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扬州市旅游
扬州市景点介绍
扬州中医药文化展示馆
扬州市中医药文化展示馆原在吴氏宅第内,后迁入扬州市中医院院内,布展于市中医院门诊病房综合楼1-4层西侧的公共区域。于2012年12月正式建成开放。整个展示馆与医院融为一体,馆在院中、院在馆中。展示馆主体展示有“中华百草”、“长河浩淼”、“古圣先贤”和“国之瑰宝”四个部分。中华百草部分:本区域主要展示中药标本、相关实物以及扬州著名药号的历史。早在唐宋时期,扬州就是闻名遐迩的中药集散地,唐代诗僧皎然用“扬州喧喧卖药市”来描写当时的盛况;清初至民国年间,伴随着扬州中医名家辈出、门派林立的兴盛,扬州的中药业声气相应、铺肆林立、名号参差,各有验方秘制的丸散丹膏传世
中国淮扬菜博物馆
淮扬菜系,历史悠久,自唐代即称东南长江中下游为淮扬味。至清代臻于大盛,成为中国四大菜系中著名的淮扬菜系,形成了自成一派的独家风格。中国淮扬菜博物馆是淮扬菜集中的展示。中国淮扬菜博物馆位于扬州市康山文化园内,总建筑面积7084m2,由主馆展示区和副馆体验区两部分组成。主馆展示区位于康山文化园6号楼,面积2800m2,副馆体验区位于卢氏古宅,面积4284m2。博物馆展示区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饮食德和根在扬州》,展示淮扬菜的源与流及技艺特点;第二部分《玉盘珍馐惠风和畅》以历史再现的手法反映淮扬菜与帝王、盐商、文人、百姓的关系;第三部分《挹古扬今再展辉煌》
扬州工艺美术馆
扬州工艺美术发端于秦汉,繁荣于唐宋,鼎盛于明清,历来是我国工艺品的重要生产地和集散地。扬州工艺美术有18项江苏省政府保护的传统工艺品种,有16项国家级和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120多位工艺美术大师。其中国大师、省大师占全省总数的五分之一。扬州工艺美术馆始建于2003年,展馆面积达3970平方米,分为漆器、玉器、剪纸、刺绣、民间工艺品等五个展区。分别展示扬州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漆器、玉器、刺绣、剪纸、灯彩、通草花、金属工艺20个品类)500余件(套)展品,琳琅满目、异彩纷呈。扬州工艺美术馆已成为集精品展览、珍品收藏、学术交流、衍生品开发等为一体的综合
扬州玉器博物馆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崇尚玉器的国家,对玉有着特殊的情感。中国玉雕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扬州是中国古代和现代玉器的重点产区之一,是中国玉雕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和田玉,扬州工”在业内流传甚广,“扬州玉雕”以其独特的传统工艺成为中国玉雕的杰出代表,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弘扬扬州玉雕文化,传承扬州玉雕技能,收藏和展示扬州玉雕的精品力作,探索扬州玉雕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发展历史,研究中国玉器文化的区域性特点,在扬州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由扬州玉器厂自筹资金建立玉器博物馆,为扬州玉雕文化的发展提供功能齐备的平台。玉器博物馆建筑面积2875
湾头镇壁虎石雕
湾头镇壁虎石雕明万历年间,扬州连续多年在夏季霪雨连绵,昼夜不止,江湖泛涨,灾情严重。为祈祷江湖安澜,人们置一对石雕壁虎于湾头古街北端河边,形成淮扬“九牛二虎一只鸡”镇水之宝物。现两只壁虎石雕仅存一只,青石质,底座残长1米、宽0.55米,因年代久远,头部、右爪及尾部损毁。2004年,湾头镇政府于此设石围栏,立解读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风箱巷官井
风箱巷官井井栏为青石构造,腰鼓形,轻微风化,口部微残,上口内径35,外径56厘米,腹径64厘米,高37厘米。南北两侧有锁洞,面西腹部刻有“民国二十年风箱巷官井”。井壁为青砖叠砌,井深约5米左右。井南墙壁上嵌乾隆年间石碑刻两块,惜字迹模糊,风化较严重。该井保存至今,栏饰苍劲,水源旺盛,现为居民生活用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桥烟雨楼
四桥烟雨楼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原为奉宸苑卿黄履暹别墅。乾隆六次南巡,曾四次幸临此处,乾隆二十七年(1762),登楼南望春波桥,北眺长春桥,西览玉板桥、莲花桥,即以“四桥烟雨”赐名,御书趣园。光绪三年(1877),曾于此重建三贤祠,礼祀欧阳修、苏东坡、王士禛。1960年于旧址重建。坐东朝西,建筑面积97.6平方米,楼高二层,面阔三间,歇山重檐,四面廊,三面借景,楼前平台围以白矾石栏杆。东西两侧有石阶踏道。在其南侧立“趣园”残碑一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邵伯镇粮库
邵伯镇粮库建于20世纪50年代。坐西朝东,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粮库共三幢,砖木结构,系根据苏联图纸建造,每幢粮库内有木柱20根,人字形木梁架4套,木柱横梁之间皆用铁铆钉,有24个通风窗。另有粮墩4个,呈圆柱形,拱形砖顶,每个粮墩设有通风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桥镇宝源钱庄
