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南阳市 > 邓州市旅游
邓州市旅游景点
花洲书院
乍提花洲书院,也许知道的并不多,因为它毕竟没有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等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声名显赫,但倘提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则人们一定会耳熟能详,花洲书院虽在名气上不能和四大书院相比,但也是我国古代很有影响的高等教育机构。书院创始花洲书院始建于宋代庆历年间,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思想家范仲淹任邓州知州期间创建了书院内讲学堂——春风堂、藏书楼、斋舍,并在书院东侧创建百花洲,重修览秀亭,构筑春风阁,花洲书院因百花洲而得名。公元1045年,范仲淹谪知邓州,为学风不兴而忧心忡忡,感到百花洲一带环境幽静,景色宜人,是理想的治
八里岗遗址
八里岗遗址八里岗遗址是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部落遗址,坐落在河南邓州市东约3公里处湍河南岸八里岗西北的坡状高岗上,距今约6800年,文化层厚3-5米,面积近九万平方米。八里岗遗址1957年发现并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9月25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秋至今,北京大学文博学院考古系与南阳文物研究所联合对八里岗遗址进行了七次发掘,揭露面积5000余平方米,出土了大量的遗迹和遗物,收获颇丰。其中1994年的发掘因发现了仰韶文化中晚期长排连间套房房屋基址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岑彭墓
岑彭墓封土呈高台状,方形,边长25米,高4米,面积600余平方米,四周为耕地,此墓原来形制很大,后由于取土雨淋遗留至今状。岑彭为东汉光武帝云台二十八宿之一,字君然,南阳棘阳(今邓州市小杨营乡砖桥村)人。岑彭与前队式(王莽时新朝官称,即副太守)严说共守南阳,守数月,城中粮尽人相食时,乃投降。更始诸将要杀,为稍有政治眼光的刘演(刘秀兄、字佰升)所保留,并归刘寅所部。更始败,引河内太守韩歆同归光武。彭为反正投降之人,全凭自己攻城夜战之功取得光武之信任。其较大的功绩为:说朱鲔以洛阳降;从光武击败邓奉、董欣;先后歼击延岑、秦奉并逐之入蜀;从光武北击隗嚣;又与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彭而述墓群
彭而述家族墓群是包含有彭而述,彭始抟墓在内的彭氏家族墓,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解放后,墓葬封土被平,神道及附属物被毁,古树被伐。1994年4月彭桥镇在修筑商城路时,于路北侧发现了彭而述墓,出土了墓志铭等文物,从墓志铭内容可知,该处即是彭而述家族墓群,现存碑刻10通,御砚一块、御匾“公明尽职”一块,御筵课读图(即跪师图)等文物。彭而述,彭始抟(彭而述五子),分别是明初、清初,出生于邓州彭桥较有名望的人物。彭而述字子钱,号禹峰,明崇祯年间的进士,清官阳曲县令,至清代,历任两湖提学佥事,贵州巡抚,云南右布政使,广西参政,贵州按察使,云南左政使等军政要职。康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胜寺塔
在豫西南邓州市大十字街西南方,耸立着一座古老建筑———福胜寺梵塔。当地民谚云:“邓州有座塔,离天一丈八。”这座塔因1986年从其地宫中发现一批由金棺银椁组成的佛祖葬具等稀世珍宝而闻名遐迩。福胜寺塔建于北宋天圣十年(公元1032年),初建时为13级,高20余丈,后为兵燹所焚。现存的梵塔共7层,高36.7米,通体呈八棱圆锥状。梵塔造型简洁,比例适度,是一座庄严古朴的楼阁式密檐浮雕砖塔。塔檐由青砖砌成,塔身周围,每面都有用砖浮雕的佛龛群,约有1300多块佛龛。这些佛龛上,浮雕着天王、菩萨、金刚、罗汉、黄巾力士等佛法神像,造型奇特。佛龛的边缘和拱门的周围,饰有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仲景故里
