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渝水区旅游
渝水区景点介绍
新余赣西抗战博物馆
新余赣西抗战博物馆建设于2014年,占地3000余平方米,陈列面积800平方米,目前馆内收藏以赣西地区为主抗战实物、照片、文献等1000余件。2020年12月21日,中国博物馆协会正式公布第四批定级评估博物馆名单,江西省共有9家博物馆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三级博物馆。其中,新余赣西抗战博物馆成功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
上高会战中国军队第19集团军总司令部旧址
渝水周家上高会战中国军队第19集团军总司令部旧址位于渝水区珠珊镇潭口周家。1939年4月,为进行南昌保卫战和备战长沙保卫战,中国军队第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率总部到达新余,至上高会战进行前,一直驻扎于此。中国军队第19集团军,是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重要力量。因此旧址是中国抗战史重要的历史见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旧址
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旧址位于渝水区珠珊镇横板桥村。建筑原为清代民居。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组建于1937年9月,是全国抗敌慰问总会上海分会会长何香凝派其秘书胡兰畦与上海青年会劳工夜校成立的。1939年4月,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随中国军队19集团军总部到达新余,开始了在新余长达18个月的抗日活动。组织发动抗日群众,鼓舞国民党官兵抗日斗志,维护国共合作统一战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保农民暴动旧址
下保农民暴-动-旧址(含暴-动-会议处-何德贤宅和暴-动-地-下保牌楼)位于渝水区良山镇下保村。该旧址是由下保农民暴-动-举行地旧址和暴-动-会议地旧址二部分组成。下保革命暴-动-旧址为清末始建,三开间过亭式建筑,砖木结构,座南朝北,青瓦屋面,两面坡屋顶;下保暴-动-会议旧址于清末始建,砖木结构,座西朝东,青瓦屋面,两面坡屋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花桥党支部旧址
中共花桥支部旧址位于仙女湖区九龙山乡棕形里。1927年10月,新喻县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在此成立。此后,此地成为湘赣苏区九龙山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作为新喻县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它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极其重要的历史见证,也是我党领导地方人民进行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的重要实物见证,具有十分重要的革命历史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西红三军指挥部旧址
水西红三军指挥部旧址位于高新区水西镇沙陂村。1930年10月—11月初,红一方面军向袁水流域转移,并在罗坊召开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与江西省行委联席会议。期间,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指挥部驻扎于此。因此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罗坊会议与兴国调查会旧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红三军团在新余的革命活动情况提供佐证。旧址为廖氏宗祠,清代祠堂建筑,座西朝东,砖木结构,是一栋南北风格结合的建筑,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斜里遗址
斜里遗址位于渝水区珠珊镇洋津村斜里村。为夏代台地型聚落址。1992年发现,出土直内--和泥质红陶挂黑衣陶觚等遗物。出土泥质红陶挂黑衣陶觚、泥质灰陶豆、泥质灰陶簋、罐、鬲足及泥质挂黑衣陶片,以及石凿等。斜里遗址是江西较早发现的夏代文化遗址,它的发现打破了夏文化不过长江的传统论断,具有重大的考古学意义和历史价值。
彭家山遗址
彭家山遗址位于高新开发区水西镇周家新村属典型的台地遗址,1983年3月调查发现,现场采集石器有斧、常形锛、小型锛等;陶器有浅盘鼎、豆等;陶质以夹砂红陶和灰陶居多,器足有扁凿式、凹面式、侧扁式;纹饰有方格纹、网结纹等。该遗址以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存为主,商周文化遗存为辅。遗址的发现对研究拾年山文化和研究袁河流域、赣西地区及至江西新石器时代文明史具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余庆堂
余庆堂位于渝水区,20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余庆堂位于渝水区水北镇黄坑村。清代道光年间祠堂建筑,坐东朝西,砖木结构;墙壁下为夯土筑,上半部为清水空斗青砖砌;内为抬梁式构架,两面夹封火山墙,硬山顶,双坡屋面,天井处为单坡屋面,地铺青砖。以余庆堂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村落——黄坑村古民居群是江西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古村落。对研究传统村落的选址、格局、风貌和祠堂文化,具有一定意义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伐军仰天岗战场遗址
北伐军仰天岗战场遗址位于仰天岗。1926年9月13日至16日,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三军与北洋军阀5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第一方面军邓如琢部,以仰天岗为主战场,激战3昼夜,北伐军重创敌人,击毙俘北洋军邓如琢部两万余众。北伐军取得了自广东出师以来的首战告捷,共产党代表李富春参与了战斗的组织、指挥。战斗中有1500余名官兵和200多参战农民壮烈牺牲。1928年,江西省国民政府在仰天岗山麓曾建有“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新喻之役阵亡将士纪念碑”,1968年被毁,碑体存于新余市博物馆。北伐军仰天岗战场遗址现有狗熊坡和樑山脑遗址两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罗坊会议旧址