大桥镇宝源钱庄民国建筑,坐北朝南,建筑面积800平方米。杨氏创立,经营汇兑和存放业务,解放前夕关闭。建筑共有七进,均面阔三间,小瓦屋面。第二进为二层砖木楼,第三进进深七檩,前有卷棚,卷棚上有刻花。建筑规模较大,保存较好,对研究扬州地区民国时期商业建筑具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墩巷俞氏店铺
安墩巷俞氏店铺建于民国时期,前后两进,上下两层串楼,坐西朝东临街而建,建筑面积537.46平方米。东进面阔四间,楼下为店面,楼上为住宅;西进面阔四间,南两间小瓦屋面,两侧建有防火墙,天井上有木结构顶蓬,北侧为二层披廊,下设腰门通北两间天井。北两间小瓦屋面,硬山顶,天井北侧为厢楼。原为俞氏开设布店,解放后曾为中百一店分店,现为居民住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同松参号药店旧址
同松参号药店旧址建筑原有前后五进,分前店堂、后作坊,现存建筑坐北朝南、上下两层楼房前后两进,建筑面积446平方米。南进面阔三间,一层墙体青砖勾缝、二层为三斗一卧空心墙,小瓦屋面,歇山顶。北进面阔三间,小瓦屋面,歇山顶,建筑装修与南进相似,天花地板均存。建筑整体保存较好。同松参号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是教场大街李松寿药号的分店,因专售参、燕、丸、散,故名同松参号,全称为“协记同松参号”。民国五年(1916),绅士马士杰购置后重新装修;1935年又过给时任扬州怡生钱庄的经理潘颂平,1956年改为公私合营,现为大德生医药连锁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浦头镇张氏住宅
浦头镇张氏住宅民国民居,共有两处建筑,为张氏兄弟所建,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32号坐北朝南,前后五进,第一进面阔五间,青砖小瓦,西边三间进深七檩,东两间为门房和轿厅。第二进为厅房面阔三间,进深五檩,东为过道。第三进到第五进均为青砖小瓦,面阔三间,进深七檩,东为过道、套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樊家巷倪氏住宅
大樊家巷倪氏住宅民国民居,坐北朝南,以火巷为界,分东西两组,建筑面积321.02平方米。大门北向,八字形磨砖门楼。东组建筑前后两进,前为厨房及书房,后为三间两厢住宅。西组建筑前后两进,第一进面阔三间,第二进三间两厢。房屋西侧巷内有六角水井一口。房屋整体保存较好,明间槅扇及厢房支摘窗、槛墙保存较为完整,天井为席纹铺地,古朴典雅。原房主为倪月卿,曾在教场酱业统一工会任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瓜洲孙氏住宅
瓜洲孙氏住宅民国时期民居。房屋坐西朝东,共有两组,占地面积约2300平方米。街西一组分南北两轴,中夹火巷。北轴线前后两进,明三暗四布局。南轴线前后三进,均面阔三间。街东一组为面阔三间,进深五檩住宅一处。房屋架构布局完整,内廊及门窗槅扇保存完好。整个建筑群体量较大,代表了扬州沿江地区民居建筑特色。原房主为孙氏,曾从事旱烟、货栈、酱园等方面的经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湾头镇陈氏住宅
湾头镇陈氏住宅坐北朝南,对合二进,上下两层串楼,砖木结构,建筑面积402平方米。两进墙体均为条砖勾缝,小瓦屋面,硬山顶,槅扇、槛窗、木雕栏杆、磨砖裙边等均存,整座建筑结构完好。民国时期江都县县长张济传岳父陈玉龙所建,解放后曾作为湾头镇政府办公楼,现为大洋造船厂职工宿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碧泉古井
水碧泉古井建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青石井栏,直筒六角形,高42厘米,口径61厘米,三面刻隶体“水碧泉”三个大字,其余三面刻有行楷题跋,交待置井、命名缘由,末段有“嘉庆辛未石潭老人识”。井身直径65厘米,深5.9米,用青砖平砌,保存完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引市街102-1号古井
引市街102-1号古井清代,井栏为青石质,鼓形,体形较大,上口内径53厘米、外径78厘米,腹径为90厘米,高53厘米,内壁有绳槽。外腹壁雕刻麒麟、海龙王、游禽等图案四组,口沿及锦袱披巾式纹带上雕刻如意纹、缠枝花纹及辅助纹饰。井壁为青砖圈砌,井深5.8米。水质清澈,至今仍为周边居民使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牛背井
牛背井清代,井栏青石质,腰鼓形,高38厘米,内口径43厘米,外口径60厘米,腹径(外)70厘米,上雕孤形线纹,有锁洞,口部绳槽较多。井壁为青砖圈砌,井深约5米,井台为水泥地,占地面积6.2平方米。保存较好,为周边居民生活用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洒金桥
洒金桥单孔砖石拱桥,东西走向,横跨于汶河(唐代官河)之上,东西长21.2米,宽13米,矢高5.2米,桥净跨7.3米,建筑面积275.6平方米。桥底座基础为青石质,在近外侧有石槽,最初可能有水关设置,重修后废弃水关,成为进出城门瓮城的桥梁通道。从拱券上的铭文砖“咸丰二年二月六日修”来看,清代中晚期对其进行了大修。2005年南门遗址考古发掘并修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藕香桥
藕香桥石拱桥,长29.1米,宽4.8米,矢高4.8米,建筑面积139.68平方米。原名法海桥,明嘉靖四年(1525),扬州卫指挥火晟重建。清乾隆以前为画舫到达平山堂的必经之地。1963年,桥石栏杆改为水泥预制,上饰莲花图案,重修石级,湖道遍植荷花,改名“藕香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