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省 > 西宁市旅游
西宁市景点介绍
湟源元山遗址
元山遗址位于湟源县和平乡蒙古道村。元山坐落在药水河东岸,东南为村庄,北有大路,是座孤立的小山,因山上建有俄博又称俄博元山。面积南北250米、东西200米、高60米,略呈椭圆形。小山东北部土层较薄,部分岩石裸露,西北部土层较厚是遗址主要集中地。小山被开辟为绿化区,修建了许多宽窄不一的小阶梯,从山下到山上各阶梯崖坎皆暴露有灰层、灰坑、残灶、残墓葬等遗迹。山上到处可以见到散布的杂骨、碎石块、陶片及零星的石器等遗物。灰坑内除夹有杂骨、陶片外,有较多的羊粪灰烬,文化堆积厚50-100厘米。所见陶片为卡约文化大华中庄类型的加砂陶素面及饰有绳纹或彩绘折线纹、变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莫布拉遗址
莫布拉遗址位于湟源县大华乡莫布拉村北莫布拉沟中段东岸山坡下。东北环山,西南为莫布拉沟,地段较狭窄,黄褐色土质并夹有碎石块。遗址东西宽最大处为40米、南北长150米。明清时作为葬地,80年代初遗址上部平为梯田,前沿又系农民取土处,近代墓葬布满在崖边上,破坏较严重。1987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湟源县博物馆对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在遗址中部靠南发现居住房屋4座、墓葬1座。房屋平面皆近似4×4米方形,有两种结构:一种为半地穴式,屋内地面用黄褐土铺垫,踩踏层次分明,周围用直径10-15厘米的木桩间隔约40-50厘米等距排列楔入地下,门向南开略呈内八字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石城遗址
下石城遗址位于湟中县多巴镇银疙瘩村西,志土河西岸。志土河是条全长不足4公里的由南向北流入湟水的小河,泉水量虽不大,但常年有水。遗址南靠志土河转嘴,北有条小沙沟,西是山坡农田,东紧贴志土河岸,面积约300×200米。遗址上原有用河卵石垒砌的方形石墙,面积略小于遗址。60年代时围墙尚整齐,70年代后逐渐因平整土地被拆去,当地农民将此围墙称下石城,现地面已不见痕迹,只在遗址的东北角覆盖土下尚保留有约3米长的墙基和一些河卵石。由于遗址大部被平整,中部文化层已裸露,西部尚存一部分未动,从未动部分的断面观察,被移动的土层达100-130厘米。从志土河岸边观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寺崖遗址
八寺崖遗址位于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沟乡八寺崖村。遗址面积约200×150米,文化堆积厚40-120厘米,遗址处在村庄东部,大部压在村庄之下。村庄院墙及地面夹杂有陶片、石器、杂骨等遗物。部分院落中尚留有原貌,其余大部已为建庄院时被清除。遗址北部靠山坡处形成2-3米高的断崖,断崖上暴露有灰层及残墓葬与人骨。建造庄院时曾发现许多墓葬及完整的陶器、石器。调查时曾经征集陶器10余件,石凿、石斧各1件。从陶器看,此遗址为卡约文化上孙类型。遗址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干遗址
塔干遗址位于湟中县拦隆口乡铁家营村东,西纳川河西岸。遗址面积约500×300米,文化堆积厚40-120厘米,地面散布有陶片、杂骨,断崖处暴露多处灰层、灰坑,灰层、灰坑内夹有较多的碎石、杂骨、陶片及零星的石器等遗物。陶片都是卡约文化卡约类型的长颈双耳罐、四耳罐、无耳罐、壶、瓮、鬲残片。石器有石斧、石杵及细石器等。遗址北部在平整土地时略有破坏,部分文化层裸露,其余保存较好。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树湾遗址
石树湾遗址位于湟中县李家山乡吉家村西北部。吉家村处于云固川中段的东河西岸,村庄西北地势略高呈舌状,尾端崖边曲向北转,当地将这个转角地带称石树湾(石音旦),实际上该地与村庄连成一片。遗址面积约200×120米,文化堆积厚100-160厘米,东南边缘取土遭到严重破坏。1984年调查时村庄尚在扩建,庄院及取土处到处散布有大量的陶片、碎石、杂骨,断崖处暴露灰层,灰坑和形制不清的红胶泥掺细砂的居住面,西部边缘处还见有人骨及残墓葬。所见陶片有加砂陶的长颈双耳罐、双耳罐、双耳壶、瓮、鬲等残片。石器有石斧、石杵、研磨器,骨器有骨锥等。遗址除取土部位遭到破坏外,其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山遗址
龙山遗址位于湟源县申中乡卡路嘴村北山上,当地将此山叫龙山或丹津岭,因该地筑有俄博,又俗称俄博台,又因在卡路嘴村北申中河入湟水口处,所以叫卡路嘴子。遗址坐落在山岭尾端,面积约40×150米,黑色土质,土层较薄并夹有碎石片、石块,文化层裸露,地面到处可见灰层及圆形灰坑遗迹,陶片散布满地,并有较多的杂骨与零星的石器,但陶片细碎看不出具体器形,从陶质上看有齐家文化泥质红陶片及卡约文化加砂粗陶片。石器有石斧、石杵、砺石、研磨器等,遗址除文化层已裸露,保存尚好,是湟源县境内唯一的齐家文化遗址。系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布台遗址
