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青岛市旅游
青岛市景点介绍
东风渡槽
东风渡槽位于望街道埠后村西,年代为1975年,类别为近现代建筑。2018.2.12,东风渡槽被公布为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徐家寨遗址
徐家寨遗址位于日庄镇徐家寨村西北,年代为汉,类别为古遗址。2018.2.12,徐家寨遗址被公布为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顺德故楼
福顺德故楼位于莱西市烟台路西蓬莱路南,年代为中华民国(1933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05.2.5,福顺德故楼被公布为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莱阳县立第二小学旧址
莱阳县立第二小学旧址位于莱西市水集街道办事处义疃店村南,年代为中华民国20年(1931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05.2.5,莱阳县立第二小学旧址被公布为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萌山区殉国烈士纪念塔
萌山区殉国烈士纪念塔位于莱西市南墅镇北泊村东南1.5公里处,年代为1946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2013.10.10,萌山区殉国烈士纪念塔被公布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柱山摩崖刻石
【天柱山摩崖刻石】天柱山,古称高宝山,位于平度市北25公里,属葡萄之乡的大泽山脉,海拔280米。天柱山名,为北魏光州刺史郑道昭所称:“以其孤上千云,傍无溪鹿,因以名之”。但天柱山之所以显名,还因为有著名的北魏刻石,这些刻石都是我国稀有的书法石刻艺术的瑰宝。山中除有郑文公碑外,还有东汉、东魏、北齐以及金、元等历代刻石。郑文公碑,在天柱山之阳亦称郑文公之碑,称其为上碑,是因郑道昭此后在莱州市云峰山觅得佳石又刻郑文公碑,称做下碑。两碑文字大体相同,但下碑结衔下刻有“草”字,字数也少有出人,故又有草稿之说。上碑全称《魏故中书令秘书监郑文公之碑》,郑文公乃郑羲之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崂山白云洞
白云洞位于崂山县王哥应镇刁龙嘴村西北山顶,建于唐天宝二年(743年),历代均重修。白云洞由四块巨石结构而成,以洞口四周一年四季为白云缭绕而得名。洞内宽深10丈,十分宽敞,面积达30平方米,可站立数十人。洞外有青龙阁、迎宾楼等建筑。原有房屋24间。洞前两株银杏,合抱如伞,枝叶茂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青岛支部遗址
中共青岛支部遗址位于青岛市四方区海岸路18号,时间1923~1928年。1923年,中共“一大”代表,中共山东党的创始人之一邓恩铭来到青岛,开展党团的发展与-工作。1924年在王象午家中(海岸路18号)建立了中共青岛支部,邓恩铭任书记。在中共菁岛早期活动中,海岸路18号一直是中共青岛地方组织的重要活动地点,一些重要的会议曾在这里召开,中共山东党执行委员会书记王尽美、中共青岛地方纽织负责人李慰农均曾在此住过。1925年5月,刘少奇以“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名义来青岛视察工作时也住在这里:海岸路18号是一栋红瓦平房,房间为两大间和两小间,面积50平方米。原是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彭寿莘故居
【彭寿莘故居】位于平度市城关街道办事处,故居为四合院,共8间房屋,建筑面积约120平方米,砖石结构,是彭寿莘自建房。彭寿莘(1870~1947年),字子耕,北洋政府时直系军队的重要将领,曾任旅长、师长、干威将军。1945年,任平度县抗日民主政府特邀参议员。平度解放后,任平度县人民政府特邀参议员。1997年,故居由原址迁建于城东现河公园院内。现由平度市文化局使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岛国际俱乐部旧址
