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州区旅游
甘州区旅游景点
张掖大佛寺
张掖大佛寺景区因寺内有中国最大的室内涅槃卧佛像而得名。寺院始建于公元1098年,曾为佛教胜地。室内卧佛涅槃像长34.5米,金装彩绘,形态逼真,视之若醒,呼之则寐。卧佛身后塑十大弟子,两侧廊房塑十八罗汉。藏经阁内珍藏有明英宗颁赐的六千多卷佛经,部分以金银粉书写,保存完好,为佛门稀世珍宝。西夏国寺,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就是公元1098年,踞现在已有900多年了。它的名称几度更改,曾称作“迦叶如来寺”、“宝觉寺”、“弘仁寺”等,因寺内塑有著名的室内大卧佛,所以老百姓叫它“卧佛寺”、或“大佛寺”。是全国仅存的四大皇家寺院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掖西夏国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张掖市甘州区城郊北部,与市区紧密相连。湿地面积6.2万亩,主体位于城区北郊地下水溢出地带,与城区毗邻,是国内离城市最近的湿地公园。规划区内多样化的湿地类型,是张掖绿洲这一内陆干旱区脆弱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水源涵养和水资源调蓄、净化水质、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防止沙漠化和改善区域外气候等重要的生态功能,作为区域关键生态支撑体系,对于维护张掖绿洲及黑河中下游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门票免费公园免费开放,园内娱乐项目单独收费。开放时间公园全天开放;园内旅游观光车及娱乐项目运营时间为旺季(4月1日-10月31日)8:30-17:30,淡
平山湖大峡谷
张掖平山湖大峡谷距离张掖市区约25公里,是迄今为止中国离城市最近的集自然奇观、峡谷探险、地质科考、民族风情、自驾越野等于一体的复合性旅游景区,是张掖地貌景观大观园中最美的景观之一!被《中国地理杂志》及中外知名地质专家和游客誉为“比肩张家界”、“媲美克罗拉多大峡谷”、丝绸之路新发现!亿万年风雨沧桑,大自然神奇造化。这里峡谷幽深、峰林奇特,大自然用鬼斧神工的创造力将五彩斑斓的山体镌刻成一幅幅无与伦比、摄人心魄的山水画卷。张掖平山湖大峡谷海拔高度1500至2550米。其地质构造属于红层地貌,所谓“红层”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
甘泉公园
位于张掖市县府北街北端,始建于1984年,占地面积299亩。南北中轴线上各开一园门。南门为正门,前接县府北街,北门前临环城北路,两门内由宽甬道连通。甬道上,南连荫墙,北建拱桥,东西二湖在桥下相通。进南门后,左侧(西)有草坪、花苑、喷泉及方塘,塘北一桥接岛于西湖,岛上建亭。方塘再西有楼阁三座,面东两座,面南一座,西北相邻,为茶园书会。湖西至北门,沿湖也有亭树台殿之胜。进南门右侧(东)有儿童乐园。过荫墙后,渐近拱桥,道左为西湖水域,道右有花圃及姊妹亭。亭东、北即东湖。亭南有道可通湖南。湖南地广,多植松杉奇树,曲径通幽。东南有丘,上建四角望亭,可尽揽全园景色。
二坝湖
张掖市二坝湖旅游风景区位于甘州区碱滩镇二坝村境内,又名二坝水库,山丹河中游。是在始建于1958年的二坝水库基础上建设而成,水库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0.3—0.6公里,水深0.5—6米,总面积2700亩(包括水库、鱼塘、芦苇湿地),其中水域控制面积1400亩,设计库容400万m3,正常蓄水296万m3,是融防洪、水产养殖、补充地下水为一体的综合型水库,2006年8月被国家水利部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景区北距兰新铁路0.5公里,南距连霍高速公路1公里,国道312线和旅游专线相互交错贯通,距张掖市区15公里,交通便捷。景区内亭台楼阁,曲径长廊,芦苇湿
大野口水利风景区
