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青岛市旅游
青岛市景点介绍
牧马城遗址
【牧马城遗址】位于胶州市里岔镇政府驻地西北1.5公里处,是青岛地区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座汉代古城遗址。城郭呈正方形,总面积为48万平方米,城周四华里,每面一里,每面中间有一城门。东、北、西三面的城门已不见痕迹,南门遗址仍然可寻。围绕在南城门外的小城,又叫瓮城,保留有10米长的城墙遗址。其高度平均在2米以上,有的地方高达3米左右。从城墙被冲刷的坡度来看,原来城墙的高度应在7~8米间,宽约6米。城墙为夯土筑成,至今土层坚实,当年夯筑的柱洞仍清晰可辨。现城墙内外地面上仍残存汉代的砖瓦、陶片,还曾出土过铜箭头和铜洗,当地群众也经常发现有“货泉”与“五铢”字样的铜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濠运河
【马濠运河】又称马家濠运河,是元明两代开凿的胶莱运河的南段部分。位于黄岛区薛家岛的西部,北起黄岛前湾,南至唐岛湾,流经四个村庄,即官亭村、濠南头村、濠洼村、濠北头村等。据《明史・河渠志》载,马濠运河修成之日,“长十有四里,广六丈有奇,深半之”。元代定都大都(今北京)后,山东海区开辟了第一条沟通南北的航线,用于南粮北调。1281年,元世祖忽必烈任命姚演为总管,负责开凿南起灵山海口的马濠,北达莱州湾,长达350公里的胶莱运河。尽管由于当时政治、经济特别是科技条件的制约,“遇石而罢”,终未成功,但马濠运河仍是胶莱运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距今已70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若拙墓
【刘若拙墓】为北宋墓葬。位于即墨市东关小学(始建于西晋的高真宫旧址)院内。墓葬封土呈圆锥形,高约1.5米,直径约4米。始建于北宋,元、明两代曾重修,至今保存尚好。墓前有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即墨知县李奎所立墓碑,碑阳刻有“元敕封华盖真人之墓”10个大字。刘若拙,五代时人。据《太清官志》载:“五代时,后唐同光二年甲申(924年),道人刘若拙,自蜀来崂山太清宫,访李公守中子(即道教长老李哲玄,字静修,号守中子,封道北普济真人),相谈契合遂留住焉。”其时,崂山虎多成害,刘若拙武术高强,在太清宫东南山前,今钓鱼台之北的阳坡上,自修一茅庵,名曰“驱虎庵”,供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家庄汉墓群
【赵家庄汉墓群】为汉代墓群。位于胶州市里岔镇赵家庄东南350米处的山坡上。共有墓葬10座,墓群西150米处是黄家河水库,西北4000米处有汉代诸侯国祓国的都城遗址。墓葬的封土高约5米,多用黄土夯筑而成。
王吉墓群
【王吉墓群】为汉代墓葬群。位于即墨市温泉镇西皋虞村西北处的山坡上。墓群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500米,总面积50万平方米。墓地中央曾建有一座王公庙,内祀汉代王吉、王骏、王崇的牌位,如今庙已废弃,但基址尚存。据《汉书》记载:王吉,字子阳,皋虞人,汉昭帝时曾为昌邑王中尉,汉宣帝时被征为谏大夫。其子王骏,官至御史大夫。其孙王崇,官至大司空抚平侯。祖孙三代死后葬于此地。从墓群的分布情况看,整个墓群共有大墓27座,封土高约5米,直径20余米。1982年,文物部门曾对墓群内的一座墓葬进行了抢救性清理。该墓东西长5米,南北宽3米,墓室用花纹砖砌成,墓底用方砖铺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阳汉墓群
【城阳汉墓群】为汉代墓葬。位于即墨市华侨村东500米处,现存南北两座墓葬。两墓相距约50米。北面的一座墓当地群众称之为“梁王坟”,高6米,面积约900平方米。南面的一座群众称之为“拜坟台”,高约4米,面积约200平方米。据《即墨县志》记载:“城阳古不其城古冢八,相传为伏湛八代子孙之墓”。原有墓葬十佘座,现仅剩两座。从被破坏的墓葬遗迹看,墓室用砖、石垒砌而成,墓室大小各异,石墓门上刻有画像,雕刻手法为高浮雕和浅浮雕相结合。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宁戚冢
【宁戚冢】为春秋时期墓葬。位于平度市马戈庄镇冢东村西约300米处的高台地上,墓葬高大如丘陵。据《平度乡土志》记载,春秋时期,齐国伐东莱,宁戚大夫死于行军途中,士兵用战袍兜土筑成此冢。宁戚,春秋卫国人,一说为莱之棠人(即今平度市西北唐田一带),因家贫无以自进,为人挽车商贾,因而至齐,宿于郭门之外,逢齐桓公与管仲夜出,乃击牛角而歌,桓公闻之,认为宁戚乃怀奇蕴知之才,加之管仲引荐,遂拜为上卿,与隰朋、宾须等同为齐国“五子”,辅佐齐桓公,著有《相牛经》一卷。清雍正七年(1729年),平度知州姚廷槐于墓道东面立“宁公碑”,又立“宁戚饭牛处”碑于平度城西500米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妹琢遗址