本布台遗址位于湟中县多巴镇王家庄村。王家庄西原有一藏传佛教所设的本布,现习惯上仍将这里称本布台。遗址面积约100×100米,文化堆积厚约70-100厘米。遗址南部有条大路,西、北、东三面皆为村庄院落,中部尚为耕地,地表散布有陶片,部分地表灰层裸露,南部大路断崖暴露有灰层、灰坑及白灰居住面房屋遗迹。从陶片看都是齐家文化的泥质红陶素面及饰有篮纹的双耳罐、腹耳罐、加砂陶素面及饰有绳纹的罐、瓮碎片。遗址因平整土地和建设村庄对上层略有破坏,保存基本尚好。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宁烈士陵园
西宁市烈士陵园,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凤凰山下,占地面积99,996平方米,由烈士群雕塑像、纪念碑、烈士墓、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等组成,园内安葬着1776位烈士遗骨。1954年7月始建的这座陵园,该陵园是为缅怀在青海牺牲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而建立的,陵园门楼为高10米的两层楼阁建筑,门前屹立着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群雕塑像,其基座上镌刻着李先念的题词“红军西路军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该陵园中央为高10.1米的烈士纪念碑,正面镶嵌着朱德1958年的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园内最高处为烈士墓,安葬着包括西路军第九军军长孙玉清在内的840位红军烈士的遗
西宁明清古城墙
西宁城墙,位于中国青海省西宁市,现大部分已经毁坏。明洪武十九年(1387年),长兴侯耿秉文在元西宁州旧城西北部,建成西宁卫城,有4个城门、4座角楼。明万历三年(1575年),西宁兵备道董汝汉率众大规模加固城墙工程,墙基以大型条石砌成,墙体以条砖包镶。清末,西宁城墙遭严重毁损。抗战期间,城墙打开4个豁口以疏散民众。1949年后,西宁城墙逐渐湮没。
西宁宏觉寺
亦称“宏觉寺”、“洪觉寺”。位于今西宁市南大街东侧的宏觉寺街东南头。《西宁府新志》载,“在城南门内,旧名‘妙华庵’,洪武二十三年(1390)建,永乐十年敕赐额曰‘弘觉’”。该寺在明代前期颇受朝廷重视,寺僧札思巴锁南曾受封为国师,多次进京朝贡。由于明王朝的支持,该寺曾在西宁地区冠盖一方。明末,塔尔寺和佑宁寺等相继建成,弘觉寺遂被取代,开始衰落。清时成为甘肃拉卜楞寺属寺。该寺一进三院,人山门即护法殿,前院两侧分列钟鼓楼,中院主殿塑有三大菩萨像,另有僧舍18间,全寺建筑占地约4亩。解放前夕,该寺成为省内蒙藏王公、千百户和上层僧人来宁时的常住地,寺内仍有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宁金塔寺
金塔寺位于西宁市南大街东侧宏觉寺街35号院内,约建于明代。清代为塔尔寺的属塔。1958年时,该寺尚存古佛殿1座,僧舍9间,约占地1亩,寺内已无常住僧人。现古殿尚存,其余皆拆除。1985年该寺重归塔尔寺,由占用单位和塔尔寺出资维修,塔尔寺派人管理。历史上一直为塔尔寺驻西宁办事处。金塔寺坐南朝北四合院,占地面积666平方米。南房系佛殿,殿堂内供奉三世佛祖、八大菩萨、十八罗汉及大威德金刚等佛像,主供释迦牟尼佛。阴历四月十六日上午大家一起在西宁金塔寺供奉千盏灯。​祈愿这些灯火遣除有顶至无间地狱一切众生的无明黑暗,而现见诸佛菩萨的清净刹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宁山陕会馆
西宁山陕会馆建筑是青海省西宁地区颇具影响的一处中式建筑,山陕会馆是山西、陕西两省商贾联乡谊、祀财神的场所。明清时期,山陕商人远离故土,在外经商,为了加强彼此联系,互相关照,增进乡谊,交流商情,协调商务纠纷,融洽与官府的关系,设立一个共同议事的场所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山陕会馆应运而生。史料称,青海在明末清初时还奉行“藏不入汉,汉不入藏”的贸易原则。到了乾隆年间,大胆追逐利润的山陕商人,以冒险精神进入青海,并深入藏区贸易,赚了个盆钵皆满。到清朝光绪后期已有上千人之多,民国时期更为兴盛,于是就有了“山陕客娃半边城”之说。民间甚至有“先有晋益老(商号),后有西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宁文庙
西宁文庙,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文庙街,为青海省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宣德三年(1428年),其后经三次修缮,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建成。大部分建筑已被拆改。2004年10月改建后,在原址修建了店铺、广场等设施。文庙的前门设有两个由照壁连接而成的牌坊门,门楣上面分别写有“道冠古今”和“德配天地”,这是寓意孔子的思想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同时也是在赞颂孔子。穿过这两扇牌坊门,迎面就可以看到气势恢弘的大牌坊,上书“棂星门”三个大字。棂星门是文庙特有的设置,高十余米,飞檐斗拱,造型十分壮观。棂星门令人惊叹的一点在于,它建于1741年(清乾隆六年),它的承重仅靠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宁城隍庙
