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抚州市 > 乐安县旅游
乐安县景点介绍
罗陂农民协会旧址
罗陂农民协会旧址—罗阳陈氏大宗祠位于乐安县罗陂乡。20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唐龙寺
大龙名山唐龙寺院始建于宋朝(仁宗)嘉佑8年(即公元1063年)。寺内的大雄宝殿、天王殿庄严肃穆,钟鼓楼、斋房、膳厅错落有致。有泥塑木雕铜铸各种佛像50余尊,名诗佳联若干幅。相传初建寺庙时曾挖出一块残碑,上刻“唐龙寺”三字为颜真卿手书,故复称唐龙寺。近千年来,该寺历尽磨难,几经毁修,最后一次于文革期间被毁,1979年由严杭邓氏出资修复。2001年7月乐安县政府正式批准了大龙山唐龙寺对外开放,一时大龙山游人如织,香火缭绕。
金竹毛泽东旧居
金竹毛泽东旧居位于乐安县金竹乡。金竹是革命老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曾于此地进行革命活动,除朱德同志的军官教导堂之外,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旧居均完好无损。
善和红五军团指挥部旧址
善和红五军团指挥部旧址(含红五军团联络处旧址、红五军团六师团师团部旧址)位于乐安县湖坪乡善和村。20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蓝科进公祠
金竹拥有很多的古祠,最有名的是流舍畲族村的蓝科进公祠,也是江西省目前所发现的保存最为完好的畲族古建筑之一。蓝科进公祠正房坐南朝北,背山面水,面积约340平方米,由两进一天井构成。整个建筑主体采用卵石、杂土砌建而成,图腾崇拜的民族特色明显,现已成为一个畲族文化的展示馆。蓝公祠正房坐南朝北,背山面水,面积约340平方米,由两进一天井所构成。整个建筑主体采用卵石、杂土砌建而成,绚丽精美,图腾崇拜的民族特色明显。蓝公祠前厅有一天井,天井中央放置一张畲族人所特有的祭天时所用石案桌,高1.28米,采用麻条石制作而成。蓝公祠后堂为祭堂。祭堂中的祭案桌非常具有畲族的民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科甲丛芳牌坊
乐安县龚坊镇同富村的“科甲丛芳”牌坊。牌坊为三间六柱五楼式,保存较为完整。牌坊是同富村黄氏子孙为纪念族人世代引以为荣的黄昭所建。黄昭,号观澜,元至顺年间进士,因在朱元璋打败陈友谅的战斗中献计有功,而官至兵部尚书。另一说是村民为纪念始祖黄中凂而建。牌坊上有明确的纪年,清晰地写着“皇明隆庆己巳秋吉旦裔孙重建”。隆庆己巳年为公元1569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南“继序其皇”坊式门楼
水南“继序其皇”坊式门楼位于乐安县牛田镇水南村的万寿宫,水南万寿宫集祭祀、庙会于一体,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呈长方形状,进深35米,宽16.4米,面积574平方米,共四进,由“古戏台”、“万寿宫”、“关帝庙”、“莲花庵”三部分组成。“继序其皇”牌坊:为丁氏坊,又称红石牌坊,建于清顺治十年(1653)。牌坊高11米,宽20米,厚0.8米。正楼为庑殿式,四柱三间三楼,单檐歇山顶,五层如意斗拱,层叠起檐,顶部置宝瓶刹。中门横额上刻有“继序其皇”四个镏金大字,背面刻“陟降自天”。四只鲤鱼鲜活地在牌坊的四个方位跳跃。做工精细,打磨成“工”字形状的青褐色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乐安县博物馆
乐安县博物馆始建于1969年,1971年夏季落成,时称“万岁馆”。1977年1月,经江西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命名为“乐安县革命历史纪念馆”。1978年,隶属县文教局。经过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增加了历史文物展示部分。1983年3月21日,更名为“乐安县博物馆”,隶属县文化广播电视局。乐安县博物馆馆舍是仿“江西省万岁馆”的图案设计建造门楼上端镂制着韶山、井冈山、叶坪八角楼、古田会议旧址、遵义会议旧址、延安、天安门图案,象征着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革命胜利的七个里程碑。馆舍建筑长42.70米,宽14.55米,高12.26米,总占地面积1360平方米
大湖坪古村
