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洛阳市旅游
洛阳市景点介绍
偃师造像碑
偃师县造像碑,位于河南省偃师市,时代为北魏,2006年11月14日,偃师造像碑入选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偃师北魏造像碑
偃师北魏造像碑(含四通造像碑)位于偃师县。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安县博物馆
新安县博物馆位于新城世纪广场东侧,博物馆为四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4100多平方米,具有较强的文物保护和展示功能。国家三级博物馆,馆藏文物5000多件,其中三级品以上文物300多件。其中唐三彩、瓷器、青铜器最为瞩目。三彩天王俑、三彩鸳鸯壶、三彩女坐俑、三彩骆驼等釉色润泽、鲜艳;珍珠地荷花瓷枕、珍珠地人物白瓷梅瓶等规整精细、釉色晶莹;人形铜镇、铜鎏金支架、-镇商酒务记铜印章、鎏金卷云纹铜带钩等铸造精美,堪称国之瑰宝。外观鼎形;占地九亩,建筑面积4千余平方米;主体分为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层高4.8米,为全框架全现浇结构,内设文物库房625平方米,面积为380余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名录
洛阳匾额博物馆
洛阳匾额博物馆是全国第一个以收藏、展示和保护历代匾额为主的国有匾额专题博物馆。现已从洛阳民俗博物馆馆藏的1725块匾额中遴选出各类精品匾额500余块,分别辟为功德声望厅、贞节贤孝厅、官府门第厅、婚喜寿庆厅、医德教泽厅、寺庙宗祠厅、书斋堂号厅、精品匾额厅8个陈列展厅。这些匾额时间跨越明代、清代、民国等历史时期,最早可至明代天顺年间,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该馆仿清代建筑风格,院内亭台楼阁间翠竹幽幽,玉兰飘香,白鹅戏水,是一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文化景观。总投资近500万元的洛阳匾额博物馆,洛阳匾额博物馆内藏匾额1700余块。分为医德教泽匾
后晋显陵
后晋显陵又称石敬瑭墓,是五代十国后晋开国皇帝后晋高祖石敬瑭的陵墓,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石陵村西,封土高20米,周长100米。墓前有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立“晋高祖之陵墓”碑。墓原立有石像生9对,现多埋于地下。2013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晋显陵呈覆斗形,坐北朝南,墓底围长100米,高20米,保存完好。墓冢前有石碑1通,上书-“晋高祖墓冢”5个大字,刻立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九月。墓前原有石人石兽9对,但皆淤埋地下。墓前300米处的现有两根六楞形石望柱露出地表约1.5米,望柱间距25米。陵园东有“邱灵寺”,据县志记载,是
洛南东汉帝陵
洛南东汉帝陵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伊滨区庞村镇白草坡。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朱村曹魏墓
西朱村曹魏墓位于洛阳市寇店镇西朱村南约650米,汉魏洛阳城南约20公里。墓葬地处万安山北麓的缓坡上,西侧距曹魏时期圜丘遗址(俗称“禹宿谷堆”)约2.5公里。墓葬出土遗物主要是陶器、铁器、铜器、漆木器、骨器和玉石器等共计500余件。陶器可见器型有俑、鸡、狗、猪、灶、井、磨、房、四系罐、盘、勺、炉、灯等,另外出土了数件铁质帐构和8件石质帐座,石壁4件,石圭1件。墓葬还出土了大量刻铭石牌,已修复完成约180件,另外100余件石牌残片还在修复中。石牌为平首斜肩六边形,长约8.3厘米,宽4.6~4.9厘米,上部有一圆形穿孔,一面有隶书阴刻的文字,文字内容为随葬品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徐阳墓地
徐阳墓地位于洛阳市西南伊川县鸣皋镇徐阳村。墓地发现的车马坑在其东北角或北部放置有大量马牛羊头蹄,这种习俗在中原地区此前尚未发现,墓地无论从时间、地域、规模、习俗等都可以与春秋时期活跃在这一区域的陆浑戎形成唯一对应关系,因此考古人员认为徐阳墓地应为陆浑戎贵族墓地,车马坑应为陆浑戎国君或高级贵族墓的陪葬。陆浑戎是河洛地区极少数有文献记载其迁入和灭亡过程的内迁戎族部落。陆浑戎迁入伊河流域100多年的时间里,先附晋,后亲楚,终被晋灭。直到现在在伊川嵩县境内依然有陆浑村、陆浑水库、陆浑关、陆浑山等地名。徐阳墓地的发现证实了陆浑戎迁伊川的历史事件,是研究中原地区少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偃师九龙庙
