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开封市 > 祥符区旅游
祥符区景点介绍
启封故园
朱仙镇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南20公里处,历史上曾与广东的佛山、江西的景德、湖北的汉口同为我国的四大商埠重镇。朱仙镇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木版年画和豫剧祥符调的发源地。明清年间,朱仙镇达到繁盛顶峰,位居华北水陆交通联运码头之首,聚集人口20余万,商贾云集,盛世空前,成为“中国四大名镇”之首。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把朱仙镇这一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由河南省开心一方集团投资开发的“朱仙镇国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项目已全面动工建设。此项目已列入省、市重点项目,坐落于中原“0-一线”的黄金旅游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横寨明墓群
【横寨明墓群】在开封县西姜寨乡横寨村东北。1956年省博物馆于此发掘明隆庆三年(1569年)封丘郡王墓一座。据初步调查,该地还有数十座明墓。为一处明墓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汴河故道陈留段
汴河故道陈留段时代:隋至宋地址:开封市祥符区陈留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民党第九十军抗战旧址
国民党第九十军抗战旧址时代:1938年地址:开封市祥符区罗王乡罗王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孟昶墓
孟昶墓是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末代皇帝孟昶的葬身之处,墓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万隆乡大孟昶村,墓葬外形为一圆形的大土丘,临近朱仙镇,为著名的“朱仙八景”之一。如今大孟昶村仍存有一块古碑,为清代咸丰七年,即公元1857年由通许知县所刻。碑文大意是:这里临近开封,有赵宋时蜀降主孟昶之墓。宋人紧挨着孟昶墓修建了兴国寺,以压住他的帝王之气。兴国寺建在孟昶墓的东边,明朝曾经重修,现已不复存在。据当地人讲,前些年,村民在墓址附近拉土,曾挖出大量青砖,还曾挖出过花瓶、瓷罐等精美文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朱仙镇大石桥
贾鲁河贯通朱仙镇南北,明清之际达到巅峰。其时,贾鲁河上,舟楫相配,得水而行,一派繁荣景象。为沟通沿河两岸人民交通,遂于明朝初年兴建大石桥。大石桥雄跨贾鲁河上,南舟北马在此交汇,荡起尘埃多高。大石桥巍然屹立,造福一方百姓。直至共和国后,它依然长期是开许公路上的必经之桥。近年随着交通的不断升级,方始逐渐退隐,成为使用中的文物。姜夔有词曰: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大石桥仍在,桥下却再也不见碧波荡漾的贾鲁河水,唯有旺盛的水草,把这里当作生长的乐园,覆盖住干瘪的河床。清光绪二十六年,朱仙镇的水运地位被别处取代,再也不通舟楫,这是朱仙镇衰落的开始。随着倚-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隆庄火车站站舍旧址
兴隆庄火车站旧址位于开封县兴隆乡北部陇海铁路北5米处,由火车站站舍、站长住所、防空洞三部分组成,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调查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2008年公布为第五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兴隆庄火车站站舍始建于1913年,1915年临时营业,1916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该站舍由比利时人所建,时为票房和候车室,为比利时风格的宫殿庙宇式建筑,俗称宫殿庙宇式站舍,面积约171平方米。站长住所,位于站舍西侧约50米处,始建于上世纪30年代中期,是日本人侵华进入中原时建造的,为日本车站站长办公所用,称站长住所,建筑风格为日式风格,现存有主房3间,配房各两间,小院一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成号
尹国全是开封县朱仙镇年画著名老字号“天成老店”第五代传人,自幼学艺,全面掌握了木版年画的雕版、套印技术和植物染料调配炮制绝技,改革开放以来,朱仙镇木版年画社发展的作品,几乎都是他翻刻的新版,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生存、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朱仙镇位于开封南四十五里(属开封县所在地古称祥符县)该镇古时商业繁荣,人口稠密,加之运粮河贯穿镇中,水路通达四方,优越的地理环境吸引着中外商家和游客。朱仙镇木版年画源于唐,兴十宋,盛于明清,衰于清末民初。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声誉海内外,是中国“四大”木版年画的源头,朱仙木版年画雕版独特,套印精巧,木料考究,用纸原始,颜色纯正
朱仙镇关帝庙
