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长沙市旅游
长沙市景点介绍
湖南人民革命大学早期建筑群
湖南人民革命大学早期建筑群位于长沙市岳麓区西湖街道办事处。年代为1953年。2019年,湖南人民革命大学早期建筑群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华长沙临时大学旧址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中国的抗日局势日益严峻。8月28日,国民政府教育部分别授函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和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指定3人分任长沙临时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三校在长沙合并组成长沙临时大学。经商议,校址最终定在长沙韭菜园的湖南圣经学校。10月,1600多名来自三校的师生经过长途跋涉陆续来到长沙,其中包括朱自清、闻一多、陈寅恪、冯友兰、金岳霖、潘光旦、吴有训、顾毓秀等一批教授。10月25日,长沙临时大学正式开学。为了满足学生的要求,当天校方邀请了一批社会名流来校讲演。这些人物包括湖南省政府主席张治中、《大公报》总编张季鸾、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沙会战——影珠山抗战旧址群
长沙会战——影珠山抗战旧址群位于长沙市长沙县福临镇,年代为1942年。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侵占广州、武汉之后,为打通京广要道,于l939年先后四次犯湘。影珠山下的长岳古道是长沙通往岳阳,或岳阳进入长沙的必经要冲,所以中国军队要守住长沙,就必须守住影珠山扼守的长岳古道,日本侵略者要进攻长沙,同样也必须先攻下影珠山阵地,才能够通过长岳古道而攻取长沙。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敌我双方,谁控制了影珠山,谁就掌握了长沙会战的主动权。因此,蒋介石严令影珠山守军“务须阻止、切断敌军退路,如敌从某军正面逃走,即将其军-毙!”就这样,影珠山成为反抗日军侵略的重要战场。1941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沙会战——岳麓山抗战旧址群
长沙会战——岳麓山抗战旧址群位于长沙市岳麓区桔子洲街道办事处,年代为1936~1946年。2019年,长沙会战——岳麓山抗战旧址群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曾纪泽墓
曾纪泽墓位于望城雷锋镇牌楼坝村桃子湾。墓葬对研究曾纪泽生平及其家族变迁,研究晚清湖湘历史,以及晚清时期的丧葬制度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曾纪泽墓是长沙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文物普查工作队在进行田野调查时发现的。该墓位于望城县雷锋镇牌楼坝村桃子湾,是一处遵照清代侯爵制建造的具有湖南本土特色的清代墓葬。墓坐东朝西,呈半环形布局,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原墓葬由墓冢、墓围、墓碑、拜台、石阙、神道、石像生组群、墓庐、龟背石石碑等构成,规模宏大。其中墓冢为糯米混瓷浇筑,其余建筑均为花岗石材质。2019年,曾纪泽墓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焦达峰故居
焦达峰故居在浏阳龙伏镇达峰村,座东朝西,土砖瓦房。原为前后两进院落,现存前栋。焦达峰1887年1月16日生于槽门北侧厢房。他13岁入浏阳南台书院,1905年东渡日本,任同盟会联络部长。1908年回国,与孙武负责两湖军事暴-动-。1911年5月他与孙武等两湖革命党人订“约盟誓守”:“一省起义,另一省十日内响应”。10月10日武昌起义,焦即策划长沙起兵,10月22日光复湖南,被推举为“湖南首任都督”,给湖北有力支援。辛亥革命时任中华民国军政府湖南都督府都督。10月31日,立宪派谭延阁策动兵变,焦遇害。其妻沈菁莪用孙中山所批的恤银在故居北侧建了“达峰纪念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十六军临时军部旧址-黄五美祠