罗坊会议旧址位于渝水区罗坊镇东南2公里的陈家闹,属近代南方普通店房风格,三开间一厅两厢,中厅分为前后二室。前室为当年的会址,后室为警卫人员住处,左厢是毛泽东居室兼办公用房,右厢为周以栗住室,面积为201.47平方米,屋脊高6.75米,保持完好。1930年10月下旬,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率领红一方面军,由湘东赣西进入袁水与瑞州之间开展工作,准备与敌决战。10月25日,红一方面军总部从黄土岗移驻罗坊院前村,总前委与江西省行委在陈家闹一家店铺里举行重要会议,简称“罗坊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总前委成员、军以上领导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和中共中央长江局负责人周以栗等
棋盘山遗址
罗坊镇章塘村棋盘山遗址,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周代的古文化遗址。为江西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蓉泉桥
蓉泉桥位于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水北镇排江村东面。始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2006年12月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为东西向跨蒙河支流,单孔石拱桥,桥长7.2米,宽2.1米,孔跨4.4米,桥面厚0.35米,桥面至水面高1.7米,建筑面积15.12平方米。孔券以长方形花岗石纵联砌置,桥面铺石板。桥拱券中刻有简叔辂石刻题诗“排江之东,蓉泉流带,月石中隆,永世咸赖’”河两岸筑有护坡三合土。该桥为明代贤臣简霄为便利乡民耕作而修建。
新余昼锦堂
昼锦堂座落在今新余市仙女湖区观巢镇汉泉村。系明兵部主事张均海私宅,又称“张均海官厅”。张鼎(1344-1413)字均海,新余市观巢镇汉泉人,进士,学问渊博,擅长词章,洪武十五年(1382年),以人才荐授兵部驾部主事,推贤让能,廉干有声。《明胡兵部主事张公均海墓志》云“张主事之为政也,上不负于国,下不病于民,在职六年,举无过事。”昼锦堂,为明国兵部驾部部主事张均海兴建,是一座典型的明代官厅建筑。据《汉泉张氏家谱》载:“汉泉在县西北长乐乡,地名汉下,山隅巨大屹立,中虚如屋,乡人呼为‘石屋’,其下水泉与汉泉通,虽大旱流溉不竭,张均海主事居此也。”载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余市博物馆
新余市博物馆位于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仙来中大道61号,于1983年新余设立省辖市时,由罗坊会议纪念馆与原新余县历史文物陈列室合并而成,为地市级综合性博物馆,国家三级博物馆。新余市博物馆系副处级综合性文博科研机构,隶属于新余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局,建筑面积3952平方米。截至2018年6月,新余市博物馆馆藏文物已达3万余件,文物藏品8846件,其中一级文物10件,二级文物37件,三级文物383件。它们当中有拾年山遗址出土的各种器物,及各时代珍贵的陶瓷器、青铜器及古旧字画等,保存了现代国画大师傅抱石先生作品为代表的200余幅现代名家书画作品。主要文物新喻
罗坊会议和兴国调查会旧址
罗坊会议和兴国调查会旧址位于中国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罗坊镇,包括以下4个点,即:罗坊会议旧址(毛泽东旧居)、兴国调查会旧址、红一方面军总部旧址(朱德旧居)和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曾山旧居)。2006年国务公布了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余市的罗坊会议和兴国调查会旧址名列其中。这是新余市首个荣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称号的文物遗址。
水西红三军团指挥部旧址
水西红三军团指挥部旧址1930年9月底,红一方面军从打长沙回到江西,向袁水流域转移,其中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于1930年10月1日解放江西新喻(现新余市)县城,并在新喻地区开展土地革命斗争。此后,经水西向罗坊、樟树临江等地进发。1930年10月25日—30日,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与江西省行委在距此10公里远的新余罗坊召开联席会议,史称:“罗坊会议”。期间,红三军团指挥部曾驻扎于此。因此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罗坊会议与兴国调查会旧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研究红三军团的革命活动具有重要价值。旧址为清代祠堂建筑,砖木结构,硬山顶,三进两天井,面积561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新余昌坊度假村
昌坊度假村位于江西省新余市北部山区,隶属于渝水区欧里镇昌坊村,距市区16公里,离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仙女湖仅一山之隔,面积为4.2平方公里,景区内有山林生态,湖泊生态和半人工生态的耕地800亩,森林覆盖率80%,是纯天然氧吧。休闲旅游及果树种植已初具规模,并已荣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乡村旅游示范点、-化村、国家精神文明村、江西省十大和谐村庄、江西省人居环境范例奖、江西省精神文明村、江西省十家巾帼示范村、新余市旅游定点单位、新余新农村建设范例奖及新余市最美的村庄等荣誉称号。她山环水绕,柳暗花明,泉水叮咚,冬暖夏凉,空气清新,环境优
新余傅抱石纪念馆
新余傅抱石纪念馆经修缮后于2004年10月8日正式向世人开放。傅抱石纪念馆修缮工程于2004年3月15日正式开工,总用地面积12亩,房屋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改造后的傅抱石纪念馆分一个序厅、三个展厅、一个多功能厅,其中陈列面积近700平方米,展线长400多米,馆内“傅抱石生平事迹展”由“艺术之路”、“爱祖国爱家乡情怀”和“抱石作品文集”三个部分组成。
昌氏宗祠
宗祠,是宗法族权的缩影,是宗法封建制度下团结、约束、奖惩、教育族人最高权力的象征,是维系一个家族兴衰荣耀的精神纽带。因此,族人修建祠堂时,集中了民间的智慧和力量,无论从建筑规模、选址、设计、用料到工艺等都匠心独运,十分讲究。昌氏宗祠始建于明朝英宗5年(已未年)即公元1439年,为昌坊村祖公昌余庆建造,当时称家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