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郑州市旅游
郑州市景点介绍
官庄遗址
官庄遗址位于荥阳市高村乡官庄村西部。遗址北依连霍高速公路,东部及东南部部分叠压于现代村庄下,南越南水北调干渠,西邻荥阳至北邙的公路,官庄至大张之间的乡村公路自遗址的中部东西向穿过。整个遗址东西长约1300米,南北宽约1000米,总面积超过130万平方米。为了进一步探明官庄遗址的布局及文化内涵,并配合郑州大学考古专业本科生实习,经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自2011年6月开始,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官庄遗址进行了系统的钻探和发掘工作。2011—2012年度的勘探和发掘工作表明,官庄遗址是一处两周时期的大型环壕聚落,由先期发现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楚湾遗址
楚湾遗址位于荥阳市南11.5公里的崔庙乡楚湾村东、西、北3座大土岗上。北有索河、东有七寸河,遗址处在两河之间交汇地带,总面积约33万平方米。土岗的断面暴露的文化层,厚约4米,最厚处达6米。可见房基、窖穴、灰坑等。窖穴中含大量烧土块、陶片等。其中有不少白衣彩陶,器形有鼎、钵、盆等;石器有刀、铲、斧、球等,其中石斧数量最多。楚湾遗址内涵丰富,是荥阳市南部索河流域发现的最大一处仰韶文化遗址。第四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史村遗址
西史村遗址于荥阳市城关乡西史村南侧。该遗址北邻西史村,南距陇海铁路200米,东西长600多米,南北宽500多米,面积约40万平方米。该遗址的时代为夏、商,1974年发现。1979年4月18日至5月19日,郑州市博物馆对其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250平方米,分作五期。在该遗址范围内采集有陶片和残石器,在穿过遗址的沟壁上散布着较多的陶片,经局部铲刮,发现有文化层和灰坑分布,文化层厚2米,灰坑为斜壁环底不规则形,采集陶片可辩器形的有:大口尊、簋、盆、罐、豆、刻槽盆等,纹饰以绳纹为主,另有弦纹、附加堆纹和磨光素面,陶质以夹砂灰陶为主,泥质灰陶次之。西史村遗址文物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汪沟遗址
汪沟遗址位于荥阳市城关乡汪沟村南,面积74万多平方米。该遗址的东、西部岗地断崖上发现有房址和排列整齐的柱洞;东部和南部崖壁上发现有较多灰坑分布,灰坑中含有人骨、兽骨、残石器以及大量陶器残片等;地表面上散存有大量红烧土块以及陶器残片等。遗址的陶器主要以泥质红陶和夹砂粗红褐陶为主,亦有少量细泥黑陶和红陶。纹饰以绳纹为主,次为磨光素面与彩陶,可辨器形有盆、罐、钵、尖底瓶、鼎、碗、豆等生活用具。汪沟遗址是荥阳地区众多聚落遗址中最为中心的、面积最大的一处仰韶时代聚落遗址,对于认识新石器时代社会内部结构、人口地理分布区域、氏族形成和发展及文明起源有着极其重要的学术价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寨申河遗址
申河遗址位于郑州市二七区马寨镇申河村西南部的山顶上。遗址分布范围广,面积大,文化堆积厚,遗存丰富。目前发现有丰富的文化遗存,包括灰坑及文化层等。灰坑填土为灰褐色,含有大量的红烧土及陶片等文化遗物。在遗址地表发现大量红烧土块及陶片,陶色有褐、红和灰色等,还发现有彩陶。申河遗址是郑州西南丘陵区发现的一处重要新石器时代遗址,对于研究仰韶文化聚落形态、防御设施等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第七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悼王墓
明周悼王墓,位于郑州市马寨工业园区,南临坟上村,北临厂房南围墙。分布范围南北长271米,东西宽177米,面积27174平方米。现存有墓葬、神道石刻及守墓人家庙等。墓葬原冢高大,后遭破坏,因墓道口有石门,墓室一直没人进入过,地面现已无冢,但位置尚存,地宫保存尚完好。石刻为明代王陵神道两侧遗物,现存石刻有石人(残)4个、石马2个、石虎(被掩埋)1个、石羊(残)2个、石狮(残)1个;碑刻(残)一通,石门柱(残)一个,残高1.1米,宽0.48米。墓道出土有“皇明周荣悼世子之墓志铭”盖一方。家庙内现存清代臧氏家族世系碑刻五通,碑刻内容记录详细,保存相对完好。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家沟遗址
陈家沟遗址,位于郑州市二七区马寨镇陈家沟村的北部。2006年发现,是一处仰韶文化时代的遗址。遗址地表发现有丰富的遗物,断崖剖面暴露有文化层、灰坑、墓葬、房基、红烧土堆积层等。文化层厚3~4米,局部厚达6米。遗物有陶片、兽骨和石器等。陶器有泥质陶和夹砂陶,以泥质陶为主;陶色有灰陶、红陶、褐陶、彩陶等;纹饰有绳纹、篮纹、附加堆纹、素面等;可辨器形有罐、盆、甗、鼎、尖底瓶及陶环等遗物。陈家沟遗址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堆积比较厚,为单一的仰韶文化遗址,对于新石器时代时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第五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常庙城址
