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大理州旅游
大理州景点介绍
老江坡摩崖石刻
-坡摩崖石刻横跨杉阳镇岩硐村与保山市平坡之间的澜沧江上,是世界上最早的铁索桥之一,原为铁索吊桥,两端有一亭和两座关楼,今仅有桥墩和数根铁链残存,1983年被列为云南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霁虹桥西石壁上,有“西南第一桥”、“金齿咽喉”、“人力所通”等古人题词30余幅,为全省规模最大的摩崖石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木莲奇观
木莲奇观生长在滇西宝台山中的木莲花,是我国境内目前所发现的最为珍奇的冰期花卉之一。宝台山的主峰名为“大顶”,植被厚密,山色凝重,苍翠欲滴。远远望去,只见几十座大大小小的山峰蜿蜒衔抱,紧紧簇拥着高峻清秀的主峰,形如一朵精巧别致的莲花。那美丽圣洁的木莲花,亦多生长于此峰。每到木莲花开放的季节,只见涨潮般起伏浩荡的绿海中,间或有一团团殷红或素白,分外明媚惹眼。在漫无边际的浓绿中,突然爆出这么几点绚烂的花色,总令人感到赏心悦目。宝台山的木莲花,分为杜氏木莲和阚氏木莲两大种类,属木兰科落叶乔木。它的花色也各不相同,有粉红,也有朱红。明代曾有过黄、蓝、褐色的,现已绝
银江晓雾
银江晓雾所有到过永平的人,无不为银江河上那变幻无穷,别具神韵的雾景所倾倒。每当秋冬时节,白气横江,银江河上晓雾迷朦,恍若银龙。起伏的山峦,金黄的田野,星散的农舍,繁华的街市,全都笼罩在一片白茫茫的雾海之中。旭日初升,白气蒸腾,化作晴岚,弥漫整个坝子。此时,置身其中,百米之外不辨什物。登高而望,高楼巨树如在云表。其中有一股洁白的雾团,沿着银江河逆流而上,飘飘渺渺,像一个秀美俊俏,悲悲切切的少女,在挥舞着长长的水袖,这就是永平著名的八景中的马氏晴岚。民间相传,很久以前,永平坝子南端有一位姓马的员外,马员外家有一位年方二八,花容月貌,聪明贤淑的少女,少女爱
大碱塘及玉皇阁
大碱塘及玉皇阁有“山坳明珠”之称的大碱塘水库位于县城东北2公里处,是老街镇农田灌溉的主要水源。这里路绕山环,势若天成。水库周围广植树木,渐已成林;大坝南端,亭台峭立。冬春之时,蓄水满塘,波光粼粼,山色明媚,景色秀丽、环境优美,山水相互结合形成优美的山水景色。大缄塘水库是永平旅游、休闲度假的好去处。玉皇阁坐落于龙们乡石家村的灵化山颠,距县城约5公里。据考证,玉皇阁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永昌府志》载:“明云龙州人董某,舁天尊金像至此,像重弗举,因卜地建阁于上。”民国《永平县志稿》记载:玉皇阁后被“兵燹拆毁。清光绪九年,贡生李开阳等重修。殿宇宏敞,凡有三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曲硐温泉
曲硐温泉曲硐温泉位于曲硐,距县城约5公里,地热资源丰富,水质碱性,水温52℃,有“柳林”温泉的称誉此处地热资源丰富,田园风光秀美,民国时期一位知名的文化人就曾对曲硐温泉发出过这样的赞叹:曲硐氤氲化,涓涓涌洁泉。方塘常有热,勺水胜人煎。我国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曾在其《游记》中留下了这样的记载:温泉当平畴之中,前门后阁,西厢为官房、东厢则浴池在焉。余先酌而入浴,其汤不热而温,不停而流,不深而浅,可卧浴也。
宝台山国家森林公园
宝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宝台山位于永平县城西南部,地处昌宁、漾濞、巍山3县市的结合部,总面积9584公顷,原始生态保存完好,森林植被茂密,物种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众多,自然景观秀丽,以古老、神奇、壮观而闻名滇西。境内最高海拔2913米,最低海拔1150米,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加之起源古老,成分复杂,森林植被具有从滇南到滇西北过渡的显著特征,保存有一批珍稀物种,是省内难得的物种基因库。区内植被覆盖率达96.68%,共有各类植物1001种,其中:蕨类植物22科41属90种、种子植物134科443属911种,第四冰期遗留下来的兰科、樟科等古老植物以及滇藏木兰(木莲花)、
国家级森林公园
金光寺
