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八公山旅游
八公山景点介绍
天宝双遗文化园
天宝双遗文化园是一处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寿州窑”制作技艺的传承研究、创新发展、收藏展示为核心内容的人文景观。园区内有寿州窑体验陈列馆、紫金砚和寿州窑瓷加工生产基地、非遗传习基地、淮南紫砂研究所、八公山岩石标本展示区和紫金砚石陈列馆等浏览项目,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安徽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安徽省旅游商品生产示范基地,同时也是安徽理工大学、淮南师院等教育机构的教学实习基地。双遗文化园坐落在淮南市八公山区的丁山路旁,朱红色的大门动开后,一座古老的透着古朴之风的建筑映入眼帘,这就是用古时的砖瓦材料建设起来的古寿州窑址。窑址里存放着省级寿州窑非遗技艺传
淝水之战古战场
步入八公山景区北大门,便是当年淝水之战的古战场。为纪念1600年前的这场战争而建的《淝水之战》浮雕,总长180米,高12米,气势宏伟,是全国大型浮雕艺术景观之一。
汉淮南王宫
汉淮南王宫是八公山风景区的主要景观,坐落在景区炼丹谷中,占地5500平方米,是为纪念西汉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和中华美食豆腐始祖——淮南王刘安而建造的。投资600万元人民币,整座建筑仿汉代建筑风格,特色鲜明,雄伟壮观,突现了汉家盛世气象。主要建筑包括:淮南王宫正殿,塑有刘安及八公像,供中外宾客瞻仰祭拜。偏殿设立《淮南子》石雕回廊,制作了观赏性壁画60余幅,主要向游客介绍古淮南国的历史沿革、刘安生平事迹以及刘安组织门客撰写的《淮南子》一书中首次记载的科技成果、历史故事、神话故事、成语典故。依据刘安得道成仙的故事在淮南王宫背后建设了石板步道、一座石牌坊以及
八公山升仙台
位于淮南王宫后的“思仙台”山头。据道家有关典籍所载,刘安曾将八公迎进思仙台丹房内,奉为上宾,以弟子之礼招待八公。八公遂授予道家秘籍玉丹经36卷并传授刘安多种法术。后刘安-成功,得道升仙。盛放仙丹的器具留有余渣,鸡犬舐啄后,亦皆升天,由此流传下“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神话故事。也反映了刘安因“谋反”罪,被逼自杀和八公大多被诛后,群众鸣不平的附会想象。而作为旅游项目,则颇有传奇色彩,增添了游览中的情趣。
白塔寺
白塔寺背靠妙华山,面朝马鞍山,两侧青山簇拥,仿佛坐在一把太师椅上,风水绝佳。白塔寺开始建于北宋,同时建白塔寺于白鹗山山巅,后塔庙尽废,仅余遗址。现今的白塔寺系今年重建,前后两进院落,南派建筑风格。寺内除阿傩、迦叶两尊菩萨为木雕外,其余28尊菩萨造像全为铜铸,民间谓之金身菩萨。大雄宝殿内释迦摩尼佛铜坐像,高8.5米,重2.5吨,为省内寺庙中室内铸铜坐像第一大佛。院内回廊中镶嵌的砖雕贴金五百罗汉壁画,也为省内寺庙中唯一景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春申君墓
春申君黄歇墓冢,战国晚期楚国贵族,富有学识且机敏善策,与当时以养士明闻海内的齐孟尝君,赵平原君、魏信陵君齐名,称楚春申君。根据《凤台县志》中“县东隗家店西大阜(西大阜,即今安徽淮南谢家集区李郢孜镇沈郢孜村一带)名黄歇冢”的记载,又-物普查,黄歇墓址得以确认。1992年6月,谢家集区人民政府正式为黄歇墓立碑,使这座淹没多年的古老的墓冢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淮南虫化石群
