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省 > 海东市 > 循化县旅游
循化县景点介绍
循化西路红军革命旧址
近现代(1939-1946年)重要史迹。位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查汗都斯乡红光村。纪念馆座北向南,东西宽46.1米,南北深44米,占地面积2030平米,一九八七年由青海省海东行署拨款修建,院内栽种了17棵柏树。大门为简易砼体结构,瓷砖面门楼,安两扇铁栅门,大门门额上镶铜字“西路红军纪念馆”,进入大门十米开外是西路红军纪念碑,砼体结构,水泥抹面,由四面出踏跺的园形基座,方形碑身,尖顶置铁制红星组成,高11米。纪念碑后是高2.3米的简易的西路红军失散人员经历碑,砼体结构,正面刻有西路红军在河西走廊战役中失利被俘。再后面是三间混凝土结构简单的陈列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旦麻古塔
旦--塔又名安多天然佛塔,据《安多政教史》载,此塔建于清代嘉庆年间或道光年间,塔基长宽各18米,高2.5米,塔身为一小山丘匀称规范,却非人力所为,高18.8米,上镶巨型日月金顶。天然佛塔现有旦麻尼姑寺经管,该寺有27名尼姑修行,早晚颂经,青灯金钟,体验着人生的因果业缘,相传印度国王阿肖嘎(法王聂俺美)时代,由五百罗汉一夜间通力施法完成佛塔的施工,塔内有一千位先知先觉者的舍利子。
红光清真寺
红光清真寺。是被俘西路红军在马步芳的逼迫下,在循化境内修建的唯一的一座清真寺,始建于1939年至1946年之间,该寺造型独特,保存较好,有着重要的保护价值。1938年初,马步芳将被俘的西路红军编成的补充团营四百多人改称工兵营,也叫森林-局,关押在赞卜乎集中营。从1939年到1946年期间,工兵营红军战士,先后逼迫在循化赞卜乎、建设堂、宗吾、占群,黄河沿岸等地伐木、垦荒、修路、建屋等。从事各种苦役,赞卜乎清真寺就是在这时修建的。西路军被俘红军战士,为了全中国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虽遭种种残酷破孩-而忠贞不屈,采取多种方式,对敌人进行不懈的斗争。在中国战争革命
黄河清水湾风景区
黄河清水湾风景区,俗称“黄河在这里拐了个弯”,其背依小积石山,南临滔滔黄河水,地势十分险要,这里气候温和,光照时间长,春、夏、秋时节步入该区,四周绿树成荫,草木丛生,鸟语花香,颇有“世外桃源”之情趣,周边旅游景点星罗棋布,广为分布。小积石山鲜红色的岩石山体,峥嵘挺拔,姿态不凡,山岩有的象宝塔,有的象堡垒,有的象挺立的雄鸡,红岩峥嵘,碧水映辉,丹霞景色十分瑰丽。附近山脚下有一万丈深渊,形似夹缝,人在其中,荫天蔽日,仰望天空,只见“弯月”状,让人仿佛置于人间仙境。其来历有一段神奇的传说,据说是一位藏族--谢吉央贡--的地方,不失为一大人文景观。对面,河中间为
古兰经珍藏馆
古兰经珍藏馆清真寺对面是手抄古兰经珍藏馆,馆内还有撒拉族民俗展。我们在骆驼泉看到的貌似典型清真寺建筑其实是珍藏馆。所珍藏的手抄《古兰经》据说系从中亚带来,是世界上仅存的三本之一,另两本分别在大马士革、大英博物馆。《古兰经》有700年历史,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古兰经》手抄本,共30卷,分上下两函装,全书共681页。正文为阿拉伯文字墨写、书法庄重凝练。2004年8月,国家文物局派出的专家组对这部《古兰经》手抄本进行鉴定后初步认为,其成书年代可能为公元8世纪—13世纪。2006年10月,由中国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权威专家对这部《古兰经》就地实施了保护修复。展馆共
中库沟诸遗址
