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 > 陇南市 > 文县旅游
文县景点介绍
程海寰烈士纪念馆
程海寰烈士纪念馆,坐落在文县白水江南岸风景秀美的江南公园内。纪念馆共设有两个展厅,主题为:追逐光明的脚步——程海寰烈士生平展。以时间为序分为:位卑未敢忘国忧、心若磐石志如竹、甘洒热血卫吾华三个单元,集中展现了程海寰烈士追求光明,追求进步,追寻救民救国道路,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坚定不移地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奋斗不息,直至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历程。程海寰,原名程步灜,字以行,1908年10月出生在文县城关镇的一个书香之家。自幼秉性耿直,广览博学。在校学习期间,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前途命运,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在同学中组织能力也是出类拔萃的。19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合作化桥
合作化桥位于陇南市文县石坊镇石坊村,原名广济桥,始建于清代,1950年代因广济桥残破无法使用,1955年文县政府决定在广济桥原址拆除旧桥,按原貌重建一座廊桥。该桥为木构伸臂廊桥,桥跨伸臂由247根10多米长、1米多粗的圆木材以30度插入白水江两岸石墩构成,伸臂10层,从下往上层层伸向江心,荷载桥梁受力。桥廊由桥面、廊臂、廊顶及凉亭构成。桥面长31米,桥面宽3.8米,桥面距河面11米。该桥是文县境内跨度最大、结构独特的伸臂廊桥,有较高的研究价值。2006年被陇南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阴平栈道遗址
阴平栈道遗址位于陇南市文县尚德镇,据载为三国时修建,总长约15公里。遗址现存4处,分别位于尚德镇周家坝村及金口坝村,现有正方形栈道孔30余个。阴平栈道遗址作为阴平古道的组成部分,对研究古代陇蜀地区政治、军事、交通、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交流、民族关系等有重要的历史、科学价值。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周家坝西古栈道遗址:遗址主体边缘向东、西各延伸20米,以栈道所在崖壁山脊线为基准向北延伸30米,南至212国道北侧。周家坝东古栈道遗址:遗址主体边缘向东、西各延伸10米,以栈道所在崖壁山脊线为基准向北延伸30米,南至212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火烧关栈道遗址
火烧关栈道遗址位于陇南市文县城关镇滴水崖村。遗址分布在关口东西两面绝壁,其中东面呈四层分布。现存栈道孔63个,摩崖石刻1处。每孔长约35厘米,高约30厘米,深约20厘米。关口以西有1摩崖石刻,刻有“万历十四年九月内重修奉本府”等字样。火烧关栈道遗址为研究蜀道、古代交通史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科学价值。1993年被文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遗址基准点为基点,向东、南、西、北各延伸10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县黄林沟国家湿地公园
文县黄林沟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天池乡境内,是白龙江上游支沟,海拔在1600米以上,遍布原始森林,沟内集高山湖泊、翠海、彩林、奇峰异石、动植物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群山环绕,溪水潺潺,景色秀美,被称做“九寨沟黄金旅游线上的璀璨明珠”。2013年,文县黄林沟湿地成为第七批国家湿地公园。黄林沟,又名“黄陵沟”,位于甘肃省文县天池乡境内,是白龙江上游支沟,地理坐标为:东经104°47′55″—104°35′40″,北纬33°20′44″—33°28′24″,海拔在1600m以上,遍布原始森林,沟内集高山湖泊、翠海、彩林、奇峰异石、动植物和人文景观于一体
洋汤天池
洋汤天池天池乡境内天魏山下有一高山湖泊——洋汤天池,为文县八景之一,跻身我国四大天池行列,状如葫芦,九曲十八湾,方圆20公里,湖面海拔1750米,水深75米,蓄水量3200立方米,产深水鱼“裂腹厚唇鱼”。初步考证,天池因地震山崩地塌、聚水成湖而为。四川大学教授刘琳校注:汉.常王《华阳国志》载“有天池泽”,后《汉志》、北魏《水经注》均有记载,原名“天魏湫”。据传,唐进士广昭节度使蹇雷宝避安禄山之乱隐居于天池,后建洋汤庙祀之,皇帝敕封为“大海平波敏泽龙王”。历代皆有文人墨客远足天池,赋诗赞咏,不乏千古绝章。宋著名诗人闫苍舒诗:广深无际烛须眉,过者魂惊不敢窥;
古玉垒关