张仲景故里位于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东南。张仲景故里穰东镇张寨村东南现立高3米,宽0.65米的“医圣张仲景故里”碑一通,1993年,穰东镇政府划该镇仲景路东端6600平方米,作为张仲景纪念地。外围筑1.5米高透景护拦墙,纪念地内建张仲景纪念塔及医圣宫。塔为齿形四柱,自下而上,逐渐收敛交合为顶。塔顶有转盘彩灯两层,共计塔高30米。塔内耸立10米高的医圣汉白玉塑金雕像,医圣右手握《伤寒杂病论》,左手持中药灵芝。像前设敬拜医圣台。医圣纪念塔下,建医圣宫两层。一层为地宫,占地300平方米,内设医圣:从小立志、茅山求教、研究中草药、针炙八卦传统治疗、发明人工灌肠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涅阳城遗址
涅阳城遗址涅阳故城,位于邓州穰东镇西北1.5公里张砦村一带。东起叶胡桥,西至赵河(涅水),北起玉皇店,南至赵河店,面积约200000平方公尺。城垣遗迹明显可见。历年来出土有汉砖、汉瓦、汉五铢钱及残陶器等。《水经·淯水注》载:“涅阳,汉初置县,属南阳郡。因在涅水之阳,故名。”《前汉书·地理志》和《后汉书·地理志》载:汉高祖刘邦封吕腾为涅阳侯,因以置县。莽新时,改名前厅。东汉复称涅阳。安帝刘祜封其妹为涅阳公主。西晋时,属南阳国。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名课阳。唐代此县废。《明嘉靖南阳府志》载:“穰东古城在州东北六十里。世传古穰城即汉穰县也,今穰东铺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邓州霍去病墓
霍去病墓,位于邓州市张村镇南冠军村西,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墓紧靠冠军中学,其东为学校操场。墓底平面呈园形,高7米,底直径30米,原来范围较大,后当地群众在西侧和南侧拉土,范围逐渐缩小,墓顶已为平地,周围种有树木。明《嘉靖邓州志》记载:“霍去病墓州西北四十里冠军城内”,即指此墓。霍去病(公元前140—前117年),西汉名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他是西汉名将卫青(卫皇后弟)的外甥,十八岁为侍中,善于骑射,屡次跟随大将军卫青攻打匈奴,由于他勇猛善战,称他为“骠姚校卫”,“骠姚”就是勇壮有力,行动迅速的意思。前123年,立战功被封为“冠军侯”,食二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杏山楚长城
邓州杏山楚长城位于河南省邓州市杏山旅游区杏山山区,此处属杏山村委会管理。邓州杏山楚长城分布于杏山山区的几个山头之上,主要有大山、朱连山、严山、老君山、清泉山等,主峰朱连山海拔470米,其余山峰海拔在200—400米之间,杏山山脉主向呈东西向,山脉之北是丹江库区。邓州杏山楚长城总长度约30公里,长城墙体在数个山头蜿蜒延伸交汇,形成平面近似圆形状的大山寨。另在每个山头之上还设有小山寨,其中面积在5000—20000平方米的大型山寨内有数排整齐分布的石屋遗迹(其中朱连山山寨内有石屋四排近百余间)应是兵营遗址。目前已知的大型山寨有三处,分别分布于朱连山、严山、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汲滩陕山会馆
汲滩陕山会馆汲滩陕山会馆位于城东20公里的汲滩镇中学校院内。是外地旅邓商人聚会议事的地点。也用来敬神感灵,祈福禳祸,交流信息,接待商人和停放货物的地方。明清时期,邓州经济活跃,在邓州兴建的会馆有15处之多,在这些会馆中,以汲滩的“陕山会馆”最讲究。会馆内有大殿、拜殿、戏楼、钟楼、鼓楼、春秋楼及石牌坊等,气势雄伟,巍巍壮观。汲滩镇紧靠湍河,又是赵河入湍处,且东边与新野的上庄、王集乡毗邻。全镇地处平原,地势平坦。湍河自西由后湾入境,赵河自北由李洼入境,至后湾汇入湍河,东流折向南,过刁堤入新野县境。在清代湍河水深,汲滩镇是邓州水路货运的集散地,非常繁华,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战国墨城遗址