常庙城址位于郑州市西南10公里的二七区马寨镇常庙村周围,是一处战国时期的城址。解放初期,城的北墙、东墙、南墙依然存在,底宽10余米,顶宽5米,高约4米。上世纪七十年代城墙残遭推毁,现仅东城墙一部存于地面。经过钻探得知,北城墙长344米,西半部城基尚存,厚1米,存宽10—20米;南城墙长280米,城基全在,厚1—3米,宽40米;东城墙长1448米,中北部存一段城面城墙,南部存一段城基,厚2—4米,存宽20米;西城墙长1264米,南北两端城基存在,厚2—4米,宽20—40米。常庙城址分为制陶区与城基两部分。常庙城址中部为常庙村,西南角为下田河村,两村之间有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胡家脑遗址
胡家脑旧石器地点位于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乡上李河胡家脑村南约100米,地处郑州西南部郊区的低山丘陵区,嵩山余脉延伸的东北部地带。马兰黄土发育。在冲沟东西两侧断崖剖面均发现有古人类活动面,遗址分布范围南北长150米,东西宽120余米,面积约2万平方米,是一处旧石器中晚期的古人类文化遗址,2006年发现。以冲沟东侧断崖剖面为主,顶部距冲沟底部高约10米,厚2—3米,文化层下为活动面,由北向南呈北高南低,局部有凹坑。人类活动面下部为马兰黄土堆积层。文化层内暴露出的有石制品和动物化石。地层内采集石制品标本27件,石制品岩性有硅质岩、石英、灰岩、砂岩、燧石;其中硅质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芦村河遗址
芦村河遗址位于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乡芦村河村西部及其周围,是一处二里头文化时期遗址,2006年发现。文化层厚0.8~1.5米,黄褐土,土质较硬,包含物有陶片等。在遗址区的中部、南部、北部发现有灰坑及文化层分布。灰坑有筒状坑、袋状坑、不规则形坑,填土多为灰褐土,夹有大量的草木灰,土质较松,包含物有陶片、兽骨等遗物。陶器有泥质陶和夹砂陶,以泥质陶为主;陶色有灰陶、红陶、黑陶等;纹饰有绳纹、弦纹、附加堆纹、篮纹、素面等;可辨器形有陶罐、盆、鬲、豆、瓮、大口尊等遗物。遗址地势为中部高,四周稍低,周围是深达10余米的深沟。以南四环路为界,遗址北部地貌保存较好,东侧被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奶奶庙遗址
老奶奶庙遗址,位于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乡代家门村西北约300米,坐落在贾鲁河上游九娘庙河东岸二级阶地之上。因遗址西北角有一座老奶奶庙,故名。遗址南北长200余米,东西宽60余米,面积1.2万平方米。2011、2012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对该遗址进行发掘,发现有数以万计文化遗物,包括石制品、骨制品与动物骨骼及其残片等,还有30多处用火遗迹,以及由上述遗存构成的古人类居住活动面。结合该流域发现的众多同时期遗址相比较,该遗址应为一处当时人类活动的中心营地。加速器碳14的年代测定数据均为距今45000年前后。老奶奶庙遗址正处于现代人类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寨遗址
老寨遗址位于中牟县城西南八岗村东北200米的台地上,西北部临近古河道,面积约2万平方米。1984年,文物普查时发现。文化层厚度达1.3米,遗址区内发现有墓葬、灰坑、房址等遗存及石器、陶器、骨器、动物骨骼等遗物。遗址原为一高台,上有土寨,平整土地中大部毁掉,仅剩高约1米多的半个土丘。采集的陶器残片有彩陶片(有的施白衣)、鸭嘴形鼎足、尖底瓶片,石器有斧、纺轮以及骨针等。老寨遗址的发现,对研究中原地区古代人类活动提供了珍贵资料。第五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牟大寨遗址
大寨遗址位于中牟县南部,1984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区为一突起圆形高台地,高出周围地面1~3米,文化层厚度1.6米。南面寨墙被平整土地破坏,东、西、北面寨墙保存基本完好,寨墙高出墙外地面0.8~4.8米,高出墙内地面0.2~1.5米,寨墙土层中夹杂有大量陶片、瓦、兽骨等文化遗存。在遗址区地表遗留有大量陶片及红烧土块,遗址内采集有白衣彩陶片、镂孔鼎足、沟槽鼎足,可辨器型有彩陶盆、红陶钵、砂质灰陶鼎等,均为仰韶时期的遗物;此外地表还散存有战国时期陶豆、陶壶等陶器残片。纹饰有绳纹、蓝纹、方格纹、条纹等。出土遗物有鹿骨、鹿角、古币、铜箭头等。大寨遗址的发现对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柱岗经幢
石柱岗经幢位于郑州市荥阳市豫龙镇石柱岗村西,又名《朱氏宗族图记》,通高6米余,座高1.4米,为八棱柱形,每面宽0.26米,基础为须弥座,座刻覆莲狮子。经幢四面刻-,另四面刻“朱氏宗族图记”6个大字,其余小字漫漶不清,落款隐约有“大金”字样。经幢上刻八角流苏华盖,华盖之上刻仰莲并立四方柱,其三面各刻一佛,幢顶仿屋檐,其上有四节云盘基火焰宝珠顶光。经幢是一种带有宣传性和纪念性的艺术建筑。佛经或佛像起先书写在丝织的幢幡上,为保持经久不毁,后来改书写为石刻,刻在石柱上,因刻的主要是《陀罗尼经》,因此称为经幢。经幢由幢顶、幢身和基座三部分组成,主体是幢身,刻有佛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蒋寨遗址
