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杭州市旅游
杭州市景点介绍
西施古迹群
在临浦镇通二村一带,古称苎萝乡,相传为越国美女西施故:里,今有西施古迹群14处。苎萝山、--石在西小江东边,海拔127米。清康熙《萧山县:志》载:“苎萝山在县南二十五里苎萝乡,下有西施宅,上有--石。”相传西施妆毕,将姻脂水泼于石上,日久变红;又说,为西施告;别故乡时,泣血所致。“石留--延朝旭,江带春纱绕绿芜”,清单隆周诗即咏此,今开宕取石,多有损伤。浣纱溪在苎萝山西,南源麻溪,北汇西小江,流经通二村、施家渡等村,长约2500米,宽15米至20米,两岸绿树,流水清澈。西施从小喝浣纱溪水长大,长成后常在溪边浣纱,故名。唐代范摅《云溪友议》:“王轩游西小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梦笔桥
梦笔桥俗称江寺桥。位于城厢镇文化路江寺前,跨城河,为单孔石拱桥。南宋《嘉泰会稽志》载,为南朝齐建元(479—482)中建,传取江淹“梦笔生花”事名。现桥为清代重修。桥长14.5米,面宽2.5米。桥孔跨径5米。拱圈以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桥上设栏板、望柱。1984年,在桥畔立一石碑,镌“古梦笔桥”,祝遂之书华镇咏桥诗。1993年4月,萧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南朝齐建元中建,取江淹“梦笔生花”事名。现桥为清代重修,单孔石拱桥。南北走向,跨于江寺前城(萧绍运河)上。桥长14.5米,面宽2.5米。桥孔跨径5米。拱圈以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桥上设栏板、望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回澜桥
回澜桥位于城厢镇萧山精神病院北侧。建于1792年,桥面总长度为21.4米,跨径8.8米,天高5.45米,桥面宽3.8米,南北两边均有石阶21级。桥的东西两侧石壁上均嵌有条石楹联一副,上联道“半市七桥足征东土人烟聚”,下联为“一河六塔汇使南流地利兴”,反映出当时萧山的繁荣景象。究其含意:“半市七桥”,若从回澜桥从东向西依次排列,应为:回澜桥、东阳桥、板桥、凤堰桥、江寺桥(梦笔桥)、仓桥、市心桥。“一河六塔”,因年久失传,无法列举。但在记忆中,城南原大通桥(石拱桥,上世纪80年代被拆)北侧有一座古塔,此塔在大跃进年代被拆除,据说当时曾从塔基底层挖出青花瓷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祗园寺
祗园寺位于城厢镇体育路9号,是萧山最具规模,也是佛教禅宗中较为规范的一座寺观,是古代萧山乃至整个浙东地区颇有影响的佛教胜地。据南宋嘉泰《会稽志》记载:该寺是东晋六年(331)由一位名叫许询的士大夫舍宅改建的,初名崇化寺。佛教传入萧绍地区始于东汉灵帝中平年间(184-189),也就是说,祗园寺初建时距佛教传入萧绍仅只有百余年,其历史渊源可谓流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寺
江寺,南朝齐建元二年(公元480年)江淹子昭玄舍宅建寺,为萧山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保单位。江寺公园因依江寺而名。公园占地30030平方米,原址及相邻改造地块为居民住宅,房屋破旧,密度大,是萧山旧城改造的难点。区政府为实现“创大都市强区,建现代化萧山”的目标,下决心将该地块进行改造,列为2001年度为民办实事的十件大事之一。共拆迁居民821户,拆迁面积达58000余平方米,创萧山旧城改造拆迁历史之最。公园为我国传统的寺观园林风格,依托江寺,除融江南古典园林特色外,还深刻挖掘萧山文化底蕴,为萧山城区历史文化的又一载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节孝承恩坊
节孝承恩坊,位于萧山区义桥镇新坝村上埠西37号南,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石质,仿木构,四柱三间五楼,歇山顶,面阔8.3米,高9米。牌坊浮雕麒麟、仙鹤、斗拱组合,象鼻昂作,四角起翘。脊顶两端吻兽,中间栏杆式装饰。建筑结构紧密,用材讲究,式样美观,采用浮雕、透雕等多种雕刻手法,保留了清代的建筑艺术风格。该牌坊为萧山区保存最好的牌坊。据乾隆《萧山县志》记载:倪润妻金氏29岁守寡,76岁去世,雍正七年(1729)受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朱凤标墓
朱凤标墓位于所前镇山里沈村里仁岭。朱凤标逝世后葬于山里沈村上年王山,文革期间被毁,1994年重修。墓前面列有曾孙朱家氵晋书的圣旨;两侧镶有华标、石兽等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萧山白龙寺