地处安徽省淮河南滨的八公山,因淝水之战而自占闻名。现在的八公山则是因沉睡其中的大量珍稀占生物化石。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淮南虫’,而震惊中外。1984年,莫斯科第27届国际地质学大会上.我国地质占生物学家发表了一篇关于“淮南虫”的考察报告,引起了各国学者的浓厚兴趣。因为这一发现,对日前国际公认的地质年代的时间划分和地壳运动史产生了直接冲击。达尔文认为:动物生命出现不到6亿年,因此地质史中“占生代的上届划分是距今6亿年前”的认识维持了一个多世纪。直到1959年.科学家在澳大利亚发现了埃迪卡拉动物化石群,测定结果证明:动物来到这世界上己是6亿-7亿年
八公山南塘
南塘是八公山中著名的风景胜地,它不光风景秀丽,而且千百年来还广为流传着宋太祖赵匡胤在南塘被围困,最后打败南唐政权,建立宋朝的故事。宋太祖赵匡胤是后周的大将,后周为了统一南方,推翻南唐李煜政权,挺进寿州,被李煜大将于洪围困在南唐境内,内缺粮草,外无援兵,形势非常紧急。这时赵匡胤部下大将高怀德之子高君保冒死杀出重围,回东京卞梁搬救兵。骁勇善战的女将陶三春亲自挂帅印,领兵驰援,命高君保为先锋,高君保行至蒙城西北的双锁山,遇到才貌双全,武世高强的巾帼英雄刘金定,两人一见钟情,定下终身一同前往八公山营救。刘金定率兵来到八公山下力杀四营,最后由寿唐关闯入唐帅帐,将南
八公山石林
八公山石林石林是八公山旅游景区内重要的地质遗迹景观,位于汉淮南王宫、升仙台东坡,出露面积约30万平方米,出露高度1.5米-5米,此处岩石属于寒武纪下统地层,主要成分为白云质石灰岩石,由于此区域曾经受到两组高角度节理(劈理)的影响,加之长时间受到风雨剥蚀、搬运,以及植物生长的综合影响,形成了江北地区罕见的石林石芽地貌,为研究古地质、古气象、古生物等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资料。
中华世纪海峡情石雕碑园
中华世纪海峡情石雕碑园位于一片龄逾百岁的梓树林中,不远处有两棵枫树通气连理,取名“血脉相连”,体现了“祖国河山萦梦寐,神州翰墨缔情缘”,表达了两岸同胞,一个民族,一条血脉,同宗同文的民族情节。中华世纪海峡情石雕碑园成为两岸沟通与交流的纽带与桥梁,为两岸文化交流谱写新的篇章。
安徽省艺术家创作基地
在充分利用和保护现有资源的前提下,在省内著名艺术家的大力支持下,八公山旅游景区成立安徽省艺术家创作基地,并于2005年9月挂牌。艺术创作基地由原有皖淮机械厂军用车间二层楼房改建。省内艺术家们在此修心养性写诗作画,留下了宝贵的笔墨。
闪冲清真寺
闪冲清真寺位于八公山区国营妙山林场闪冲村,该寺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寺院中有一株银杏树,树龄800年以上,树干粗壮,四人尚可环抱,树冠如巨伞,树荫可遮400平方米。树旁还有一棵何首乌,主茎粗如儿臂,被视为镇寺之宝,倍受族人呵护。清真寺位于八公山区国营妙山林场闪冲村,该寺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寺院中有一株银杏树,树龄800年以上,树干粗壮,四人尚可环抱,树冠如巨伞,树荫可遮400平方米。树旁还有一棵何首乌,主茎粗如儿臂,被视为镇寺之宝,倍受族人呵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仙阁公园
八公仙阁是1985年由淮南市八公山镇兴建的古典式园林公园。位于西汉淮南王刘安丹井遗址和“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八公山麓,总面积一百亩。园内主要建筑有八公阁、八公群雕、八公仙阁碑亭、荟萃茗馆、聚星井、曲廊、曲桥、假山瀑布、观鱼池、石雕、古生物化石等,庄重典雅,富有江南园林之特色。
淮河第一峡
滔滔淮水东流,遇八公山阻挡,在此折回倒流,将硖石劈为两半,夺路而下,这就是淮河第一峡——硖山口。古称硖石口,是大禹治水时开凿的山峡。又是古代据险屯兵之地“淮上津要”,是淝水之战古战场之一。站立淮水之滨,仰观石壁,却似斧削。宋咸淳年间寿阳夏松题《筑城记》尚可辨认。硖石山岛上,立一凉亭,是清代复建的“慰农亭”,俗称“禹王亭”,亭西一株古皂角树,是硖石景点的象征。