甘州区大野口水库水利风景区距张掖市区50公里,交通、通讯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水库流域面积80km2,其中库区水域面积30公顷。风景区植被丰富,草场茂密,是黑河和大野口河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风景区内有深峡幽谷、苍翠欲滴的自然景观,有绿草如茵、牧歌飘扬的全国独有的裕固族草原风情,有以香喷喷的手抓肉、酥油茶为特色的民族饮食文化。
高金城烈士纪念馆
高金城烈士纪念馆建于1998年,1999年完成布展,2000年9月正式启用并对外开放。前身为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张掖纪念馆。2005年11月经中共张掖市委批复,更为现名。该馆以红西路军西征为背景,着重反映民主爱国人士高金城于1937年8月1日接受中共驻甘肃代表谢觉哉和红军联络处处长彭加伦的委托,以甘凉肃抗敌后援会主任的公开身份,以重开福音堂医院为掩护,在张掖开展营救红西路军流落失散将士。在半年多时间里,不畏艰难、千方百计、救治伤员并营救红军300多名。最终被国民党新二军驻张掖三百旅旅长韩起功秘密杀害在其司令部后花园内的感人事迹。同时,陈列展出红西路军征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甘州区博物馆
甘州区博物馆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掖大佛寺内,是国家二级博物馆,成立于1986年12月,隶属于甘州区文化委员会,是集建筑、塑像、雕刻、绘画、书法、佛经、经版及历史文物为一体的佛教艺术博物馆。内设办公室、保卫部、业务部、财务室、物业办和接待部6个职能部室,现有职工53人。该馆占地面积3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6957平方米,展厅面积1663平方米。馆藏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迄明清时期各类文物10114件,藏品涵括金银玉铜、铁瓷陶木、钱币印信、民俗家具、书法绘画、雕塑造像、佛教经籍等。其中,大佛寺大佛殿内长34.5米的木胎泥塑卧佛为亚洲第一,6152卷《大明三藏
镇远楼
介绍镇远楼是仿西安钟楼建造,平面方形,建在一座砖砌的坛上,台底宽32米,高9米,基座至楼顶30多米,楼为三层木构塔形,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楼下有十字洞,通向东西南北,可以通过行人和小型车辆。洞门上方嵌刻着匾额,东“旭升”,西“贾城”,南“迎熏”,北“镇远”。楼上四面悬有匾额:东“金城春雨”,西“玉关晓月”,南“祁连晴雪”,北“居延古牧”。清顺治四年(1647年),米喇印、丁国栋-清廷,曾因诱杀巡抚都御史张文衡,分巡西宁道林维造,镇守总兵刘良臣,烧毁此楼。顺治七年(1650年)重修。竣工后,亦悬额四面:“九重在望”、“万国咸宾”、“声教四达”、“湖山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大山
东大山名胜风景区位于甘州城区东北32公里处。这里山峦起伏、氛雄伟、山秀峰奇、沟壑纵横、岩峻石怪,松柏苍翠、花草飘香,飞禽走兽繁多,一路山谷幽幽,杂树丛生,游人来此如入仙境,心旷神怡,留峦忘返。山门前有一巨大石矗立,独守山门,称为女娲石,传说是女娲补天时剩下的一块,掷抛于此,若仔细观赏,女娲手印依稀可见。陡峭的奇峰异石还造就了“棋盘绿荫、神仙赐福、接驾神泉”等自然景观。棋盘山中间有一条界线分明的“楚河”,两边各一营盘,棋局对奕,传说是道家祖师袁天罡和张天师云游至此对奕,布下棋局的真实反映。棋盘山后有泉水涓涓,盘山而下,远望九曲长河,近则龙飞凤舞,充满活力,
甘州古塔