湖坪乡位于乐安县西南部,东邻招携镇,南接永丰县南坑乡,西靠万崇镇、罗陂乡,北连牛田镇,距县城49公里。政府所在地大湖坪古村为全市最大的王姓聚居村落,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村落,古村自然村辖4个村委会(西头、东山、汉上、街上),全村有2267户,10086人。古村始建于北宋雍熙年间(985年),千余年来,古村不断演变发展,历经浮沉,名人高贤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恰似赣抚大地上的一颗明珠,散发着熠熠光辉。建村之初,王氏先民顺三条溪流设置村庄排水系统,使村庄逐步建设成为“川”字形的基本格局,这种格局一直保留至今,呈现出最原始的风貌。古村现存传统建筑近200处,其中
董裕墓
董裕墓,董尚书墓,位于流坑古村乌江上游的乐安县招携镇鹿源村白鹤形山上。明代墓葬。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此墓由工部施工,礼部验收,有皇帝“敕葬”碑刻。墓前有大条石叠起的神道,两旁有石吏、石马、石羊,保存尚好。登上九级台阶,有三块大石碑,中间是“明故资政大夫、刑部尚书、赠太子少保董扩庵先生墓”碑,由吏部尚书、大学士新建张位题写,墓之上端,则立有四围雕满龙云图案的神宗皇帝“敕葬”石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罗邓氏祠堂
“上罗邓氏祠”位于万崇镇上罗村小学旁。为上罗邓氏后裔纪念其开基始祖邓君民而建。上罗村邓氏原本姓李,属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元宗李璟(916-961年8月12日)的后裔。北宋初期,宋太祖赵匡胤征伐杨州,赐封李璟第八子李从镒(yi)为邓王,镇守宣杨。978年,南唐后主李煜被宋太宗赵炅赐酒毒死,李氏官员受到通辑诛杀,李从镒遂携家提眷,操舟夜发宛陵(安徽),隐居洪州、宜黄、乐安等地。宋微宗崇宁二年(1103),其孙邓君民从济口桥头(乐安招携)肇居上罗,为躲避朝庭追杀,上罗村李氏更姓为邓,延续至今。祠堂始建于明朝宣德戊申年(1428),为使邓氏后裔缅怀先祖丰功业绩,抒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隐寺
西隐寺位于万崇镇西侧,距镇政府所在地6公里,始建于唐贞观初期,至今1400余年历史,是乐安三大古寺之一,是千年的佛教圣地。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池头邱氏潮海重建该寺,曾几何时众僧云集远近闻名。2008年池头村民、邱氏宗亲及广大香客和十方信士的大力支持对原寺进行了全面整修,新建了天王殿,购置了大钟和大香炉等,重塑和新塑了70多尊佛神像,寺内外面貌焕然一新。2010年经省正式批准为开放佛教寺院。西隐寺环境优美,自然条件优越,冬暖夏凉、一尘不染,夏季气温不越过摄氏29度享有小庐山之称的天然氧吧,是夏季避暑之圣地。西隐寺山泉来自深山,涓涓流水直入寺内,四季
乐安老街
据史料记载,乐安建县于南宋绍兴十九年(公元1149年),由崇仁、永丰两县柝地而置,以乐安乡名县,驻地鳌溪镇。相传早在北宋乾道三年(公元997年),有詹姓人氏迁居于鳌溪镇,此地原仅有数户钟姓人氏居住。詹姓人氏在四面环绕的群山中发现一块长满芦苇、较为平坦的盆地,视为风水宝地,遂大举迁徙于此繁衍生息,逐渐取代了钟氏。称此地为詹墟,因河中有一块巨石,酷似鳌鱼,故称鳌溪。据《乐安民国风云》一书介绍:到民国,县城鳌溪镇形成了游、何、元、詹为主四大姓氏,辅之乐、陈、胡、李、邹、黄六姓氏的格局,这10姓人口占县城总人数的90%以上。这些姓氏以宗祠为中心,形成固定的居住区
龙图学士和刺史传芳牌楼门
龙图学士和刺史传芳牌楼门,位于乐安县罗陂乡水口村,坐北朝南,毗邻并排而立,中间隔一小巷。龙图学士牌楼门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成化九年(1473年)重修,是水口村彭氏后裔为纪念先祖彭彦昭而建的;刺史传芳牌楼门始建于元代,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重修,是水口村彭氏后裔为纪念先祖彭玕封为安定王而建。龙图学士牌楼门平面呈八字形,四柱三间三楼单檐式全木结构,庑殿顶,四角飞檐起翘,四柱成一字形排列,两侧为呈八字形的砖砌翼墙。牌楼门为单檐砖脊小青瓦庑殿式屋面,正脊高7.75米。平板枋上有典型的明初风格的五层如意斗栱,明间上部为十攒斗栱,次间额枋上为六攒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乐安县革命烈士纪念塔