南唐烽火
南塘是八公山中著名的风景胜地,它不光风景秀丽,而且千百年来还广为流传着宋太祖赵匡胤在南塘被围困,最后打败南唐政权,建立宋朝的故事。宋太祖赵匡胤是后周的大将,后周为了统一南方,推翻南唐李煜政权,挺进寿州,被李煜大将于洪围困在南唐境内,内缺粮草,外无援兵,形势非常紧急。这时赵匡胤部下大将高怀德之子高君保冒死杀出重围,回东京卞梁搬救兵。骁勇善战的女将陶三春亲自挂帅印,领兵驰援,命高君保为先锋,高君保行至蒙城西北的双锁山,遇到才貌双全,武世高强的巾帼英雄刘金定,两人一见钟情,定下终身一同前往八公山营救。刘金定率兵来到八公山下力杀四营,最后由寿唐关闯入唐帅帐,将南
淮南硖山口
介绍滔滔淮水东流,遇八公山阻挡,在此折回倒流,将硖石劈为两半,夺路而下,这就是淮河第一峡――硖山口。古称硖石口,是大禹治水时开凿的山峡。又是古代据险屯兵之地“淮上津要”,是淝水之战古战场之一。站立淮水之滨,仰观石壁,却似斧削。宋咸淳年间寿阳夏松题《筑城记》尚可辨认。硖石山岛上,立一凉亭,是清代复建的“慰农亭”,俗称“禹王亭”,亭西一株古皂角树,是硖石景点的象征。安徽淮南市
碧霞元君庙
碧霞元君庙八公山主峰四顶山之巅,昔有碧霞元君庙。庙在四项山顶,故又称四顶奶奶庙。这是八公山历史名胜之一。庙殿始供神妃碧霞元名群象,故名;寿凤人多又称神妃为“四顶奶奶”,故知四顶奶奶庙者甚众,谓碧霞元君庙者鲜少。明栗永录嘉靖《寿州志》称之为“东岳祠”,清李师沅嘉庆《凤台县志》则称“元君庙"。元君庙(四顶奶奶庙)始建年月无考。仅据《凤台县志》记,嘉庆间县民吴芳春曾损资维修。《凤台县志》记:嘉庆十九年八月造北山碧霞元君行宫。新修碑记略曰:“惟东岳岱宗神妃碧霞元君,厥有行宫,崇于兹山;灵宫有年,梁栋朽坏。武进李君,作宫五载,年谷屡登,民无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公仙阁
八公仙阁是淮南市八公山镇兴建的古典式园林。位于西汉淮南王刘安丹井遗址和《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八公山麓,淮南市八公山境内,总面积一百亩,创建于一九八五年春。园内主要建筑有八公阁、八公群雕、八公仙阁碑亭、荟萃茗馆、和香这泻云窦,聚星井、曲廊、曲桥、假山瀑布、观鱼池、石雕、古生物化石等,庄重典雅,富有江南园林之特色。八公仙阁园名由著名书法家张建中草书。主建筑八公阁系双层亭阁,旁有八公仙阁碑亭和千吨级假山瀑布组成的泻云窦、七星桥和园心池。另一级建筑是大厅荟萃茗馆,馆名由著名书法家李百忍题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乐涧套
乐涧套乐涧套俗称老涧套,位于南塘西2公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山高林密,翠色醉人。1978年后,考古学家在该地发现古生物化石堆积层。其沉积的植物化石有藻类、单叶及复叶等,随手可拾,拓开后植物的茎络分明,各具姿态,图案象淋漓的水墨画。
石门潭
石门潭石门潭位于八公山区王镇南塘村境内,那里“大石礌砢,类狞虬门”,是八公山自然景观之一。据《凤台古志》载:“云条山、茵席山相峙为石门,两山交而中豁门。门高20丈,西向南北,两崖相距10丈,中有潭,径10丈,深三尺,潭水终年不涸,漫流大石山”。临石门,峭壁凌空,直上云霄。迎面悬崖上,雕有“石门潭”三个巨字,苍劲挺拔。当地人传说是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兵困南塘留下的手迹。文史学家则说是北魏郦道元所书,理由是《水经注》中有洗云泉的记载:“洗云泉水洁,澈心骨,味甘冽,在珍珠、沁月之上”。洗云泉是石门潭的源头,郦道元勘测洗云泉必经石门潭。进入石门,便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