【青岛国际俱乐部旧址】位于市南区中山路l号。始建于1910年,德国青年派风格俱乐部建筑。德人建筑师库尔特・罗克格设计,占地面积3234平方米,建筑面积1891平方米,砖石木结构。地上2层,地下1层,有0-。德国三段式造型,平面呈不规则形。花岗粗石砌基,沾灰墙,折坡屋面,有气窗。正门南向,登13级石阶引梯至一层,4根圆石柱撑起挑廊,上为二层露台。主立面南向作折角处理,西南角现为入口处,有宽敞走廊兼休息厅,人字形地板,有高2米雕饰护墙板,砌有德国蓝色釉瓷壁炉和贴瓷座椅。天花板露木装饰,木挟梯宽大美观,房间宽敞明亮,建筑造型典雅美观。现为青岛科技
山东路矿公司旧址
【山东路矿公司旧址】位于市南区广西路14号,建于1899~1902年,德国在青岛设立的公司。山东路矿公司是1912年由原成立于1899年6月的“山东铁路公司”和成立于1899年10月的“山东矿务公司”合并而成,是当时德国掠夺山东矿产资源的重要机构。此建筑为德国三段式,占地面积约594平方米,砖石木结构楼房,高约14米。二层,有0-和地下室。灰岩石砌基并呈条状镶砌墙体和墙角,折坡屋面,东西墙面中有高直屋檐,下为露木装饰。一、二层房间高4米,松木地板和黄朱瓷瓦两种地面,北边置有木挟梯至0-,整体建筑结构严谨、坚实,无多余雕饰。
伊尔蒂斯兵营旧址
【伊尔蒂斯兵营旧址】位于市南区香港西路2号。建于1899~1901年,为德占青岛时三大兵营之一。座落在太平山南麓,依山面海。占地面积65932平方米,有兵舍、官舍各两栋,平房20栋,总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砖石木结构,德国军官米勒上尉设计。主建筑为兵舍,坐北朝南。地上2层,地下1层,平面呈围字形,中轴线式布局,中部和两翼凸出。花岗石砌基,清水勾缝粉饰,隅石勒墙角,石条嵌券门、窗套,大斜坡屋顶,檐口伸出墙外间距大,属南欧式建筑风格。正门南向,精美刻花石柱支撑挑台,屋面中部高起大三角山花墙,左右斜坡顶下一、二层露木敞廊走道与两边翼楼相接。侧翼的北面有尖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美国教会医院
【美国教会医院】位于平度市城关街道办事处南关村。1891年美国基督教传教士谢万禧来平度传教,并随后建立了医院、教堂和学校,占地面积7704平方米。平度解放后,由于种种原因,教堂和其它建筑已被拆除,目前仅医院一栋建筑尚存。教会医院.占地面积580平方米,建筑面积812平方米,砖木结构,地上3层,地下1层。因建筑两侧起脊处呈八角形,所以当地百姓俗称为“八角楼”。整个建筑布局严谨,错落有致,既有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风格,又颇具西方建筑之神韵,可谓典型的中西建筑结合的代表。现归解放军某部使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青岛灯塔
【小青岛灯塔】位于青岛湾内小青岛的最高处,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为德国人修建。于1915年7月17日首次启用,是船只进出青岛湾的最重要航标。该塔有“琴屿飘灯”美称。解放后,对灯塔进行了大规模修建,增高了塔身。建筑总高18米。整个灯塔形状为底宽上收的宝塔状,有基座,登6级石阶至一层,塔门北向,花岗石嵌券门。基座及二层均为八角形,花岗条石砌筑。第三层为圆柱形,上有钢板尖顶,铆钉连接。塔内有30级石质螺旋楼梯。塔下有同时所建的看灯塔用小平房,石砌、瓦面、券门,建筑面积20平方米。现保存完好,由交通部青岛海监局航标处使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团岛灯塔
