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广饶县旅游
广饶县旅游景点
红色刘集
刘集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刘集人民是富有革命传统的人民。1925年春,这里建立了山东省乃至全国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使用和保存了我国首版中文译本《共产党宣言》,哺育了刘良才、刘子久、刘雨辉等一大批党的好儿女。大王镇旅游资源丰富,建有3万亩的织女河生态林场,建设了库容600万立方的将军湖、饮马湖,织女河与阳河相连、风水故道河与两湖相接、备战河与淄河相通。依托中共刘集支部旧址纪念馆、《共产党宣言》纪念馆、张太恒上将纪念馆、中共延集支部纪念馆等多个红色景点,大王镇建立了占地40000亩的国家AAAA级红色刘集旅游景区。景区还建有拓展中心、采摘区、垂钓区、水上游乐区
东营历史博物馆
东营市历史博物馆始建于1993年,原为广饶县博物馆,馆址位于广饶县城月河路东侧、文化广场北部。新馆于2002年1月开工建设,2003年10月建成,总建筑面积6812平方米,全框架结构,外观庄重大方,地上三层,地下一层,陈列总面积3500平方米。馆内设史前文化、馆藏精品文物、佛教造像、历史名人、古字画、民俗、地方革命史、吕剧起源于发展、现代地方成就展等九个专题,馆藏文物5000余件,其中国家三级以上文物320余件,有傅家遗址出土的史前我国最早的开颅术例证,有自龙山文化下迄明清时期各类文物精品、石造像、碑刻等,有我国最早的中文译本《0宣言》,馆藏丰富,文物珍
广饶县博物馆
广饶博物馆是全国重点博物馆,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早在1956年,广饶就组织开展了由县文化科负责、有省文物主管部门专业人员参加的第一次文物普查和文物保护工作,并结合普查举办了文物展览。每天11点半到下午1点半休息地址:广饶县月河路270
《共产党宣言》纪念馆
大王镇刘集后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这里诞生了全国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刘集支部,传播、使用和保存了我国首版中文译本《共产党宣言》。2011年7月,以刘集支部革命斗争史为题材的大型电视连续剧《宣言》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成功上映,这也更加提升了大王镇红色文化的渲染力和影响力,扩大了刘集的知名度,在全国引发了“观《宣言》、学《宣言》”的热潮。为纪念我国首版中文译本《共产党宣言》在刘集村传播、使用和保存的艰辛历程,讴歌早期革命党人的丰功伟绩,大王镇建设了全国第一个《共产党宣言》纪念馆。旨在进一步弘扬宣言精神,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高扬共产主义旗
中共刘集支部旧址
大王镇位于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黄河三角洲南部,全镇总面积122平方公里,辖1处省级经济开发区,97个行政村,27个居民小区,境内常住人口16万人。大王镇是革命老区,这里建立了全省乃至全国最早的一批农村党支部,保存并传播了全国第一版《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诞生了邓天一、李耘生、李玉堂、丁莱夫、张太恒等诸多仁人志士,出现了清河大地第一支抗日武装力量,第一届广饶县委就诞生在大王刘集。刘集村党支部建立于1925年春,是山东省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刘良才任党支部书记,刘英才、刘洪才为委员,隶属中共济南地方执行委员会。1927年8月,在刘集党支部的基础上,建立了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防教育基地
寨村泉顺院
寨村泉顺院位于广饶县乐安街道办事处寨村前大街偏西路南,始建于清朝道光时期,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院落座南朝北,为青砖灰瓦的土木结构,以北街大门楼为界分东、西两院。大门楼为两层,设有门窗,为青砖灰瓦土木结构。东院原是一个四合院,大门朝西,有北屋五间、西屋四间、东屋三间、南屋五间,东、西、北屋均为一般清代建筑,只有五间南屋是前出厦,青砖、灰瓦、土木结构,四梁十二柱,灰色筒瓦筑顶,东山墙修筑影壁。西院也是一个四合院,有二层楼一座,房屋数间。二层楼为三间式结构,青砖灰瓦土木建造,在西南角设有木质楼梯。历经百余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如今整个院落现仅存有北街大门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傅家遗址
东营傅家遗址位于广饶县城南1.5公里处,傅家村就坐落于遗址的中部。从遗址向东约200米是东辛公路,潍高公路从遗址中部东西穿过。遗址中部高,四周低,俗称“傅家顶盖子”或称“摩天岭”,是目前鲁北地区发现的最有代表性的大汶口文化遗址。该遗址平面为椭圆形,东西长750米,南北宽500米,总面积37万平方米,中心部分18万平方米。遗址文化堆积层厚约1-3米,内涵丰富。自1985年至1996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县博物馆的配合下,曾先后2次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共揭露面积707平方米,发现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墓葬508座,灰坑214个,水井4眼,出土石器、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饶关帝庙