航坞山上有一座白龙寺,坐北朝南,三进神殿,为北宋熙宁(公元1068——1077年)年间所建。白龙寺几经沧桑,时毁时建,现存后殿是明代建筑,最后一次修建为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正殿内有“暗龙湫”(又称龙井、隐泉),活水清冽,常年不干,堪称一奇。寺后有一白龙潭,潭水旱涝不枯不溢。到庙里来顶礼膜拜者,多借签筒、签书,求子求学求婚姻,求财谋事问病延寿消灾之类。香客曰:求此庙之签可预告凶吉祸福,甚是灵验。现白龙寺的“航坞听梵”已被列为与“湘湖云影”齐名的“萧山十景”之一。若想体验一种静穆,那就去航坞山上的白龙寺。僧人唱经的时候,随着众人盘膝而坐,遁空一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蜀山遗址
蜀山遗址坐落在河庄镇蜀南村蜀山,1956年发现,经考古发掘,出土青铜矛、纺轮、稻谷灰化石、鹿角等100多件,陶片10余筐。第一、二层为距今2300年至2700年间的商周时期的印纹陶堆积层,第三层属良渚文化堆积层。1987年又出土玉璧、玉琮、石钺等7件文物,均属良渚文化典型器物。蜀山原是钱塘江边一座小山,历史上钱塘江几度改道。蜀山忽南忽北,变化不定。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堆积层,起着浙江古文化南北交流融合的作用。蜀山遣址是我省现存一处高祭台类型文化遗址,别看其海拔只44米,正应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古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同泰药店
张同泰药店创始人张梅,浙江慈溪人。清嘉庆五年(1800年)在杭州新宫桥下开设茂昌药号。嘉庆十年,盘进沈同泰药号而取名为张同泰。咸丰初,他购地4余亩把张同泰扩建成杭城一流的大药店,并在靴儿河下等地增开益元参号。张同泰生产各种丸散,膏丹,药酒,在杭嘉湖一带享有盛名,和胡庆余堂,叶种德堂齐名号杭州三大药堂。民国元年,药店经大规模翻建后,新屋落成,重建石墙门,上刻“万象”商标。“张同泰”镀金大字熠熠生辉,大门两旁悬挂“张同泰道地药材”铜牌,自制传统成药360余种。文革期间,张同泰铺面雕花匾额碑刻,悉被砸毁,改名春光药店,原建筑面积2596平方米,1981年部分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潮寺旧址
大明万历年间,杭州高僧莲池大师为弘扬佛法、利益众生,遣弟子在古城草桥门外的大堤旁修建了一座大庙,寺内有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经书房及众多的香客房舍,铸有大钟。因濒临钱塘江口,朝听潮、夜闻汐而起名为海潮寺。清嘉庆年间,海潮寺又进行了大规模地扩建,拥有有殿宇僧房客舍三百余间,与灵隐寺、净寺、昭庆寺被并称为杭州“四大丛林”。一九四四年,秋季,海潮寺遭雷击失火,大雄宝殿和藏经楼等诸多建筑被焚,仅遗天王殿及部分经堂僧舍。大跃进年代,这里建起了杭州橡胶厂,并发展成为今日的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2012年初,杭州市规划局计划在钱塘江的南北两岸复建海潮寺,分为海潮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文韶大学士府
王文韶大学士府建于清末,属中式宅院,位于清吟巷3、9、10、11号。原为清末重臣、大学士王文韶府邸。王文韶祖上曾居清吟巷,后家道中落。待王文韶重兴家业,当上大官后,了解到曾有五只红蝙蝠绕梁飞行于祖宅的吉利之兆,遂耗巨资兴建规模宏大的住宅。保护范围:文物本体外扩约3—15米范围,东至东侧清吟巷东界,南至清吟巷南界,西至西侧小巷西界,北至清吟街南侧道路红线,总面积为5244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一级建设控制地带:东至东侧道路红线,南至清吟巷以南约25米,西至龙华巷东侧道路红线,北至清吟街南侧道路红线,总面积为10365平方米。二级建设控制地带:东至紫金观巷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圣果寺遗址
圣果寺遗址年代为五代至明,位于将台山与凤凰山之间笤帚湾西面。圣果寺,又名胜果寺,原称崇圣寺。隋文帝开皇二年始建,唐昭宗乾宁间元著文喜禅师重建。宋室南渡,这里被划作殿司衙,徙寺包家山。元还故址,至正年间毁,明洪武年间重建。此地虽迭经变幻,但存留的古物颇多,可以说是凤凰山古迹最集中的地方。有西方三圣浮雕、十八罗汉造像,宋高宗赵构手书“忠实”两字题刻,还有凤凰池、放光岩以及赏月佳景月岩等名胜。保护范围:现状遗址范围,西北至140米等高线处,总面积为36169平方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方回春堂
中华老字号“方回春堂”,坐落于杭州著名的历史街区河坊街上,创建于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据载为钱塘方清怡先生所创。方清怡,字“再春”,寓“回春”,故将自己的药号命名为“方回春堂”,以期“逢凶化吉,妙手回春”。方清怡出身于中医医药世家,精通药理,擅长儿科,以家传秘方精制的小儿回春丸享誉杭城。回春堂家底雄厚,是晚清时期操纵杭城药材市场的六大药铺(胡庆余堂,万承志堂,叶种德堂,张同泰堂,泰山堂及回春堂)之一。方回春堂拥有二千五百余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整体布局为典型的明清江南传统特色,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即国药馆、国医馆、参号。国医馆是浙江省、市定点医疗机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山中路近代建筑群
