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许昌市 > 襄城县旅游
襄城县景点介绍
四侯塚之东二塚
四侯塚之东二塚位于襄城县颍桥镇新杨庄,时代为汉。1981年,四侯塚之东二塚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颍阳县古城址
颍阳县古城址位于襄城县颍阳镇大河村,时代为东周。1981年,颍阳县古城址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郅段庄遗址
郅段庄遗址位于襄城县十里铺镇郅段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1981年,郅段庄遗址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国寺
兴国寺位于襄城县丁营乡横梁渡村,时代为明代。2017年,兴国寺列入许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自前殿(二殿)前墙向南延伸50米,自后过殿东墙向东延伸20米,后过殿西墙向西延伸20米,自观音阁北墙向北延伸3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福寺
兴福寺位于襄城县双庙乡草寺村,时代为明代。2017年,兴福寺列入许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自山门前墙向南延伸50米,自大殿东墙向东延伸20米,大殿西墙向西延伸20米,大殿北墙向北延伸3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贾庄遗址
贾庄遗址位于襄城县茨沟乡贾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2017年,贾庄遗址列入许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贾庄遗址中心点(GPS:北纬33°52′33.0″;东经114°34′28.0″)为基点,向北延伸190米,向南延伸210米,向东、西各延伸20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坡李宋家民居
坡李宋家民居位于襄城县湛北乡坡李村,时代为清。2009年,坡李宋家民居列入许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自民居最东端东配房东墙外皮向东延伸7米,民居最南端西配房南墙外皮向南延伸18米,民居最西端西配房西墙外皮向西延伸64米,民居最北端后门楼北墙外皮向北延伸3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湾玉皇阁
武湾玉皇阁位于襄城县茨沟乡武湾村,时代为清。2009年,武湾玉皇阁列入许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自玉皇阁东、南、北房基外侧分别向东、南、北延伸20米,自大门天仙阁西房基外侧向西延伸3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虎殿
五虎殿位于襄城县双庙乡化行村,时代为清。2009年,五虎殿列入许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自五虎殿东侧院墙外皮向东延伸24米,山门南墙外皮向南延伸18米,西配房西墙外皮向西延伸14米,五虎殿北墙外皮向北延伸3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七里店汉墓群
七里店汉墓群位于襄城县湛北乡七里店村,时代为汉。2005年,七里店汉墓群列入襄城县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七里店变电站沿G311线向北500米处为基点,向东300米为北边沿,沿G311线向南2500米(十里铺村)为西边沿,由十里铺村处沿小柏油路向东1700米为南边沿,从北边沿东端沿山脚至南边沿东端为东边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春李遗址
春李遗址位于襄城县王洛镇春李村,时代为新石器时代至汉。2001年,春李遗址列入许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台地四周边缘为基点,各向外扩展2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外各延伸2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百宁岗遗址
百宁岗遗址位于襄城县丁营乡百宁岗,时代为明。2001年,百宁岗遗址列入许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百宁岗院墙为基点,四周各向外扩展2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颍考叔祠(含祠北汉墓)
颍考叔祠(含祠北汉墓)位于襄城县颍桥回族镇内,时代为清。2001年,颍考叔祠(含祠北汉墓)列入许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汉墓边缘和现有颍考叔祠边界为基点各向外扩展2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柳遗址
