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赣州市 > 会昌县旅游
会昌县景点介绍
文武坝粤赣省革命旧址群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会昌县城东北郊外的文武坝村邹屋,206国道从村旁经过,交通十分便利。距瑞金约45千米。是一处带有浓重赣南客家韵味的红色旅游景区。1933年8月中华苏维埃政府决定成立粤赣省。此后,粤赣省军区、0粤赣省委、粤赣省苏维埃政府、少共粤赣省委陆续在此办公。1934年4月下旬,在第五次反“围剿”极其困难的时刻,毛泽东同志从中华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瑞金来到粤赣省视察,历时三个月之久,期间登上会昌城外的岚山岭,回到文武坝邹屋住所之后写下了著名的《清平乐·会昌》。文武坝革命旧址群前有绵水相拥,后有青山环抱,稻菽瓢香,人文景观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江西军区第三分区旧址
江西军区第三分区旧址,1932年7月,驻广东兴(宁)梅(县)地区和福建上杭、武平等县的-粤军,纠集闽粤赣边的地主靖卫团,不断进扰中央苏区南部。为适应南线的军事斗争形势,中央和江西军区决定成立江西军区第三分区。三分区下辖会昌、寻乌、安远、武平四县军事部,一个游击大队,并相继建立了红军学校、兵工厂和医院。0会寻安中心县委书记-兼任三分区政治委员,司令员先后由钟亚庆、吕赤水、杨岳彬担任,政治部主任张云逸,指挥机关先后驻武平东留、桂坑,寻乌罗塘,会昌长岭、筠门岭芙蓉寨等地。三分区建立后,领导闽粤赣边区军民,从南线实际出发,积极开展游击战、运动战,有力的阻击和钳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粤赣军区医院旧址
粤赣军区医院旧址,1931年上半年,在会昌县筠门岭芙蓉寨建立了红三十五军(10月改编为红独立三师)后方医院。由于当时筠门岭局势不稳定,1932年7月,医院迁驻会昌山的半山寺。1933年4月成立粤赣军区后,改为粤赣军区医院。医院开设有内科、外科和手术室,能治疗除动大手术外的伤病员。医院设备简陋,当时药品缺乏,西药很少,多用中草药治疗,如当时患“打摆子”(疟疾),拉痢的较多,就用车前草、凤尾草、羊啼草等煎水治疗。西药有:吗啡、红药水、碘酒、石灰酸、灰锰养、硼酸粉、凡士林(大多用猪油代替),纱布和棉花大都用白布和棉被的棉花消毒代替。医院建立后,毛泽东、-等领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会寻安中心县委旧址
1932年5月,邓小平调任中共会昌县委书记。6、7月间,邓小平受党的重托,在筠门岭坝笃下和芙蓉寨,先后组建了中共会寻安中心县委和江西军区第三分区,并任中心县委书记、三分区政委。从此,邓小平坐镇中央苏区南大门,领导南线军民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之中,在筠门岭工作、生活了10个月。邓小平到南线任职后,根据闽粤赣边区实际,坚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主张,抵制王明“左”倾错误。一是加强了各县党政建设,发展党员3000多人,建立健全了县区乡各级党政组织;二是根据南线军事斗争需要,发展壮大赤卫军、游击队等13528人,采用灵活机动的“十六”字诀,粉碎国民党“围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少共粤赣省委旧址
少共粤赣省委旧址,1933年8月,中央人民委员会第48次会议决定在会昌设立粤赣省,同时建立了少共粤赣省委,内设组织部、宣传部、白区工作部等工作部门,下辖会昌、于都、兴龙等十个少共县委,机关驻会昌文武坝。9月,少共粤赣省委作出关于《拥护全苏大会的决定》,就全省青少年积极参军参战和投身苏维埃建设等工作作出六项决定。1934年1月,在会昌林岗坝陈屋祠堂召开了少共粤赣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少共中央局宣传部长刘英、粤赣省委书记刘晓等省领导参加了会议。大会选举李鹤鸣、阙廷竣、詹其林、刘新潮(刘建华)等为少共粤赣省委委员,李鹤鸣为书记。在少共粤赣省委的领导下,各级少共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粤赣军区旧址
粤赣军区旧址,1933年2、3月间,-粤军乘主力红军北上粉碎-第四次“围剿”之机,不断进犯中央苏区,严重威胁中央苏区南部安全。4月,中革军委决定在筠门岭建立粤赣军区,统一南方战线的军事指挥,粉碎-粤军的进攻。8月,粤赣省设立后,军区司令部从筠门岭芙蓉寨迁至文武坝,军区下辖三个作战分区和一个基干兵团—红22师,司令员先后由杨岳彬、毕士悌、张云逸、左权、龚楚、何长工担任,政委先后由刘晓、何长工兼任。粤赣军区建立后,遵照中革军委的指示,指挥红军和地方武装积极开展南方战线的胜利进攻,扫清了数十个靖卫团土围子,击溃了向苏区进攻的-粤军,有力地打击和牵制了屯驻闽粤赣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粤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
