庙建筑的典型实例。有一定文物价值。1999年公布为闽侯县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因福州三环路怀安大桥建设用地,经省政府批准迁建于东侧山麓新址之上。然而据网友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闽侯升平人瑞坊
闽侯升平人瑞坊位于闽侯县青口镇青圃村坊兜灵济宫前。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坊为石构二层牌楼式,四方柱,三门,歇山式楼顶,坊柱、枋、斗拱、脊吻用卯榫拼合,均衡严谨。青石构件,浮雕或透雕各种人物鸟兽花卉等。通高5.8米,宽5.2米。坊正中额题:“升平人瑞”,旁刻:“咸丰十年礼部题请奉旨建坊为”,“闽县寿民林聿淇年百有三岁立”。四根坊柱两面镌刻四副楹联:“圣化沦肤食德身跻无量寿;家人绕膝承欢笑指曰期年”,“天子重引年时承赐膳;老人躬捧诏快睹旌闾”和“生际郅隆杖履常游仁寿寓;年臻大耋晨昏闲话太平时”,“椿帙经四期童颜不改;榆年冠七濑古貌堪钦”,联句隽永,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沙新坡永奋永襄厝
白沙新坡永奋永襄厝江氏古厝(永奋永襄厝)位于闽侯白沙镇新坡村西北,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总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建筑群前后共五进,各进西侧均建有一列花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锦三溪桥
六锦三溪桥三溪桥又名蔡峰桥,位于坂头村蔡峰自然村与六锦村交界的雪溪、鸟溪、凌云洋三溪汇流处,因而名之。是古代闽县、侯官、古田、连江、罗源五县交通要道,也是六锦村通往外地的惟一路桥,是闽侯县现存七座古廊桥之一。三溪桥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单跨石墩木拱廊桥,南北走向,全长32米12间,宽5.4米三间,高3.7米,利用溪流两岸石崖峭壁为基础,用花岗岩条石垒砌桥墩,上架多层圆木相互别压,形成八字形贯木拱,悬山顶,桥面横铺木板,两侧置木倚栏,檐下置遮雨板,廊内设长凳。桥北设佛龛原有供奉佛像,现佛像无存。廊屋脊檩上墨书“大清道光二十五年岁次壬寅蒲月吉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洪恩灵济宫
据史书记载,永乐重建的洪恩灵济宫自金鳌山下沿山势建到山顶,计有三重门、六座宫殿,以及法堂、道房、钟鼓楼、御碑亭、牌坊、客舍等大小建筑两百余间,四周建有宫墙环绕,整座建筑金碧辉煌,仿佛帝王宫殿,故其大门楹联写道:“欲观北京皇帝殿,先看青铺灵济宫”。北平的灵济行宫则与此相仿,占地九百七十四亩,有八座大殿,三百五十间房屋,规模堪比皇宫。现存的灵济宫为1988年重建,建筑面积约有2460平方米,由山门、御碑亭、庙堂等组成。山门朝西,两层青砖砌筑,三段式歇山顶,上书--“金鳌门”。山门内为前院,院南侧保留有明代御碑亭,平面方形,面阔三间,边长8.89米,高9.8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洲金将军庙
新洲金将军庙位于闽侯县上街镇新洲村。坐东朝西,面朝旗山,背近闽江,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米。纵深三进两天井,由西至东,在中轴线上依次建有门楼、戏台、前拜亭、钟鼓楼、正殿、后拜亭、后殿等。1989年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0月11日凌晨失火焚毁。2015年底开始重建,2017年完成重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四门桥
十四门桥位于闽侯县上街镇榕桥村南,又称榕桥。建于宋元丰二年至八年(1079~1085),清代水毁一墩,民国十七年(1928)、1988年均有重修。十三墩十四孔平梁石桥,跨于可溪上,东西走向。全长约100、宽1.74、净跨4~6、离水面高约3.6米。桥面用2条宽约0.5米的石板顺铺。东端北梁上刻“元丰二年□十一月庚申造至八年十一月廿三日壬辰毕□□石匠张保”等,南梁有“兴禾里林居广与室中陈二十一娘同发心舍石桥一十四门上报四恩三有下及一切含生同沾福利”等,字径0.17米;东第二孔南梁刻“民国十七年二十八世孙文瑛重修”等,字径0.19米。捐资者林居广,名安世,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厝龟山阁
杨厝龟山阁位于闽侯县青口镇杨厝村。龟山阁坐北朝南,为全木结构双层楼阁,建于碧波之上,江水环流阁下,基础用方形条石垒迭成“井”字形墩式基,上铺方形磉盘石,鼓形石柱础。面阔三间,进深四间,穿斗式木构架,重檐歇山顶,灰瓦铺作,鹊尾吻。四角转角处椽板象四把合扇展开,结构奇巧。上下两层四周均置木环廊,木倚栏和靠背花格栏干,花格门、窗。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1989年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中祀杨龟山、文昌帝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榕荫桥