位于广饶县城内西北隅,东营市历史博物馆院内。始建于南宋建炎二年(1128),因而又称“南宋大殿”。清嘉庆五年(1800)重修,原有三义堂、春秋阁等建筑,已废圮。今存正殿三间,为南宋原构,颇为珍贵。1965年前,原址南北长约130米,东西宽76米,有春秋阁、三义堂、东西厢房和戏楼等明清建筑,现仅存大殿。该殿绿瓦朱甍,飞檐翘角,歇山顶式,全木结构。殿面阔三间,坐北面南,长12.63米,进深10.75米,台基高1.12米,殿高10.39米。其构架方式为六架椽屋,与宋《营造法式·厅堂建筑》所载相同。该殿是山东省迄今发现的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木结构建筑,是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垄丘遗址
垄丘遗址位于广饶县大王镇东营村北,台丘高约9米,直径约60米,面积约3000平方米,俗称“垄丘山”、“六令崮”,呈坡、顶两层的圆包形。是一处东周时期的古台丘,具有较高的历史考古价值。据民国二十五年《广饶县志》记载,明代洪武年间(1368——1398)知县谢中曾建龙王庙于其上,之后又建了龙王庙、老母殿,左、右、前三面各有一香火池,东南角有钟楼,山的东坡有药王殿和三皇圣祖殿,里面供孙思邈、张仲景、扁鹊、华佗等名医和天皇、地皇、人皇塑像。台丘的西坡是桃园三爷殿,殿内塑有刘、关、张结义塑像,另有周仓、关平塑像,墙上画有桃园结义及白帝城托孤等大型系列画,人物栩栩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孙武祠
孙武祠位于山东省广饶县城西北,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该祠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宋关帝庙大殿为主体,内含4个融古代与现代建筑风格为一体的仿宋式四合院。南宋大殿位于广饶县城西北隅,建于南宋建炎二年,为“关帝庙”。原庙址南北长130余米,东西宽76米,有春秋阁、三义堂、戏楼及东西厢房等建筑,现仅存大殿一座,系关帝庙主体部分。这座大殿保持了宋代建筑特有的风格,系研究我国中古时期木构建筑的珍贵资料。建国后此大殿维修过两次,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孙武祠系典型的古典式北方院落,城府套作森严整饬。正门座北朝南,为庑殿式建筑,大门内为孙武祠的南院,院山门洞内有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乐安故城遗址
乐安故城遗址位于广饶县城北花官镇草桥村,南距广饶县城12.5公里,西至博兴县的利城村(利县故城)10公里,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孙武的诞生地。古济水由西南而东北流至城址西南又折向东流,该城址东西长400米,南北宽380米,城墙基宽25米,城壕宽18米。此遗址有龙山文化时期的附加锥纹红陶鼎足,商周时期的陶壶、罐、盆及鬲、豆、盘等器物残片;秦汉时期的砖瓦、石磨、盔形器和陶壶、陶盘、陶罐以及漏器的残片和汉代的陶井壁残片等。城西南角地面上,现存有长10余米、宽2米、高3米的城墙残垣。该城的建造时间分为早、晚两期。早期城是在龙山文化、商周文化遗迹上建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牛家遗址
牛家遗址位于广饶县广饶街道办牛家村北约200米处,向南约1000米是白坞村,向东约1000米是一条南北走向的生产路。遗址北边有一条东西走向的生产路及人工沟。地势由南向北逐渐升高,南部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古河道,群众俗称北沟崖。遗址地处平原,视野开阔,上面为农田,周围无太多树木。土质呈灰红粘颗粒状。1987年广饶县文物普查小组对牛家遗址进行了第一次普查,后又多次对其进行实地普查,发现了大量的陶片。从沟的剖面看,该遗址文化层厚约2米,内涵十分丰富,在地面上到处都可以捡到器物残片,采集的标本主要有:陶鬶足、陶鼎足、陶杯口沿、陶鬲腹等器物残片。纹饰主要以弦纹和绳纹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寨村遗址
寨村遗址位于广饶县乐安街道寨村西南约100米处。遗址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200米,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该遗址是一处以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至汉代文化为主要文化内涵的古文化遗址。1976年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并确定。该遗址文化堆积比较丰富,遗迹、遗物也比较多。遗迹有墓葬、灰坑及建筑遗迹等;遗物有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陶鼎、石环、石斧,龙山文化时期的石锤、石斧、陶环、陶鼎、陶缸。另外还有战国至汉代的陶缸、陶盆、陶簋等。从调查情况和采集的文物标本看,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遗物比较少,这也可能与文化堆积较深,不容易暴露有关,而龙山文化时期的遗物相对较多,商周至汉代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北坞盐业遗址群