古玉垒关境内古玉垒关,是文县著名四大雄关之一,位于关头坝大桥下一公里处,两崖峭壁,势极陡险,为唐宋以来置戍守处。旧省志称为“秦蜀咽喉”。其关隘险道有诗为证,明代诗人张其亮《玉垒关》诗曰:天开一堑锁咽喉,控制西南二百州。御冠有方泥不靖,重门无警析长收,岩前月白鸡啼哓,林外风清雁瞰秋,瞻彼路傍来往客,谁腾紫气驾青牛。三国时魏将郭淮所筑的郭淮城遗址在关头坝,今俱淹没于碧口水库底。乡政府驻地原名“玉枕”。据说山崖间有一石,状如玉笋,色白光亮如玉,可望而不可及,人力难取,故而得名“玉枕”。宋代诗人鲜于先《玉枕》诗曰:群山耸秀抱孤峰,一枕依稀玉色同。织女不知机石坠,
刘家坪清凉寺
刘家坪清凉寺刘家坪乡让水河上游的七信沟,有一清凉寺,为明代初所建。清嘉庆八年(1803年)颇具规模,有石土“一斤”,僧人“洪海”住其间。深山宝刹,建有正殿、老君店、娘娘店和岩寺一处,细致石板作料,20米见方巨石盖顶,四间暗室缀点,三尊大佛如生,四百罗汉绚丽,十八罗汉精湛。规模宏大,塑像石雕,精妙绝伦,曾云集四方高僧,胜极一时,名声远播,颇有“陇南敦煌”之巧喻。风雨飘摇几多春秋,今古寺虽略显衰败,但寺院、洞窟、高僧坟冢依在,仍依稀可辨当年恢宏之气势。近年来,多有游人慕名远足此地,一饱游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碧口古镇
千年古镇—碧口碧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考古发掘响浪汉代墓群出土的铜器表明,两汉时期这里就有农牧活动。明清以来,碧口至四川昭化的白龙江、嘉陵江两百里水道,成为水上“丝绸之路”,商船列队,搏击惊涛骇浪,号子声声震峡谷,纤夫肩上的纤绳勾通了甘、青与巴蜀的联系。清朝乾隆以前,碧口的冯家沟只有十几家茅舍。当时。四川来甘肃的舟辑在距碧口20公里的中庙行店,后迁至肖家坝的旋滩,乾隆初年迁至碧口。至此,碧口成为繁华兴旺的水陆码头,甘肃、四川的物资集散地,木船沿白龙江入嘉陵江可直达重庆。凡甘、青及四川松藩等地药材、土特产品运出,西南各省、江浙一带日用物品进入甘、青及四
临江古渡口
临江古渡口:临江,是文县开发较早的地方,原始氏族时期已有人类活动。据考古发现,临江坪和蒋家湾新石器时期寺洼文化安国类型遗址(有陶片、罐盆器具),杨家湾有齐家文化遗址。据有关研究人士考证表明,临江即古葭芦镇,三国时姜维驻戍,与邓艾屡战于此。南北朝时,为氐人杨氐人杨氏武都国、阴平国都址。境内牡丹寺,始建于光绪年间(1885年),迄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几经重建,如今更具特色,为当地一胜景。自古以来,临江设有渡口。明代诗人冯时雍《临江晚渡》诗曰:文州尽日渡江关,烟锁秋林鸟正还。鼙鼓入云山漠漠,马蹄踏栈水潺潺。阶民候火迎官府,蜀客囊金趁市寰。附峪柴扉多隐约,题诗
阴平古城
文县县城饱经沧桑,数千年漫长的岁月里,城池几经迁移,四建县城:唐以前县城在今西园村,历史上为曲水县县城,即古文州旧城,至今有西魏曲水县及唐文州城墙遗址;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移文州曲水县城于今日上城;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元兵攻破文州城,改文州置文县,移城于现在的“所城”(因明置军事管制“千户所”而名);明成化六年(公元年),延建“县城”(因县衙地而名),并筑三道城墙。城关镇,为文县窗口,风光名胜遍布,文物古迹繁多。历史上“文县八景”有四景(晓霁文台、西元0、晴霓瀑布、螳螂夕照)都在县城附近。曾有不少文人骚客吟颂沤歌,不乏千古绝唱
文县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动植物博物馆
文县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动植物博物馆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白水江是目前中国乃至地球上面积最大的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珍稀野生动物及森林生态系统的国家级保护区,面积达223671公顷,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东洋界和古北界过渡地带,北亚热带与暖温带交汇区的和风细雨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一个极具特色的物种基因库。已查明区内有高等植物2160种,脊椎动物485种,是甘肃乃至西北地区生态系统保持最为完整的地带。白水江动植物博物馆位于风景秀丽的白水江南岸,与阴平古城隔江而望,交通便利。博物馆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分为三个展厅5个主要部分,利用实物标本和摄影艺术、工艺美术及先进的声
文县文昌楼
文县文昌楼文县文物古迹随处可见,最为耀眼的是文昌楼,又称“魁星楼”,成为千秋阴平标志性象征,小城春秋的见证,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昌楼位于文县城东南角,雄踞10多米高的古城墙系明代初年所建,其造型雄伟、工艺精巧,蔚为壮观,为古建筑之精华,被誉为“白水江上第一楼”。文昌楼,坐北朝南,面临浩瀚大江,昂首万里云天,为木石结构的塔式楼阁,共三层,一二层为四角,有阁有廊;第三层为六角,有穹窿式阁厅。门雕窗花,精细玲珑,绚丽夺目,斗拱飞檐,雕梁画栋,楼的四壁镶嵌有古史题材的绘画,楼顶用彩陶琉璃瓦覆盖,楼角上悬着风铃,风吹穗摆,铃声悠扬,悦耳动听。文昌楼上有许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马藏羌村寨