粤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1933年8月,根据中央人民委员会第48次会议决定设立粤赣省。9月6日,在会昌彭迳村成立粤赣省临时苏维埃执行委员会,推举钟世斌任主席。12月23日,召开粤赣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大会选举林伯渠、刘晓、钟世斌等29人组成大会主席团,斯大林、加里宁、博古、洛甫、罗迈、-、毛泽东、项英、张国焘、王稼祥、-等12人为名誉主席,选举钟世斌为省苏主席,王孚善、邓学林为副主席。大会通过了拥护中央政府的决议、粤赣省苏大会致红军电、粤赣省苏大会告群众书等。粤赣省苏政府下设军事部、土地部、裁判部等14个工作部门,机关由彭迳迁至文武坝。全省面积约2万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共粤赣省委旧址
0粤赣省委旧址,红军取得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苏维埃区域不断扩大。为了行政指挥的便利和发展南方战线的革命战争,同时开发钨矿发展赤白区间的贸易。1933年8月16日,中央人民委员会第48次会议决定在会昌设立粤赣省。辖于都、会昌、西江、寻乌、安远、信康等七县和兴龙县委、武西工作委员会、信康赣县委,远殖游击区包括闽粤赣边区各县的广大区域。8月下旬至9月初,先后建立临时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11月4日,在林岗坝陈屋祠堂召开了粤赣省第一次-表大会,选举罗迈、刘晓等37人为省执行委员,刘晓为书记。省委机关驻文武坝邹屋,不定期出版省委机关报《前线》和《省委通讯》。粤赣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盘古山
佛教胜地——盘古山,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盘古山”这个地方,盘古文化广为流传。典籍上详细记载“盘古山”的有北宋的罗苹《路史·前记一》。书上写道:“今赣之会昌有盘古山,本盘固名,其湘乡有盘古保,而雩都有盘古祠,盘古之谓也。”民国之前,会昌行政区划为劝乡、湘乡、浮乡、化乡、承乡等五乡。湘乡管辖县城以南地区,盘古保是其中的一部分,位于现在的筠门岭镇盘古村。类似名称的还有盘古村、盘古隘、盘古嶂等。会昌盘古山位于筠门岭镇南7公里处的民范村。自古就有著名的盘古十景,曾经游历过盘古山的历史名人不计其数,留下了不少诗歌和文章,充实了盘古山的文化底蕴。宋代山上建有浮屠宫,现存
会昌山
省级森林公园。它坐落在会昌城外贡水北岸,绵水与湘水在其脚下汇合。距瑞金约45千米。是休闲型风景名胜区,也是著名的红色旅游景区。会昌山,平地拔起,一山雄立,岩幽林深,风景奇秀,由毛泽东的词《清平乐·会昌》而得名,更是因毛泽东这首光辉词章的发表而驰名中外。会昌山原名明山、南山、岚山,俗称岚山岭。座落在会昌县城西、贡江北岸,与老城区仅一水相隔,是会昌县城西北隅的天然屏障。海拔400.1米,周围30公里,满山绿树,郁郁葱葱,是江西省级森林公园。这里冬暖夏凉,气候宜人,风光明媚,鸟语花香,自古就是人们避暑休闲的游览胜地,历代文人骚客留下很多题咏:“万里碧云净天宇,
会昌邓小平故居
1932年5月,邓小平调任会昌县委书记。6、7月间,受党的重托,在筠门岭坝笃下和芙蓉寨,先后组建了会寻安中心县委和江西军区第三分区,并任中心县委书记、三分区政委。从此,邓小平坐镇中央苏区南大门,领导南线军民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之中,在筠门岭工作、生活了10个月。-到南线任职后,根据闽粤赣边区实际,坚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主张,-王明“左”倾错误。一是加强了各县党政建设,发展党员3000多人,建立健全了县区乡各级党政组织;二是根据南线军事斗争需要,发展壮大赤卫军、游击队等13528人,采用灵活机动的“十六”字诀,粉碎-“围剿”;三是深入土地革命,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仙岩
汉仙岩位于会昌县筠门岭境内,闽粤赣三省交界处,是赣南最典型的丹霞地貌。相传这里是“八仙”之一的汉钟离-成仙的地方,因此景区内除了千奇百怪的丹霞石景,还能看到一些和八仙文化相关的景观,通过雕塑了解相关传说故事。景区内游玩以步行为主,山中几处较为难走的关隘,有点探险的感觉。过两块大石头合在一起的合掌门,便正式开始了汉仙岩的游览。这个门非常窄,仅容一个人小心翼翼的爬行。后面是一块天井似的空地,石壁上有许多题刻,最引人注目的是文天祥题的“天子万年”。后面的游程中,鹞子翻身最为惊险,而走过一线天就是一处垭口,左边是通往山顶的路。山上有一座庙宇,据说烧香许愿很灵。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