中库沟诸遗址中库沟诸遗址位于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文都藏族自治乡境内中库沟河(文都河上游支流)西岸台地上。台地西依山地,东临中库沟河,长约2500米、宽400米,地势平坦。台地自北向南有当地称多浪角木、阿杂日、哇让、宗其昂、岗相等并排的五条沙沟,沙沟之间沿中库沟第二台地岸边遍布有陶片、杂骨等古代遗物。调查时以沟为界,分别登记有文都林场、多浪角木(甲)、多浪角木(乙)、阿杂日(甲)、阿杂日(乙)、哇让(甲)、哇塘(乙)、宗其昂(甲)、宗其昂(乙)、岗相(甲)、岗相(乙)、拉龙洼等12处遗址。12处遗址中除文都林场遗址面积约200×80米较大而外,一般都在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丹斗寺
丹斗寺亦称“丹笛寺”、“旦斗寺”、“丹豆寺”、“旦兜寺”等、藏语称“丹斗谢吉央贡。位于巴燕镇东南31.5公里、在今金源乡南18公里处,南距使沟旗村1公里,北距科那卡村2公里。寺处循化县城黄河北岸10多公里的小积石山中,寺周悬崖陡立,石壁高耸,佛殿或建于峭壁之中,或建于悬崖之下,或依天然岩洞而成,别具一格。据载,公元九世纪中叶,吐蕃赞普达磨禁佛,在曲卧山修行的藏饶赛、肴格迥、玛释迦牟尼3人逃来青海,曾在此居住,剃度附近甲徐村的喇勤贡巴饶赛(892-975)为徒。喇勤成名后,于丹斗建立道场,招徒-,特别向卢梅·崔臣喜饶等卫藏十弟子授戒,使西藏佛教再度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撒拉族清真寺古建筑群
撒拉族清真寺古建筑群拉族古清真寺,均为明、清时期所建或重建后的遗存,木砖青瓦混作结构,建筑形制大同小异,各有其特点。均由中国传统建筑殿堂式礼拜殿、牌坊式大门、六角攒尖楼阁式唤礼楼、单面坡南北配房等建筑体座组合而成。它们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历史,迄今,还保留着各自原始的建筑形态,展示着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风格。这些撒拉族古清真寺建筑群规模宏大,工程浩繁,气势雄伟壮观,风格独特。每一处建筑群的环境布局以及建筑结构的装饰尺度与彩色,都融进了伊斯兰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建筑特征。这些建筑群记载着灿烂的民族文化历史,是明、清时期统一西部边疆文化的见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路红军纪念馆
西路红军纪念馆地理位置:位于青海省循化县察汗都斯乡赞卜乎村口公路边上,交通便利,县城至公伯峡三级油路可直达,距县城18公里,距西宁市上123公里,是一处红色旅游景点。简介纪念馆坐北向南,东西宽46.1米,南北深44米,一九八七年由青海省海东行署拨款修建,院内栽种了17棵柏树,郁郁葱葱。纪念馆大门为简易砼体结构,瓷砖面门楼,安两扇铁栅门,大门门额上镶铜字“西路红军纪念馆”,进入大门十米开外是西路红军纪念碑,砼体结构,水泥抹面,由四面出踏跺的园形基座,方形碑身,尖顶置铁制红星组成,高11米。碑身正面刻有“红军精神光照千秋”,落款青海省人民政府,东面刻有“魂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循化烈士陵园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烈士陵园位于循化县城东尕庄,2009年10月搬迁至现址。建于1955年8月,位于循化县城天池北路,2010年10月扩建,并与二军纪念馆合并。陵园占地5500平米,其中建筑面积1079.3平米,墓区面积542.3平米,广场1709平米,陵园内建有烈士陵园展厅、二军纪念馆展厅及接待室,并分别修建烈士纪念塔、二军纪念塔和二军强渡黄河时的“英雄救英雄”雕塑。配备修建了花坛、广场照明、自来水、排水等设施。园内安葬着1949年12月13日在循化县街子镇查加沟平叛中,英勇牺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军一师一团一连的指战员及地方干部共98位烈士。还有1958年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文都寺及海东地区班禅大师故居
