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 > 白银市 > 靖远县旅游
靖远县旅游景点
法泉寺石窟
法泉寺石窟法泉寺座落于县城东十公里处红山岔内,四周红色石质山体裸露,山崖下有泉水涌出,以“法门”“清泉”立说,故名法泉寺,是陇上闻名的佛寺之一。法泉寺石窟依山开凿,始建于北魏时期,唐宋两代较为鼎盛。现残留36个洞窟,保存有唐代以来雕塑佛像及壁画等珍贵文物,具有重要的艺术欣赏和历史研究价值。唐初大将尉迟敬德曾监督修建法泉寺,宋代崇宁五年(1106年)钦赐法泉寺与西安景云寺为上下两院禅寺,允许会州法泉寺容纳五百僧人修行。明朝正统四年(1439年),靖虏卫指挥房贵与寺院主持桑迦班丹创建大佛殿、天王殿、伽蓝殿、观音堂等。明代兵部尚书彭泽青年时游学至靖远,曾寄身法
明长城及沿线城障烽燧
分布于白银市的靖远、景泰,兰州市的永登、安宁、红古,武威市的天祝、古浪、凉州、民勤,金昌市的永昌,张掖市的山丹、甘州、临泽、高台,酒泉市的肃州、金塔及嘉峪关市。跨越7个市15个县区,全长1200余公里。是防御性军事设施。另外,在甘南和临夏两州境,也有区域性长城,约200公里,不与主长城接,自成体系。亦是地方防御性军事设施。省境长城之走向,西起嘉峪关,向东经酒泉、金塔,然后东南行经永昌、再折北至民勤,又折南而下经武威、古浪,东向入景泰,过黄河至靖远,沿河南岸东北向,出黑山峡入宁夏。是为主线。另一条复线,自武威凉州区黄羊镇以东的东滩分出,向南穿古浪峡、越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渡河战役纪念馆
红军渡河战役纪念馆位于靖远县鹿鸣园戏台西侧,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其中主展厅500平方米,临时展厅300平方米,馆藏文物360余件。整个展厅通过文字、图片、实物等形式,生动、真实的展示了红军靖远渡河战役和靖远起义等内容。1936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发布《宁夏战役计划》,指示红一、四方面军共同夺取宁夏,完成打通国际通道任务。为此,红四方面军决定第30军为渡黄河先遣军,并负责造船。10月14日,红30军造船部队进入靖远境内,在大芦子一带寻找树木,收集棉花、桐油、铁钉等造船材料。并在这里组织工匠造船,训练强渡战士,侦探渡河地点,造船地点选择在祖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哈思山
哈思山哈思山位于靖远县东北石门乡黄河东岸,距靖远县城85公里。哈思山时起是伏,塬峁交错,逶迤百里,形成靖远五合、靖安两乡丘陵沟壑山地。地形由南向北倾斜,北部为兴堡子川,与宁夏交界。哈思山主要由泥盆系的陆相紫红色粗碎屑岩和局部夹玄武岩组成。其南侧为一条西北至东南方向的活断层,把它与松山隔开。南坡陡峻,北坡平缓。康熙《靖远卫志》载:“在(县)北百二十里,南接分水岭,峰峦层列,岩壑横峙,松柏丛茂,鸟兽蕃蔗,积雪冬夏不消,遥望晴岚素雾亦一方之名胜地。明嘉靖三十三年、三十五年有侍御宋贤、詹理阅兵题词纪胜。”此为靖远八景之一的“雪岭堆银”,所以哈思山也叫雪山。哈思山
靖远县博物馆
靖远县博物馆是国家三级博物馆,位于靖远县鹿鸣园内西北隅,成立于1978年,隶属于县文化体育和广播影视局。博物馆大楼建于1996年,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其中文物展厅552平方米、文物库房36平方米,办公用房138平方米。现有馆藏文物12060件,其中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12件,三级文物209件,共计珍贵文物222件。馆藏文物中以宗教造像和著名书画家赵孟頫、左宗堂、朱克敏、于右任、范振绪等作品独具特色。有基本陈列一个----《靖远历史文物展》,分陶艺彩韵、瓷玉辉映、佛宝遗珍、翰墨飘香四个部分于2009年10月面向社会免费开放,全年开放300天,201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靖远钟鼓楼
靖远钟鼓楼位于靖远县城中心。原名谯楼,据《道光·靖远县志》载:“谯楼在城中大街协镇署前,基高三丈五尺方周四十丈,楼三层七楹、高五丈五尺。明正统三年(1438)为指挥房贵建,弘治三年(1490)守备曹雄增修,同治五年(1866)毁于兵乱。民国十四年(1925)在原楼基上重修”。现存建筑为重建后所建。建筑面积约972平方米,坐北面南,砖木结构,建楼修于高7.8米的方形台基上,台下拱门连通南北大街,楼为三层五楹,楼东西面宽5间(20.8米),当心间宽3.2米,楼高17米,通高24.78米,歇山顶,从第一层起,楼内设木梯可上三层。拱门南额阴书篆刻“瑞丰”二字,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儿湾石窟
