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武汉市旅游
武汉市景点介绍
平和打包厂旧址
平和打包厂旧址位于江岸区青岛路10号-12号。平和打包厂是英商在汉口建立的最早的棉花打包厂(兼打牛羊皮、羽毛、苎麻等)。其旧址是一座四层砖混建筑,楼板整体现浇,框架柱受力筋和箍筋构造与现代建筑一样,可见当时钢筋混凝土理论已经成熟。墙面用红砖砌筑,窗间用壁柱分割,窗下方装饰有灰色水泥拉毛墙面。整个建筑光滑平整,朴实耐用,是典型的近代工厂建筑。内部空间开阔疏朗,柱距最大达到7米左右,内部采光很好,这在当时已是相当先进了。现为市商业储运公司仓库。2011年,平和打包厂旧址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西湖大堤纪念碑
东西湖大堤纪念碑位于东西湖区李家墩,时代为1958年。1998年,东西湖大堤纪念碑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铨墓
马铨墓位于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华师二附中东北面,时代为清。1988年,马铨墓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虚法师舍利塔
太虚法师舍利塔位于武昌区千家街中船总公司719所内,时代为1947年。1998年,太虚法师舍利塔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口西门子洋行旧址
汉口西门子洋行旧址位于江岸区中山大道1004号,时代为1920年。中山大道和天津路相交处,有一幢气派的转角大楼,主入口大厅现为武汉市电信局营业部。它采用中庭式采光天窗,大楼底层地平全部为磨花石,带有浓郁的德国理性色彩,底层外墙上,刻有“德国西门子洋行”的标识。西门子是进入武汉最早的德国企业之一,对华业务历史可追溯至公司成立之初的1872年。当时,它是最早在汉口经营电器工程材料的外资商行。西门子大楼简洁素净,摒弃了古典主义的柱式建筑模式,以简约、凝练的线条勾勒出建筑立面。虽然如此,它仍然借鉴了古典三段式结构。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并不是最早的那一幢楼。1944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婴墓
万婴墓位于武昌区花园山2号,时代为1951年。1983年,万婴墓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学诚烈士陵园
杨学诚烈士陵园位于黄陂区木兰乡宁岗村,时代为1957年。1998年,杨学诚烈士陵园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耿丹烈士墓
耿丹烈士墓位于武昌区洪山南坡,时代为927年。1998年,耿丹烈士墓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一”惨案遗址
“六·一”惨案遗址位于武昌区武汉大学内,时代为1947年。1983年,“六·一”惨案遗址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华日报》社大陆里旧址
《新华日报》社旧址位于武汉市江汉区民意一路大陆里4—6号。《新华日报》是全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唯一公开出版发行的综合性机关报。它是中国共产党在大后方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的一面旗帜。1938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几经中共中央代表团同国民党谈判的周折,冲破0-,在武汉正式创刊。社长潘梓年,经理熊瑾玎,总先后由华岗、吴克坚担任。报社初设于汉口成忠街53号,后迁至民意一路大陆里。《新华日报》在武汉期间,每日出对开一张,共出刊287期。发行量约一万余份。报纸的主要栏目有专论、国际述评、经济述评、时事问答、编余杂谈等,副刊辟有工人生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三”惨案遗址
“一·三”惨案遗址位于江汉区武汉关前,时代为1927年。1959年,“一·三”惨案遗址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师部旧址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师部旧址位于黄陂区木兰乡雨霖村,时代为1926年。1998年,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师部旧址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林祥谦烈士就义处和林祥谦塑像
林祥谦烈士就义处和林祥谦塑像位于江岸区江岸车站内,时代为1923年就义、1983年塑像。林祥谦烈士就义处和林祥谦塑像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分卫遗址