东北坞盐业遗址群位于广饶县大码头镇东北坞村周围,小清河穿越其北部,2009年6月2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首次发现,东西长约3500米,南北宽约2500米,总面积约875万平方米。经调查发现,遗址群共由32个遗址点组成,面积均约500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5米,但第23号遗址点文化堆积较厚,达1米以上。从地表和排盐碱水沟断面观察,出土遗物主要是盔形器,所占比例在90%以上,还暴露少量陶鬲、陶罐、陶瓮等。从采集文物标本分析,该盐业遗址群的主体年代为商周。同时,在东北坞村西南50万平方米范围内还发现汉代遗址,出土遗物有灰陶板瓦、灰陶筒瓦、陶盆、陶罐等,说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申盟亭古墓群
申盟亭古墓群位于广饶县乐安街道申盟亭村北约200米处,2009年3月广饶县开展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时复查。经调查勘探发现,申盟亭古墓群共5座,其中3座存有封土。其中1号墓位于保护标志碑正东约120米处,封土高约2米,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2号墓位于1号墓西北约20米处,封土高约1米,占地面积约60平方米;3号墓位于2号墓东北约20米处,封土高约1.5米,占地面积约90平方米;4号墓位于保护标志碑正西约20米处,无封土,经钻探发现灰陶砖出土;5号墓位于4号墓正南约20米处,无封土。经钻探有灰陶砖出土。墓群位于申盟亭遗址内,总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饶东关遗址
东关遗址位于广饶县乐安街道东关村北。遗址中间高,四周渐低,整体地势平坦。遗址东西长300米,南北宽250米,总面积约75000平方米,为一处龙山文化——汉代时期的古文化遗址。该遗址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层厚约3米,从地表到地下约3米皆是碎砖瓦块之类的东西,土质呈黑灰色。广饶县博物馆曾多次对东关遗址进行实地普查,采集到大量文物标本,有龙山文化时期的陶鬶、陶鬲;有战国时期的铜剑;有汉代的泥质灰陶豆盘、灰陶板瓦等。另外,在该遗址于1978年还出土了92枚齐国刀币。东关遗址是一处面积较大,文化内涵较丰富的古文化遗址,具有较大的考古研究价值。它的发现对于研究早期人类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冢头墓群
冢头墓群共9座,目前仅有5座存有封土,系汉代欧阳生至其裔孙欧阳歙共八位博士及汉代御史大夫倪宽之墓。其中7座(3座有封土)位于乐安街道办辖区内,现存墓的封土大小不等,直径约8—30米,高3—4米。2座位于李鹊镇辖区内,封土高约2—4米。欧阳八博士之一的欧阳生,字伯和,千乘(今广饶县)人,毕生致力于《尚书》章句的研究和著作,因精通《尚书》被立为博士。欧阳生外,其余七位分别为欧阳巨、欧阳远、欧阳高、欧阳仲仁、欧阳地余、欧阳政、欧阳歙,其中欧阳地余在汉元帝时官至九卿之一的少府,欧阳歙在汉光武帝时官至大司徒。倪宽为汉代御史大夫,曾随侍汉武帝封禅泰山,奉诏与司马迁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营子遗址
营子遗址位于广饶县乐安街道办营子村东南约100米处。北贾沟从遗址东部由北向南穿过。遗址为一隆起的高地,呈椭圆形,长径是东北-西南向,为469米,短径是西北-东南向,为337米,面积约15万平方米。北贾沟从遗址东部由南向北穿过。据初步钻探调查,遗址文化堆积较厚,一般1.5—3.5米,采集到的标本既有上万年的兽骨化石,也有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时期的蚌刀、蚌镰、骨锥、石铲、石斧、石镰、石凿、单孔石刀、双孔石刀、方孔石器、黑陶杯、纺轮、白陶、鬶等,文化遗存极为丰富。方孔石器为本地区所仅见,地方特色浓郁。1982年,对该遗址进行局部发掘。发掘表明,此处石质工具种类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綦公直墓
綦公直墓位于广饶县经济开发区司家村西约100米处。綦公直(?----1286),字世美,广饶县綦许村人,是元代初年的名将之一,先后被册封为荆南招讨司使、武毅将军、昭勇大将军以及辅国上将军、都元帅、宣蔚使等职。元二十三年(1286)在平叛诸王海都叛乱中,因孤军深入,援军不至,綦公直陷死在叛军中。后葬于故土祖莹。其墓地南北长150米,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封土今已被夷为平地。墓地原有石人、石虎、石羊各四尊、华表一对、石狮一对,各成对面分东西两行排列。另有长方形石供桌一个及石质旗杆座、龟趺石碑各一,均位于二列石刻北首。除两对石羊仍埋于地下外,其余石刻文物今已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门田氏祠堂
门田氏祠堂位于大王镇田门村,东面约20米是阳河,西临南北街道,东西约18米、南北约30米,总面积约540平方米。祠堂由北屋和南门楼组成一个完整的院落。北屋三间,灰瓦盖顶,硬山式,砖石木结构,面阔11.5米,进深7.7米,四梁八柱,硬山脊,浮雕金彩双龙戏珠,山脊上有动物雕塑。月台东西长6.6米,南北长4.5米,高0.6米。从大门到正殿有石砌走道,大殿后面有一个后花园,种植着花草树木。南大门为二重门,上横挂“田氏先祠”匾,大门进深4.55米,面阔3.85米。据传,田门田氏祠堂建于清朝道光年间,距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该祠堂曾被维修过多次,最后一次维修是解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部广饶县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