【团岛灯塔】位于市南区团岛西南,海拔24米。建于1900年,为八角形砖石结构,共3层,地下1层,建筑总高15.4米,正门北向。地下室为机房和仓库。内有螺旋式花岗岩石楼梯直通塔顶,水式铜管挟手。三层为灯室,内为环周玻璃窗,外有铁制环形露天平台,中部有德国制造大型水晶石折光鼓形透镜.射程可达15海里。围绕灯塔下有平房,花岗蘑菇石而基,正门北向。当海雾达到一定浓度,塔上就会发出类似海牛的鸣叫。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灯塔及各种设施遭到破坏。日本第一次占领青岛后,修复了各种设施,并保留了灯塔和机房等德式建筑。现为交通部青岛海监局航标处使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汇泉炮台遗址
【汇泉炮台遗址】位于市南区东部海滨的汇泉角上。设有炮台1座,旧称会泉岬炮台,1902年建成,是德国在青岛自建的第一空炮台。北洋军阀张宗昌曾加以修建,炮台由石块和钢筋混凝土筑成,占地面积9万平方米,设大炮5门。地下室设施完备,指挥室、寝室、仓库及炊事、洗濯室等布局井然。并有轻便铁道专为运输弹药之用。地面以茂密丛林为掩护,周围护以电网。另有“汇泉炮台之址”石碑―通,碑高1.5米,碑之南有一观澜亭,上镶“观澜亭记”碑,1920年立。汇泉炮台于1914年德国军队投降时自行炸毁。现遗址尚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德宫
【崇德宫】位于平度市红旗路91号,清代,崇德宫俗称“老子庙”,其始建年代已不可考。据宫内出土残碑载“未有此城,先有此宫”推断,应建于汉末,后代屡有修复,现主体建筑为清末民国初时修建,占地面积2078平方米,大殿面阔5间,为歇山式建筑,建筑面积201平方米。殿内原塑老子像,解放前遭破坏,现为平度市博物馆陈列展室。院内迁建于此的原民国干威将军彭寿莘家园内的集粹亭,另有仿古建形式的碑廊,嵌汉画像石及历代碑刻墓志铭等数十方。崇德宫为平度市区较古老的建筑,此建筑对研究平度城市的历史变迁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干佛阁
【干佛阁】位于平度市城关,始建于明天启年间,清顺治时重修。阁主体建于宽阔高大的石砌拱门之上,南北长18米,东西宽13米,高7米,通高近20米。为重檐歇山式建筑、形若城楼,素有“鲁东名阁”之美称。1993年,平度市人民政府拨款对千佛阁进行了维修,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重新塑造了阁内塑像,绘制了平度历史上重大事件的壁画,增添了文字,更换了部分木构件和瓦件,目前已对外开放。千佛阁结构精巧,匠心独具。有很高的科学和观赏价值。同时对研究明清时期平度城市历史的变迁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观象山地磁房
【观象山地磁房】位于青岛市观象山上,现属观象山公园。青岛观象山的地磁房,建于1905年,是国内第一座地磁房。1905年3月6日,德国政府派麦以斯曼博士任莰溴氕象天测所所长(隶属于德国海军),为其需要,除气象观测外,又先后增加地震、地磁、地形测量等观测项目。地磁房房屋结构为灰、石结构,所用原材料完全按照建地磁房的标准,经严格的化验检查的石灰石、石灰、木材、铜活页和铜钉等不含铁的材料筑成。地磁房建筑长6.73米,宽6.51米,墙厚0.6米,高5.8米;房顶为木架,油毡纸和三等。建筑面积为43.8平方米,使用面积29.5平方米,总占地面积为576平方米,四周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于姑庵
【于姑庵】旧名“黄德庵”,位于青岛市四方区错埠岭村东南半里许的山坡上。据《即墨县志》载,清同治年间,错埠岭一带名“岭上”,至光绪初年,又改称“环埠岭”,以后,又因其岭埠高矮相错,群众又俗称“错埠岭”。于姑庵相传始建于唐代,明、清、民国均有重修、扩建。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现存殿宇、堂舍25间,整个建筑坐北朝南,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山门、大殿,另外有东、西配殿及东、西厢房,大殿面阔3间,均硬山式青砖灰瓦。山门南土丘之上有殿堂3间,原有吊桥与山门相联,现吊桥已毁。明代初年,错埠岭村有一于姓女出家为道姑;并在原黄德庵废圯处,重新修建了一座道庵,改名于姑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