红十六军临时军部旧址-黄五美祠位于小河乡皇碑村横岭组,系红十六军在浏阳开展革命武装斗争时军部临时驻址,也是黄氏家族祭祖的祠堂。旧址建造于中华民国六年(1917),是一座具有湖南湘东地区传统建筑特色的宗祠式建筑。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平面呈中轴线对称布局,中轴线上为前后两进院落,两侧附有东、西厢房、通道、过亭、天井、横厅等,建筑面积741.52平方米,占地面积980平方米。2019年,红十六军临时军部旧址-黄五美祠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栋堂
在“月落两省,鸡鸣三县”的浏阳市东陲金刚镇,有一片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古民居,名为“六栋堂”。六栋堂——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由六栋房子组成的建筑群。来到“六栋堂”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边挂有“龙门世第”、“鹿洞家声”,门额书有“六栋堂”的大门。这就是门第标示吧。“龙门世第”,是说这家为皇家后裔。中国汉族有名的皇帝无非是刘、李、赵、朱等而已。这家果然姓李,是唐忠武西平王李晟之后。“鹿洞家声”,则让人有点费猜。南宋朱熹曾讲学于江西白鹿洞书院,以后朱氏子孙以“鹿洞”标示自家门第。六栋堂如此标示,是因为李家与朱家有着密切关系,还是从江西迁来的缘故?进得大门后,一溜六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吉王陵
吉王陵位于长沙市雨花区跳马镇,年代为明。2019年3月,吉王陵入选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外兴窑
外兴窑是铜官古镇唯一一座尚在使用的古龙窑,它依山傍水、靠山坡顺势建造。该窑长56米,西侧设两张窑门,东侧设六张窑门,共有窑眼56对,穿着完整的“龙袍”,十分壮观。外兴窑用土砖筑成隧道,分窑炉头、窑床、窑尾3部分。龙窑窑背两侧相隔50厘米左右开一对火洞(俗称鳞眼洞),作为投放燃料和观察火候的窗口。龙窑从装坯、烧毕到开窑取货一般为一星期左右。外兴窑的琉璃制品质量上乘、广受欢迎,还留下了一个传说:原来陶器釉料的配制,由于着色剂的快速沉淀,很难在产品上均匀着色。多少工艺技术人员绞尽脑汁,都难以如愿。一次,铜官陶业的祖师———窑神舜帝,托梦给一位老陶工,告诉他“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趯墓
王趯墓南宋墓葬。位于长沙市芙蓉区车站南路杨家山。1960年发掘。为一座南宋夫妇合葬的砖墓,仅有砖圹,无券顶。北室葬男性,南室葬女性。出土有木印一方,圆形扁纽,纽上刻一“上”字。印下阳刻“趯”宁。墓室西端有石墓志一块,楷书,残存320余字。墓志背面下部刻有人像,部分凿毁。从墓志得知,墓的年代为南宋乾道六年(1170),南室女主人吴氏,卒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墓男主人名趯,字彦恭,累官至右朝议大大,直秘阁,祥符县开国男知广州兼广南东路经略安抚。经考证,墓主应姓王。《宋史》中无传。《宋史鉴》中有其专传。墓0-土文物总计121件,包括黑色陶砚、乳白色定窑
胥元矩墓
胥元矩墓北宋墓葬。位于长沙市开福区洪山庙163医院内。1982年发掘。该墓葬于风化岩层中,长方形竖穴,棺椁已朽。墓坑头部竖青石墓志铭一方,一面阴刻篆文“宋故朝散郎胥公墓志铭”,一面阴刻楷书“宋故朝散郎致仕上骑都赐绯鱼袋胥公墓志铭”,存500余字。据此可知墓主人胥元矩为长沙人,生于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卒于元祐五年(1090)。铭文记载了其家族历史和本人生平,文字与书法水平较高。随葬器物有铜执壶、铜箸、白瓷碗、铜镜、“祥符通宝”铜钱,“长命富贵”,压胜金钱等20余种。
桃花岭晚唐墓
桃花岭晚唐墓晚唐墓葬。位于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中南大学院内,地名桃花岭。1987年配合学校基建发掘。该墓为土坑墓,长达11.5米,宽7.9米,由甬道及前、中、后室四部分组成。坑底铺以浮雕几何纹图案方砖。中室铺地方砖下并列置放两副石椁,应为夫妻合葬墓。墓室四周设水沟,有16个排列有序的石柱础。发掘时在墓葬填土中发现夹有大量金粉痕迹,据此推测,当时有木构建筑。甬道与各室之间有门相通,木构件上髹金粉,可证整个墓葬为金碧辉煌的地下陵寝。陵墓曾被盗掘,因椁室设于铺地砖下而得以幸免洗劫。其出土随葬品50余件,含金器4件,鎏金银器15件,铜镜6面以及瓷器、水晶、玛瑙、
王清墓