《甘州府志》载:“一城山光,半城塔影,连片苇溪,遍地古刹”,这是张掖的特有风貌;那一座座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塔,干姿百态,煞是壮观。张掖是丝绸之路的重镇。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兴盛起来。佛寺林立,佛徒众多,晨钟暮鼓,香烟燎绕,颇引一些虔诚僧众来此观光求法;其中西土僧人来者不少,随之建塔这种形式也就流传开了。佛教传播得越来越广,塔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在张掖见到的塔是中国塔和印度塔的融合体。塔的构造可分实心塔和楼阁式塔两种。实心塔又分为阿育王塔,密檐塔,-塔,金刚宝塔;楼阁式塔分为密檐楼阁式,砖石楼阁式,砖木混合式。建筑材料主要有木、砖、石、琉璃和铁五种。塔的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木塔寺
原名万寿寺,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古塔。寺与塔初建于北周或更早一些,经隋、唐、明、清历代重修。据《重修万寿寺碑记》载,“释迦牟尼涅盘时,火化三昧,得舍利子八万四千粒。阿育王造塔置瓶,每粒各建一塔,中华震旦有塔一十六座,甘州木塔其一也”。另史籍载,木塔创建于隋开皇二年(582年),唐贞观十三年(639年)唐太宗曾令尉迟敬德重新监修。明清时数次重修。最早塔身15层,清末被大风所毁,民国十五年(1926年)重修。木塔为张掖市五行塔之一。塔高32.8米,八面九级,每级八角上有木刻龙头,口含宝珠,下挂风铃。塔主体为木质结构,外檐系楼阁式建造,塔身内壁空心砖砌,每层都有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黑水国遗址
位于张掖西北12.5公里处。南北长15公里,东西长10公里,是新石器时期的古文化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内有汉代墓葬群,约4平方公里。多数墓葬已被沙埋没,凡未被沙漠埋没者,大部分已在解放前被盗掘。1956年国家地质勘查队进行勘查后,认定遗址底下有古城一座。相传西汉以前匈奴移居这里,划疆为小月氏国国都。因当地人称匈奴为“黑匈”,故称为“黑水国”。汉墓群南北两侧,有古城堡故址两座,两座城堡造型一致,平面为方形。南城堡东西长248米,南北宽222米,东面正中开门,并加筑瓮城。门宽7米,墙厚4.6米,夯土厚层0.15米。城堡内建筑物已荡然无存,地表面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粮仓
明粮仓地处张掖城区东大仓院内,旧名甘州仓,俗名大仓。明朝洪武二十五年由甘肃都督宋晟建造。此后经过历次翻新增建,至清光绪年间,占地面积达4659平方米,可储存粮食770万公斤。现存廒房9座54间,建筑面积1982.8平方米。廒房建造全是土木结构,设计科学,建造精巧,房顶屋架为“人”字形梁,由大梁、檩条、椽子通脚开铆套制而成。廒房坚固耐用,通风抗震,储粮具有防潮、防鼠、防虫害、防霉变的功能。明粮仓建造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曾为储粮备荒、军城民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张掖的大多数收购粮均在东仓入库。明粮仓至今还能储存粮食,是目前国内保存时间最长
张掖鼓楼
张掖鼓楼,又名镇远楼、靖远楼,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城中心。据《重修甘州吊桥及靖远楼》碑刻记载,鼓楼始建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清顺治五年(1648年)焚毁于兵燹,康熙七年(1668年)甘肃提督张勇重建,乾隆、光绪年间两次修缮。鼓楼平面呈方形,全用青砖包砌,基部衬砌石条,台顶砌有一米高的女墙,下部四面中轴线开券形门洞。门洞平面呈十字型,与四条大街相通,可供通行;门洞顶部砌五层砖券,上面嵌刻砖匾额,东为“旭升”、西为“宾晟”、南为“迎薰”、北为“镇远”。楼阁上下两层,重檐四面悬挂匾额,东“金城春雨”、西“玉关晓月”、南“祁连望雪”、北“居延古牧”。康熙七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掖二郎庙