文都寺亦称“边都寺”、“边垛寺”,藏语称“文都贡钦扎西曲科尔朗”,意为“文都大寺吉祥0洲”。位于县城西南17公里处,在今文都乡西南5公里的拉代村之北侧山拗。文都寺的初建年代,最早可追溯到元代以前。据传,最初在今寺院上方山坡建有小经堂1座。已故十世班禅大师故居,座落在文都乡麻日村,距县城西南20公里。民国27年(1938年)农历正月初三日,大师诞生在此。大师祖籍西藏萨迦地方。元初迁来循化,明代起为世袭百户,清末升为千户,管辖“文都七族”。麻日村位于夏当山麓,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有小河自南向北流注黄河。穿村而过的公路,连接循化积石镇和黄南同仁县。大师故居在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驼映泉
白驼映泉白驼映泉位于街子乡三兰巴海村,距县城5公里,是撒拉族发祥地的一处圣迹。相传,撒拉族先民于元初从中亚撒马尔罕率领同族牵一峰白骆驼,驮着故乡的水土和一部《古兰经》,辗转来到循化境。经夕昌沟、越孟达山、上乌土斯山时,天色已黑,苍茫中走失骆驼,第二天发现骆驼卧在一眼清泉中,已化为白石,他们试量水土与故乡相同,于是定居此地,随起名“骆驼泉”。80年代初,政府拨款重修骆驼泉围墙和大门,泉边用花岗石雕刻3个不同造型的骆驼石像,种花草树木,建水榭碑亭。重修的骆驼泉,明澈如镜,涟漪漾漾,蓝天白云,倒映其中;精雕细琢的石骆驼,伫立泉傍,昂首峥嵘,栩栩如生。离骆驼泉不
积石耸翠
积石耸翠积石耸翠,位于县城北,过黄河不及里,称小积石山或唐述山。山势陡险,嶙峋峭拔,高耸入云端。山体皆如人工用巨石堆积成的假山,欲坠而不坠。小积石山巍峨耸立于黄河峡谷两侧,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不乏有诗人尽兴发出:“积石耸翠无限好,雨过天晴蓝更娇”的赞叹。积石山下波浪滩绿洲擎托,黄河如带,缓缓向东流去,红土山下,绿树丛和流水挟裹着撒拉农庄,那就是风景秀丽的清水湾。诗一首:积石翠峰百丈遥,竞势争高九重宵;悬崖石宝若书卷,鹤衣神仙仍往返。波浪滩绿洲诗一首:波浪滩头花木深,绿阴难蔽积石峰;雉飞鸟啼芳草丛,黄河如带绕东流。喜闻欢歌笑语声,回音碧野无觅处;盛世美景惹
狐峡禹斧
狐峡禹斧狐峡禹斧,积石峡,也称孟达峡,禹劈积石导河之地。黄河从清水乡马儿坡入口,由西向东,蜿蜒曲折,贯穿20公里出关门峡口。峡谷两岸悬崖峭壁对峙,地势险峻,可谓咫只天涯。黄河贯通其中,河道狭窄,礁石暗伏,咆哮倾泻,最窄处野狐可跳越,由称“野狐峡”。传说夏禹治水因积石峡紧锁,偌大循化一片汪洋,禹王凿开峡谷,滚滚黄河一泻千里,显露出沃野一片,即今循化。数干载往矣!然而开凿者的斧痕,迄今仍依稀犹存。有诗曰:“禹劈积石益千秋,凿开金锁走蛟龙,拓宽沃野通九州,唯有斧痕古今留”。在索同坡黄河上段南岸有一巨石称“禹王石”,相传大禹导河时曾憩息其上而得名。后人为纪念禹王
庵古鹿拱北
庵古鹿拱北。位于公伯峡下端黄河南岸石壁顶端,西距保安河口约15公里,东距勒吾约7.5公里,藏语称阿尼夏吾。传说,是伊斯兰教一位贤者显迹的地方(一说在明代中期,有一位伊拉克传教士哈三.贝索日曾在循化一带传教,他去世后信奉者在峡口中山顶险要处修建纪念寝陵。又说是甘肃东乡北庄门宦第二道祖家三太爷之墓地)。街子韩穆撒从新疆进修返回家后曾在此拱北静修做功13个月,始建年代不可考。据传,是查汗都斯乡筹措钱粮,原在贤者显迹之地,即石岸平台上修八卦形拱北,内设墓庐,俗称“拱子”。此后,信奉拱北的穆斯林常到此处念经聚礼,或静座修身,或祈求儿女,逐渐参拜者众多,因拱北容纳有
尕楞松涛
