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郑州市旅游
郑州市景点介绍
圃田故城
圃田故城地处郑州东南部,位于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王庄办事处蒋冲村、古城村。面积204万平方米,城址区较之周边高出2-5米,西北城角保留有部分城墙。城有四门,东门在韩庄西,南门在刘家岗,西门在蒋冲村西,北门在西古城。城外发现有古墓葬区及灰坑等遗迹,出土遗物有陶器、铜器、石器等。圃田故城是东周、汉代时期文化城址,北部紧邻战国魏长城遗址,是郑州东南部郊区古城址中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座城址,对于研究东周、汉代时期的社会结构及魏长城走向具有重要意义。第七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省实验中学老教学楼
河南省实验中学老教学楼,位于郑州市文化路60号河南省实验中学校园内南部,建于1953年,总高约13米,面积2672.63平方米。该楼为歇山式三层砖木结构建筑,天然地基,老灰砖、白灰砂浆砌体,全木、双层加隔音木质楼板,钢拉杆、豪式屋架、木基层、满铺屋面板,红瓦屋顶。该楼为留苏学者设计,高大宽敞,秉持了苏联专家和我国建筑大师梁思成“用民族的形式来反映社会主义的内容”的设计理念,即具备近现代功能(使尽可能多的人员接受培养)的仿中国传统形式的仿古建筑(具有泄雨、保暖等实用功能)。该楼的特点是,建筑带有曲线和较大出檐的大屋顶,立面用中国传统红柱子竖向分割,屋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办公旧址
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办公楼,位于郑州市纬二路10号西南角,于1959年开建,1961年落成,为当时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办公楼。1979年河南省人民政府成立后,该楼1980年至1994年为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楼,由省政府办公厅负责管理。52号办公楼,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为苏式砖木混合结构建筑,屋顶为斜坡状,红瓦铺顶,木质房架,红砖外墙,泥巴玉米秆内墙,木质扶手楼梯,灰色水磨石地板。这种苏式办公楼在河南省已非常罕见,是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唯一保留下来的建筑,是省政府成立后最早的办公楼,具有较高的科学、艺术价值和历史纪念意义。第七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州市紫荆山路4号
黄河博物馆成立于1955年,简称黄博。位于郑州市紫荆山路4号,隶属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藏品共一万余件(套)。黄河博物馆是我国唯一一座以黄河作为专题陈列内容的自然科技类博物馆,占地7000多平方米。黄河博物馆现有建筑2000平方米,其中陈列面积1200平方米。黄河博物馆为砖木结构,仿苏式建筑,整体形状为工字形。米黄色的墙体圆拱形的木质红窗,房檐下白色的造型和石膏花纹为整个建筑添色不少,加之穹形圆顶极具欧式风格。黄河博物馆的前身是“治黄展览会”。1957年7月将“治黄展览会”改为“治黄陈列馆”。1972年,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视察黄河20周年,重新举办“治理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水毛泽东塑像
毛主席塑像位于金水路与人民路交叉口西南角,水泥质,像高12.26米(取毛主席生日12月26日),其中基座5.16米(取中共中央5.16通知,是文革开始的标志文件),塑像7.1米(取7.1党的生日)。毛主席塑像右手手指位置安装有避雷针。“文革”开始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建设毛泽东塑像的热潮。1968年5月,“河南省三代会”联合成立了河南省毛泽东塑像委员会,并选毛主席身穿军衣、头戴军帽的挥手像作为塑像。这尊塑像于1968年7月中旬开建,至国庆节前完工。毛主席塑像是“文革”特定环境时期产生的特定作品,是时代的见证,曾经全国树立,如今几尽绝迹。随着时间的推移,毛主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河南省委第二招待所西服务楼(含锅炉房)
省委二所西楼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金水路105院内,始建1956年,层高两层,建筑面积3500m2,属砖木结构建筑。现有客房35间,餐厅2个,会议室2个,接待室2个。在近60年的使用中,二所西楼先后接待过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陈云、-、胡锦涛、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尤其是毛泽东同志在此主持召开了著名的两次“郑州会议”。1958年11月2日至10日,毛主席在省委二所西楼主持召开了由部分中央领导人和大区负责人以及9个省、市委书记参加的中央工作会议(即第一次郑州会议),着手解决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开始对“左”倾错误进行纠正。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花园口黄河掘堤处