乐安县革命烈士纪念塔:距县城西边约400米处有一座小山,山间种有杉、柏、松、樟、桐、栗、竹,参差成林,景色幽静宜人。在小山山巅,矗立着一座高高的塔,把小山装点得格外庄严肃穆,这就是乐安县革命烈士纪念塔。乐安革命烈士纪念塔兴建于1964年年初,同年8月30日竣工。整个纪念塔占地30亩,建筑面积为390平方米。纪念塔高16米,塔碑为四方柱型,四周镶嵌着汉白玉。碑体正面刻着“无上光荣”四个镏金大字,碑体的背面是朱德委员长的题字“死难烈士万岁”,碑体的东西两侧分别题有“永垂不朽”、“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碑顶铸有一颗红星,象征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光辉日月。乐安是革命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一方面军大湖坪整编旧址(国宝公祠)
红一方面军大湖坪整编旧址:位于湖坪乡湖坪村“国宝公祠”。该祠为五进式,宽23米,纵90余米,总面积为2097.6平方米,与总孝节祠、子祥公祠并排相连,始建于乾隆辛酉(1741年),后经过重修,祠前建立文献石牌坊与围栏石板,十分壮观(牌坊后毁于文革,只留下四个须弥座)。这也是当年红军教导团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的场地,如今是湖坪小学的一部分。此古老祠堂天井里有棵桂花树,仍像当年一样枝繁叶茂。旧址保存完好。1933年5月至7月上旬,红一方面军在大湖坪、善和等村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军事整编,即“大湖坪整编”,国宝公祠和旁边操场即为红三军团主力的驻地和练兵场,彭德怀、肖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登仙桥战役旧址
登仙桥战役旧址:位于谷岗乡登仙桥村。登仙桥始建于北宋天宝年间,宽6米,长19米,高6米,拱跨17米,全用麻石砌成。1933年2月27日至3月1日,周恩来、朱德指挥中央主力红军在黄陂、蛟湖和登仙桥一带,采取声东击西与大兵团伏击的战略战术,歼灭了敌军52、59两个师,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重大胜利,即举世闻名的“黄陂、登仙桥大捷”。1985年,乐安县在桥东岸建了一座小型纪念碑。登仙桥已成为人们参观旅游、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景点,每年接待众多游客。2006年5月,登仙桥被中共抚州市委批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10月27日,乐安县文物管理部门在修葺县
港下屋邓小平旧居
港下屋邓小平旧居:位于南村乡南村街。港下屋为清中期硬山二坡顶砖木结构建筑,面阔12米,进深15米,高6.5米,占地约180余平方米。1933年5月中旬,“左”倾错误路线执行者王明在江西开展所谓反“江西罗明路线”斗争,指责邓小平等人是江西罗明路线的主要代表,错误地撤销邓小平省委宣传部长职务,并下放到乐安南村任区委巡视员。邓小平任巡视员期间在此居住不到半个月,即被召回宁都七里坪省委机关。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善和村朱德故居
沿乐安县省级风景区“流坑——金竹”的万银公路而行,你会看到湖坪乡的一大片蚕桑产业旅游观光园。这里桑树绿意葱葱,泉水潺潺成溪,水中走蟹游鱼,一条曲曲弯弯的小河,河上有着一座500余年历史的古石桥,石桥连接的另一端便是当年“朱德捡田螺”的村庄——善和村。正是田野青青时节,记者慕名来到善和村,只见炊烟袅袅,旧屋新舍相挨,宁谧祥和,小桥流水人家美景映入眼帘。村里有一栋雕龙画栋老屋,村里人称它为“善和村庵下大屋”,它便是朱德故居。走进庵下大屋,深情缅怀老一辈革命家,听村中一位80多岁的老人给我们讲“朱德捡田螺”的故事。70余年前的1933年5月至7月上旬,红一方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流坑古村(千古第一村)
流坑被誉为“千古第一村”的流坑村,位于牛田镇东南部乌江之畔,四周青山环抱,三面江水绕流,山川形胜,钟灵毓秀。建村于五代南唐昇元年间(937-943),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流坑为董氏单姓聚族而居血缘村落,全村以董姓为多,家族尊西汉儒学家董仲舒为始祖,但宗谱可考的开基祖则为南唐时的董合。宋时,流坑以董氏科第而兴旺,成为江南大家族聚居之地,时有“一门五进士,两朝四尚书、文武两状元,秀才若繁星”和“欧(欧阳修)董(流坑董氏)名乡”之美称。元代遇兵燹,村子遭毁。明清时,村中有识之士接续祖业,兴教办学,修谱建祠,并发展竹木贸易,使流坑村又一次繁荣兴盛。从宋初到清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