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杭州市旅游
杭州市景点介绍
杭州章太炎故居
章太炎故居,建于明末清初,属中式宅院,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仓前老街。在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的南端,余杭仓前的塘河畔,曾经诞生过一位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家、思想家和国学大师章太炎。章太炎故居就位于仓前老街的中段,包括故居本体、游客服务中心、国学研修中心、国学讲堂和临时展厅等部分。其中故居本体建筑面积811平方米,坐北朝南,共四进一弄,由轿厅、正厅、内堂、书房、避弄等组成,为晚清时期建筑。先生在此出生成长,并度过了对其一生产生重要影响的二十二个春秋。故居前三进为历史场景的再现,展示了太炎先生青少年时期故居的风貌;第四进辟为展厅,以多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手法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于谦故居
于谦故居位于杭州南宋御街-清河坊景区,河坊街祠堂巷北端尽头,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清河坊祠堂巷42号,距离西湖仅一公里。明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于谦案昭雪,故宅改建为怜忠祠,以资纪念。现故居已照原貌修缮一新,陈列于谦生平事迹,尚留旗杆石、造像碑等遗物。故居免费向公众开放。故居一进有井一口,一面靠墙,三面由石栏杆围住。当年于谦在这里汲水,井圈内壁绳痕还在。井边有一间十余平方米的起居室,于谦在这里起居,在井边洗漱后开始一天的晨读。主建筑“忠肃堂”,原是故居的厅堂,陈设简单,一眼望得到底,一如于谦清白的一生。“忠肃堂”门廊的一副对联:“吟石灰、赞石灰,一生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牛皋墓
牛皋墓地牛皋原墓于1955年清理孤山墓葬时废,1983年重建,1987年重修。现墓位于杭州西湖栖霞岭剑门关紫云洞口,坐西朝东,成圆形拱顶,下条石围砌,上封土植草。直径3.5米,高1.8米。-圈式短墙,依山傍道。墓前立“宋辅文侯牛皋之墓”碑,墓道前构筑两柱一间石坊。墓碑及石坊为重修之物。《西湖新志》卷九记载:“宋辅文侯牛皋墓,在剑门岭紫云洞南,新修。”保护范围:现存墓区,东、西至游步道,总面积为640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东至保护范围外扩约30米、至80米等高线处,南至保护范围外扩约60米,西至保护范围外扩约70米、至西侧山道,北至保护范围外扩约80米、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叶村乡土建筑
时代:明至民国地址:中国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大慈岩镇,毗邻兰溪市。新叶村西为玉华山,为祖山,北为道峰山,为朝山,村东和村南各有一个小土丘为狮山、象山。这里的村民多叶姓。2010年被列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南宋嘉定元年,始祖叶坤从寿昌湖岑畈入赘玉华夏氏,后夏氏逐渐湮没不闻,而叶氏则繁衍成庞大的氏族聚落。现已传至第29代,共有人口3900多人。新叶村内有保存较好的16座古祠堂、古大厅、古塔、古寺和200多幢古民居建筑,被誉为“中国明清建筑露天博物馆”。主要古建筑有西山祠堂(万萃堂,祖祠)、抟云塔、文昌阁、有序堂(总祠)、进士第、永锡堂、种德堂、崇仁堂(分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隐寺石塔和经幢
时代:五代、北宋地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灵隐寺内。两石塔始建于五代或北宋初,系钱弘俶重建灵隐寺时而立,当时立塔四,今唯存大雄宝殿前东西两侧之双塔。两石塔相距42米,皆为八面九层,仿木构楼阁式塔。两经幢分别位于天王殿东西侧,据经幢所镌之《建幢记》及附记中所载:石幢由吴越国王建造于北宋开宝二年(969年),原立于钱氏家庙奉先寺,后吴越国纳土于宋,奉先寺毁,乃于景佑二年(1035年)由灵隐寺住持延珊迁建于今址,原为十二层,现已残损,为多层八面形,下部三层须弥座,幢身上刻“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和“大佛顶陀罗尼”-。灵隐寺两石塔两经幢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俶塔
时代:五代、明、民国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宝石山上该塔是一处建于五代十国时期的汉族古建筑。又名保叔塔、宝石塔、宝所塔、保所塔。据载始建于五代后周年间(948年—960年),原为九级,北宋咸平年间(998年—1003年)重修时,改为七级。历代曾多次修建,现在的实心塔是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按照古塔原样修葺的。1997年更换朽坏塔刹重新修葺,此后,保俶塔一直保持完好至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山桥
