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涟源市旅游
涟源市景点介绍
卧云亭
卧云亭位于涟源市斗笠山镇天井村大坳岭,始建于1905年,由娄星区万宝镇晚清先贤邓起玉捐资修建。相传,邓起玉自幼家境贫寒,16岁去安化县东坪谋生,从老家娄底万宝洞冲湾出发,4天400多里路,身无分文,和他一起出发上路的只有随身的三个桐叶皱粑。途径大坳岭,邓起玉吃了一点皱粑充饥,没有水喝,因劳累在路旁的大石板上睡着了,醒来后,他看到此地山高路险,荒无人烟,和路过的樵夫闲谈时说道:“我刚才梦见发了财,若真的发了财,我一定要到这里修一座茶亭,供过往客商喝茶歇息。”并在旁边的总管庙祈求菩萨保佑。几年后,邓起玉美梦成真不忘当年之诺,1905年捐巨资在当初做梦的地方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湘安古道
这是一条保存完好的古驿道,名称“湘安古道”,起点湘(潭),终点安化梅城。这条古道虽然蜿蜒曲折,三尺来宽,却是古代大梅山地区进出的主要通道。此古道未见县志、族谱记载。其名,根据仍残存于古道上的光绪三十一年(1905)《复修半排上乐善亭碑记》,当地人现称呼该道路为“湘安古道(湘乡至安化)”。现存完整古道7.5公里长。宽度均匀,为1.3米(符合清代古制的“三尺三”)。台阶长约1.3米,宽约50厘米,高度10厘米。主要使用本地常见的六面青片石拼铺,少量路段使用一块完整的本地青片石铺装。2019年3月,湘安古道入选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谭家花屋
欢迎来到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谭家花屋参观指导(或游览)。游客们也许你见到这处近现代建筑物有些不以为然,心里也许在问一栋普普通通的民宅国家为何要对它进行保护呢?先听我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上个世纪30年代末,日军入侵华北,一时间战火纷飞,狼烟四起,“偌大的华北容不下一张课桌”,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几近瘫痪。中华民族面临着-灭族的危险。一位年轻有为的教授,从上海辗转千里,到古镇涟源蓝田任教。居住在学校附近的一座地主的宅院里。就在这所看似普通的宅子里,他写出了《谈艺录》的大半部分,并构思了抗战文学的长篇小说中一颗璀璨的星星---《围城》,一句“城里的人想出去,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旗居民点
红旗居民点(共产主义示范村)位于湖南省涟源市山甲乡玉屏村,建于1958年大跃进时期,墙上到处写着毛主义语录,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历史,同类建筑全国都十分少见,文物价值极高。4500平方米。共6栋平行的平房。1958年涟源县红旗公社拆除300多间正屋、40多间堂屋建集体宿舍和公共食堂,与次年底完工。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共6栋平行的平房,每栋有12根廊柱,24间房,20间同样大小的房子左右对称结构分布,4间较大的房子是办公室和会议室,房屋正中是一条笔直的过道。整个居民点共144间房,结构整齐划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聚奎故居
李聚奎故居位于今涟源市龙塘镇新石桥村,始建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故居坐北朝南,东西两端前后突出厢房,呈对称长五间形制,砖木结构,占地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70平方米。共有1厅(堂)12房,另有猪舍、牛栏、柴房等杂房。条石为基,青瓦为盖。正堂屋设木制神龛和鼓楼。故居现保存较好的是正堂屋和东边“田”字形房舍。西边及前后突出的厢房、杂房均被拆毁,仅存条石基础。2011年被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洪水岭森林公园
洪水岭是“围城”涟源城郊一座美丽的森林公园。山虽不太高峻,但连绵起伏,纵横十里,堪称“十里林海”。她山清水秀,苍松翠柏,鸟语花香,景色宜人,可谓“天然氧吧”。很多年来,我每逢周六或周日总要爬趟洪水岭,呼吸新鲜空气,锻炼身体,又享受休闲快乐,可谓一举二得,其乐融融。洪水岭上的石板路弯延于山腰和山顶,贯穿整片原始次森林,宽约70至80厘米,长约3000余米。它始修于宋代,至今已有上1000年的历史。石板表面非常光亮、溜滑,可见其年代久远,行人很多。走石板路穿越森林,再原路返家约需两个半小时,这是最佳运动量。每当走石板路进入林区,清新空气便扑面而来,顿觉浑
飞水涯
