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旅游
呼和浩特景点介绍
内蒙古博物院
内蒙古博物院位于呼和浩特市东二环与新华东街交汇处西北侧,与内蒙古乌兰恰特建筑毗邻,主体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造型独特,设备先进,由陈列展厅区、文物库房区、观众服务区、业务科研区及多功能厅等各部分组成。博物院集合了强烈的现代元素、地域表征与民族特色,是浓缩了中国北方亿万年来生态变迁史与草原文明发展史的一部“百科全书”,也是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标志。内蒙古博物院立足自治区丰厚的古生物化石、现生生物、历史文物、民族文物等资源优势,以“草原文化”为主题思想贯穿全部基本陈列和专题陈列,形成“草原文化系列展览”,分布于博物院三个层面展厅,计为14个陈列
喇嘛洞召
看点:洞召由前寺及后寺组成。前寺凡4重,有天王殿3间,供奉4大天王;大经堂49间,楼2层,计7楹;大殿25间,供奉弥勒佛,殿前悬挂蒙、汉、满、藏四种文字镌刻的金字“广化寺”匾额。二殿为欢喜佛殿,东西八角楼供奉十八罗汉和观音菩萨。另有阎罗君殿7间。各殿佛像均以黄铜制成,工艺高超,栩栩如生。后寺建在山腰上,凿山为洞,建楼3层,称“钯洞”,塑有全寺最大的坐佛。洞前石阶共124级。召院西北方向有安葬历代-的石塔数座.现殿堂大多被毁,残留124级石阶和佛爷府及石刻佛像。-洞召东、西、北三面环山,南为宽阔的洞沟,光线明亮,视野开阔。介绍:-洞
呼和浩特大窑遗址
大窑文化遗址发现于1973年10月,当时考古工作者发现了石核、石片,石斧等387件,引起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重视。经1976年到1984年进一步的发掘和科学研究,经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裴文中和吕遵谔先生鉴定,肯定为旧石界时代早期的遗迹,是一石器制造场。这一遗址是国外罕见的旧石器时代的重要文化遗址,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大窑村南山坡是横亘在内蒙古西部的阴山山脉大青山南面的支脉,山下有溪涧流水,适宜于远古人类的居住。山上盛产燧石(通称做打火石),远古的居民就用它来打制各种石器。他们就地打制石器,使用过的石核和敲砸器等工具至今仍然随地可见,打击剥落下来的石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固伦恪靖公主府博物馆
清固伦恪靖公主府,是康熙皇帝第六女恪靖公主下嫁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亲王敦多布多尔济后居住过的府邸,约建于清康熙三十六年--四十五年间(1697-1706)年,是内蒙古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皇家品级建制的府邸。它是研究清代北部边疆地区建筑及其历史不可多得的实物依据、也是边疆各族人民友好团结、共同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历史见证。清和硕恪靖公主府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呼和浩特博物馆馆址。2009年4月30日,固伦恪靖公主府专题陈列经过两年半的筹备,配合公主府古建筑维修工程的告竣,正式对外开放,标志着全国唯一的固伦恪靖公主府博物馆正式确立,成为内蒙古特色博物馆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部华严经塔白塔
万部华严经塔是古代劳动人民辛苦和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一处很具科研价值的实物。是各民族人民团结友好的签名簿,塔内墙壁上写满了从金代起,来自祖国各地的各族人民用汉、藏、契丹、女真、蒙古、维吾尔等文字书写的题记。素白的身影,几里开外便可入目。在庄稼翻滚的绿浪中,与山光水色银粼映辉。形成了呼和浩特的胜景之一“白塔耸光”,巨塔笔挺,虽经千年沧桑,辽代风格犹存,雄姿不减,敦实威武的形象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正是北方民族的写照。1982年,白塔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塔的建筑年代目前尚未见到可靠的文字记载。相传建于辽圣宗年间(公元983年至103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绥远城将军衙署