时代:南宋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该桥为单孔实腹五折边石拱桥,东西走向,横跨梓州小溪,全长18米,宽3.7米,高5.5米。桥拱净跨11米,由六根相间并列的斜撑石搭成五折边,斜撑石之间用角石横向联系,以增强桥拱的稳定性。桥面用长条石铺砌,留有“咸淳岁在乙丑”的题记。折边石拱桥主要分布于浙江地区,其他地方非常少见,尤其像西山桥这种接近园弧拱的折边拱桥并有确切纪年的更是凤毛麟角,与义乌古月桥同为此类桥中的重要实例,对于研究古代折边形石拱桥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普庆寺石塔
时代:元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市横畈镇湖山村普庆寺南20米该塔建于元至治三年(1323年)。全用条石砌筑,仿楼阁式塔。六面七层,通高约7米。须弥座塔基,六边形,边长0.80米。每层由塔身和塔檐组成,第一层面宽0.40米,高0.56米,腰檐雕刻筒板瓦,檐口饰有勾头滴水,转角处用发戗做法,翼角起翘较高。一至七层均阴刻佛名或菩萨像。塔刹为石质七重相轮。1963年列入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泗洲造纸作坊遗址
时代:宋代2008年9月,杭州市文物考古所和富阳市文物馆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富阳320国道环线外移受降至场口段公路改道工程沿线进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了该处遗址。遗址东西长约145米,南北宽约125米,占地达1.6万平方米,既有劳作的区域,也有工人们生活的厂区。遗址埋藏较浅,完整保留了整条造纸工艺线:摊晒场、浸泡原料的沤料池、蒸煮原料的皮镬、浆灰水的灰浆池、抄纸房和焙纸房等;附属的建筑有石砌的道路、排水沟、水井和灰坑等,还在遗址南部发现了一条东西向古河道。专家们测定暴露出来的遗迹,判定为宋代造纸遗址,评价为:我国现已发现的年代最早、规模最大、工艺流程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目窑遗址群
时代:宋至元天目窑遗址群,主要分布于於潜镇的敖干水库、田干、俞家山、松毛坞等地方,总面积约六平方公里。烧造青釉、黑釉和青白瓷三种产品,其中黑釉盏有兔毫、鹧鸪斑等。器形有碗、盘、瓶、盅、盏、罐、炉、灯等,采用刻花、划花、印花、点彩及堆塑等工艺,器物上还有许多文字。天目窑址群烧造时间长,分布面广,堆积层厚,产品多样,特别是黑釉兔毫盏在日本影响很大,对揭示学术界“天目瓷”之迷,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2013年天目窑遗址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郊坛下和老虎洞窑址
郊坛下和老虎洞窑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玉皇山南的乌龟山西麓,郊坛下窑址发现于20世纪20年代。1956年,浙江省文管会曾在遗址南部进行首次局部发掘,清理龙窑窑炉一座,并发掘了窑旁的部分瓷片堆积。1985年10月到1986年1月,临安城考古队对窑址进行正式发掘。1988年冬,因建设南宋官窑博物馆又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共1400余平方米,共发现窑炉一座,作坊遗址一处,其中作坊遗址包括房基三座、练泥池一个、辘轳坑两个、釉料缸两个、堆料坑一个,素烧炉一座,以及素烧坯堆、排水沟、道路等遗迹。出土瓷片三万余片,窑具数千件。老虎洞窑遗址位于杭州市凤凰山北麓,南距南宋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跨湖桥遗址
跨湖桥遗址位于浙江省萧山城区西南约4公里的城厢街道湘湖村。遗址西南约3公里为钱塘江、富春江与浦阳江三江的交汇处,在此形成曲折之形,往北再折向东流入东海。遗址南北均为低矮的山丘,往北越过山岭可见钱塘江,南面为东西向连绵不断的会稽山余脉。跨湖桥遗址,是由古湘湖的上湘湖和下湘湖之间有一座跨湖桥而命名。由于长期的湖底淤泥沉积,遗址的表土厚达3、4米,从而使遗址内的文物保存比较完整。跨湖桥遗址原有面积数万平方米,经过1990年、2001年和2002年三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1030平方米左右。遗址堆积厚2-3米,文化内涵丰富,面貌独特,碳14测年距今7000-80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茅湾里窑址
茅湾里窑址位于杭州市萧山区南18公里的进化镇大汤坞村裘家山茅湾里。茅湾里印纹陶原始瓷窑遗址包括裘家山、狮子山、蜈蚣腿等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1956年调查发现,采集有大量的印纹硬陶器及施青黄色釉的原始青瓷片、红烧土块、釉渣等。文化层堆积丰富,分布范围较广,保存完好。其附近还有大坟山、梅园、安山、后山等多处印纹陶原始瓷窑遗址发现。茅湾里窑址以烧制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为主。靠近席家村方向的主要为印纹硬陶。硬陶以含铁量较高的粘土为原料,因烧成温度不同,胎色呈赭褐色、深黄色、深灰色。纹饰为拍印而成,主要有米字纹、网格纹、方格纹、云雷纹等。用泥条盘筑法,高温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于谦墓
于谦墓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三台山麓。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杭州)人。曾任监察御史,河南、山西巡抚。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变”后,升兵部尚书,拥立景帝,抗击瓦剌南侵,捍卫京师。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复位后被害,次年(1458年)归落于杭州三台山。明成化二年(1466),于谦冤案平反昭雪,明弘治二年(1489),明孝宗表彰其为国效忠的功绩,赐谥“肃愍”,并在墓旁建旌功祠,设春秋二祭,形成祠墓合一格局。1966年,于谦墓区被毁。1982年,重建于谦墓,将原七座坟茔改为一座,墓高2米,青砖环砌,重刻墓碑,-“大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功臣寺遗址
