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宜昌市 > 兴山县旅游
兴山县景点介绍
高桥革命烈士纪念碑
高桥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宜昌市兴山县高桥乡长冲村委会背后山顶上)高桥是巴兴归苏区中心地带,早在1928年,共产党员黄中平深入高桥苏区发展地下党组织。1930年,共产党员陈慎州、陈慎勤创建中共高桥区委会,区、乡苏维埃政府和组建游击队、游击中队,带领高桥军民对敌展开斗争,取得了2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1930年8月18日,国民党巴兴归3县联防“剿共”团在官田岭制造了惨无人道地“箩稗子”惨案。曹友娣、王发祥、蒋英才、杨直亮等17名共产党员和革命干部壮烈牺牲。高桥革命烈士纪念碑于1987年5月1日由兴山县民政局支持修建。2006年4月,宜昌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滩坪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校址
滩坪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校址位于兴山县昭君镇滩坪村五组,2011年入选宜昌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林科所欧式建筑
林科所欧式建筑位于兴山县昭君镇响滩村四组,2011年入选宜昌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川汉铁路桥墩
川汉铁路桥墩位于兴山县水月寺镇,2011年入选宜昌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甘明雨老屋
甘明雨老屋位于古夫镇平水村三组,2011年入选宜昌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子芬老屋
郑子芬老屋位于兴山县水月寺镇道路坪村一组,2011年入选宜昌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茅草坝遗址
茅草坝遗址位于兴山县高桥乡洛坪村一组,2011年入选宜昌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宜昌兴山神龙洞
神龙洞风景区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的昭君故里与神农架原始林区、距三峡大坝址110公里。景区内气候、土壤、植被等都具有南北过渡的特征,被植物学家誉为“天然林木园”。特别是珙桐、紫茎、兴山榆等珍稀树种均有分布。境内的金丝猴、大鲵、林麝、西南熊、红腹锦鸡等为国家级一、二类保护野生动物。神龙洞坐南朝北,下宽上窄,呈现出独特的“楼层式”风格。且每一层楼内,岩溶景观、类型、规模各异。主要是石钟乳、石柱、石碗、石花、帷幔式泉华。洞外奇岩夹径,山石嶙峋,古木森森,奇花异葩,藤蔓遍布,别有情趣。循径登高,古树参天,老树交柯,疏影遮日,具有山峻、水碧、花艳、蕴秀、洞奇之美。
万朝山自然保护区
湖北三峡万朝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兴山县西部,属长江三峡西陵峡北岸,香溪河中上游。地处我国地貌第二级台阶的秦岭高原向江汉平原过渡带上巫山─大巴山东延余脉─神农架的南坡。地理坐标为东经110°25′16--110°39′58,北纬31°12′44--31°22′28;保护区南邻三峡库岸,北连神农架林区,西与鄂西自治州巴东县接壤,东西长23.5公里,南北宽18.1公里。保护区总面积20986公顷。区内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仅陆生脊椎动物就达306种,维管束植物达192科、822属、2018种。保护区还生长有中亚热带罕见的面积大、保存完好的常绿阔叶林及其群落。由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录
兴山川汉铁路桥墩
兴山川汉铁路桥墩位于兴山县水月寺镇。为晚清时期兴建川汉铁路时的遗存,包括斑鸠窝铁路桥墩、三拱桥、学堂坪铁路桥礅、青树包铁路桥礅、白石湾口铁路桥墩。1903年,清政府筹划兴建川汉铁路;1908年,川汉铁路总公司宜昌工程局成立,詹天佑任总工程师;1909年12月,川汉铁路开工。武昌起义后川汉铁路工程全部停工,桥礅即废弃。川汉铁路是清代末年引进外资兴建的最大工程,因四川暴发“保路运动”等原因,动工后仅三年全面停工。武汉新军调至四川镇压,至使武昌辛亥革命首义成功。故此,这条铁路亦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川汉铁路桥墩是当时历史的见证,也是研究中国铁路发展历史的实物资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君命墓
唐君命墓位于兴山县古夫镇北斗村,明代墓葬。坐南朝北,占地面积34.8平方米。墓顶为自然坡地。墓冢前立牌楼式墓碑,高3.4米,宽5.8米,石构,四柱三间二层;明间为墓碑,阴刻圆首,载墓主姓名、生卒年代等;两侧立柱浮雕花瓶、菊花、缠枝纹;左右次间为四抹头格扇门,浮雕花卉纹、人物出行图等;隔扇旁的立柱阴刻对联。碑两侧有抱鼓石相扶,抱鼓石中部刻钱纹,下部刻鸟兽、方巾纹。上檐置横匾,上书-“百后芳祉”,其上正楼为庑殿顶;正嵴中部置葫芦宝顶,两端用鸱吻。该墓装饰构件与纹饰具有明代官式建筑风格,在我省较少见,为研究明代墓葬及丧葬习俗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峡口洋房子