绥远城墙和将军衙署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中心。绥远城为清满洲八旗军驻防城池,绥远将军驻地。历为府区(省)驻地,俗称新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钦差通智奉旨督建,乾隆二年(1737年)始建,四年(1739年)建成。城内棋盘式街道,中有鼓楼。城垣防御功能齐全,结构完整。现仅存东北角城墙671米,其余均于20世纪50年代拆除,原绥远将军衙署尚存,居绥远古城正中。绥远城背依青山,面临黑河,周边水草丰美,与归化城成犄角之势,素有“北国锁钥”之称。将军衙署建成于乾隆四年(1739年),清代曾有67位将军在此任职,是管辖绥远城驻防八旗、归化城土默特旗,乌
呼和浩特大召寺
蒙语称“依克召”,意为大庙。汉名原为弘慈寺,后改名无量寺,位于呼和浩特市旧城区。明隆庆年间(1567~1572),土默特蒙古部主阿勒坦汗(明代译作“俺菩”)受封为顺义王后,与夫人三娘子共同主持归化城(呼和浩特前身)和弘慈寺。万历八年(1580)寺成,因供奉银佛像,俗称银佛寺,蒙古文史籍中有称“阿勒坦召”的。清康熙年间(1662―1721),扩展召庙规模,大殿改覆黄琉璃瓦。佛殿内有高2.55米的银铸释迦牟尼像。释迦牟尼像前有一对金色木雕巨龙,蟠于木柱之上,作双龙戏珠状。殿前汉白玉方形石座上,有明天启七年(1627)铸造的一对空心铁狮,昂首仰视,形象别致。召
蒙古文天文图石刻
位于金刚座舍利宝塔后面的影壁上。为汉白玉石浅浮雕和线雕。直径144.5厘米,天球圆面以天北极为圆心,画出二十八宿赤经位置的经线,还有5个同心圆。由里向外为天北极圈、夏至因、天赤道圈、冬至因、天南极圈。与天赤道相交的另一个双线圈,表示黄道。全图刻恒星约270座,星数1570余颗。天球外面有4层注字的同心圆;最外层刻十二宫和十二生肖名称;第二层刻二十四节气名称;第三层外侧为黄道周天度数,内侧为赤道周天度数;最里层刻二十八宿名称。图下侧偏左有一长方形署名栏,刻星等图例,并注明“钦天监绘制天文图”字样。这是我国现存唯一用蒙古文标注的天文图石刻,反映了清代初年的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呼和浩特巧尔气召革命遗址
位于呼和浩特市旧城五十家子街。巧尔气召为清代建筑的一座藏传佛教寺庙。1925年春,中国0北方局派遣古雅泰、多松年、李裕智等蒙古族同志在归绥(今呼和浩特)、包头、乌兰察布、赤峰、锡林郭勒等地开展革命工作。0绥远工作委员会就设在巧尔气召内的西四合院里。这座小院门东向,院内北屋为住房,西屋为办公室,南屋为伙房。当时在这里培训了大批革命领导人,组织领导了各地的农牧民协会,使绥远地区革命活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1925年冬,工农兵大同盟在张家口成立,归绥等地的农牧民协会都有代表参加。1927年,-反动派叛变革命后,归绥、包头、张家口等地的党组织转入地下活动,0绥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敕勒川草原文化旅游区(哈素海)
哈素海是黄河变迁而遗留的牛轭湖,属大黑河水系的外流淡水湖泊。过去曾称陶思浩西海子,俗称后泊儿。哈素海是天然湖泊,有“塞外西湖”之称。它位于呼和浩特西70公里的土默特左旗境内,水面面积32平方公里,水深2米左右,湖底杂草丛生,水质肥沃,盛产草、鲢、鲤、鲫、团头鲂、武昌鱼等鱼类及河虾蟹。湖面芦苇荡内繁衍着各种鸟类,凌空起飞时盘旋在烟波浩渺的湖面上,岸边凉亭水榭柳绿成荫,碧水青山相映成辉,组成一幅十分壮观的图景。敕勒川草原文化旅游区(哈素海)位于呼和浩特市土左旗西部,地处呼包鄂“金三角”腹地,东距呼和浩特市区60公里,西距包头市80公里,呼包高速、110国道、
五塔寺
五塔寺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东南部,原名金刚座舍利宝塔,因塔座上有五座方形舍利塔,故名为五塔寺。塔始建于清雍正年间,高约16米,塔身均以琉璃砖砌成,塔身下层是用三种文字刻写的金刚经-,上层则为数以千计的鎏金小佛,刻工精巧,玲珑秀丽是一座砖石结构的-教塔,和首都北京大真觉寺五塔相比,也毫不逊色。塔后嵌有三副石刻画,分别为“须纱山分布图”、“六道轮回图”、蒙语“天文图”。五塔寺中最有价值的当属紧靠北墙的蒙文天文图石刻,天文图直径144.5厘米,天球圆面以北天极为圆心,画出二十八宿赤经位置的经线,还有五个同心圆,由里向外为天北极圈、夏至圈、天赤道圈、冬至圈、
昭君博物院
昭君博物院地处呼和浩特市南郊,是由王昭君墓及其一系列纪念建筑设施组成,占地面积205亩,是国家4A级景区。王昭君墓,蒙古语称为特木尔乌儿虎,意为“铁垒”,文献记载亦称“青冢”,从唐代开始有明确记载。据考证,它由汉代人工积土夯筑而成,高达33米,底面积13000平方米,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象征民族团结、各民族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历史丰碑。王昭君,名嫱,字昭君,西汉时南郡秭归人(今湖北省兴山县)。公元前37年,王昭君被选入后宫,为汉元帝待诏。公元前33年,在汉匈两族人民迫切要求民族和好的形势下,王昭君自愿请行出嫁匈奴,做了单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