中分卫湾遗址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祁家湾镇中分卫湾村北,商代遗址。面积约5·7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5米左右。采集有月牙形玉铲、玉璧、玉戈、铜戈及陶片。陶片以夹砂红褐陶为主,夹砂灰褐陶次之,有少量泥质灰陶和印纹硬陶;纹饰有绳纹、方格纹、弦纹、按窝纹;器形有鬲、罐、豆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北轮船公司
三北轮船公司江岸区沿江大道167号建于1922年以后市优秀历史建筑(二级)三北轮船公司总部在上海,是虞洽卿于1913年独资开办的。因其有慈北、姚北、镇北3艘轮船,故名。1915年,三北公司在汉口立足,经营长江航线。汉口沿江大道上有很多雄伟的西式建筑,它们的主人大都是外国人。而虞洽卿,一个宁波的小学徒,白手起家,创办了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三家航运公司之一。三北轮船公司大楼是一座四层砖混楼,属于融合了古典风格的现代主义建筑。没有巴洛克式圆拱,没有洛可可式的砖雕,却是沿江大道最值得称道的建筑。因为它记录了一个小人物,在列强林立的时代,建立起一个民族航运公司,从此
瑞典教区旧址
瑞典教区旧址武昌区昙华林92~108号建于1890年市优秀历史建筑(二级)穿过昙华林老街一个中式门楼,一组北欧风情的建筑呈现眼前,这就是基督教瑞典行道会在武昌的传教基地旧址。整个建筑群依山就势,格局灵活,环境优雅。瑞典行道会属北欧信义宗。1890年,该会的传教牧师韩宗盛等4人抵达昙华林,开始在湖北传教活动。经过几年发展,昙华林中段的城山(即螃蟹岬)南麓,兴建大片花园洋房,形成一定建筑规模。瑞典行道会华中总会在此设立。1938年初,武汉抗日救亡形势风起云涌,夏定川牧师被差派来到了昙华林。此人是个集宗教、教育与外交于一身的人物,能说会道,八面玲珑。瑞典时为中
格非堂
格非堂江岸区黄石路26号建于1931~1937年市优秀历史建筑(二级)格非堂是伦敦会华中区的中心教堂,也是武汉最大的教堂。1931年,为纪念英传教士杨格非诞辰100周年和来汉传道70周年而建,故命为“格非堂”。该堂占地面积53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911平方米。堂的上部为礼拜堂与歌颂楼,能容信众800~1000人。日军占领武汉时,格非堂被日军占用。抗战胜利后,格非堂恢复礼拜。1951年12月23日,该堂采用圣经中“在天上有和平,在至高之处有荣光”的名句,改名为荣光堂。“文革”中,荣光堂停止了宗教活动。1980年感恩节,荣光堂恢复了宗教活动,成为武汉基督徒
广益桥清真寺
广益桥清真寺江汉区民权路146号建于1929~1930年市优秀历史建筑清康熙年间,来自各地的回民到汉口广益桥一带定居。雍正年间,1726年,在这里建起了清真寺。清真寺系宫殿式木质结构,斗拱飞檐,雕梁画栋、蔚为壮观。1911年遭大火焚毁,又在原地复建如初。1930年拓展马路时,被拆重建,为砖木结构的3层建筑。1986年扩建做了加层。现在的广益桥清真寺,为具有阿拉伯建筑特色的5层建筑,面积940平方米,5楼平台耸立着3个穹顶式的“邦克楼”。一楼系水房。二楼为客厅和诵经房。三楼为礼拜大殿,面积360平方米,可容纳500人礼拜。四楼为市伊斯兰教协会办公地点。五楼
珞珈山街住宅区
珞珈山街住宅区江岸区珞珈山街1-46号建于1910~1927年市文物保护单位珞珈山街区东临沿江大道,南起合作路,西至胜利街,北达黎黄陂路,占地约5.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其中历史建筑约6.5万平方米,,是我市近代历史建筑和传统居住区风貌保存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珞珈山街是条长不到百米的小街,法桐遮阴,街道很幽静,两边建筑都是三层红砖老房子。街中央有一个古色古香的小花园,名为珞园(也叫兰陵花园)。这片房子是由英国怡和洋行大班杜百里主持修建的,由德国石格司建筑事务所设计,英国民居式样,杂有一点德国味儿,当年属于高级住宅区,主要供英商怡和洋行的高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苍柏公馆
周苍柏公馆江岸区黄陂村5~7号建于1919~1920年市优秀历史建筑(二级)汉口黎黄陂路上,随处可见建于上世纪初的小洋楼,隐藏在树阴中,周苍柏故居就藏在其中:一溜三栋小洋房,都是独门独院。里面的两栋,样式、格局一模一样。周苍柏,爱国民主人士、银行家。李先念--曾说:“他对新四军做过很大贡献。”该公馆的外墙叫抓毛墙,是水泥跟小麻石和在一起,然后摔在红砖上面做成的,像给房子穿个大皮袄,摔得很均匀。从1920年建成到如今,外墙丝毫无损,这就是功夫。现在看不到这种抓毛墙了,也没人能摔了。公馆平面为不规则布局,形式活泼。红瓦坡层顶,随平面布局变化,形态丰富,错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