功臣寺遗址位于浙江省临安市功臣山南麓,是一处唐至五代时期的大型廊院式建筑遗址。在对该遗址的发掘过程中,先后清理出部分早期建筑的基址、局部的围墙基础、砖(石)制的排水沟、砖砌路、天井铺地及一些砖瓦、吻兽和陶瓷器等历史文化遗存,经与文献史料相比对,可断定其为吴越国国王钱镠“舍宅为寺”而建的功臣寺遗址。遗址呈较为明显的廊院式平面布局,强调秩序和中轴对称,由前殿、天井、钟楼类建筑物、大殿、天井、过廊、后殿及两侧厢房等建筑组成。该遗址的发现对研究五代吴越国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13年5月,功臣寺遗址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第五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澜阁
文澜阁位于杭州西湖孤山南麓。文澜阁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是年,《四库全书》告成,当时先抄四部,分藏紫禁城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奉天文溯阁、热河文津阁“内廷四阁”。后乾隆皇帝因“江浙人文渊数,允宜广布,以光文昭”,又命续抄三部,分藏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是为“江南三阁”。现江南三阁惟文澜阁及所藏《四库全书》存世,成为“东南瑰宝”。文澜阁是将杭州圣因寺后的玉兰堂改建而成的,改建的各项工费均由浙江商人捐办。据时人记载:“阁在孤山之阳(南麓),左为白堤,右为西泠桥,地势高敞,揽西湖全胜。外为垂花门,门内为大厅,厅后为大池,池中一峰独耸,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梵天寺经幢
梵天寺经幢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凤凰山东麓梵天寺路。梵天寺为五代吴越国名刹。据《吴越备史》载,梁贞明二年(916年),钱镠迎鄮县(今鄞县)阿育王寺释迦舍利塔到杭州,建城南塔珍藏。后城南塔毁于火。乾德三年(965年),吴越国王钱弘俶重建,后改为梵天寺。梵天寺经幢建于公元965年,是南塔寺的门前遗物,左右各一对,高近15米。经幢通体用太湖石雕刻而成。双幢形式、结构基本相同,南北对峙,相距13米,幢高15.76米,由基座、幢身、腰檐、短柱层及幢项五部分组成。幢顶为日月宝珠,雕刻精致,纹饰各异。基座为须弥座,共三层,雕有覆莲、幡龙、菩萨像等,底层浮雕“九山八海”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良渚玉文化园
良渚玉文化园是“大美丽洲旅游综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占地5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南临良渚博物院,西依良渚国家遗址公园,形成南研究北产业、西古东今的格局。园区以良渚玉文化的厚重积淀为文脉依托,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涵盖大师创作区块、展示交流区块、生活配套和管理区块三大功能区域及相关管理与生活配套,是一个围绕玉文化及玉产品展示、鉴赏、研究、交流、宣传、开发的平台,着力打造“文化共享、环境典雅、优势互补”的宜业、宜居、宜游玉文化创意空间。功能区域园区划分为大师创作区块、展示交流区块、生活配套和管理区块三大功能区块,涵盖玉器展示、玉器鉴赏、玉器开发、玉器
闸口白塔
闸口白塔坐落于浙江省杭州钱塘江边闸口的白塔岭上。闸口白塔位于钱塘江边,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末期,与六和塔遥遥相望,是钱塘江的标志性建筑。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曾写有《过余杭白塔寺》诗:“登临江上寺,迁客特依依。远水欲无际,孤舟曾未归。乱峰藏好处,幽鹭得闲飞。多少天真趣,遥心结翠微。”白塔全部以白石雕刻砌筑而成,是仿木构楼阁式的雕制塔。平面呈八角形,共九层,高约10米,逐层划分,比例适度,出檐深远,起翘舒缓,轮廊秀丽挺拔。塔的最下边是基座,雕刻有山峰、海浪等纹饰,象征着“九山八海”,其上立有须弥座。塔座的束腰上刻有佛经,再上分为九层,每层由塔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飞来峰造像
飞来峰造像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灵隐寺前。飞来峰是一座高约209米的石灰岩山峰,山上怪石嶙峋,奇幻多变,石间分布着五代至元代的造像约300多处,是浙江规模最大的一处造像群。飞来峰造像群中五代时期的造像至今尚存有10多尊,都是佛教“净土宗”的“西方三圣”,分布在山顶和青林洞的洞口处。在青林洞入口的西侧有后周广顺元年(951年),滕绍宗舍钱雕造的弥陀、观音、势至等像,是飞来峰有题记的造像中时代最早的一龛,龛中的三尊造像都是坐在高束腰仰莲须弥座上,身后饰有火焰纹的背光,带有晚唐的造像风格。北宋的造像最多,有200余尊。分布在金光洞内的是小罗汉。玉乳洞内的是六祖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