金光寺金光寺是滇西有名古刹,位于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境内西南边陲的木莲花山中,距县城五十公里。金光寺掩映在一片绿树丛阴之中,寺周围遍布参天古树,苍松木莲染成葱翠的木海,奇花异草,芬芳四溢。金光寺不仅是滇西著名佛教圣地,旅游胜地,也是州、县自然保护区。金光寺始建于明代,创寺长老法名立禅大师。金光寺建筑规模宏大,殿宇巍峨富丽,明清两代极盛时有大小庙宇五、六十间,完整的藏经一套共八千余部(册),僧众二百多人,朝山礼佛的人络绎不绝。而且,寺内绝大多数塑像和佛具都是用纯铜铸造的。《永昌府志》载:寺有明代铜佛二尊,殿宇皇壮,邑中名胜,推为首指。明末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曲硐清真寺
曲硐清真寺曲硐历来人户密集,地当孔道,曾经几度设过县署。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永平县城从老街移到曲硐,县府设在东门(现名衙门园)。光绪十八年(1892年),县城又由曲硐迁移老街。民国元年(1912年)县城又由老街迁移曲硐,县府设在北门(现在曲硐完小),民国25年(1936年)因滇缅公路绕道云龙,又移老街至今。曲硐清真寺在新河未改道以前,河水从西门街心直下,把整个村子分为两半,当时人户虽多,中隔小河,因为往来不便,故有大礼拜寺,小礼拜寺之分,同时也有大坟院、小坟院之别。当时大礼拜寺位于南门大坟院之西,小礼拜寺则在西门小狮山脚。至清末新河改道后,曲硐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龙天子山景区
天子山景区天子山景区地处世界遗产三江并流名胜区南端,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该景区距县城诺邓镇35公里、距大理市190公里、距昆明市576公里,交通畅达,旅游接待条件充分。天子山景区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有高山草甸,有榧木、红豆杉、天麻、虫草、金丝猴等珍稀动植物资源。
天然太极图
天然太极图云龙县城北面因江水绕出一个“S”型大弯子而形成罕见的天然地貌奇观——天然太极图,虽然它不过是地质时代第四纪新构造运动中通过河流深切形成的特殊地貌,但后来人们赋予它许多神奇的传说和故事,成为一个天生的道教文化符号。云龙县城西北3公里的旅游公路上可观览天然太极图全景。1、太极锁水。诺邓河自东北蜿蜒而来,从“太极两仪”的正中间流出,犹如一根银链上挂着一把童锁,古人称之为“太极锁水”。有传说太极图北面江水圆绕如一根帝王玉带,人们恐生不测便挖山断脉,以制止出现“草寇草王”之类祸患,乃完整形成今日所见之圆形太极图案。2、狮象把门。“太极”图案上的阴、阳两个
顺荡村大慈寺火葬墓群
顺荡村大慈寺火葬墓群顺荡村大慈寺火葬墓群位于云龙县白石乡顺荡村南大慈寺东侧,总面积1.5万平方米。现存火葬墓近千冢,梵文经幢二座,完好的梵文碑71块,残碑20多块,碑除一块明成化二年(1466年)铭文为汉字外,余均为梵文经咒;经幢为四方形三重檐,顶作圆形宝顶。顺荡火葬墓群是元末至明代中期白族墓地,是目前我省保存最完整的火葬墓群。1988年公布为大理白族自治州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彩凤桥
彩凤桥彩凤桥位于云龙县城北74公里的白石乡顺荡村,横跨沘江之上。始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后历代均有维修,到光绪年间的最后一次维修时把西面的桥亭改建0,名“童子阁”。桥为单孔伸臂木梁桥,全长33.3米,宽4.7米,净跨径27米,高11.33米,桥身建筑采用木方交错架叠,从两岸桥墩层层向河中心挑出,如楼阁建筑中的斗拱,在两端斗拱向中伸延相距9米时,再用5根横梁衔接,上铺木板组成桥面,并于桥身上复盖房顶。桥两侧用木板遮挡,桥内置两排木凳供行人歇息。在东面桥亭内现存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的《云龙州官告示碑》颁布行人马帮等过桥规则。现该桥保
通京桥
通京桥通京桥俗名大波罗桥,现名“解放桥”。位于云龙县城北长新乡大波罗村,横跨江上,距县城38公里。桥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道光十五年(1835年)重建。通京桥为伸臂式单孔木梁桥,全长40米,宽4米,净跨径29米,高12.5米。桥采用木方交错架叠,从两岸层层向河心挑出,中间用长长12米的五根横梁衔接,上铺木板组成桥面。桥上瓦顶桥屋,桥内两侧平置两排木凳供人歇息。桥外两侧用高约1米的木板遮挡,以作为桥面的围栏。桥两端建有牌楼式桥亭,亭高5米,通面阔6米,内连一条长5.5米的石梯甬道.通京桥建筑奇巧,雄伟壮观,是今大理州境内的同类桥梁中跨度最大的
水城藤桥
水城藤桥水城藤桥位于云龙县城北面约68公里的白石乡水城村,横跨沘江上,因桥用藤子编缀而成,故名藤桥。藤桥是用本地所产的山葡萄藤编织成的吊桥,架在江两边对生的老栗树上,全长25米。桥架设在两根藤子扭编成的直径约5公分的长绳上,再在下面悬吊一张用藤子编织成的长圆形网,网底穿进一根宽1尺、厚5寸的木方作为行走的桥面,桥身两端紧系于作为桥墩的树干上。整座桥从远处看就像一张悬挂在江面上的渔网。藤桥古称“笮”,汉代设置的越西郡,内有定笮县,也是因其境内有藤桥而名。云龙县境内的藤桥是当地白族所架设,是今天研究古代桥梁的重要史料。1987年公布为云龙县文物保护单位。