【三妹琢遗址】为商周遗址。位于胶州市铺集镇三妹琢村南约100米处的稍高台地上。遗址南有一条季节性河流,中部有一宽约15米的凹状小沟,断崖处暴露有大量陶片。1988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200米,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土质松软,呈灰褐色,夹有灰土层。文化层厚约1米。遗址中采集的遗物主要为陶片,以灰褐陶为主,可辨器形有鼎、碗、盆等。遗址现为农田,保存较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董大庄遗址
【董大庄遗址】属龙山文化遗址。位于胶南市洎里镇董大庄村东南部的高台地上。遗址的东部是一条县级公路,西边有一条季节性河流。1981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00米,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土质松软,土色为灰褐色,文化层厚约1~2米。从遗址中采集的人工遗物有陶片和石器,各类陶片中以夹砂黑陶为主,其次为泥质黑陶、泥质灰陶。陶器以磨光素面为主,有纹饰的较少,纹饰有弦纹、堆纹、划纹等。可辨器形有鼎、罐、杯、盆等。石器有斧、铲等。石器和陶器特征均属龙山文化时期。遗址现为农田,保存较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度韩村遗址
【韩村遗址】属大汶口――商周时期文化遗址。位于平度市明村镇韩村村南100米处的高台地上。遗址西临胶莱河,中部有一条被河水常年冲刷而成的大沟,将遗址分成了东西两部分。遗址南北长700米,东西宽400米,总面积约28万平方米。1988年文物普查时发现。1992年5~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青岛市文物局、平度市博物馆联合对韩村遗址进行了第一次发掘,发掘面职256平方米。发掘结果表明该遗址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层厚l.5~3米。上层为商周时期遗存,下层为大汶口早期文化遗存。大汶口文化早期的遗迹有灰坑、房基残迹,遗物有石器、陶器、骨器等。石器有石刀、石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鲁格庄遗址
【-庄遗址】属东周文化遗址。位于莱西市马连庄镇-庄村东150米处的稍高台地上。遗址东临大沽河,一条南北向的大堤穿过遗址西部。遗址南北长500米,东西宽200米,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1983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呈缓坡状,遗址内涵丰富,文化层厚1~1.5米,地表暴露有灰坑等遗迹。采集的标本中以陶器最为丰富,主要有矮裆袋足鬲、簋、豆、盂、罐、鼎等;陶质以泥质灰陶为主;纹饰主要有绳纹、篮纹等。铜器有剑、镞、锯等。遗址现为农田,保存较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沙梁遗址
【沙梁遗址】属龙山文化遗址。位于平度市南村镇北沙梁村西500米处。1988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所处位置原来地势较高,后经不断取土与周围持平。东距青沙公路300米,北部有一条季节性小河自东向西流过。遗址东西长250米,南北宽200米,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土质松软,呈灰褐色,文化层较厚。遗址中采集的人工遗物有陶片和石器,各类陶牛中以夹砂黑陶为主,其次为泥质黑陶、夹砂灰陶及泥贡灰陶。陶器以磨光素面为主。有纹饰的较少,纹饰有弦纹、堆纹、划纹等。以轮制为主。可辨器形有鼎、罐、杯、盆等。石器有斧、铲、刀等。石器和陶器特征均属龙山文化时期。遗址现为农田,保存较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戈庄遗址
【高戈庄遗址刀】属龙山文化遗址。位于胶南市藏南镇高戈庄村南300米处,1981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坐落在两条南北向小河中间的高台地上,当地群众称之为“南棚”。遗址东西长300米,南北宽200米,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遗址内涵丰富,文化层厚0.5~1.5米。地表散见有陶片、石器、兽骨等。遗址中采集的人工遗物主要是陶片和石器。陶片中以夹砂黑陶为主,其次为泥质黑陶和夹砂灰陶,另有少量的泥质灰陶。器表大多素面,其中泥质陶多磨光,纹饰主要有弦纹、附加堆纹、锥刺纹等。陶器大多轮制。可辨器形有鼎、罐、鬻、器盖等。石器有斧、刀、凿、镞等。遗址现为农田,保存较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头遗址
【河头遗址】属大汶口文化晚期――龙山文化遗址。位于胶南市张家楼镇河头村北300米处的高台地上。遗址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00米,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1981年文物普查时发现。修建中的同三高速公路穿过遗址的东北部。遗址的西侧有一条季节性河汽――兰子河。遗址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层厚约2米,圮面暴露有陶片、石器等。出土遗物有石斧、石凿、石镞、陶高柄杯、陶鼎、陶罐等。遗址现为农田,保存较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庄遗址
