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樟树市旅游
樟树市景点介绍
清江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清江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含清江户局、万寿宫)1930年10月5日,红三军团第五军团长彭德怀、政治委员滕代远,率领部队经岭上、鲁坊铺、寒山村一带,由南门入城,兵不血刃占领了县城临江镇。在该镇成立了中共清江县委员会,建立清江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隶属江西省苏维埃政府,选举陈文珍为主席。下辖光华、东岳庙、香积寺、北一4个区苏维埃政府和36个乡苏维埃政府。并发动工人在临江商会成立‘清江县总工会’。总工会下设黄烟、木业、泥水、篾业、理发、缝纫6个分会。该旧址1984年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江三井
清江三井(含双龙戏珠古井、沽塘古井及井亭、塘李古铁井),20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塔前彭氏宗祠
塔前彭家传统村落隶属于樟树市刘公庙镇,坐落在刘公庙镇以南,樟树市以西。清嘉庆二年修建祠堂门楼,至清道光元年始修建宗祠,并镌刻有碑刻记载。该村距明清时期赣江中游的政治中心,临江府相距仅10公里,是历代临清商帮源地的核心区域,该村为形式单一的彭氏村落,现保存的古建筑绝大部分是名列临清商帮的彭氏族人所建。宗祠前由左、中、右三门楼组成,中门楼为清嘉庆二十五年建造,左、右两侧设次门楼为嘉庆二年建造,宗祠主体建筑为清道光元年建造,宗祠四周均有门楼墙(寨墙)环绕。除彭氏主宗祠外,彭氏共有五房,之下均又设有支脉本族祠堂,由于年久失修,已毁坏二房支脉本族祠堂,现仅保存三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湖古桥
樟树市义成镇太和村城湖组城湖古桥入选古建筑类文物,为该镇第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城湖古桥是石梁泥状结构,桥体长35米、宽1.8米,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后期,至今有320多年历史,为村民出行的必经之路。城湖古桥系山砂、石灰、糯米、红壤土、青石板、实木混筑而成,桥长51.8米、宽3米、高9.6米,有桥洞7个、桥墩8座。该桥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后期,至今有320多年历史,为村民出行的必经之路,古桥对岸为城湖村民的祖茔墓冢地,现有清代古墓约200座樟树市博物馆已划定了城湖古桥方圆200米的保护范围,严禁在此区域建筑施工、倾倒废弃物、燃烧物品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栖梧山窑址
昌傅太平圩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发现有人类活动遗址,在栖梧山一带发现隋唐时期轮窑窑址.栖梧山窑址为隋唐时窑址,属丰城洪州窑系列,为研究我省瓷业发展沿革提供了丰富实物资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熊家寨古炮台山遗址
熊家寨古炮台山遗址位于樟树市。20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层楼