寺儿湾石窟位于靖远县北湾镇天字村东北2公里。又名红罗寺,窟凿于红砂岩崖面上。创建于唐,清康熙、嘉庆年间重修,原有6窟,现存1窟,为平顶式,坐东向西,窟内有石雕一佛一菩萨和唐代造像释迦、伽叶、阿难、观音、力士、天王、十八罗汉等泥塑像66尊,高0.03--0.2米。窟门为砖券拱结构,上方有木结构小阁一座,出檐处为斗拱木雕,为清康熙十二(1674)年增建楼基。北崖面上有北魏佛龛一处,距地表高2米,内有浮雕残迹,配殿和山门毁于清同治年间。窟前留有残碑半块,高1.1米、宽0.81米,残存133字,记载石窟建立经过,又有清乾隆二十七(1762)年碑两通,阴刻于南面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芦沟堡遗址
芦沟堡遗址位于白银市靖远县北滩镇芦沟村城门社,坐北向南,平面呈正方形,边长约560米,占地面积约33.64万平方米。据《康熙•靖远卫志》载:《建设芦沟堡碑记》云:“始于万历丙申二月,落成于是年二月,因事呈能各奏敷功,城垣高厚,环堵有数,楼台壕堑耸阔有数,重门阊闼有数,公署祠宇有数,仓廒营房卒伍马步有数,井然有条,炳然可述。”现芦沟堡遗址四面墙体保存较完好,北墙西侧残存一马面,平面呈方形;东北角有一凸出于外的方形角墩;南开一门,门外有半圆形的瓮城,保存较好;外有护城河环绕。城内原有城楼、桥楼及建筑物,现已坍塌,地表散落较多的石块和砖瓦块等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潘育龙墓
潘育龙墓位于靖远县乌兰镇团结村。潘育龙,靖远人,清康熙年间曾任陕西提督,赐镇绥将军。其墓冢以南120米处有一石坊,建于清康熙六十年(1721)。通高6.5米,宽7.55米。三门四柱,明间面阔1.55米。梁坊、立柱及其他构件均为青石条榫接垒砌而成。坊顶正中竖匾篆文阴刻“敕建”,横匾阴刻楷书“赐镇太子少保溢襄勇臣潘育龙石坊”。明间正面横批阴刻楷书“输忠间外”,背面“书锐争先”。次间面阔1.55米,横披左“恩荣”、右“褒封”。明间天额浮雕有二龙戏珠,背有丹凤朝阳。两中柱内侧刻对联一幅“千里川役须在目,一军甘苦务同心”,石鼓上刻花草、凤鸟、鱼、狮、豹、鹿、麒麟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磨子沟三角城遗址
磨子沟三角城遗址位于白银市靖远县五合镇尚树埫村南磨子沟,建于宋代,其北、西、南三面为高山,东临沙河,整个遗址平面呈三角形,按古人因河为池,因山为城的特点,依山势黄土夹砂培筑而成,东低西高,北墙直列培筑,东南、西南城墙在正南弧曲连结,周长约1200米,占地面积约3.8万平方米。遗址城墙基本完整,高2-8米,基宽5-8米,顶宽2-5米。东开一门,外有弧形瓮城。东北、西北角筑有10米高、直径8-10米的馒头形角墩。城墙内、外有环城壕,宽6-10米,深1-3米。城正中有一不规则台地,遍布青砖、黑红陶瓦件、黑釉瓷片、白瓷片、青花瓷片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城滩城址
北城滩城址位于靖远县双龙镇仁和村西南3.5公里。地处黄河上游交通、军事的险关要隘。面积约3万平方米。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95米,南北宽155米。黄土夯筑城垣,夯层厚0.12--0.14米。墙基宽5.8米,残高3.3米,顶宽1米,南设城门,并有凸形瓮城,门外即为波涛汹涌的黄河。瓮城城墙夯层内夹有小砂石层,夯土层厚0.14米,夹砂层厚0.03—0.04米。城的四角都有墩台,北墙、东墙各有马面三个,西墙有马面两个,城内有道路、房屋遗迹和盆、罐、瓶、莲花纹圆瓦当残片等。城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唐代军事防务和城建史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浪天险
大浪天险大浪天险位于靖远县城西南八十里之乌金峡,丹崖石峡,中流黄河,地势天险,惟通舟筏。传说,大禹治水时,开山劈石,引黄入峡,在数十里峡底,尽是先民掏金后留下的一堆堆碴石和自然形成的一道道石阶,凶恶巨大的河水倾泻而下,跨阶奔腾,汹涌澎湃,大浪涛天,吼声如雷,故称“大浪天险”。古人有诗为证:天然大浪与云齐,扼险崔巍关以西;万里尘氛清塞外,诗留石壁几人题。“大浪天险”闻名古今,兰、皋、榆、靖一带传为胜景,自古迄今,河水汹涌湍急,一年四季,大浪之奇始终不消。
黑城子古城遗址
黑城子古城遗址位于靖远县大芦镇黑城子村西北1公里。是一处大型土筑军防城堡。城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280米,东西宽172米,面积约4.8万平方米。城墙为夯土版筑,夯层厚约0.14米,墙残高2--4米,基宽9--11.8米,顶宽1--2米。南墙正中偏东开门,门宽5米。门处有瓮城,长27米、宽20米,门宽3米,墙高2--4米,城外有护城河。地表散见大量砖瓦、灰陶片、剔花青釉瓷、细白瓷片。据《甘肃新志》载:此城为新泉城,为唐大足初(706)郭元振置新泉军,初属朔方,天宝中(724—756),属河西节度使,宋为新泉砦,金废。城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唐代军事防务和城建史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屈吴山朝云寺