墨城在邓州市构林镇西北,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00米,曾出土发现铜壶、陶片和两眼战国水井等文物,是战国墨子与鲁班所筑的演兵城,距今已有2458年。明《嘉靖邓州志》载:墨城,州南四十里。始筑无考,俗呼黑土城,盖’墨’字之误。现存有明嘉靖二十六年墨城碑一通。据《墨子》载:墨子听说鲁班在楚国造好了云梯要攻打宋国,宋大夫墨子去同鲁班和楚王理论,并倡导他的兼爱、非攻思想,在理论上战胜了鲁班和楚王后,鲁班想从演练上证实墨子的守圉论,于是同意墨子在楚都之北的邓州市构林镇柳凤岗上,筑起一座纯模拟演练的城池。几经演练实践,以墨子为胜,楚王和鲁班彻底放弃了攻宋计划。墨城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邓州湍河国家湿地公园
湍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享有中原天府,丹水明珠之称邓州市市区北侧,以西北流向东南方向的湍河河道为主体,占地面积1699.7公顷,总投资1亿多元,现已完成了湍河湿地公园的外业调查、内业整理和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公园内共有管束植物880种,脊椎动物256种,湿地公园的建成,必将为广大市民及游客打造一个认识自然,休闲游憩的胜地。湿地公园所在的湍北新区是以建设行政服务中心为重点,按照生态宜居、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打造具有欧式建筑风格和现代气息的城市新区。投资1.3亿元,建设两座跨河大桥;投资2.1亿元,建设三横三纵六条道路;建成湍北滨河大道和湍河沿岸风景带;加快党政机
临湍县遗址
临湍县遗址在邓州市罗庄乡南古村,东南至邓州八十五里。本汉冠军县地,后魏孝文帝割县北境置新城县,属南阳郡。废帝以近湍水,改为临湍。隋文帝复改为新城,天宝元年改为临湍县,据现场考查,河南邓州的西北部湍河东岸有一古城址,名南古县,文化层厚,面积大,历史上不断出土一些古代器物,如重修文庙、城隍庙碑记,犯人脚镣等。古碑记载,此地为古临湍县城《水经注》记载:“冠军县西北有楚碣,高下相承八重。周十里,方塘蓄水,泽润不穷。”明嘉靖《南阳府志·堰陂》记载:“楚堰在州西北六十里,承湍河水灌田二百余顷”(折合1000余公顷)。唐《元和郡县志》:邓州临湍县楚碣,在县南八里,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冠军城遗址
冠军城遗址冠军故城位于今邓州张村镇冠军、苏楼、汤冢、上仓四村之间,南北长500米,东西宽400米,面积200000平方米。地上可见大量汉代砖瓦,地下多次出土陶器、铜器一类器物。清代曾出土汉代石华表一通。现存邓州城区第一小学校。明《嘉靖南阳府志》载:“冠军城在州西北五十里,即汉冠军县。武帝封霍去病为冠军侯即此。窦宪亦封焉。”《清统志》:“冠军故城在邓州西北四十里。汉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割穰县庐阳乡、宛县临马兆聚为冠军侯国,属南阳郡。(汉书·地理志注)应劭曰:武帝以副反应霍去病,去病功冠诸军,故曰冠军。后汉、魏晋皆因之。唐贞观元年(627年)省入新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丹江风景名胜区
丹江,发源于秦岭,注入汉江,全长384公里,全部为山区河道,是汉江的主要分支。丹江上游的航道日渐堵塞,目前仅在丹江口水库通航。1958年,丹江口水库开始兴建,其枢纽工程建在丹江和汉江两条河流的交汇处,拦截了丹江和汉水两大水系。库区面积800余平方公里,蓄水达174亿立方米,目前为亚洲水面面积最大的水库。库区碧波荡漾,群山耸立,湖光山色,浑然一体。自然风光优美迷人。库区的最窄处只有百余米,两岸群峰嵌错,削壁摩立,惊险壮观,乘着客轮即可将两岸的景色一览无遗。此带依势形成的云岭峡、太白峡和雁口峡,被称为“丹江小三峡”。小三峡延伸30余里,山-复,山险水碧,是游