位于皂山,是江西省乡村旅游示范点,3A级乡村旅游景区,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生态环境优越,气候宜人,村庄建筑依山势而建,按地形顺序分福、禄、寿三层,寓意“福上一层楼、禄上一层楼、寿上一层楼”。山林面积达1万多亩,有野竹林、石屋、古樟树、云雾茶等自然资源景观。依托自身优势,形成“观农家景、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娱农家乐、购农家品”乡村旅游格局,突出“乡、野、土、特”的农家风情、风味。
樟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位于阁山镇孙家村,规划面积15000亩,重点建设以创意、研发、展示、生产为主的农业科技示范板块和以观光、休闲、度假、果蔬采摘为主的旅游休闲体验板块,打造江西乃至全国一流的现代农业生态旅游示范园区。
通慧寺
坐落于樟树城区西南隅,是原樟树镇最早而且主殿栋宇迄今尚存的唯一寺院,旧有“十方禅林”之称。始创于唐初年间(公元626—631),当时京城高僧道宣法师途径此地,见民风淳朴,因缘殊胜,遂开田建寺名曰“通慧寺”。通慧寺历史悠久,高僧辈出,有黄檗希运禅师、黄梅归云禅师、了常禅师、法净禅师、了空禅师、海莲禅师等高僧大士。诸多文人墨客来此吟诗作对,留下许多丹青妙笔、墨宝华章。原寺有正殿、三官殿、地藏殿、观音堂等六个殿,总面积约计2000平方米,有文天祥题“功德堂”和清乾隆帝所书“大雄宝殿”,后均已毁弃。现通慧寺坐落于樟树市店下镇,2005年重建,力争建设药师佛道场、
清标彤管坊
清标彤管坊位于樟树市区东南16公里处的店下镇堆上村北侧。该石坊是清咸丰四年(1854年)监生黄地衡奉皇上圣旨为其母、儒生黄士熟之妻李氏所立。石坊为四柱三间式,高8.3米,宽8米,全是青石构成。由长方形垫石、方柱、夹杆石、上下额坊、平板坊、石刻浮雕人物、斗拱等组成。其南面,下有“族表节孝儒生黄士熟之妻李氏”;中间两方柱上联,右有“雁志守深闺孤诣苦心堪微讲德”,左有“龙恩颁下里清风亮节永著贞珉”;再两旁方柱上联,右有“地接松山培本性”,左有“晴开阁岭显真操”等字。其北面,上有“恩荣”;中有“天中月心”;下有“族表节孝监生黄时衡之母李氏”;中间两方柱上联,右有
吴平墓群
吴平墓群位于江西省樟树市城区西南55公里的中洲乡门楼里村(即吴平故城)南面1000米处的九子科山。该墓群1975年由江西省樟树市博物馆调查发现,近百座古墓漫山遍布,封土高4-7米不等,分布面积有15000平方米。1976年和1980年曾清理四座墓,均为长方形竖穴坑墓,出土了陶和原始瓷质的鼎、盒、壶、罐、碗及铁刀等随葬品,与文献资料相吻合,是古吴平县城的墓葬区,对研究汉至隋代的樟树市政治、经济、文化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太平观碑
南唐建清江县(现樟树市)时所立,也是建县以来现存唯一保存较好的千年古碑。碑坐落在樟树市区西南38千米昌傅镇太平街西北侧的蒙河北岸。青石质,通高4.07米,碑平面圆顶方足,高3.75米,宽1.25米,厚0.31米。顶端雕刻披云纹装饰,两侧起凸棱3道,额中开1圆孔,孔径0.10米。石龟为座,体形丰盈,造型庄重沉稳;刀法粗犷、简炼,碑铭为南唐礼部侍郎江文蔚创修太平观序,凡1200百余字。字大如卵,阴文,勒石甚精,书体端庄,笔力雄健,因历年风雨侵蚀,字迹湮灭,可见者无几。太平观碑是研究南唐时期碑碣造型、雕刻书法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1957年7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公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街毛泽东旧居
樟树毛泽东旧居位于樟树市区新街37号,旧居为老式民房,八字门楼,面积192平方米,住房六间,四面砌风火墙,通高6米。1930年7月24日,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红军第一军团进驻樟树,毛泽东曾在此居住并主持召开各军负责人会议,作出“不冒进攻取南昌”“西渡赣江”重要战略决策。现已有文博部门翻修并对外开放,通过图文和实物的形式展示毛泽东同志来樟树的场景。
樟树梦湖