白马藏羌村寨白马人的生活习俗与藏羌汉民族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白马民俗的形成与白马人居集地地域特征以及周边民族对白马民俗的影响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位于甘肃省甘南州境内的博峪村的实地调查,试图从地域、人文、宗教和习俗几个方面,对白马民俗的形成作出一个理论上的界定。
文县天池国家森林公园
文县天池国家森林公园文县天池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陇南市文县以北约100公里处的崇山峻岭之中。由于远古时期的地壳活动,致使地壳断裂,洋汤河河道被堵截,于是在海拔高度为2400余米的天魏山上,便汇成了状如葫芦的一湖碧水,文县天池有九道大湾和一百零八个小湾,方圆20公里,水深97米,水域面积80公顷,周围俱是连绵的重山峻岭,风光无比的秀美。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汽候温和。天池之水,清可见底,水面风平浪静,波澜不惊。山映水中,池映翠碧,湖光山色,蓝天、白云、青山、绿树在池中留下了重重倒影,山光水色,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如诗如画,恰似一幅绝妙的山水风景图。遇
国家级森林公园
白马河生态民俗风情景区
白马河生态民俗风情景区白马河生态民俗风情景区位于文县城西3公里白马河的铁楼藏族乡境内,是古白马氐的后裔白马藏族聚居区。铁楼藏族乡,是文县惟一的民族乡,也是陇南市7个民族乡之一,为文县四大边寨之一,因古传掘地发现一大铁炉而得名,又名铁炉寨。境内的白马河为文县八河之一,因铁楼乡别名白马峪而得名。白马河发源于该乡海拔3543米的石垭子梁,从全乡穿境而过,经城关镇甘沟坪、西元村,汇入白水江,流程29.5公里。生活在这里的白马藏族人民秉性耿直,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生活衣着、婚丧祭祀至今仍保留着古老习俗。据史学界考证,白马人与两千多年前生活在陇南一带的古代氐族无论在
碧口水库
碧口水库座落在甘肃南部重镇—文县碧口镇,蓄水面积12.5平方公里,拦江大坝高80米,长120米。水库大坝兼有防洪、水运、灌溉、养鱼、旅游等多种功能,飞流起处,翻江倒海,浊浪排空,震天撼地。库面浩瀚壮阔,波光潋艳,机船穿梭,野鸭遨,鱼儿蹦跳,两岸群山巍峨,百鸟啁啾,令人陶醉。
尖山自然保护区
尖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南部文县境内,东经104度40分-104度51分,北纬32度57分-33度02分之间,面积100.41平方公里。海拔820-3113米,为北亚热带湿润气候与暖温带湿润气候交汇地带。其主要保护对象为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区内植物种类丰富,属国家保护的珍贵树种有红豆杉等;动物中兽类37种,鸟类49种,爬行类6种,两栖类3种,鱼类3种。其中属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的有大熊猫、扭角羚、鬣羚、黑熊、林麝、豺、大灵猫、金猫、蓝马鸡、红腹锦鸡、红腹角雉、鹰、以及大鲵等。该区生存的大熊猫是个独立的小群体,现有7-8只。
文县天池
在文县境内,距县城北部约100公里,海拨2400米,面积约20平方公里,水深480米。天池在天魏山之中,有9道大湾108曲,汇成一泓形似葫芦的碧池。山光水色,浑然一体,如诗似画,潆红漾绿,烟波茫茫,水天一色,如乘坐木筏,溯湖而上,擦着伸入湖中的象嘴石,濒临饮马池,绕到捉鱼沟时,只见两侧悬崖壁立,遮天蔽日,一声号子,山鸣谷应,满谷震荡,使人有置身仙境之感,妙趣横生,心旷神怡。天池周围山峦峻秀,松柏争荣,滴绿溢翠、琵琶花、杜鹃花、丁香花遍布山野、千姿百态、峰峦奇形怪壮,有的如雄狮昂首,有的似骏马腾空,有的象仙女下凡,怪石嶙峋,奇景入目,美不胜收。
白水江
陇南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文县、武都两县境内,1978年建立,面积19万余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大熊猫、金丝猴、羚牛及森林生态系统。地处岷山余脉,最高峰海拔3530米,除沟谷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外,大部分暖温带湿润气候,植被为热带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高山草地。野生动物有450余种,动物区系属古北界和东洋界的过渡地带,陆栖脊椎动物有265种。是中国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分布的最北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