房山秦汉墓群
房山秦汉墓群,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市东南11.5公里,腰店房营村房山组北侧。墓地为砂丘,长1500米,宽800米,高出地面8米左右。文物部门初步查明,有战国到汉代墓葬余座出土文物很多,常见的有铜蒜头壶,铜鼎、灰陶茧形壶、陶狗、陶鸡、陶鸭等。1979年当地群众发现一座残空心画像砖墓,为东汉早期墓葬。出土两块大型空心画像砖。一块长工1.32米,宽0.25米,另一块长1.30米,宽0.24米,厚0.15米。两块均陶制、模印、中空、正面上刻朱,下刻门吏画像、模印技法为剔底浅浮雕。构图新颖、线条流畅,制作工艺较高,为研究汉代美术史及汉代葬俗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邓州杨岗遗址
杨岗遗址位于邓州市东南25公里小杨营乡杨岗村,是一处包含新石器时代文化层和商周文化层的遗址。遗址呈缓坡状,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4米。1957年发现并被原邓县革命委员会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杨岗遗址采集到的新石器时代的器物有:石器有石斧、刀、石镰等,陶器有纺轮、灰陶鼎、罐、碗、杯等,骨器有骨箭头等,在遗址的南部边沿地带还发现有战国时期的墓葬及车马坑。出土有铜鼎、铜壶及车马器等。杨岗遗址面积较大,保存状况较好,是研究邓州史前文化及商周文化的重要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郭庄遗址
郭庄遗址位于邓州市东北方16公里处的白牛乡郭庄村,严陵河南岸。遗址呈缓坡状,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2米,1979年发现,1985年被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郭庄遗址因1979年严陵河发洪水而被发现,采集到的器物有石器:石斧、石锛、石凿等,陶器有杯、碗、鼎、罐、纺轮等,以红陶、灰陶为主,纹饰有刻划纹、绳纹、方格纹等,还发现有部分动物化石。郭庄遗址是一处以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对研究邓州史前文化有较高的考古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堂山邓窑遗址
时代:唐至元位于闻名遐迩的道教圣地石堂山脚下。邓窑又名大石窑,大窑店,为宋代北方汝窑系瓷窑。以大窑店村为中心,北起土槽沟,南经店房、水沟、白杨至上庄村,在这个狭长地段上,散存着成堆的窑具、瓷片、残窑壁和烧土块等,面积达1平方千米。遗址宋代为邓州所辖,故名邓窑。邓窑遗址为北宋著名瓷窑之一,是北宋时期中原地区的重要窗口之一,面积大,遗物丰富,不仅对研究古代瓷器有着重要价值,而且在历史、艺术等方面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竹筲坡遗址
竹筲坡遗址位于邓州市东北13公里处的白牛乡竹筲坡村西南方,严陵河南岸。遗址呈缓坡状,面积约1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4米。1957年发现并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竹筲坡遗址采集的器物标本有:磨光的石斧、石钵、石铲、石刀等,陶器有纺轮、灰陶鼎、罐、碗、盆等,以灰陶为主,红陶、黑陶较少。纹饰有方格纹、刻划纹、蓖纹、绳纹等。经对这些标本的分析,该遗址属新石器朝代晚期遗址,对研究邓州史前文化有较高的考古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部邓州市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