中山中路历史文化街区,是反映杭州历史变迁和历史风貌的街区之一,街区历史风貌以近代历史建筑为主要特色。“中山中路近代建筑群”,例如浙江兴业银行旧址、盐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地方银行旧址、四拐角之万隆火腿店、四拐角之张允升百货店、四拐角之孔凤春、四拐角之宓大昌、叶种德堂、万源绸庄旧址等,有的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有的是仿西方古典和中西合璧式建筑风格等。这些风格各异的老房子都已得到保护性的修缮维护。中山中路是一条杭州老字号最集中、历史建筑最原汁原味的步行街。中山中路近代建筑群—叶种德堂叶种德堂在中山中路最南端,靠近鼓楼处,清末民国初杭州的著名中医馆,现建筑为民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洋关
洋关位于拱宸桥市二医院内。1895年清政府于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签订《马关条约》,杭州被迫成为开放商埠。同年10月,商定在拱宸桥附近划出土地作为日本商民居留贸易之地。公共通商场与日租界的设立,正式撕开了杭州对外通商的口子,英、美等国均要求在拱宸桥的通商场内租地经营,浙江巡抚只得“照复诸国”,拱宸桥一带遂成为各帝国列强经商、投资、掠夺的乐园。因应这样的情势,清政府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6、7月间,在杭州设立“海关”开港通商,当时杭州“海关”的全称为“杭州关税务司署”,即人们所说的“洋关”,关署建在杭州拱宸桥通商场(现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1896年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杭州东岳庙
建于北宋的东岳庙历史上几经沧桑,但它始终是杭州人节俗文化的汇集点。现存东岳庙占地面积2470平方米,分“山门”、“中庭”、“主殿”、“后殿”与“厢房”5个片区。对外开放后,游客在山门口将首先看到一块宽约5米的屏匾,匾上“善恶昭彰”4个大字为清代布政司方某所书。山门内左右两壁前,重铸了4尊太尉铁像。这4尊铁像分别称“灵应”、“福佑”、“忠正”、“顺佑”侯,杭州人俗称“铁哥”,铁像始铸北宋末年,元末重铸。正殿为东岳庙主大殿,殿正上方“东岳之殿”为南宋理宗字迹。进入主殿,便见东岳大帝木雕彩色坐像,东岳大帝左右两侧,增设了炳灵公、火神和碧霞元君。为丰富文化内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欢喜永宁桥
欢喜永宁桥年代为清代,位于石桥镇石桥村。原名李王桥,横跨上塘河,系单孔拱形石桥。长47米,宽6.5米,高7.5米,桥栋上安有石狮8只,原名为里王桥,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据《杭州府志》载:“永宁桥在堰东北七里,旧为渡曰李王渡,乾隆三十五年创建石梁跨在河南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涌金门
涌金门为古代杭州西城门之一。五代天福元年(936年),吴越王钱元瓘引西湖水入城,在此开凿涌金池,筑此门,门濒湖,东侧有水门(亦称涌金闸)。传说为西湖中金牛涌现之地,因而得名。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增筑城垣,改称丰豫门。明初,仍复旧名。涌金门历来是从杭州城里到西湖游览的通道,为市区繁华地段,城门楼上有楹联曰:“长堞接清波看水天一色;高楼临闹市绕烟火万家。”西湖游船多在此处聚散,故有“涌金门外划船儿”之谚。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南巡来杭,从城内河道(今浣纱路、开元路)出涌金水门游西湖。民国二年(1913年)杭州开始拆城,继拆除“旗营”之后
灵顺寺
灵顺寺,创建于公元326年(东晋咸和年间),为杭州最早的名刹。印度高僧慧理和尚在杭州所建五灵之一,北宋年间,因寺庙内供奉北宋初年因寺内供奉了“五显财神”始称“财神庙”。明代因设殿别名“华光”故又称“华光庙”。因灵顺寺地处杭州最高峰,古刹壮观,历史悠久,故历代帝王及文人墨客多登临观瞻。公元1107至1110年(宋微宗大观年间)赐寺额“灵顺”,康熙帝留“华光庙”墨宝,乾隆帝赐“财神真君”并赋寺一首,唐代诗人方干,宋代文豪苏东坡,名代才子邓林,姚肇等均留诗词与寺庙之中。江南才子徐文长登山游寺谓平生所仅见灵顺寺,故留下“天下第一财神庙”墨宝,至今刻匾存于寺内。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