榕荫桥位于闽侯县南通镇苏坂村,原名仙坂桥,始建于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重建,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重修增设桥栏。为石构平梁桥,全长27米,宽3.5米,两桥墩三孔道,墩呈船形,不等跨,净跨4-5米。桥台与墩由条石砌就,上层各有出挑,中间一孔用四块大石板条平铺,每块长0.8米,宽0.7米,厚0.4米,东西两孔石梁上各铺54块小石板,并向两岸斜架石梁,整座桥呈弓形,可供船只往来,两侧设望柱、护栏。桥中石栏板上镌刻陈璧手书的“榕荫桥”楷书,落款为“光绪廿四年,陈璧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山极乐寺
南山极乐寺始建于宋代。清咸丰三年(1853)重建,十年重修,民国二十七年(1936)又重修。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坐东南向西北。大殿悬山顶,面阔五间并左右披榭,进深十一檩。明间抬梁架,四步梁前后对双步梁用四柱。其它为穿斗架用五柱。中三间前部为廊,后部为佛龛。大殿前有天井、两厢,回廊。前墙嵌有宋绍熙四年(1193)“大殿祝圣长明灯田记碑1,宽0.4米,高1米。寺内保存宋绍兴十一年白(1141)石孟一口、清咸丰年间石香炉1件、长方形石槽一口。该寺庙历史悠久,古代i物丰岳.是当地重要宗教动场所。2013年公布为第七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凤港林森故居
凤港林森故居位于闽侯县祥谦镇凤港村,坐北朝南,始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林森高祖林国仕(字用厂)修建,瓦椽架于七星壑上。“据村里的乡贤说,林森出生时老屋已基本濒临倒塌,林森之后曾经多次回乡,但是他每次回乡,都以关抚民生为先,不但修道铺路,还兴办了4所中小学,编修了淘江林氏族谱,却无暇顾及修葺自家陈年老宅,以至老宅年久失修,于20世纪50年代故居毁坏。”上世纪90年代,乡亲自发筹资,在原址附近依照原貌建成故居。1989年,林森故居被列为闽侯县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溪源寨
溪源寨位于闽侯县鸿尾乡溪源村,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坐西南朝东北,占地约600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前后三进,有门楼、前天井、前座、中天井、主座、后天井、0-等,两侧有护厝;周以寨墙,底层用青石垒砌,高约4米,总高约6米;左前、右后各有一座炮楼。主座面阔七间,进深七柱,规模宏大,装饰精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屿福垆寺
南屿福垆寺位于闽侯县南屿镇南旗村,年代为清。简介:俗称泰山堂,明永乐年间(1403—1424)重建,清康熙六年(1667)扩建,几经重修。坐西南向东北,依次建有木构牌楼式门楼、戏台、过雨亭、双层钟鼓楼、正殿、后殿及八角亭等,通面阔23米,进深40米,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后天井地表下建有罕见的地藏殿和奈河桥。建筑结构精巧,雕刻彩画繁多精美,显示出福州地区古建筑装饰工艺的地方特色。2013年,南屿福垆寺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前至锦溪,后至垆峰山顶八角亭,两侧外墙各外延1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闽侯木拱廊桥—龙津桥、坑坪桥、远济桥
闽侯木拱廊桥—龙津桥、坑坪桥、远济桥位于龙津桥:闽侯县廷坪乡流源村南东源溪上,坑坪桥:闽侯县廷坪乡坑坪村,远济桥:闽侯县白沙镇联坑村东大穆溪上,年代为明、清。简介:龙津桥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清乾隆、道光年间重修。单孔木拱廊桥,东西走向,全长33米,宽4.3米。石构桥堍,廊屋11间,每间用4柱,抬梁式梁架,歇山顶,两旁置长凳、直棂栏杆和挡风板。坑坪桥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单孔木拱廊桥,东北西南走向,全长26.1米,宽4.65米。石构桥堍。廊屋9间,每间用4柱,抬梁式梁架,歇山顶,两旁设直棂木栏杆、板凳和遮风板。远济桥又名石陌桥,建于清光绪壬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西林建筑群
水西林建筑群位于闽侯县南屿镇南旗村水西林街,年代为明、清。简介:由明代进士林春泽宅,其长子明进士林应亮宅,次子林应宪宅,长孙林如楚宅及其后裔宅、旗峰林公祠等6处建筑组成,坐西向东,临街排开,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林春泽宅前后二进,面阔五间,计有歇山顶八字墙门楼和左右倒座、正座、后座、后花园等;林应宪宅单进,面阔三间;林应亮宅前后三进,面阔五间;林如楚宅单进,面阔三间;林如楚后裔宅单进,面阔五间;旗峰林公祠前后三进,面阔三间。水西林为明清福州市地区官宦府第建筑群的典型实例。2013年,水西林建筑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池坑溪岭亭
池坑溪岭亭溪岭亭位于廷坪乡池坑村上湾与横洋自然村的交界路口。亭子坐东朝西,面阔四柱三间,宽5.15米;进深六柱,长7.2米;歇山顶,高4.78米。亭后辟有0-式神龛,龛桌上摆着两个清代青石香炉,分别刻有明确的纪年“清光绪辛丑年”和“清同治十一年”,其中一个还阴刻着楷书“溪岭亭”。神龛中间供着道教的玄天上帝,又称真武神。据闽侯县博物馆馆长曾江介绍,此亭应该是为过往行人提供避暑躲雨场所而建,历经四五百年风雨侵袭,它仍然屹立不倒,原汁原味地保留了明代建筑风貌。2013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