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广州市 > 越秀区旅游
越秀区景点介绍
王兴将军墓
王兴将军墓位于广州市越秀公园南秀湖畔。墓坐东向西,封土呈馒头形,墓碑刻“南明抗清殉节王兴将军暨妻妾之墓”等字。墓后立石墓志一方,高0.55米,宽0.45米。王兴墓原于1952年在南箕村发现,当时墓碑已不存,墓穴中埋一大陶瓮,瓮口覆盖志石一方,内盛有骨灰和残金饰。1954年由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迁葬于越秀公园。现立志石为原件,墓碑是迁葬时所刻。王兴(1615~1659年)字电辉,广东恩平人。他于明末在恩平聚众起义,其后拥护南明政权,被隆武帝授为副总兵,镇守阳江、阳春等地。后永历帝又授他为都督总兵官,虎贲将军,并加封为广宁伯。顺治十四年(1657年)七月,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回教三忠墓
回教三忠墓位于广州市解放北路清真先贤古墓东侧。为南明政权驻守广州的回族将领羽凤麒、撤之浮、马承祖3人衣冠冢。三墓并列一起,坐北朝南,相互距离约3米。地面建筑为伊斯兰教传统的石棺形式,用水泥灰沙批荡。墓长1.98米、宽1.26米、通高1.31米。墓顶层为一平卧圆柱状,下为长方形棺室,分为二级逐步向外扩大。位于中间的一墓,立有一块红砂岩石碑,高1.24米、宽0.45米,上刻“回教三忠”4字隶书。现墓是后来重修的。1955年,曾由政府拨款重修。墓的北侧还有一座三忠亭,绿釉琉璃瓦歇山顶,宽深约2.85米,装修简洁。顺治七年(1650年)平南王尚可喜等率兵征广州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姚潭墓
姚潭墓位于广州市建设大马路北段。1954年发掘。长方形券顶砖墓,墓砖灰黑色无纹饰。墓长3.52米、宽1.2米、高1.15米。墓底铺砖。棺具置中后部,已朽。只存残铁棺钉。骨架亦朽,只存两枚牙齿,其中一齿上粘附薄金片一小片。室内前部有白瓷碗一对、粉盒一个和几件釉陶四耳罐。墓志1方竖于右券墙之下。室后部有双耳釉陶罐。出土的白瓷碗胎骨洁白,器外镟削刀痕明显,璧足,属邢窑系统,为广州唐墓所仅见。墓主遗牙有贴金薄片,这是中国古代镀金牙齿的实例,这证实了文献记载,唐代的官僚纨绔确有镀金牙齿的风气。墓志为砖质,青灰色略软,高35.5厘米、宽36厘米。志文楷书,分刻14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涣墓
王涣墓位于广州市越秀山镇海楼后面山坳。1954年发掘。长方形砖墓,墓砖青灰色平素无纹。墓长3.6米、宽1.72米。墓内仅出土一块青石墓志,余无他物。志盖高75.5厘米、宽78厘米、厚10厘米,四边斜面,当中刻“太原王府君墓志铭”两行8字,篆体。周围密布线刻牡丹花纹。志石高75.5厘米、宽78厘米、厚7厘米,已断成数块,拼合尚完整。志铭正书,44行,有数字残损,约共1704字,为广州唐墓发现的志石中最大、文字最多的一例。墓志中提到“爰属我齐公(即齐国公徐彦若)往镇番禺,君既认旧寮,愿荣介从,不以沧溟为远,不以扶养为难。捧记室之辟书,被全章之华宠,因授考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淘金花园王复元墓
淘金花园王复元墓位于广州市淘金坑东侧太和岗,广九铁路南侧,东南与黄花岗公园相邻。1998年在这里清理唐代砖室墓4座,出土随葬器物36件(套)。一号墓长3.15米、宽1.65米、残高0.30米,用青灰砖单隅砌筑,有小壁龛。墓底无铺砖,后部有砖砌棺床,长2.84米、宽1.10米、高0.1米。出土随葬品10件,有陶罐、盏、碟、滑石猪等。还出一砖质墓志铭,方形,边长36厘米。记述了该墓建于唐开成五年(840年),墓主王复元,为山西太原人,广州同节度副使。二号墓与一号墓并排,相距60厘米,结构相同。出土遗物8件,有双耳罐、碟和开元通宝铜钱等。从墓葬的型制和排列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麻鹰岗建初元年墓
麻鹰岗建初元年墓位于动物园麻鹰岗。1956年发掘。这是一座圆锥形突顶砖室墓。深约5米。墓门西向,外接斜坡形墓道。墓室双隅砌筑,平面呈“中”字形,内分甬道、前室和棺室三部分,全长9米。前室方形,长、宽各2.8米、高3.26米,顶部呈圆锥形。室的左侧附一耳室,后面连接棺室,棺室长4.78米,券顶,后壁有龛。在棺室后端拱顶的正中有一砖刻“建初元年七月十四日甲寅治砖”13字,隶体。这墓早被盗扰,但仍留有较多遗物。出土有城堡、灶、壶、侍俑、案、鼎、三足釜、小盒、魁、瓶、熏炉等陶器和五铢铜钱;棺室内棺具人架无存,后龛内置一陶屋,位置未动;中部靠两侧有珠饰3粒和铜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沟金坑1号墓
沟金坑1号墓位于华侨新村西邻的淘金坑山南麓,是南越国时期的中小型墓葬区。1973年在此建白云宾馆,在1万平方米的平土范围内发现南越墓40多座,经抢救发掘22座,有21座属木椁墓,仅这墓属竖穴土坑墓。墓坑狭长,长3.1米、宽0.86米。四壁挖得不很平整,底部齐平,墓坑内全填黄沙。随葬物放在一头,除一处漆器残迹外,余为瓮、罐、鋗甑、釜、鼎、盒、壶、钫、双耳小罐、五联罐10种共15件陶器。墓穴中除放置随葬物之外,余长1.8米的一段窄坑,仅可容棺。推测这可能是一座埋葬小孩的墓。这墓出土陶器有2件比较特殊:一是五联罐,仅剩2个小罐相连,还有3个小罐和底部的短足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城墙遗址