花园口掘堤处遗址位于郑州市北邙花园口街21号,黄河花园口旅游区内。包括掘堤处纪念碑、花园口纪事广场、雕塑墙三处遗迹。1938年6月,蒋介石的国民党军为抵御日本侵略军西犯,以水代兵,在郑州花园口扒开黄河大堤,使日本侵略军企图从郑州沿平汉铁路进攻武汉的计划遭到阻挠。1947年3月,国民党政府实施花园口堵口合龙。此次掘堤,造成黄河改道长达8年零9个月之久,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灾难。豫、皖、苏三省三十四县受灾,死亡人口达89万。蒋介石的国民党军当年掘堤时,口宽约30米,后经洪水不断冲刷,最宽时达1460米,决口口门界碑就标出了口门最宽时东西两侧的位置。掘堤纪念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纪信墓及碑刻
纪信墓及碑刻位于郑州市西北26公里古荥镇纪公庙村。墓门朝东,地面现存圆冢高9米,周长约120米。有两个小方亭形四阿顶式单层汉阙。1980年初,郑州市博物馆对该墓进行过考古发掘。该墓系用300多块空心砖扣合而成,分两主室和耳室。墓室外圹长9米,宽4.5米,虽经多次盗掘,仍出土铜器、铁器、玉器、陶器和车马饰等300余件,现藏于市博物馆。纪信(?~前204),汉高祖刘邦的大将。史载,汉王三年,刘邦屯兵荥阳,项羽率兵围攻,汉军-。纪信假扮刘邦诈降,带数十骑从西门遁走成皋。项羽怒焚纪信,葬残骸于此。明太祖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朱元璋敕封纪信为灵佑侯、郑州城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敖仓城
敖仓城位于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黄河游览区及桃花峪仓西村一带。城址北临黄河南岸断崖,西与荥阳市搭界,东抵黄河游览区。依山而建,平面呈不规则形。现存南城墙、西城墙。文献记载,秦置敖仓于此,曰敖仓城。是秦汉之际楚汉争夺的军事要地,并且该城址在运河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第七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代:秦、汉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河第一铁路桥旧址
黄河第一铁路桥,位于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黄河桥村黄河游览区内,由比利时人设计、承建,管理权属郑州铁路局。该桥兴建于1903年9月(清光绪二十九年),于1906年4月建成通车,是中国第一座横跨黄河南北的钢体结构铁路大桥,桥长3015米,横跨黄河两岸,102孔(98孔上承衍梁,3孔上承钢板梁),原设计载重为E—35级。1926、1927、1938、1944年,该桥多次遭军阀毁坏。1948年郑州解放后对桥加固,更换为苏式梁。1949年12月至1952年7月,又先后五次加固桥梁,运输能力比1948年提高36倍。1952年10月31日,毛泽东主席视察大桥。1958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荥泽县城隍庙
荥泽县城隍庙位于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西大街路北(原古荥轧花厂院内)。其西侧、北面紧邻荥阳故城城墙。始建于明洪武初年,清康熙三十七年因避河患由荥泽旧县西迁至今古荥镇,荥泽城隍庙也随之迁至此地。现存大殿、月台、明嘉靖、万历年间碑刻两通、清代乾隆年间铁香炉一尊、寝殿基础等。城隍庙大殿,坐北朝南,单檐歇山式建筑,为明代建筑,清代重修,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屋面覆以琉璃瓦,脊饰黄绿相间式琉璃,正脊两端置蟠龙大吻。平面呈长方形,柱网左右对称布局,明间面阔3.5米,次间面阔3.5米,稍间面阔2.2米,通进深10.1米。檐下施七踩斗拱,绕殿檐下一周,斗拱下为平板枋和大额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站马屯遗址
站马屯遗址位于郑州市南郊十八里河乡站马屯村南古河道两侧的土岗上,平面形状呈不规则,遗址区原为隆起的圆形土岗。遗址东西长500米,南北宽517米,总面积约为3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度约为1.5~2.0米,是一处龙山文化的遗址。1984年,国家文物局郑州培训中心两次组织考古训练班学员在此进行考古实习,发掘面积350平方米,发现房基9座、灰坑27个、井7眼、墓葬5座、瓮棺葬1座、陶窑1座、灰沟1条。其中除7眼水井和3个灰坑为东周遗迹外,其余均为河南龙山文化遗存。两次发掘出土了大批遗物,其中比较完整的各类遗物达200余件。主要是陶器,还有骨、角、蚌、石器等。陶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州铁路职工学校旧址
郑州铁路职工学校旧址位于郑州市管城区南乾元街与东三马路交叉口西北角天荣服装城内(原三益街小学),在原日本驻郑州领事馆旧址的北侧.民国年间曾是“湖北会馆”。1920年北洋政府交通教育司在这里创办铁路职工学校,被称为“京汉铁路郑州职工学校”,新中国成立后改为“三益街小学”。1921年初,经北洋(京)政府交通部批准,在郑州建立郑州铁路职工学校。1921年6月,学校建成并启用。因铁路工人高斌、姜海士等人经常于夜晚来校上课,故称“工人夜校”。武汉共产主义小组成员赵子健从北京被派到郑州铁路职工学校任教,并代校长。他从调查工人情况入手,向工人讲授文化知识,介绍俄国十月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连河遗址