洋房子位于兴山县峡口镇黄家河村。1911年,由兴山县乡绅文氏兄弟所建,因其建筑风格具有西式风格,俗称“洋房子”。占地636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平方米。左右对称,呈开放式布局。有正屋7间,偏房各3间,砖木结构,穿斗式构架,硬山青瓦顶。门、窗均为圆拱形。该建筑是鄂西山区中外建筑文化交流的重要实物。(第五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山王家祠堂
王家祠堂位于兴山县峡口镇建阳坪村。清代建筑。四合院式布局,面阔三间13.5米,进深16.37米,由门厅、堂屋、厢房、天井组成。砖木结构,抬梁式构架,硬山青瓦顶,两山设如意山墙。正立面采用灰塑牌楼装饰贴面。祠内存有“王氏宗祖历代昭穆位”碑和王氏第十一世王尧祚墓碑二通。该祠堂历史沿革清楚,对于研究当地民俗文化发展演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第五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百城遗址
百城遗址明代山寨遗址,位于兴山县黄粮镇百城村,是明末李来亨抗清的重要遗迹,现存两座寨城、数百级依山开凿的石阶、数十个军事工事等。该遗址对于研究明末农民军抗清历史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第五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夫民居
古夫民居位于兴山县古夫新县城,清代。系三峡工程地面文物搬迁保护、集中复建文物点,包括陈伯炎老屋、吴翰章老屋和望山门。陈伯炎老屋、吴翰章老屋均系砖木结构,木构架为穿斗式梁架;望山门系兴山古城的西门,城门为石砌,城门洞为圆拱券结构。(第四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昭君楠木井
昭君楠木井位于兴山县高阳镇宝坪村。西汉末期,由王昭君与村人共同开掘。六角形井口,边长1米,深1.5米。青石垒砌。井中置一楠木,千年不朽,故名楠木井。井水清澈透底,常年不竭。(第三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羊寨及圣帝行宫碑
白羊寨及圣帝行宫碑位于兴山县南阳乡百羊村。白羊寨,建于顺治十年(1635)。是明末清初农民军首领李来亨联明抗清的重要遗址之一。面积约1平方公里。平面呈不规则圆形,折垒寨墙,宽1-3米,残高1-2.5米。寨东北设门,四周崖壁陡峻。寨内存多处遗迹。圣帝行宫碑,李来享部刻于顺治十二年(1655)。青石质,圭首,方座。通高4.48米,宽0.96米,厚0.20米。额篆“为建兴山县圣帝行宫碑记”11字,正文楷书1130余字,记兴建圣帝行宫事,附各营总兵官职位及姓名。李来享(?-1664),陕西清涧人,明末参加陕北农民起义,1645年李自成牺牲后,与李锦、高一功等人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来亨抗清遗址
李来亨抗清遗址主要分布于兴山县黄粮镇、南阳镇、古夫镇、峡口镇一带。李来亨部在此驻军屯田与清军对抗,留下的遗迹遗物主要有17个城寨(黑虎观、棋盘垭、寨岭、张家湾、观尖山、燕子寨、杨家寨、界牌垭寨、胡家湾寨、长坪凤凰寨、老寨子、杨家岭寨、将军寨、城墙包、百城遗址的一道城、二道城和新城)和7个洞寨(寨子洞、仙龙洞、青龙寨、干龙洞、滴水岩、深渡河洞、昆元山洞),以及百羊寨战壕、落步河壕沟、七步半古道遗址、炸子岭桥、百羊桥、百城张家湾桥、圣帝行宫遗址、圣帝行宫之碑、炮台、瞭望台、点灯台、茅麓山井、茅麓山堰窝池、石碓窝等遗址。顺治二年(1645年),李自成战死后,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百羊寨
位于兴山县西部,方圆30平方公里。明未清初,农民起义军首领李自成部将李来亨,从四川转战鄂西山区坚持抗清,李来亨率部坚守于此,清兵屡攻不克。入夜,清兵以数百只羊,角系灯笼,前来佯攻,清军尾其后,袭击李部主寨,被李来亨及其部将识破,让过羊群,诱敌深入,断其归路,前后夹击,大败清兵于此。目前尚存的遗迹和遗址有炮台、磨坊、兵器坊、碓窝子、戏场等。在永历九年(公元1665年),南明桂王朱由榔钦旨兵部尚书右侍郎毛登寿在碑坪为李来亨立“圣帝行宫之碑”,封李来亨为临国公,此碑高3米,宽1.3米。还有作为盘查哨卡所凿的“七步半”、士兵闲暇之时对弈的“棋盘亭”,目前保存完好
朝天吼漂流
朝天吼俗称望天吼,传说是龙王的儿子,有守望的习惯。华表柱顶之蹬龙(即朝天吼)对天咆哮,视上传天意,下达民情。文献记载,观音的坐骑即为“朝天吼”。朝天吼漂流位于湖北省宜昌市昭君故里--兴山县境内,宜昌至神农架的的中途,属“一江两山”黄金旅游通道的重要结点,距宜昌100公里,神农架90公里,距三峡大坝90公里,水路距香溪码头12公里,即将建设的沪蓉北高速公路出口位于高岚集镇,交通极为便利,是新开发的一条过境游、自驾游和目的的游精品线路。开发背景朝天吼于2007年3月正式启动由武汉大学旅游研究院规划设计,由兴发集团、兴山天星供电公司、水月寺镇共同投资开发,首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