城墙遗址位于广州市中山五路。年代为东汉至南朝。1996~1998年两次发掘,面积300平方米。揭露出一段长16米,呈南北走向,始建于东汉,而于晋、南朝扩建沿用的城墙。东汉城墙为夯土墙垣,修筑于山岗上,基部保存较好,经后代修削,现存面宽5米,残高1.85米,夯筑19层,每层之间铺垫草茎。夯层0土大量汉瓦和陶罐残片。东晋时以东汉墙体为芯扩宽并夯筑加固,用砖包边,以向上收分的形式砌筑。残存墙体上宽7.6米,底宽8.8米,残高1.4米。夯层0有青釉瓷碗、罐等残片。在外墙基础部分的砖发现印有铭文“泰元十一年”,证实为东晋武帝时所修筑。南朝时城墙在晋城墙两边填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星海园(冼星海墓)
冼星海墓是我国著名音乐家、作曲家冼星海的墓地,位于广东省广州市麓湖边星海园,由水泥砌筑。墓地占地4200平方米,塑有冼星海像。此墓于1985年,为纪念冼星海逝世40周年、诞生80周年而建,建成后举行了冼星海骨灰迁葬仪式。墓地所在星海园建有冼星海纪念碑与纪念馆。星海园位于麓湖西岸,占地6000平方米,为纪念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逝世40周年,诞生80周年,由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和广州市人民政府筹资合建,1985年4月12日动工,1985年12月1日建成并举行冼星海骨灰迁葬仪式。园内青松翠柏,庄严肃穆,内设有冼星海塑像、纪念碑和陵墓,还有亭廊花架、70米长的墓道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员会旧址
民国广州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员会旧址位于广州市文明路194号至200号(原为文明路75至81号)。是一座四间相连的三层楼房,砖木结构,木楼板,坐南向北,四间内部有门互通。每间宽4米、深12.8米。1924年中共的机关没有公开,用“管东渠”(即“广东区”的谐音)的化名向-局登记,后来“管东渠”就成了广东区委的代号。民族解放协会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筹备处初期也在二楼办公,门前曾挂这两个单位的牌子作掩护。广东区委是全国最早建立的地区区委之一。1922年,中共广东区执行委员会成立,负责人是谭平山。1924年,10月,周恩来接任区委委员长的职务。1925年春,由陈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广州中山大学天文台旧址
民国广州中山大学天文台旧址天文台文物点有新旧两处。旧天文台位于广州市今越秀中路125号内。新天文台在石牌华南理工大学内。1926年,时在越秀路的中山大学设数学天文系。次年2月,在越秀路校内建筑天文台,1929年6月落成。主要仪器有法国制天文标准时钟,15厘米口径子午仪、20厘米反射望远镜,德国制赤道仪各1个,气象仪器多种。这座天文台除供天文教学和研究外,还承担一部分全国天文观测工作。由于当时世界著名天文台多在北纬40度以上,而这座天文台位于北纬20多度,可以从不同角度观测天象,因而在天文科学与教学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天文台地面部分为一座长方形二层楼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邓荫南墓
邓荫南墓位于广州市先烈南路,东邻兴中会坟场。进入墓门,在墓道旁竖着“邓荫南先生墓表”,胡汉民撰文并书,简介邓氏生平,1929年立。墓表西侧是墓园的中央。墓长方卧石形,水泥结构,坐北向南,高20厘米。墓顶平置“陆军上将邓荫南先生之墓”墓碑,与一般墓碑竖立墓前的形制不同。北面建有纪念碑,高9米,呈方柱形,石米批荡,顶尖四面呈钝三角形,正面题“邓上将荫南纪念碑”。邓荫南(1864~1923年),广东开平县人。早年赴檀香山经商。清光绪二十年(1894)与孙中山结识,加入兴中会,次年回香港,参与筹划乙未广州之役,其后三洲田起义、广东新安(今宝安县)武装响应武昌起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省地震科普教育馆
广东省地震科普教育馆位于广州市先烈中路81号大院1号广东省地震局办公大楼2楼,总面积730平方米。广东省地震科普馆建设项目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和中国地震局批准的广东省防震减灾“十五”计划重点项目之一。于2006年7月28日正式向社会公众开放。展示内容馆展包括网络互动区、试震互动区、多媒体互动区和实物展览、展板等部分,充分运用了现代化展示手段,将知识性、趣味性和参与性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公众了解地震的成因和防震抗震的方法,探求应急自救互救的知识和技能。互动时空展馆配备有稳定的专职的和兼职的科普管理人员及科普宣讲员。广大市民可以参观多种地震检测仪器,在“试震互
科普教育基地名录
广州市档案馆