西连河遗址位于郑州市中原区沟赵乡西连河村北,为商代、春秋战国时期遗址。20世纪八十年代发现。发现的遗迹有房基、陶窑、墓葬、灰坑等。地表散落有大量的陶器残片、石器等遗物。陶质有泥质陶和夹砂陶;陶色有灰陶、褐陶、红陶等;纹饰有绳纹、附加堆纹、弦纹、素面等;器形有陶鬲、簋、豆、罐、盆、碗等。经过钻探发现文化层厚2米,土色多为黄褐色,土质较为松软,内含少量红烧土颗粒,包含物有陶片、兽骨等。西连河遗址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堆积比较厚,历史与考古价值比较重要。该遗址的发现,对于商代、春秋战国时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时代:新石器时代—战国第五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赵遗址
东赵遗址位于郑州市高新区沟赵乡东赵村南侧一处台地上,平面呈长方形,东西500米,南北约350米,面积约18万平方米。时代从二里头、商、西周一直沿续到春秋战国时期。在遗址北部断崖处发现有多处灰坑遗迹,坑内填灰土,土质结构疏松,内含有红烧土颗粒,较多的陶器残片,坑深1.5~3.0米。经局部钻探了解,遗址北部文化层由于平整土地被破坏,残留厚0~0.5米,遗址东部文化层厚0.8米。遗址南部为该遗址区的最高点,地势平坦,文化层保存较完整,文化层堆积厚1~3米。东赵遗址的发现为郑州地区先秦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第四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胡公祠(含彭公祠)
胡公祠位于郑州市铭功路北段人民公园内,落成于1925年10月10日,是冯玉祥、张群、张继、高桂滋、刘峙、于佑仁等民国要人,为纪念胡景翼将军在河南及郑州的战斗业绩,而修建的一座气势宏伟的建筑群。胡公祠,由大门、大殿组成。大门单檐歇山,黄琉璃瓦,面阔三间,10米,进深5米,高6米。大门两侧有八字墙,进门有90米长甬道。大殿建在二层高台上,台高1.75米,面阔5间15米,进深3间5米,单檐歇山,绿琉璃瓦顶,檐下施三昂十一踩斗拱。前面各间均装隔扇门,高7米。甬道中有古槐一株,两侧为银杏树。胡景翼(1982-1925),字笠僧,陕西富平人。1910年加入同盟会,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田河遗址
田河遗址位于郑州市二七区马寨镇上田河村东北约1公里处,贾鲁河支流圣水峪河南岸台地,属新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遗址区现为郑州尖岗水库生态涵养林区,保存状况较好。遗址分布范围广,面积大,文化堆积厚,遗存丰富。遗址地层内发现石制品标本212件;动物化石50件,大多数较破碎,石化程度中度;鸵鸟蛋皮化石5件。该遗址为旧石器时代晚期,发现于晚更新世的河湖相沉积地层内,对于研究现代人类起源、石器工业类型、古环境、古气候、古地貌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时代:旧石器时代第七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校氏墓地
校氏墓地,位于中牟雁鸣湖镇东漳村南约2000米处的校氏墓群,由A、B二处墓区组成,A区:南北长115米,北部东西宽47米,南部东西宽37米,面积4830平方米。现存墓冢数处,明代嘉靖年间校先觉及清代乾隆年间校秀书墓碑各一通,保存完整;B区:位于A区西南400米处,于2013年春施工中发现,南北长25米,东西宽20米,面积500平方米。发现明代墓葬三座,明代墓碑两通,均残。该处墓葬及墓碑的发现对元史、校姓和中原成吉思汗后裔以及民族融合等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时代:明、清第七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业王遗址
业王遗址位于中牟县南部偏东的沙丘地带。遗址区内遗迹、遗物丰富。1978年发现,1984年对该遗址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沿续时代从史前直到商周。文化层厚度1.5米,遗址区内遗迹、遗物丰富。在地表就散布有大量陶器、石器残片及动物骨骼。在距地表一米处,曾出土有石磨盘、石磨棒、石铲、石锛、石凿、石镞等石器,其中石磨盘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业王遗址为郑州东部地区的历史文化面貌、性质等提供了重要资料,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时代:新石器时代第五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牟东古城遗址
东古城遗址位于中牟县韩寺镇东古城村,民国时残垣高约10米,长约500米,时代在春秋战国。一名箜篌城,《太平寰宇记·卷二》载:“箜篌城,在(中牟)县东南二十里,昔师延在此造箜篌以悦灵公。”《后汉书·郡国一》:“河南尹二十一城,洛阳、中牟中牟有曲遇聚。”据史料推测,古城始建于春秋时期,准确年代无考。今存西,北面有残墙遗址,夯土层清晰,四角有高台,西北角最大,高15米,城外有古墓群,出土遗物有铜刀一把,铜箭头千余支、带箭头肚骨一块、护心镜一面、铜腰扣一枚及战国布币、灰陶仓、灰陶罐、汉五铢钱等。时代:战国第五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