在古老而神秘的朱仙镇岳飞庙的东侧,有一座与之相配的关帝庙,二者殿宇相连,构成一片气势宏大的古建筑群,大有凌空锁云之势。这里就是朱仙镇木版年画社的社址——关帝庙。据史料记载,朱仙镇关帝庙中心原以大戏楼为主,明崇祯年间建关帝庙舞楼,由于兵乱、河患等原因,曾一度多次进行修复、重建。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再次重修关帝庙,清乾隆七年(1742年)、十六年(1751年)经两次整修后,关帝庙达到了最为鼎盛的时期。之后,其大戏楼、舞楼先后被拆,到1984年关帝庙被作为朱仙镇年画社至今。清代以来,关帝庙兴起了商业庙会和文化娱乐活动后,朱仙镇各庙会到处是一派文化搭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朱仙镇
河南开封县的朱仙镇,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南20公里处,与广东的佛山、江西的景德、湖北的汉口同为我国的四大商埠重镇。相传战国为朱亥故里,亥居仙人庄,故名朱仙镇。朱亥本是一位屠夫,因勇武过人,被信陵君聘为食客,以后曾在退秦、救赵、存魏的战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信陵君的盖世英名也是与他发现和任用朱亥分不开的。朱仙镇的全盛时期是明末清初。当时全镇面积为25平方公里,人口二十多万,民商四万多户。镇内街道纵横、百货云集。贾鲁河将全镇分为东镇和西镇。明清两代东镇是重要市街。乾隆以后,因黄河决溢,镇中屡遭水患,东镇地势较低,商贾多由东镇移至西镇。朱仙镇木版年画起源于唐,
启封故城
时代:春秋启封故城,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开封县,是春秋时期的古城。春秋时期,诸侯林立,列国争雄。当时的古城村一带恰为郑国的东北边陲,出于战略上的考虑,郑庄公命大将郑邴在古城村一带屯兵筑城,并劝启拓封疆”之意名“启封”。进入战国时期,启封城属魏,成为国都大梁城的南大门,其军事地位更加突出。直至西汉景帝刘启即位时,因避景帝刘启讳,改启为开,是为“开封”,这便是如今“开封”一名的由来。而后由于京杭大运河的通航,使得汴州(今开封市)一跃成为繁华鼎盛的水陆大都会,相距数十里的启(开)封城则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唐延和元年,启(开)封县治所移至汴州,之后就成为现在的开封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佑国寺塔
佑国寺塔(铁塔)于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佑国寺塔坐落在河南省开封市内东北角。佑国寺塔因为塔身以褐色的琉璃瓦镶嵌而成,酷似铁色,故而俗称铁塔。铁塔原建于开宝寺内,北宋年间,寺院规模宏伟,殿堂林立,共有二百八十区,设有福胜、上方、永安、能觉等二十四禅院,并设立礼部贡院,在此考选全国的举子。北宋历代的皇帝常来此游幸,遂以北宋开宝年号命名,故名开宝寺,当时开宝寺名声显赫,一度成为中原名刹之一。铁塔的前身原来是木塔,平面呈八角形,共十三层,高120米,传说是宋代的巨匠喻皓主持建造的。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木塔毁于雷火,皇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朱仙镇岳飞庙
朱仙镇岳飞庙位于中国四大最美村镇之一的朱仙镇,著名的运粮河西岸。据《祥符县志》明.何孟春《岳词碑记》载:“宋鄂侯忠武王庙,始建于鄂,再建于杭,三建于汤阴,而今建于梁城南朱仙镇。在鄂者,王开国地也,王冤白时已建;在杭者,王墓在焉;在汤阴者,父母之邦而朱仙镇者,王之功,于是,为报王之忠愤所不能忘者也。”朱仙镇是岳飞建功立业,班师回朝之地。岳庙始建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明正德四年,万历三十三年,清顺治十七年,民国十四年进行了不同规模的扩建和修缮。1986年进行了大规模修缮和重建,1991年对外开放。岳飞庙位于开封县朱仙镇镇内。据《祥符县志》(明)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犹太教清真寺遗址
:开封犹太教清真寺,是犹太人定居中国后建立的唯一有遗址可寻的寺庙。北宋时期,国都东京(今开封)居住着来宋朝经商的犹太人。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建立了这座清真寺。该寺于19世纪中期毁弃。幸亏法籍神甫孟正庆曾为该寺绘了两张图,一为寺的全景,一为寺的内观,使这个在开封存在约700年之久的犹太教清真寺的面貌得以保存下来。据图可知寺东西长130米,南北宽50米,大门后有一座牌楼,上有康熙御书“敬天祝国”匾额。主要大厅名“一赐乐业殿”,左右分别立有“康熙二年碑”和“弘治碑”。大厅后面为“天堂”,原藏有多部经卷,可惜后多被欧美传教士掠走。地址:开封市祥符区朱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朱仙镇清真寺
朱仙镇清真寺初建于北宋太宗年间,扩拓于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重修于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整个寺院占地9000余平方米,在全国百大清真寺中,其建筑风格和装饰均属罕见,据说,岳飞大战金兵时元帅府就设在寺内。当时岳飞在寺里乘凉的槐树,被群众称为“相思槐”的国槐树,现仍在寺里保存,寺里尚保留一座清嘉靖十年的阿拉伯文碑,记载当时朱仙镇穆斯林朝拜真主的盛况,是河南省保存最完整的阿文碑。全国文物普查时,该寺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朱仙镇清真寺位于河南省开封朱仙镇东南隅的老虎洞街,始建于明代,清乾隆三年(1737年)重修,是开封境内现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