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绵阳市 > 梓潼县旅游
梓潼县景点介绍
两弹城景区
两弹城景区位于梓潼县城西郊长卿山脚下,与梓潼县城隔江相望。景区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部机关旧址为主体,东起潼江、西至何家湾、南临长卿山、北倚西记沟,总面积约1.15平方公里。现存有修建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的仿苏式建筑物167栋,其中包括“两弹元勋”院士宿舍、张爱萍将军曾住过的招待所(现称“将军楼”)、邓稼先旧居、大礼堂、院部办公楼、档案馆、模型厅、情报中心、科技人员住宿楼及防空战备洞等,是我国第二个--研制基地梓潼时期的首脑机关,是“三线建设”的重点绝密工程,是不可复制的国防科研重要旧址。
三线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
1965年,代号902的三线--研制基地在绵阳市梓潼县开工建设,1974年基地基本建成,1992年迁往绵阳科学城。在梓潼旧址的二十余年间,我国-、-完成了武器化、小型化、实战化的进程,将核弹和-结合在一起,真正地形成了有效的核威慑力量。同时完成了中-的研制工作,是我国新一代--研究的重要突破。两弹研制中的--实验共计45次,其中有22次是在三线--研制基地旧址指挥完成的。旧址中的专家宿舍是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也是唯一一个有如此多的专家、院士集中居住、工作过的场所。旧址现在已发展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核科普教育基地。2019年10月7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凳子山石桥
凳子山石桥(梓潼县)保护范围:东至山石桥外缘30米,南至桥码头外延20米,西至山石桥外缘30米,北至桥码头外延2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梓潼上清观
梓潼县上清观,又名灌沟寺,亦作观沟寺,位于东石乡油坪村1、4组,坐西向东,创始于隋开皇,重建于明成化,毁于崇祯后,再逐渐兴盛于清代康雍乾道。现存古迹以清代四合院古建为主体,兼紫荆、蒙泉和明代摩崖等名胜。1990年11月,被公布为县保,2009年7月,被公布为市保,2012年7月被公布为省保。咸丰《梓潼县志》载:“上清观,县南二十五里,明成化间创。国朝雍正间,邑令刘应鼎重建。观旁有蒙泉,引溉田数亩,石碣刻‘蒙泉’二大字。邑令梁继德莅任,岁大旱,祷于此,甘霖大沛,得雨三日。”又:“蒙泉,县南二十五里,岁旱祈祷立应。”一.上清观山门上清观四合院由正殿、戏楼和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梓潼圣水寺
梓潼圣水寺(梓潼县)保护范围:东至寺外30米张云德院坝边缘,南至张荣宅,西至寺外1米泉水田埂,北至寺外60米大地田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贞孝节烈总坊
贞孝节烈总坊(梓潼县)贞孝节烈总坊,即贞节牌坊,位于长卿镇南桥村。清光绪二十八年建造,牌坊坐北向南,为一正楼二边楼、飞檐翼角四柱落脚的石刻,青白砂石垒砌而成。通高9.6米,阔8.1米。坊用4根立柱,9条整石横梁,近百块华板,数十块檐石穿逗、镶嵌而成。其前后、左右均与中心线对称。正门高5.6米,侧门柱高4米,柱底边长0.6米。正楼由侧门柱和横梁承托,边楼由正门柱和大横梁承托。坊为庑殿顶,东脊已残损。正楼华板之上南北两面正中镶嵌“皇恩旌表”坚匾,其下刻“贞孝节烈总坊”横匾。匾下华板镌刻143位贞孝节烈女士姓名。正门高3.6米,宽3.5米。侧门高2.5米,宽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梓潼博物馆