王清墓唐代墓葬。位于长沙市天心区黄泥坑。1952年发掘,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墓0-土有方形墓志,篆书阴刻“唐故太原王府君墓志”,其下为阴刻墓志铭。文中记墓主王清卒于唐大和六年(832),是年九月葬于长沙乡万福里。该墓出土有铜镜、铜洗、开元铜钱和碗、碟、罐等瓷器。所出瓷器大部为典型长沙窑产品。特别是双系罐,或有褐釉装饰,或呈瓜菱形器腹,是长沙窑习见的特点。因该墓有绝对年代可考,其对所出土的长沙窑制品的断代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阿弥岭西汉墓
阿弥岭西汉墓西汉墓葬。位于长沙市芙蓉区车站路侧,为20世纪70年代修建长沙火车站取土时发现。为一座呈凸字形,规模较大的带墓道的土坑竖穴墓。墓室除墓道外,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略高于后部。前部左右突出,形成两个耳室,出土有铜器、陶器、滑石器等一批。铜器上均刻有铭文。滑石模型器有灶、井、仓、鼎、釜、甑、磨、镜等。灶由盖和屋组成,盖顶呈四阿式,两脊突起,每面均有直棱,似仿瓦棱。屋正面敞开,对面灶壁外有两个兽头形烟囱,内壁下置一灶台,台上置一甑和一釜。灶座下有两个拱形灶门。灶上刻有“造”、“造屋”(造即灶)。甑上刻“橧”。釜的盖上刻“温盖”。井为圆管状,外壁刻“
张端君墓
张端君墓西汉墓葬。位于长沙市芙蓉区袁家岭与五里牌之间。1963年发掘。长方形圭坑竖穴墓,墓中心棺床下有一条用小鹅卵石铺垫的排水沟。随葬器物丰富,101件出土铜器中有鼎、盉、壶、甑、罐、钫、铣、盘、酒奁、箕、奁、博山炉、镫、镜等。部分铜器上鎏会,并刻有细线相连的云气纹和三角纹等,极为精细。有的铜器上有标记墓主的铭文,如“端君五斗壶一”、“端君二斗壶一”、“张端君熏洗一”、“张端君沐盘一”、“张端君酒鏂”、“张端君官□□”、“张端君熨斗一”、“张端君错盧一”、“张端君熏炉一”等,说明墓主为张端君。所记器物名,对研究当时的文物典章制度很有作用。墓0-土漆器虽大
刘骄墓
刘骄墓西汉墓葬。位于长沙市芙蓉区车站南路杨家山。1951年年底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沙工作队配合基本建设工程发掘。发掘前,地面尚存高5.4米,底径20米的圆形封土堆。下为土坑竖穴木椁墓,墓室全长20.34米,分前后两部分。前部长8米、宽13.7米;后部长12.34米、宽11.1米。前部较后部为宽,左右突出,形成两个耳窜,墓深8.8米。墓道在墓室北面,道底平坦,不作斜坡或阶梯状,且墓道底与墓底相平,长达45米。墓室后部有木炭铺底以防潮湿。墓中共有3个木室,两个在前部左右耳室,均以木板构成。木椁壁板和顶板已朽,仅存底板和部分残存壁板。墓曾被盗掘,随葬品多已缺
曹女巽墓
曹女巽墓西汉墓葬。位于长沙市岳麓区咸嘉湖路南王陵公园内。1974—1975年初发掘。该墓出土有“曹女巽”、“妾女巽”印章,故定为曹女巽墓。墓建筑在陡壁山顶,掘凿在风化岩中,原封土堆无存,形制为一座带斜坡墓道岩坑大型木椁墓。唐时曾被盗掘。坑内葬具外填塞大最白膏泥和木炭。距坑口处墓道两侧,相对置一偶人。椁室由外椁和内棺组成。木质葬具已陷塌,但结构仍清楚。外椁四周之外,置有黄肠题凑,由179根黄心柏木枋垒砌而成,东边垒三层,南北两壁各垒二层,西边垒一层。木枋之间无榫卯扣接。外椁包括前室、便房,由垫木、底板、壁板、盖板构成。外椁底板靠墓道一端高出其余部分,应为前
左家塘秦墓
左家塘秦墓秦墓葬。位于长沙市芙蓉区左家塘皮件厂内,1957年发掘。为带墓道的略近正方形土坑竖穴墓,保存有棺椁。出土有陶鼎、盒、勺各4件,陶壶6件,素面铜镜、铜矛、戈、玉璧、玉剑珥、玉剑首、骨簪、木俑各1件。墓0-土的6件陶璧系以往所未见。所山玉璧璧侧刻“四百十一”数字。铜戈内部有“四年相邦吕(不韦)”等铭文。由此结合墓葬形制分析,此墓为战国末期的秦人墓或秦代墓,是湖南省境能确认为秦人墓或秦代墓的极少几座墓葬中的一座。
五里牌406号墓
五里牌406号墓战国墓葬。位于长沙市芙蓉区五里牌。1951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沙工作队发掘,在当时是科学发掘的第一座较大的战国楚墓。墓室长4.80米,宽3.75米,深7.50米,为长方形带墓道的土坑竖穴。棺椁共五层,保存完好,有一个由内外壁和头、足、左、右四个边箱和中间棺室组成的椁室,内外两层棺。椁盖板上铺竹席,内外棺均为素面,髹黑漆。内棺的外部以葛布横缄三周,纵缄二周。葛布外面髹漆,应为棺束。棺内残存骨架,盖一床丝绵被,头发上及额前附有残纱片、细篾竹片。该墓曾被盗。发掘出土物仅有木俑30个,有字竹简38枚、木剑64柄、木矛5支、戈筴10套,另有漆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