尕楞松涛距县城西南30公里的尕楞乡原始森林,苍松翠柏,神态各异,常年四季郁郁葱葱,山青水秀,景色幽雅迷人。尤以柴沟左右两山的松、柏、桦树林生长茂盛秀美,与相玉沟、中库沟林区依山傍水连成一片,交相辉映。雨后观赏松涛美景更显云雾缭绕,-茫茫,格外令人心旷神怡。有诗曰:远眺青山烟波淡,溪水常流尕楞川;风吹森涛似龙吟,苍松古柏迎云汉。芳树林丛花争艳,绿荫深谷流清泉;鹤飞不知何处去,唯有精神傲岁寒
喜饶嘉措大师纪念馆
喜饶嘉措大师纪念馆建于1987年,是古雷寺的主体建筑。古雷寺地处循化县道帏乡虎头山脚下,是喜饶嘉措大师的故寺,总面积110亩,建筑面积1422平方米。纪念堂为两层0-式建筑,殿堂正中供有大师灵塔,左右两侧均为佛像,纪念堂南北各有偏房一座,一为会客室,一为-殿,整个建筑富丽堂皇,布置庄严肃穆。喜饶嘉措大师是我国藏传佛教的一代高僧,也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杰出的爱国人士。他幼年出家,三十二岁时获得藏传佛教的最高学位拉然巴格西,曾主持重刻藏文大藏经(拉萨版),著有《藏族文化概论》、《喜饶嘉措文集》等,解放后历任青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兼文教委员会主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五山池奇观
五山池奇观五山池奇观地处达里加山主峰东南侧。五山池以它独特的高、奇、险、神、绝早已闻名遐迩。每当夏季农历5~6月间是观景最佳时期,从临平公路达里加垭口南山坡登上绿草如茵,连绵起伏的山岭,步行5公里即到龙窝。再向西攀登,山势峥嵘,座座奇峰拔地而起,高耸入云,势逼群山,花岗岩巨石之大,别处少见。五山池似一颗耀眼的水珠,在乱石间晶莹剔透。池面时而涟漪四起,碧波荡漾,时而泛起水泡,满目光花。怀抱山池的峻岭,石峰裸露,千姿百态。再攀主峰,就可远眺积石神工、循化山川、甘南草原及临夏风光。由于五山池地处高山之巅,路陡难行,高山反应较强,游客甚少。解放前,每逢久旱不雨,
岗察草原
岗察草原岗察草原位于县城西南部的岗察藏族牧业乡,循同公路贯通而过。是青海东部农业区唯一的纯牧业乡,平均海拔3280米左右,总面积467.81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2.28%。使人足不踏过日月山就可领略大草原牧业区的风光。这里山峦叠嶂,连绵起伏,广阔无垠,水草丰美,鸟语花香,牛羊成群,悠然自得。6—8月份是旅游最佳时期,使你暂时抛弃都市的喧闹,尽情享受大自然幽静、广阔、优美的无限风光。草原晨夏诗一首:芳草旷野碧连天,日出朝露星万点;繁花烂漫铺锦绣,蝶舞鸟翔各悠闲。淡霞翠微伴清泉,牧歌清脆在云间;山川幽雅风景美,牛羊撒欢乐自然。
孟达自然保护区
孟达自然保护区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循化县孟达山区,地处自治县西倾山东端,黄河积石峡南岸。该山地属当蕊山——五台山区,恰好是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与陇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山势基本呈南北走向。总面积17290公顷,海拔在1780——3356米之间,是一个山高沟深,树大林密,植物繁多,风景优美的原始自然林区。在海拔2504米的木厂沟中部,有一处奇特迷人,久负盛名的高原明珠——孟达天池。保护区素有高原“西双版纳”的美誉。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相对温和湿润的气候和适宜的土壤条件,保护区植物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根据1982年初步考察,保护区共有高等植物90科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