飞龙桥望江楼
飞龙桥望江楼飞龙桥望江楼位于云龙县旧州镇南,距县城83公里。是清末农民正义领袖杜文秀在澜沧江上修建的铁索桥,建成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1965年桥身冲毁,现余两端桥头和桥西的望江楼。楼呈方形,分上下层,通高11米,边长8米,重檐歇山顶,楼下两侧墙内嵌13块建桥碑记,是研究杜文秀起义的重要资料。1987年公布为云龙县文物保护单位。
西竺寺
西竺寺西竺寺位于云龙县石门镇象麓村,距城约3公里。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明永历六年(1652年)增修。现存主殿,单檐歇山顶,通面阔13.9米,通进深11.3米,前檐厦廊阔3.2米,卷棚式顶,门楹悬“竺国宗风”横匾,殿内存十八罗汉塑像,保护完好。1987年公布为云龙县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皇阁建筑群
玉皇阁建筑群玉皇阁建筑群位于云龙县石门镇诺邓村,距县城约7公里。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维修扩建,清咸丰七年(1857年)部分建筑毁于兵燹,光绪年间陆续修复。现存建筑以玉皇阁为主体,由玉皇阁,文、武庙和木牌坊组成。玉皇阁为三重檐楼阁式建筑,建在高2.15米的方形台基上,歇山顶,阁通面阔13.8米,通进深13.3米,高16.4米。阁两侧有左右厢。文庙在玉皇阁东约30米处。单檐歇山顶,通面阔8.6米,通进深6.7米,高7.31米。武庙建筑形式与文庙同。木牌坊在玉皇阁前约150米处。整座牌坊用四根木柱擎起斗拱架叠的层架构件,高9.65米。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云桥
青云桥青云桥建于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为曾任陕西省巡抚的石门井人杨名飏出资建造。至今已有182年的历史了,依然默默无闻地为云龙的交通做贡献。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杨名飏母丧回乡,见沘江水涨,为谋生,人们不避危险,仍乘筏过江,乃恻然“念先人成梁之意”,遂捐资倡建。桥建成后,取名为“青云桥”,“盖取康乐题石门,共登青云梯之意”。青云桥为铁链吊桥,架设在云龙县城石门的沘江两岸山壁之间。桥长36米,宽2.8米,桥底有5根铁链,上覆木板组成桥面,左右两边各有一条铁链作为扶手。桥的东西两端建有桥亭,东桥亭是原石门通往宝丰乡必经之道,为石券门,桥亭南门上
虎头山古建筑群
虎头山古建筑群虎头山古建筑群位于云龙县石门镇南,因山顶崛起一嵯峨巨石,如虎头而得名,是以道教为主的古建筑群。据《虎山碑记》载:“虎头寺原有一间山神庙,清道光年间陆续建老君殿和财神殿等寺观。清咸丰七年(1857年)又毁于兵燹,到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修复并建了张仙祠、王母寺等”。虎头山山石峥嵘,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寺庙道观沿山势修建,有虎头寺。在寺庙之间有曲径石廊、石桥相通,在一块巨大的石壁上刻有(清)杨名扬书写“虎”及“石门八景”的诗碑,虎头山寺庙建筑布局合理,融自然与人文景观为一体,每逢节日游人众多,是重要风景旅游区。1987年公布为云龙县文物保护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蟠龙寺
蟠龙寺蟠龙寺坐西向东,坐落于江与狮里河交汇处一高岩石之上。寺院为一进两院。占地1530平方米。大门与正殿稍有偏移,中殿两侧有厢房。大殿为重檐歇山顶建筑,两侧设空廊,可观江景色。寺院四周绿树成荫,院内清静幽雅,是县文化馆、县文管所所在地,也是县城主要景点和群众文化活动中心。1979年,县人民政府拨专款进行抢救维修,1985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县文管所文物普查资料载(雍正《云龙州志》):蟠龙寺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毁于兵火,光绪初年重建。蟠龙寺是旧时“石门八景”之一“三阁龙蟠”的所在地。地址:云龙县城石门镇西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