座落在张掖市区青年东街,解放前设甘泉镇公所,县民众教育馆,现改建为张掖市食品公司。庙内,东有清源殿,西有武烈宫,明天顺三年(1459年)建,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重修。公输殿在武烈宫西,祖师庙在武烈宫东。红墙碧瓦,左右相衬两柱铁斗围杆,雄姿巍巍,殿宇堂皇。内供铜佛三尊,造型精巧别致。内存《西夏告黑水河诸神敕》碑,又有明天顺二年(1458年)前湖广遣监察御史文林郎青城山人牟伦撰《重建二郎庙》碑。原民众教育馆陈列室中有铜佛六像。前三像为佛像,由宏仁寺取来,系唐以后所铸造;后三像,正中为释迦(以面庞纹论,似有唐风),北为真君像,南为韦驮像,俱属唐以后作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武当
介绍西武当位于张掖城西35多公里的祁连山中,其景色秀丽,梵宇林立,风景宜人。过龙首堡,沿着山脚向西南行,有一古曲0式宫观,名叫“景罗宫”。殿周烟气袅袅,钟声阵阵,声调悠扬。依山势分建各种寺庙,通往主峰中间有三个崖级当道,被称为天门。在天门之外,主峰之上,有规模宏大的“金顶”供洪钧老祖。黄琉璃瓦盖顶,阳光下金碧辉煌。殿柱上有两副楹联,一联是“春风拂我腾云过,秋霜迎宾驾雾行”,横额“纵行云上”;一联是“有志当行云中路,无胆且看天上人”,楹额“人在天中”。还有一松林叫“松树洼”,当松花开放时,青紫相间,蔚成绿景。“松树洼”过后,是人迹罕至的地方。林木
张掖西来寺
西来寺座落在张掖城内西南隅,今西来寺巷。据《甘州府志》载:此寺建于明朝,它前身为慈云精舍,是普觉静修国师阿扎木苏(西土人)所创。国师念甘郡自育无番藏经,奏请当朝康熙皇帝准颁红字藏经108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他将自己的住房慈云精舍改为寺。建楼五楹,以作藏经之所。清雍正年间定边大将军平郡王福彭,公务之暇,临幸此寺,赐金赐额,令-刘劳藏重修,命名为西来寺。上有弥勒佛像并贮藏经,下有宝贝佛像并存国师真容。南陪殿有护国仁王佛像一堂,北陪殿有护国尊天0一堂,大殿有如来佛像,过殿出门有韦驮、天王像。神态各异,雍容大观。观音殿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殿内顶部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掖山西会馆
山西会馆位于张掖市小南街,是清雍正八年(1730年)山西客民赵世贵、赵继禹、张朝枢等建。张掖是古丝绸路上商贸云集的重镇,从山西、陕西等地来的客商,在张掖开办了几十家大商号,他们为了巩固和扩大自已经营的实力范围,于是结帮会、设会馆,将始建于雍正二年的关帝庙改建为山西会馆,修建费用都由客商募捐。会馆将宫廷建筑与民间建筑融为一体,形成起伏开阖,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院落群体。沿一条轴线依次排列着,如山门,戏台(上下两层,上为台,下为通道),看台(上为台,下为廊),牌楼,钟鼓楼,大殿,后楼等。造型奇特,威严凝重。殿宇楼阁,庭院花木,使整个建筑绚丽多彩。精美的木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松园遗址
赵氏五松园位于张掖城西一公里新墩镇青松村,为唐代赵武孟与赵彦昭父子宴游之别墅。现为市级文物保护点。相传赵彦昭官位显赫时,在家乡造院建宅,层楼殿阁,高下栉比,亭台池谢,曲径通幽,五松鹤立,花木争妍,取名“五松园”。并在松旁建亭曰“五松亭”。原建筑规模颇大,小桥流水,桃杏满园,五株青松郁郁葱葱,另栽有白牡丹、芍药、碧桃、紫荆、侧柏、榆、杨等林木花卉,姹紫嫣红,相映丰趣。文人雅士常在这里把酒入诗。园内五松亭有明代诗人李鹤题诗“其枝那漪,其节坚贞;百物改观,四时留春:赋诗谐韵,把酒入林;兴酣落笔,为五松亭”。随着时间的变迁,名园荒鞠,只存五株青松。民国16年、2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部甘州区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