屈吴山朝云寺位于白银市靖远县高湾镇三百户村,始建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清代多次维修。寺院为佛道合一寺庙,三面环山,依山而建,阶次分布,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寺院现存三官殿、白马殿、大佛殿、八佛殿、三清宫等建筑,建造精良,风格独特,保存较好,对研究当地宗教文化、建筑特征、建筑工艺技术等有重要价值。1988年被靖远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庙沟东侧山脊线,西至庙沟西侧山脊线,南至朝云寺大门基座南侧底边以南30米,北至戏台北侧山脊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坝滩三官庙
坝滩三官庙位于靖远县石门乡,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2014年7月4日,坝滩三官庙被公布为白银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靖远四合院
四合院靖远县现存四合院是清代代表性建筑物之一。位于双龙乡仁和村发裕堡内,距离县城约130公里。始建于清代中叶,房屋为砖土木结构,北堂屋三间,屋檐为卷棚式,四明柱;南堂屋三间,东西房各六间,均为七明柱,西南角有木结构绣楼两层六间,大门影壁为砖雕,刻工精细,清静淡雅,古朴厚重,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堡隍庙
平堡隍庙位于靖远县平堡乡,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2014年7月4日,平堡隍庙被公布为白银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城滩西墓群
北城滩西墓群位于靖远县双龙乡,年代为唐代,类别为古墓葬。2014年7月4日,北城滩西墓群被公布为白银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仁和张氏民居
仁和张氏民居位于白银市靖远县双龙镇仁和村,原发裕堡堡内,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系张雄旧居,曰“积德堂”。为四合院式建筑,坐西向东,均为砖土木硬山顶结构。东西长294.5米,南北宽173.9米,占地面积51330平方米。西主居为两坡水飞檐、深门浅窗三间,面阔8.7米,通进深7.8米,深1.13米;其中有单坡水四明柱飞檐倒座三间;单坡水七明柱单檐南北厢房各六间;门房两间;西南角有木结构卷棚顶两坡水绣楼二层六间;砖雕照壁、砖门楼及仓房等。1988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仁和张氏民居为了解清代民族经济贸易、民居特色和民族风情习俗,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靖远县黄河铁桥
靖远县黄河铁桥位于白银市靖远县,1971年建成通车,是甘肃境内第一座公、铁两用大桥。全桥共6墩2台,净跨60米,净高9米,长350.28米。在当时连接兰州、白银、宁夏三地,牵动着陕、甘、宁三地经济发展,它既是甘肃昔日的一条重要交通线,也是西北五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是现代桥梁文化的代表建筑之一。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铁桥桥身四周边沿为基准,向东、南、西、北各延伸3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农民第一桥
九曲黄河,在即将进入靖远的时候,突然转头,从南向北经乌金峡滚滚而来,出口处一桥飞架东西,这就是被誉为“中国农民第一桥”的平堡黄河吊桥。平堡黄河吊桥位于靖远县平堡乡乌金峡口西端黄河之上,1967年3月始由当地农民自发筹资兴建,依靠国家支持和附近厂矿企业的帮助,于1970年3月21日建成通车,是黄河上游修建的第一座吊桥。桥身全长192.4米,两端由高15米的索塔拖起粗壮的钢绳形成弧形,主桥为加劲式钢桁架结构,主桥一孔跨度130米,另有引桥3孔,桥面净宽4米,两边是0.8米宽的人行道。平堡吊桥连接黄河两岸,可谓天堑一架变通途,抬眼望去,似长虹卧波,蔚为壮观。
全部靖远县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