位于涟源龙山森林公园东麓。景区有瀑布、仙人石、仙人桥、将军石、神龟望月、一线天、双猿守门等自然景观及参与性项目飞水漂流。自然景观以“石将军”据守的“湘中第一瀑布”最为壮观,瀑布高40余米,宽20余米,遥望飞流下山涧,疑是银海落九天。总投资约2.6亿元的飞水洞瀑布景区正在开发建设之中。飞水漂流利用飞水涯瀑布,开发出一条长4公里、总落差达100余米的漂流线路。乘船飞流而下,时而惊险,时而平缓。但见两岸群峰巍峨,森林葱翠,竹海婆莎,风光无限,惬意万分。被专家和旅游界人士评价为“湖南最惊险、最刺激的漂流”。在此除了登山观景,还可品尝野味、梯级游泳,景区内
三甲古村落群
三甲古村落群位于涟源市蓝田城区西南约四公里处,与新邵县、冷水江市毗邻,湘黔铁路、国道207线、娄涟高等级公路和娄星高速贯穿全境。2009年2月三甲古村落群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其中世业堂和红旗居民点于2011年初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甲古村成名于宋高宗绍兴年间,相传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境内遗存有百余座明清时期的青砖青瓦庭院,最早的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至今保存比较完整的有“世业堂”、“于时处”、“一德庄”和“梁氏宗祠”等50多处,另有五岳寨的抗日战壕和大跃进时期的红旗居民点两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曾是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
蓝溪桥
田多桥,面积仅8.5平方公里的县城,古今桥梁有26座,故有“桥城”的美称,古桥中又以“蓝溪桥”为冠。蓝田桥原名柳家桥,始建于北宋,屡遭洪水破坏,清道光五年(1825),由谭义光首倡改址重建,道光十年完工,更名蓝溪桥,桥长33.34米,宽7.8米,高10米许,由巨石劵三拱,桥面两边有封闭式桥栏,栏外侧雕有桥名和蜈蚣,桥南是光明街,登24级台阶上桥,北端抵中山街。随着经济建设的腾飞,蓝田城镇建设发展飞快,蓝溪桥已不是交通要道,其桥面成了商品交易场所。(刘若南摄)
新车桥
在涟源市蓝田镇东郊的温江,有一古风雨桥,名新车桥。始建不详,从古碑中可知,该桥曾多次补修。清咸丰六年(1856年)重修,长35米,宽5.6米,石墩、木梁、木板路面,柱式木结构,重檐小青瓦屋面,上覆亭廊,桥廊柱子上挂联数幅,桥北柱联曰:“春秋浩气光青史,日夜温泉下大江”。1989年,涟源市政府将该桥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当地易承乾老人为首倡议筹款,对桥进行了大修。1995年,市政府又划定桥南20米、北、西、东各50米为保护范围。(黄义志摄)2019年,新车桥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罗宗翰陵墓
罗宗翰陵墓坐落于伏口镇林家村的摇篮山,紧邻国道207线,与二广高速相距约500米。罗宗翰陵墓上立着一块墓碑,二尺来高、灰白条石凿成的一块普通墓碑。正面写着一行正楷大字:罗公宗翰之墓。背面的碑文则介绍其生平的事迹。罗宗翰的墓与一般人有些不同,一般的墓讲究靠山临水,他的墓却正好相反,对着巍巍高山,靠着的小山下却有一条涓涓的小河流向远方。年老的人,说是当年罗宗翰下葬时,风水先生遍寻他家乡的山山坳坳,找了大半天也找不准吉地。带去的一条黄狗或许是走累了,卧在那正对大山、背靠小河的山冈上,怎么赶也赶不动。风水先生便顺水推舟,说这里就是那“踏破铁鞋无觅处”的风水宝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扶田庵古寺
扶田庵古寺古寺位于伏口镇伏口村境内,坐落于伏口镇政府所在地西南面的镇南山半山腰之中,前靠归水河和国道207线以及正准备动工的二广高速,面对狮子山,背依湄江胜地,左邻梅城古镇,右靠涟源新城,始建于明朝初年,内供24位诸天佛祖,关圣帝君,观音圣母,乾隆三十六年,幸得复修,增其旧制。此后善男信女尽皆朝拜,香火愈盛,声名远播。1917年,毛泽东游学伏口,与罗驭雄、罗卓雄、罗宗翰等几位同学曾到此探古寻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惜字古塔
惜字古塔古塔位于伏口镇大竹村境内,古塔建于清道光年间,系青石构筑,呈惜字形状。古塔高约5米,分为三层,塔基约12平方米,在古塔的正面有清云贵总督罗绕典的亲笔题词,在古塔的各个侧面有石刻雕花,在东侧面的一层和三层各开有一扇小窗户。古塔保存完整,与湄江风景区相隔仅1公里,与国道207线相距约5公里,毛泽东游学伏口时,曾和罗驭雄、罗宗翰、罗卓雄等游览此塔,几人纵谈历史,讨论时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满怀救国救民的热情,当地群众至今还时常讲述着他们当年的故事。
罗驭雄故居
罗驭雄故居,原名健园,坐落于伏口镇林家村小宝堂组,紧邻国道207线,与正在建设的二广高速相距约200米。健园始建于1910年,复修于1939年10月,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依山傍水,座西朝东,前临归水河,后靠鸟崽山。健园系砖木建筑,有厅堂、偏房、杂房等建筑共5栋。健园的槽门离归水河约20米,槽门宽阔大气,上面的石灰墙上写着毛主席语录,槽门的两边是杂房,进入槽门是一块大坪,坪内种着各种花木,大坪的北面就是健园的主厅,主厅建筑大气,装饰简朴,堂屋内设有神龛,共有12间房,为典型的农村民居建筑。主厅的两旁是偏房,右边的房屋保存较好,左边的房屋已经大部分倒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乐恺堂
