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扬州市旅游
扬州市景点介绍
丁氏盐商住宅
丁氏盐商住宅位于市区地官第12号,年代为清。2008年1月8日,扬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扬州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诸氏盐商住宅
诸氏盐商住宅位于市区国庆北路342-346号,年代为清末民初。诸姓盐商住宅位于扬州市广陵区国庆路342-346号(北段东侧巷内)。为清初扬州盐商诸青山、诸坤山兄弟住宅,坐北朝南,占地1亩余。大厅内竹雕罩格颇为精美。2008年1月8日,扬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扬州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意井
如意井清代水井,位于如意巷西首。白矾石井栏,上刻高浮雕龙凤、花卉图案。井壁青砖砌筑,井台已改动。《扬州园林》曾经著录。现仍为附近居民生活用井。
大陆旅社
大陆旅社位于新胜街26号,与“绿扬旅社”隔街相邻,为扬州民国时期著名的旅社之一。该建筑为中西合璧式楼房。进门厅,内为透空式中庭。三层砖木串楼,结构完好。楼后北侧有一小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震旦中学礼堂
震旦中学礼堂民国9年(1920),由法国耶稣会士山宗机在扬州创设,开始称为圣约翰伯尔各满公学,后称“扬州震旦大学预科”。民国20年改称“私立震旦大学附属扬州震旦中学”,由江苏省教育厅核准立案,开办时仅有高中部。民国21年后,增设初中部。民国24年又采取男女分校制,民国38年7月停办。现保存有教学楼一幢,结构基本完好,外墙用磁砖贴面装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园桥
公园桥位于公园巷西首,东西向横跨于小秦淮河上。桥始建于民国七年,1947年修缮栏杆,1964年、2002年又分别进行修缮。现桥为砖拱结构,石砌桥基,砖券拱顶,桥面呈八字型,长7.8米、宽4.1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羊肉巷王氏住宅
王氏住宅位于大羊肉巷4号,为清名扬州清曲名家王万清住宅,王万清11岁随父王弼成习昆曲,3年后改学扬州清曲,在艺术实践中,融汇众家之长,形成王派风格。晚年悉心总结近代清曲名家及自己的演唱经验,著有《扬州清曲唱念艺术经验》和《扬州语音》两文,刊于《扬州戏曲》。该住宅座北朝南,前后二厅,均为面阔三间两厢,保存基本完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氏住宅
金氏住宅位于在苏唱街17号,扬州老字号“扬州浴室”创始人金宝芝的住宅。住宅由东西二座楼房和花厅组成,东楼为二层小楼,面阔四间,传统风格。西楼为二层西式小样楼风格,面阔三间,青砖木构结构,水磨石地面,顶为平顶,上置小歇山。花厅位于西楼南,面阔三间,天井内有一口水井,方形青石井栏,砖砌束腰井壁。整体建筑保存基本完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实惠巷李氏住宅
李氏住宅位于大实惠巷4号、小实惠巷14号,为民国初画家李石湖及其弟李石泉寓所。建筑坐北朝南,东宅西园。住宅前后四进,第一进为楠木厅,面阔三间,前置卷棚。第二进,明三暗五两厢。第三进住宅,面阔六间,东西为厢房。第四进为平房,面阔四间,进深五架。园内原有半亭、金鱼池,现已毁,北有花厅三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弥驼巷赵氏住宅
赵氏住宅位于弥驼巷10号,民国建筑。住宅东西二条轴线,东路为一花园、一花厅。现为赵芝山后裔赵杰居住。花厅现已改建为住宅,但结构还保持原状。西路为前后四进,面阔三间,住宅之间均以天井相连。现西路四进为彩衣社区办公用房。该建筑东路花园与花厅间有一围墙,围墙门额镌刻“长春”两字,落款为“癸未仲春,含光书”。该建筑布局为东园西宅式民居,花园与住宅平行布置,颇具特色,为寻常民居所少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丁氏住宅
丁氏住宅位于广陵路128号,为民国时期扬州律师丁绳武(光祖)所建。现存建筑前后三进,第一进为砖雕门楼和门厅,门楼后过道有土地祠。第二、三进为住宅,均为三间两厢。该建筑保存状况较好,现为丁氏后裔居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凌氏住宅
凌氏住宅该住宅位于南柳巷90号,建筑座东朝西,砖木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三进。第一、二进为三厢两间,第三进为五开间小平房。南北两侧有水井,火巷。该建筑保存完好,至今仍保留着民国初年修建时的水泥天井路面和水磨廊沿石。目前该住宅部分为凌氏后人居住,部分为房管局直管租赁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都县文化界救亡协会旧址
江都县文化界救亡协会旧址位于谢家巷13号。原为陈氏住宅,曾是党的秘密联络点。1937年宅主人陈素与江上青等人在此筹建了“江都县文化界救亡协会”,转赴皖、鄂等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建筑前后三进,三间两厢式民居,前后天井相连。宅西为一小庭园,庭园内客厅一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迎薰桥
迎薰桥位于南门外大街北首,南北向横跨于南护城河上。原为吊桥,清代改建为砖桥,清光绪七年、1923年维修。砖拱结构,桥面长7.05米、宽5.5米,两侧为砖砌桥栏,上镶“迎薰桥”、“清光绪七年修”石额题记。保存完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迎恩桥
迎恩桥位于凤凰桥街中段,南北向横跨于漕河上,俗称“凤凰桥”,是五代、宋、无扬州城北门通衢上的桥梁,始建于五代或北宋。清中期,乾隆皇帝来巡时更名“迎恩桥”,《嘉靖惟扬志》中的宋大城、宋三城及明扬州府城隍三图上皆有迎恩桥;清雍正五年,邑人陆时达重造;1947、1952、1965年维修。迎恩桥现为砖石拱桥,保存完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意桥
如意桥如意桥位于太--头西侧,东西向横跨于小秦淮河上,始建于清光绪七年(1868)。砖拱结构,桥面长15米、宽2.7米。砖砌桥栏,上镶“如意桥”、“同治七年立”、“埂子街公捐重修”石额题记。1978年、2002年修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扬州小虹桥
小虹桥小虹桥位于北城根、南柳巷之间,东西向横跨于小秦淮河上。始建于明代,为砖拱桥,保存完好。1913年、1976年、2002年修缮。砖拱结构,石砌桥基、砖券拱顶,桥面中间为石砌阶梯式,两侧砖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东门桥
大东门桥位于大东门街东首,东西向横跨于小秦淮河上。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原为明代旧城东城门外护城河上的木构吊桥。1927年改为砖石拱桥,石砌桥基、砖券拱顶,桥面长10.7米、宽4.7米。沿用至今,保存完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板井
板井位于板井巷内,巷因井而得名。青石井栏,井栏已改,后配井栏上刻“板井”二字,砖砌井壁,现仍为当地居民使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滚龙井
滚龙井清代水井,位于丁家湾龙井巷口。《扬州画舫录》中所载:“路西为井厅,通厨子庵,中有泉清洌”,此即为今滚龙井原址。井上原架木棚,装滚筒,井绳两头系桶,交替汲水,今木棚架已拆除。井壁青砖砌筑,青石井栏,保存完好,现为居民生活用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