九龙庙位于县城东山化乡石家庄村南约500米处,创建于清代嘉庆年间,是老百姓为纪念治水能手黄守材而修建的。九龙庙坐北向南,占地3400平方米。现保存下来的建筑,从南而北有钟鼓楼、偏殿、正殿、后殿和耳房。据当地群众回忆,原九龙庙还有山门和戏楼,庙内正殿前有旗杆高耸,殿内有斋堂、客堂和寝堂等杂务房,惜均不存。钟楼、鼓楼分别矗立于庙宇的东南角和西南角,呈四角形、双层,砖木结构,歇山飞檐,青瓦覆盖,六脊六吻兽,内部四梁三檩。钟楼下层门楣题有“钟楼洪声”四字,鼓楼有额题“鼓楼夜鸣”四字。钟楼创修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五月。过了钟鼓楼,便是东西对称的偏殿,硬山叠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魏皇陵
自从魏孝文帝建都洛阳起,先后有四位北魏皇帝葬在洛阳北郊邙山一带,即有魏孝文帝的长陵,魏宣武帝的景陵,魏孝明帝的定陵,魏孝庄帝的静陵。《魏书》记载:魏孝文帝“及迁洛阳,乃自表瀍西以为山园之所”。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孝文帝死葬长陵。长陵的方位以往不清楚。1946年文昭皇太后墓志在洛阳市北郊官庄东一座小冢内出土,墓志称:“拊高祖长陵之右。”恰好在小冢东南不远处有一大冢,高约35米,直径约60米,小冢正是在大冢之右。这亦与《魏书己载的“后先葬城西长陵东南”,后“迁灵榇于长陵兆西北六十步”相合。由此可证大冢是孝文帝长陵。宣武帝元恪死于延昌四年(515年),葬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晋皇陵
【西晋皇陵】其中潘屯、杜楼两村北枕头山西晋墓地一号墓,为晋文帝崇阳陵。墓室长4.5米,宽3.7米,高2.5米。南蔡庄村北西晋墓地一号墓,位于最东端,规模最大。墓道长36米,宽10.5米,墓室长5.5米,宽3米,高2米,为晋武帝峻阳陵。西晋皇陵分东西两区,东区在偃师市城关镇潘屯、杜楼两村以北的枕头山下,西区在首阳山镇南蔡庄北的鏊子山下,两区相距数里。晋武帝作为西晋的开国皇帝,在墓地选择上看来是费了一番心机。鏊子山两端分别向南伸出一道较为平缓的山梁,对墓地形成三面环抱之势,就如一把罗圈椅,可以安安稳稳地坐享太平,是修建帝王陵墓的很理想的风水宝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魏明帝高平陵
高平陵是三国魏文帝曹丕长子魏明帝曹睿及其皇后一一明元郭皇后的陵冢。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工业区茹店村东南700米处的霸陵山下,据(《三国志.魏书.明帝记》)。曹睿,字元仲,生于建安10年(公元205年),黄初七年(公元226年)五月被立为皇太子,黄初七年五月丁巳即皇帝位,帝位15年,於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正月丁亥卒于嘉福殿,时年36岁,癸丑,葬高平陵。该陵地现尚存有陵冢封丘,及附属的司马沟、战沟、曹刘庄等,分布范围较大,其面积约1.5平方公里。魏明帝安葬于高平陵后,年幼的曹芳继位为王。这时,已是三朝元老的司马懿渐生不臣之心。10年后,司马氏乘曹芳亲率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七里坪遗址
七里坪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为旧石器时代的古遗址。七里坪遗址是国内涵盖长江和黄河流域旧石器特点最明显的遗址之一,对研究豫西远古文化和南北两大流域史前文化的交流,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七里坪旧石器遗址位于栾川县七里坪村东岭(栾川县城东3.5公里处)。1999年元月,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博士周军对遗址作了初步调查和探方试掘。同年3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吕遵谔教授又对该遗址进行了调查,并对遗址内采集的旧石器标本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其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约13万年以前),是国内涵盖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旧石器特点最明显的遗址之一(标本大多为白色透明的石英岩,器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嵩县石佛山