梦湖位于樟树市店下镇,距离樟树市区18公里,处凌云峰、千四丘、太极峰等群山环抱之中,碧水如蓝,烟波浩淼,似一幅天然水墨画,生态环境极为优美,有“奇梦山水,梦幻天堂”之称。
塔前彭家古村
位于距樟树市区35公里的刘公庙镇杨家村委,是始建于清代初期的古村落,历代临清商帮源地的核心区域。该村为形式单一的彭氏村落,坐北朝南,现保存的古建筑绝大部分是名列临清商帮的彭氏族人所建。在古村落内,目前仍保留清代中晚期由青石板与青砖铺砌的七条古巷道,并有古代完整的排水系统。据《清江县地名志》记载,该村是元初彭氏由新余某村涉此建于一宝塔前的,故称塔前。现存的许多房屋建筑是始建于清代初期的,村域面积3平方公里,整体布局以彭氏宗祠为中心,村前为扇形池塘。民居向两侧展开构筑,形成街巷规整的聚落格局。古民居依山而建,层叠而上,共计六排,并呈扇形向两翼辐射,形成街巷规
临江古府
临江自唐朝武德八年建镇至今已有1370多年,历史上曾为军、路、府署所在地,明朝被列入全国33大工商课税重镇,鼎盛时期“一府辖四县”、“城内三万户,城外八千烟”,为“舟车孔道,四达之地”。作为江西省第二批历史文化名镇,临江古府至今仍留存有大量历史人文景观。·大观楼:位于临江镇县前街,始建于北宋淳化三年(992),尔后几经修缮,屡有改观。原名谯楼,系临江军、路、府署大门望楼,是江西省现存唯一规模宏伟的郡治头门旧址。整体为城楼式建筑,通高22.4米,登楼眺望,远山苍松,桔林农舍,江上风帆,城廊街衢,历历在目,故又名大观楼。1951年江西省临江荣复军人疗养院进驻
临江大观楼
大观楼:位于临江镇县前街,始建于北宋淳化三年(992),尔后几经修缮,屡有改观。原名谯楼,系临江军、路、府署大门望楼,是江西省现存唯一规模宏伟的郡治头门旧址。整体为城楼式建筑,通高22.4米,登楼眺望,远山苍松,桔林农舍,江上风帆,城廊街衢,历历在目,故又名大观楼。1951年江西省临江荣复军人疗养院进驻后,将原县府旧址辟为院址,该楼遂成为院门楼。虽修缮时局部略有改变,但风貌基本如旧。2006年公布为江西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江钟鼓楼
钟鼓楼:原名“观音观”,又名“钟楼”,位于临江镇府前街与民主街之间,素与大观楼相媲美。始建年代不详,明初大学士解缙曾夜览临江,吟出诗句“风夹钟声过渡口,月移楼影到江心”,据此证实此楼明初即有。钟鼓楼楼高30米,内置铜钟一座(尚存)重3000余斤。民国时遭日本飞机轰炸,楼体倾斜。1979年1月将危楼拆除,保留楼基观音阁,铜钟完好,《碑记》文字有些磨损,均存于阁内。2007年在原钟鼓楼建筑基址上,重新修建,基本恢复原貌。
清江户局
清江户局:位于临江镇万寿宫左侧,1930年10月,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治委员滕代远奉命率部驻扎清江县城临江镇,并于10月9日在临江万寿宫召开工农代表和万人大会,成立清江县第一个红色政权清江县苏维埃政府,机关驻万寿宫隔壁清江户局,下辖光华、东岳庙、香积寺、北一等4个区苏维埃政府和36个乡苏维埃政府,掀起了打土豪分田地的群众运动。
吴平古墓群
吴平古墓群位于中洲乡门楼里(即吴平古城)1000米处的九子科山,东距蒙河500米。现有古墓约102座,残存封土堆高1-7米,直径5-20米。分战国、西汉、东汉3个时代,墓地东北面为战国、西汉墓葬,系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地南侧为东汉墓葬。墓地占地4.5平方公里,是一处从东汉中平二年建汉县,至三国改为吴平县,直到隋开皇十一年撤吴平县为止,405年间原县城官吏和城区贵族的公共墓地。1976年进行了部分发掘,出土了一批文物,考古发掘与古文献记录和考古调查资料相一致。1976年和1080年曾清理四座墓,均为方形和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出土了陶和原始瓷质的鼎、盒、壶、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