乐恺堂位于涟源市金石镇桃林坝村桃林湾,是清代“翰林父子”谢振定、谢兴峣的祖居地,也叫“谢家大屋”。2011年,“乐恺堂”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桃林湾现在的三进九厅“乐恺堂”大屋是湘中地区历史最长、保存最好的古代建筑之一。乐恺堂是清康熙17年(1678年)谢添荫、谢添弦兄弟修建的,堂名“乐恺”,取父子兄弟相聚一堂、和睦快乐之意,已有300余年,作为翰林府第,现在的面积大约有1万平方米。乐恺堂前后四排平房,青砖木制结构,三进九厅相连。正院中有两道门,两座天井,后厅厅中木格上的金黄色油漆还十分鲜明,厅内木柱横梁上面还有很多雕刻图案。这里发现了清代皇帝书写的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湘军名将故居群
湘军名将故居群(含老刘家、存厚堂、光远堂、德厚堂、师善堂、云桂堂、锡山堂)涟源市杨家滩俗称杨市,是湘中地区有名的千年古镇,曾是湘乡、邵阳、安化交界处的交通要地,境内巍巍龙山高耸入云,涓涓孙水蜿蜒东流。据史记载汉代涟道故城就在今杨家滩地区,唐高祖武德年间就形成了集镇,到近现代,这里更是人文荟萃,名人辈出,“把把戏戏南岳山,花花绿绿杨家滩”的古老民谣足以反映当时的繁华景象。杨家滩的繁荣兴盛与湘军的崛起紧密相关。1851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起义军很快占领半壁江山,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者。为挽救朝廷之危局,时任吏部侍郎的曾国藩奉旨在家乡(今双峰荷叶镇)操办团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世业堂
世业堂,位于湖南省涟源市三甲镇铜盆村,始建于清嘉庆初年,道光28年挂匾。由举人梁治达主修,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占地面积8600平方米,座北朝南,石基砖木结构,由前堂、正堂、可以居、左右厢房、护卫墙、上下马石、水井、停尸堡等组成,天井院落组合型格局,世业堂绘雕工艺精美。颇为罕见的是,“世业堂”院落前的人行道上,有两块一米高成“11”形刻有图案的下马石,凡是骑马路过此地的达官贵人都要下马行走,以示对院主人的尊敬,并可进院内饮马歇息。现已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关于世业堂“下马石”的来由,据当地老人讲述,世业堂的主人梁治达及其子梁学钊都曾是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涟源彭氏宗祠
彭氏宗祠始建于清代,石基砖木青瓦结构,四合院建筑风格,坐北朝南,建筑面积2370.4平方米,风火墙及牌楼式大门突出,纵向中心轴线上有乐楼、主堂、享堂、关公堂,厢房和杂房均衡配置。祠内有碑文和族谱等文献资料,对研究地方历史和家族文化的人文历史发展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现杨市镇彭氏人口约有两至三万。彭氏是一个宗族系统保护完整的宗族,彭氏先祖在明朝便修建了彭氏宗祠。彭氏也是湖南娄底涟源杨市镇的一个大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涟源市第一中学
国立师范大学旧址,钱钟书著书《围城》里边的三闾大学,如今是一所中学。古迹已不多,现为涟源一中,校内环境不错。景点位置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尊师路
涟源湄峰湖国家湿地公园
湖南涟源湄峰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湖南涟源市的西北部,包括湄峰湖及周边第一层山脊线内的生态公益林及库尾河流与滩涂等。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8′36″~111°42′01″,北纬27°54′58″~27°57′35″,湿地公园总面积508.6公顷,湿地面积225.0公顷,湿地率为44.3%,包括永久性河流、喀斯特溶洞湿地、草本沼泽、库塘湿地等5个湿地型,湿地类型多样,湿地资源丰富,是南方喀斯特低山丘陵地区库塘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内有维管束植物108科,384属,72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银杏、野大豆、金荞麦、呆白菜等6种,其中呆白菜、距瓣尾囊草在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