石佛山又名六龙山,因景区内自然形成众多石生佛像而得名,被誉为“东土佛国”,与东南石人山、西南白云山两风景区互为猗角。景区集奇、险、俊、秀于一体,小巧玲珑,自然天成的山水园林,终年升腾着勃勃生机的竹海为石佛山增添了活力的美。这里奇峰壁立、洞壑深幽,烟波浩渺,瀑布斜飞,集北方的豪野刚阳美与南方的明秀阴柔美为一体。在奇峰叠翠、白云盖顶中透出蛟龙探天、玉免拜月、仙翁泛舟、天烛照明、仙人作舞、驼铃放歌、群龟渡海,更有神秘大佛隐居仙谷。在幽谷溪潭、深山老林处还有水帘迎客、仙谷瀑布、线雨飞流、神泉圣水、六龙洞、仙人床等景点,令人心醉神迷、流连忘返。山顶有建于清朝初年的
吴佩孚司令部旧址
位于西工区政府东侧的吴佩孚司令部旧址,位于市区中州路与解放路交叉口东南角,小院整体为中西混合式建筑,布局严谨,古朴典雅。西工兵营位于今西工区中州中路两侧,在洛阳甚至在中国现代史上都有着重要意义,许多重大的军事、政治事件与之密切相关。现存的吴佩孚司令部旧址是西工兵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西工兵营整体建筑坐北朝南,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占地200公顷,建营房5000余间。整个营房完全是按照北洋陆军师的建制兴建的。兵营北侧的四座营房住步兵团,南侧西面的四座营房住炮兵团,骑兵集中在南侧东面的一座大营房内。工兵营、辎重营住在西侧两座较小的营房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尸乡沟商城遗址
尸乡沟商城遗址中国商代早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偃师县城西1公里处,北靠邙山,南临洛水。城址覆盖在地面下1~4米。1983年春在配合基建工程中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多次发掘。该遗址的发现,为探讨夏文化和确认汤都西亳城址具有重要意义。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隋唐洛阳故城
隋唐洛阳故城在河南省洛阳市区东部。北依邙山,南临伊阙,东靠瀍水,西至涧河,洛河中贯。隋唐洛阳为东都。外郭城也称罗城,遗址近矩形,周长27516米,除西垣无门,东、南、北三面共开八门。宫城在外廓城西北隅,东墙、北墙各长1400米,西墙长1270米,南墙长1710米。皇城在宫城南,东西宽620米,南北长1000米。含嘉仓城在宫城以东,为隋唐最大地下粮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辽宁总站旧址
辽宁总站旧址所在地为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类型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批号为21010002,具体地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总站路100号。辽宁总站平面对称布局:中间是候车大厅,两侧为办公室和运输业务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小木格窗,绿色铁瓦顶,建筑面积为8485平方米。辽宁总站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建筑设计师杨廷宝先生的杰作建筑造型宏大壮观,设计手法受西方古典主义的影响,既有时代气息又有中国传统韵味,具有极高的设计水平和实用价值。2013年5月,国务院(国发[2013]13号)公布辽宁总站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筑物外墙基外东、南各12米,西至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卫坡古民居
青砖蓝瓦,青石板铺路,洛阳市郊北部邙山,留存着这样一个清朝古村落。据家谱记载,这里出过53位秀才、监生,文武官员达28人。这个偏安一隅,沉睡200年的古村落,经过保护开发,将成为一个新的旅游景点。“卫坡古民居,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孟津县文物局副局长宁建超介绍说,清顺治年间,卫氏先祖卫天禄由济源迁此置业,由于这里历代子孙都受到教诲,所以卫氏家族成为书香门第,根据家谱记载,多年来,这里出过53位秀才、监生,各种文武官员达28人,4名诰命夫人,家族最兴旺的时候,拥有土地3万余亩,是真正的“土豪”。家族历代修建房屋,形成了大片的规模化的古建筑。
皇陵南兆域
皇陵南兆域位于偃师市高龙镇、大口乡、顾县镇和伊滨区庞村镇、寇店镇、李村镇。概况:东汉王朝共建造了12座帝陵,其中有11座分布在洛阳附近。5座帝陵坐落在汉魏故城西北的邙山上,东汉河南省另外6座帝陵坐落在汉魏故城东南的万安山麓,这就是东汉帝陵的邙山和洛南两大陵区。洛南东汉帝陵区葬有明帝(显节陵)、章帝(敬陵)、和帝(慎陵)、殇帝(康陵)、质帝(静陵)、桓帝(宣陵)6位皇帝。如今这些陵区内墓冢林立,基本保存着皇陵气势恢宏、肃穆威严的原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