黄柳遗址位于襄城县紫云镇黄柳村。年代为新石器时代、夏。2016年1月22日黄柳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从遗址农田蓄水池正中心(北纬33°52′02.0″,东经113°24′45.0″)为基点,向东延伸280米,向南延伸210米,向西延伸220米,向北延伸190米,东西长500米,南北宽40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羊街清真寺
石羊街清真寺位于襄城县城关镇石羊街。年代为清。石羊街清真寺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座落在襄城县西北隅,占地面积约5.2亩,建筑总面积1800平方米。现有各类房屋60间,其中以卷棚、大殿、窑殿为主体建筑,南北讲堂,序列整齐。现存自清初以来碑碣20通。礼拜大殿属明代成祖年间兵部尚书许廊之家祠,至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经石羊街回族群众集资改建为清真寺。礼拜大殿属明代成祖年间兵部尚书许廊之家祠,至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经石羊街回族群众集资改建为清真寺。大殿为古典宫殿式建筑,原为九脊八坡歇山顶,后改造成五脊单檐黄琉璃瓦顶,下辟三道拱券门,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冢寺(龙兴寺)
龙兴寺,原名青冢寺,位于襄城县城西十里铺乡寺后李村,距县城7.5公里,坐北朝南,重建于元成宗大德(公元1282-1299年)年间,历经多次毁坏、恢复,规模愈加宏大,占地达三百余亩,有亭台楼阁、塔林碑刻、古树参天、殿堂巍峨、景象万千。明顺四年(公元1460年)重建,历时四年而成。时任户部尚书的李敏曾撰写碑文,详细记载相关情况。龙兴寺原有前殿、牌坊、天王殿、岳王殿、关帝殿、菩萨殿、火神殿、钟鼓楼、焚金亭、东西塔林等建筑,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由于历史变迁和“文革”时的破坏,龙兴寺内的大部分建筑被毁。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宗教工作,宗教文化蓬勃发展,龙兴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台王遗址
台王遗址新石器时代襄城县范湖乡台王村位于襄城县范湖乡台王村西,台地原有内外二城,内城在原台地边沿,占地29.4亩,外城在高台周围约1OO米处,占地5O余亩。二城门均在南端,内外城各有城墙、垛口,城墙南北皆有一箭楼,今无存。由于历代和近年动土,台地已被削去五分之三,西半部已被夷为平地。现存台地东西长53米、南北51米、高8.5米。三国时期,此地为许都西南重镇。地势平坦,沃野无际,农人丰衣足食,且距京师(许都)不远,是屯田练兵理想之地。曹操曾于此操练兵马,演习攻城掠地之法,又屯田开荒,种粮置草,为统一北方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曹操练兵台东北处城上村,有论城(魏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不羹遗址
西不羹遗址位于襄城县范湖乡宋庄尧城岗上,也叫尧城,为春秋时楚国古城遗址,属龙山文化遗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不羹是远古延续下来的族性小国,春秋时为楚所灭。《左传》载:“楚筑不羹,有东西二城。《汉书·地理志》载:“襄城有西不羹。”公元前531年,楚灵王欲问鼎中原,与晋国争霸,在北部边防几处战略要地修筑城池,不羹是其中之一。楚灵王统治时期,对外攻伐邻国,以霸主自居,对内搜敛钱财,挥霍无度。令其弟公子弃疾(后称楚平王)大规模修建不羹城,后逐步建成楚国北疆千乘之赋的大城,与陈、蔡、叶一起并称为楚国方城之外的四大别都。战国时代,不羹作为城邑一直存在。至秦,置郡县,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档案馆址
全国档案馆址位于东风湖南岸,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民国三十四年(1945),襄城县日伪维持会会长张寿臣建,始称大佛殿,后因在此宣扬礼教,改称礼教会馆。该建筑为二层双檐回廊式建筑,面阔五间宽24米、进深6米、高12米。九脊八坡歇山式,四角微挑,小灰瓦覆盖屋顶,正脊为雕花灰筒瓦,中间置宝瓶。室内为木质结构,二梁起架。回廊檐柱24根,墙体内柱16根。楼内设木质楼梯,二楼前、左、右为外走廊。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到来,档案利用越来越迫切,1958年5月成立襄城县档案馆,馆址设在礼教会馆。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新建第一个县档案馆,已载入《中国档案事业史》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清襄城古街道
明清襄城古街道为襄城县城的特色古街道,是襄城南北大街在明清时期“南通荆襄,北达京洛”的辉煌写照。全长2公里,宽8米。现存明清建筑的门面房240多间,大都是一层瓦房,也有不少二层楼房。房青砖黛瓦,红柱前檐,硬山挑脊,饰有脊兽,并安扣板房门。保存较好的是大十字街口南北各200处于小十字街南北各250米处,著名的现为戏曲茶社的一所建筑,房设天井,木梯曲廊,大厅构思巧妙,外观古朴典雅,且居住冬暖夏凉,是诸多明清古建筑的精华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