西宁城隍庙,自明洪武十九年始建,历经明、清、民国几代,曾经几度修缮,遂成昔日的规模,透过迷信香烟纸烛的燎绕,可直观到古城西宁文化艺术真品的辉煌。西宁城隍庙座北朝南,从“大照碑”到牌坊山门开始,向北步入庙门。从中轴线分东西对称,向北进深有五院。主要建筑有:三楹大牌坊(山门)、大戏楼、砖砌半墙栏“香厅”(照胆台)、“鉴心殿”、“后寝宫”。东西对称的有“钟、鼓楼”,东西“廊坊”(十八阴司、十八层地狱),东西县厅城隍、地方先贤。主殿为雄伟静穆的“鉴心殿”,殿内正中供奉府城隍“威灵公”——邓训,及掌簿、鬼判、侍从塑像。人们都这么说,“威灵公”邓训是管辖治理西宁府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海省国土资源博物馆
地点:青海省西宁市。简介:青海省国土资源博物馆隶属于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始建于1956年,其前身为青海省地质矿产陈列馆、青海地质博物馆。2002-2003年重建,2004年4月正式对社会全面开放。现馆藏各类标本1700件,展示标本280件,展示内容分为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地学科普和自然旅游资源四个部分。该馆集国土资源实物标本典藏、专题研究和社会教育多种功能于一体,是宣传青海国土资源、提供科普及省情教育的专业博物馆,也是外界了解青海、认识青海的窗口。
科普教育基地名录
西宁长岭沟风景区
西宁长岭沟风景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沈家寨乡,总面积1725亩,是西宁南北两山绿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岭沟集城郊水土保持、生态观光、娱乐休闲与科技示范为一体的示范小流域,2009年西宁长岭沟成为第五批国家水利风景区。经过多年的建设,景区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郁郁葱葱、争奇斗艳,形成了从山梁到山脚、从山坡到沟道,处处风景宜人的秀丽景色,已成为西宁市又一道独特的水利风景区。景区先后建成小游园、儿童乐园、垂钓园、茶园等观光娱乐场所13处,修建花坛、拾春亭、观景亭、十二生肖雕塑、仿古长城、亭台楼阁等静态景点10余处,喷泉、瀑布、小桥流水、天下第一壶、龙泉、三叠
国家水利风景区
白玉巷清真寺
白玉巷清真寺坐落在城东区白玉巷3号。寺内主要建筑物有砖木结构大殿三间,建筑形式单脊梁两流水瓦房,正面两边有砖砌花墙与屏风,雕花草图案。南有砖混结构二层小楼一栋,上下六间,分别为满拉宿舍、接待室,东有平房四间,为男女水塘,北有砖混结构二层小楼一栋,上下十四间,分别为阿訇宿舍、教室、仓库等,西有砖混结构二层小楼一栋,上下四间,南有土木结构平房三间,为伙房,大门双开朝北,上面建有砖混结构唤醒楼一座,三层高十五米。1980年10月8日经城东区-部批准恢复寺院开放。历届阿訇有马玉贞、陈克功、王德贞、马建业、马守庆、马秉庆等。地址:西宁市城东区白玉巷3号类型:清真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桥头公园
桥头公园位于桥头镇北侧,始建于1984年,初建时占地面积150亩,现扩至180亩,园内可以同时供1.5万人游览。全园因庄重典雅、幽静自然、小巧玲珑而被赞誉为“西宁市新八景之一”。桥头公园背靠连绵起伏的牦牛山,面对北川河,南望雄峙三川的元朔山,北依郁郁葱葱的实验林场。周围地势开阔平坦,良田沃野相间。全园布局精巧,构思奇特,既显示青藏高原特有的雄浑博大,又蕴含江南园林的灵动和隽秀。用我省书法家钟锡九先生的题词:“三面青山四面柳,一园春风半园花”来形容桥头公园一点也不为过。地址: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桥头镇园林路类型:城市公园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开放时间:
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
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位于青海省西宁市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总投资1.2亿元,历时3年建成。博物馆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主场馆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每天可接待2000名参观者。[1]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自然博物馆,该馆的建成填补了我国乃至世界全方位介绍青藏高原自然生态内容博物馆的空白,成为青藏高原旅游资源的又一张“金色名片”。博物馆共三层,现有物华天宝厅、大地宝藏、盐湖奇葩、蔚蓝之海、高原隆起、冰雪地带等24个展厅,既有高原冰川、峡谷、丹霞地貌等大型景观,也有本地特有的标本。展品以动植物姿态标本,矿石、盐结晶标本为主。馆内的“青藏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