广州市档案馆(局)成立于1959年,广州市档案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员管理体制,为广州市政府直属单位。广州市档案局主管全市档案事业,对全市档案事业实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指导。具体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定本市有关档案工作的规章制度,监督指导全市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开展教育培训、学术交流和宣传工作。广州市档案馆负责收集、保管广州市各个历史时期党、政及其他有关单位需要长期保存的档案,并为机关、团体、社会各界提供档案利用服务。广州市档案馆于1995年被评为国家一级档案馆。其中馆藏民国档案不少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广州“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
广州“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位于广州市中心区越华路小东营5号(现已经改为15号),是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党人为推翻清朝统治进行决战的总指挥部。这次起义孙中山先生给予高度评价:“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愤怒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制。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已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建筑为坐北向南的青砖大屋,原是清朝官员的住宅“朝议第”,四进三开间,单层、两面坡顶素瓦,大门是岭南建筑中典型的趟栊门;院内每进之间均以天井、花园相隔,均配属晚清岭南典型的民居建筑形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广东省农民协会旧址
广东省农民协会旧址位于东皋大道一号(现东皋大道礼兴街6号)。在这座宽敞、幽静的大院中,有一幢整齐美观的米黄色楼房,这座楼房原是广州商团副团长陈恭受的花园别墅。在大革命时期,它曾经是广东80万农会会员的战斗指挥部——广东省农民协会(简称“省农会”)的所在地。1924年10月,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政府镇压了商团叛乱后,将此楼房没收充公。1925年,农民运动讲习所(简称“农讲所”)由越秀南路惠州会馆(现越秀南路89号)迁到这里,续办了第三至第五届。省农会自成立后至1927年“四.一五”国民党反革命政变前,便以此为大本营,率领全省农民干出惊天动地的事业。1925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古应芬故居
古氏故居位于越秀区仓边路56号。这处故居即为古应芬在广州的家庭居所。故居很有中西合璧民国建筑特色,外墙曾翻新过,现前门面为酒家。传说陈炯明叛变时炮轰总统府,孙中山夫妇被迫撤到白鹅潭兵舰上,后由何香凝、古应芬等协助,将其接到这里暂住。该屋面积约900平方米,内建筑构件并未有大改变,曾为古氏家祠,1987年发还古家。据其子古滂先生所述,由于古应芬先生在广州任财政厅厅长时较廉洁,这是由当时政府购下给其居住的,死后没有遗产留下。故国民政府遂建此楼送给其家属居住。现前门面为红苑酒家,经营中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发奎故居
张发奎故居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崔府街孝友东街2-4号,是一座两层砖木结构楼房,坐北向南。第二层前面有阳台,每层面积约为70平方米。楼顶有天台。现基本保存原貌。现在2号楼由其后人居住,4号成为向华纪念馆馆址及志锐中学校友会会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树人纪念馆
陈树人纪念馆,位于东山署前路10号,是为纪念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陈树人而在其旧居“樗园”兴建的纪念性建筑。旧居抗日战争时毁于战火。1988年11月26日建成开馆。为镶嵌白色大理石圆拱形建筑,设两层展览厅。首层为岭南画廊,不定期举办艺术作品展览;二层陈列陈树人书画作品和史料。内设纪念陈树人之子、革命烈士陈复的“思复楼”。
东濠涌博物馆
为了利用有限的空间全面展示广州的河涌文化,东濠涌博物馆充分采用现代声光电技术,复原和展示了河涌沿岸商贸人文盛况,再现了宋代六脉渠地图和东濠涌沿岸历史风情和民俗文化,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博物馆两层建筑共设五个展厅。一号展厅“东濠溯源”展示了纵横交错的河涌是如何滋养广州城,进而影响广州两千多年来的发展;二号展厅“东濠商贸”展开了东濠一河两岸商贸民俗的画卷,让人们细细回味曾经的繁华与浪漫;三号展厅“东濠蕴梦”再现了疍家姑娘哼着咸水歌沿涌荡舟卖水果的美丽瞬间;四号展厅“东濠哭泣”展示了被污染后的河涌污泥黑臭、垃圾满涌的情景;五号展馆“东濠新篇”展示了东濠涌治水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