蒋寨遗址位于荥阳市豫龙镇蒋寨村南部。该遗址东西长850米,南北宽400米,面积约30万平方米。2004年8月发现,遗址时代为西周。以前修索河路曾发掘了一部分。在公路的两边断崖上发现有文化遗迹和遗物,2004年12月发掘,试掘5×5探方一个。遗迹有墓葬、灰坑,遗物有陶鬲、陶盆、陶罐等。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夹砂灰陶次之,红陶较少,纹饰有绳纹、弦纹、附加堆纹等,可辨器形有鬲、盆、罐等。石器较少,有石斧、石锛等,磨制器。该遗址为一处大型西周早期文化遗址,西周时期遗址在郑州地区较少见,蒋寨遗址文化层堆积较厚,遗迹遗物非常丰富,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第五批河南省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荥阳关帝庙遗址
关帝庙遗址位于荥阳市豫龙镇关帝庙村南300米。遗址的时代为商代,面积约69000平方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普查时发现。2006年8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发掘。2006年7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对遗址进行发掘。房子为半地穴式,墓葬为圆扁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有二层台、腰坑等,灰坑、窖穴壁较规则,斜直壁外张,口小底大,呈覆斗形。遗迹有灰坑、墓葬等,出土遗物有石器、陶器、少量青铜器,陶器代表器物为鬲,圆唇、仰折沿、盘口,绳纹较粗,鬲足内勾。墓葬为圆扁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有二层台、腰坑等。陶器代表器物为鬲,圆唇、仰折沿、盘口,绳纹较粗,鬲足内勾。石器代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循吏故闻熹长韩仁铭碑
汉循吏故闻熹长韩仁铭碑位于荥阳市索河街道办事处广场南荥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所院内,东汉熹平四年(175)11月立石。残高1.85米,宽0.97米,厚0.21米,圭形首,两侧有六虬龙,额题篆书《汉循吏故闻熹长韩仁铭》10字,分两行,隶书,凡8行,每行19字,无篆书姓名,此碑是研究东汉熹平年间政治,特别是“党锢之祸”的实物资料,其隶书字体疏朗,遒劲流利,是汉隶的一个流派,一向被书家珍重,就其书风言,前人早已将其归类于“清劲秀逸,无一笔尘俗气”。碑文既是书法佳品,也是两篇汉代公文,是研究东汉公文文体和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第一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韩凤楼故居
韩凤楼故居,位于郑州市荥阳市索河街道办事处城关行政村南关自然村(东临村中大街),建于1918年。该院坐西向东,所存房屋中,后院正楼最有特点,为砖木结构,硬山式屋顶,正面屋檐下装饰木雕花卉图案,二层屋门外铺设木板走廊和安装木护栏,两墙角嵌雕刻精美的砖雕墀头,整体风格具有民国时期的荥阳地方建筑特征。韩凤楼(1885—1956),字五峰,荥阳老城南关人,清监生,曾留日学习军事5年。回国后,参加云南反清起义,历任贵州、云南、四川讲武堂堂长及靖国军左翼总司令等职务。在云南讲武堂任职时,朱德、叶剑英曾在该堂学习。卸职返乡后创办学校,介绍进步青年奔赴延安,并拒任伪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董天知故居
董天知故居,位于郑州市荥阳市索河街道城关行政村南街自然村,坐东向西,初建于明清,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原有建筑分为前后2个院落,共有房屋7所(均为硬山式),曾经年久失修,房屋破损严重。2005年7月,荥阳市人民政府拨巨款,对故居进行复建,初步恢复了故居的原有面貌。复建后的故居,布设了董天知事迹展览,共有3个展室。2009年6月,被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郑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董天知(1911-1940),原名大文、旭生,河南荥阳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加革命活动。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被捕入“北平军人反省分院”(即草岚子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高村西司马遗址
西司马遗址位于荥阳市高村乡司马行政村西司马自然村北,面积约800000平方米。2005年发现并进行发掘,是以夏代村落遗址和商周墓地为主要文化内涵的遗址。遗址文化层厚2~3米,所见遗迹主要为灰坑,墓地中除少量为战国墓外,多为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墓葬。这些墓葬已清理发掘80多座,均为竖穴土坑墓,排列有序,多经夯打,部分有二层台或腰坑,随葬品以陶器、海贝为主,个别有铜器和蚌器,墓主人多为平民。西司马遗址晚商至西周早期墓地的发现与发掘,为研究夏代特别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的历史文化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第四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