【大庄遗址】属龙山文化遗址,兼有汉代遗存。位于胶州市洋河镇大庄村西50米处。1989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座落在洋河东岸的台地上,西部靠河流处已遭部分破坏。遗址南北长300米,东西宽150米,面积约4.5万平方米。土质松软,呈灰褐色。遗址未经钻探,从遗址西部的断崖看,文化层厚度在1~2米之间。地表散见有陶片、石器、兽骨等。遗址中采集的人工遗物主要是陶片和石器。陶片中以夹砂黑陶为主,其次为泥质黑陶和灰陶。器表以素面为主,有少量的弦纹、附加堆纹、刻划纹等。陶器大多轮制。可辨器形有鼎、鬻、盆、罐、豆等。石器有刀、锛、斧、磨石等。根据器物特征分析,其时代应为龙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亩地遗址
【四亩地遗址(李子行)】属龙山文化遗址。位于胶州市洋河镇李子行村南约300米处的高台地上。遗址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50米,总面积3万平方米。1988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东为艾山,十八道河从遗址的南、西、北三面环绕流过。遗址未经钻探,从断崖上看,文化堆积厚度在0.5~1米之间。地表散布有大量陶片、石器、兽骨等。采集的人工遗物主要是陶片和石器。陶片中以夹砂黑陶为主,其次为泥质黑陶和夹砂灰陶,另有少量的泥质灰陶。器表大多素面,其中泥质陶多磨光,纹饰主要有弦纹、附加堆纹、划纹等。陶器大多轮制。可辨器形有鼎、罐、鼽、器盖等。陶叶中发现了少量的蛋壳陶片,代表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丁戈庄遗址
【丁戈庄遗址】属大汶口文化遗址。位于即墨市皋虞镇丁戈庄村北约20米处的比较平整的台地上,海拔高度10米左右。1981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的东、北、西和西南均为高山,东南距黄海3公里。皋虞至鳌山卫公路从遗址的西部经过。遗址北部有丁戈庄河自西向东流过。整个遗址地势由南往北逐渐降低。遗址东西长180米,南北宽130米,总面积约23400平方米。土质松软,呈灰褐色。钻探结果表明,遗址的东部堆积最厚,深达1.4米,而西北部较薄,西部与南部破坏严重。地表散见有陶片、石器、红烧土块及大量的贝壳,属典型的贝丘遗址。遗址中采集的人工遗物主要是陶片和石器。陶片中绝大多数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贤都遗址
【西贤都遗址】属龙山文化遗址。位于莱西市望城街道办事处西贤都村西20米处的西贤都遗址坡地上。1979年文物调查时发现,1983年文物普查时又进行了复查。遗址呈北高南低的缓坡状,南临大沽河的支流贤友河,西贤都通往望城的村级公路穿过遗址南半部。遗址南北长180米,东西宽150米,总面积约2.7万平方米。土质松软,呈灰褐色。遗址的南边为4~5米高的断崖,上面清楚地暴露出文化层和灰坑等遗迹。文化层厚约l米,有的灰坑则深达2~3米。由于遗址南部破坏较为严重,因此地表散布大量的石器、陶片、兽骨、红烧土块等。石器主要有斧、铲、刀等,大多刃部磨光。在采集的陶片中,以夹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青遗址
【长青遗址】属大汶口文化遗址,兼有商周文化遗存。位于莱西市沽河街道办事处长青村东北约20米处的高台地上。遗址北部为一座小型扬水站,南边为断崖,长广河自北向南环绕流人大沽河。1987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00米,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土贡松软.呈灰褐色,文化层厚1米左右。地表散布有陶片、兽骨、红烧土块等,采集到的人工遗物主要是陶器。其中商周时期的陶器以夹砂灰陶为主,器表多饰绳纹,可辨器形有鬲、簋、豆、罐等。大汶口文化的陶器以夹砂红褐陶为主,其次为夹砂灰陶,另有少量的泥质灰陶;器表多为素面,纹饰有划纹、附加堆纹、锥刺纹等;制法多为手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左家院遗址
【左家院遗址】属大汶口文化遗址,兼有岳石文化、商周文化遗存。位于莱西市唐家庄镇左家院村西北130米处的高台地上,群众称为“圩子里”。大沽河自北而南绕过遗址,南部有一条东西向沙石公路。遗址南北长160米,东西宽100米,总面积约1.6万平方米。1987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大体分为两个区域。台地高处为大汶口文化遗存,地表暴露有灰坑等文化遗迹及陶片、红烧土块等文化遗物,文化层厚约1~2米。山岗下有岳石文化和商周时期的遗迹和遗物,文化层堆积较薄。遗址中采集到的人工遗物主要是石器和陶叶。石器有大汶口文化的石磨盘、石斧、石铲等。陶叶大多为大汶口文化时期。以红陶和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