梓潼博物馆位于梓潼县七曲山风景区南大门东侧30米。由梓潼县委、县政府投资五千多万元修建,以文昌文化为特色的专题博物馆。整个博物馆分为三层。一楼“千载文昌福泽天下”,文昌文化主题展馆共分为五个单元“文昌帝君的起源、文昌文化的核心思想、文昌祖庭的祭祀仪典、文昌民俗活动、广汉郡遗址”。二楼“梓林潼水耀千秋”,是以梓潼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陈列展示。梓潼自古是蜀北重镇,号称蜀北锁钥,是蜀北重要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梓潼因“东依梓林,西枕潼水”而得名,它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幅员面积1442平方公里,辖32个县,一个经济开发区,一个风景区,总人口38万人
梓潼文昌宫
文昌宫在绵阳市梓潼县城北郊的七曲山,是七曲山大庙的主要建筑。七曲山大庙始建于晋,是当地百姓为纪念晋代张亚子而立的“亚子祠”。元初,张亚子被封为“文昌帝君”后,在此建造“文昌宫”,后经元、明、清三代多次扩建,形成了一组结构宏伟、体系完整的古迹建景点位置四川绵阳梓潼县七曲山大庙
梓潼双峰寺
梓潼城南二十三公里处,有一古寺,曰“霜风寺”,山腰平顶之上有突兀而起的、形状相似的两个山峰,故又叫“双峰寺”,今双峰乡所在地。明朝时当地高第、高简考中进士,高节为探花,名噪一时,称之为“绵州三高”。高简由云南宦游回乡,热爱家乡风光,尝与寺僧夜游,见一轮明月从两峰之间徐徐升起,景色十分壮观,好象巨大的晶球呈现在游人的眼前。故后人把“双峰夜月”列为梓潼八景之一。云蓝静对两峰齐,玉漏沉沉月挂西。万壑清虚蟾影没,诸天高朗桂华低。凡寒猿鸟声无定,露湿松极望欲迷。心印禅关都照彻,争传大鹤有留题。保护范围:东至双峰乡茧庄厕所后檐保坎——茧庄抗房檐沟——双峰乡小学操场角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魏延祠
魏延祠位于四川绵阳市梓潼县三泉乡白雀村,地处山间的魏延祠,有些落魄,有些荒凉,游人罕至,这对镇北征西勇猛忠诚定汉土的魏延来说,有些悲凉,有些凄惨,有些不公,但对“生有反骨”而遭“夷三族”的魏延来说,这样的祠堂,亦是难得的一种纪念。西出梓潼县,沿梓潼往江油的安梓路行约15公里,就到了三泉乡白雀村,再沿村道行不多远,就看到路边的“魏延祠”石碑。这块石碑,是全国第一个县级《三国演义》学会——梓潼《三国演义》学会会长谢汉杰先生题写的。这里属于卧龙山景区,据《舆地纪胜》和《蜀中名胜记》记载,卧龙山,距梓潼三十里,又名葛山,亦名亮山,相传武侯伐魏,驻兵于此。历代方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两弹”城旧址
中国“两弹”城旧址,是指当年为发展中国国防尖端科学技术,研制“两弹”(-和-)的中心。中国“两弹”城旧址,是当年为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增强军事实力,研制发展高能物理,热-的地方。中国“两弹”城旧址,是曾聚集中国国家科技精英,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倾注心血,举世瞩目的人杰地灵之地。中国“两弹”城旧址,位于四川盆地向盆周山区过渡的绵阳市梓潼县城西郊长卿山西麓,占地有数平方公里。新中国建立后,经过国民经济的恢复,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64年5月以后,在美、苏两国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司马相如读书石室
司马相如,是我国汉代大辞赋家,大文学家。是继屈原之后启辞赋首创者。他给汉代和我国文学中,树以独特文体形式规范,他的“汉赋”对当时和后期、后世,都有极大的影响。一直到今天,这种格体新形文法仍是启发和效仿的特写格律,也唯之而稀贵。这种古风遗产,这位千古传留的大作家,与我梓潼有一定渊缘历史故事,我们不得不对他要深入的重温旧课和怀念。一、司马相如其人据“史记”及有关史资记载,司马相如生于汉文帝前元元年即公元前179年,卒于汉武帝元封六年(公元前117年)。字长卿,蜀郡成都人,少时好读书,学击剑,小名犬子,慕蔺相如为人,更名相如。初进长安用钱捐为“郎”,事奉孝景帝
蜀王思妻台
五妇祠、蜀王思妻台是梓潼五妇山的两处历史遗迹。《元丰九域志》及《华阳国志》记载,五妇山在梓潼县北十二里(五妇山今又名水观音),高四百二十丈。《蜀记》云,梓潼县有五妇山。秦王遗蜀王美女五人,蜀王遣五丁迎女,至梓潼,遇蛇拦路,五丁怕大蛇惊吓美女,即踏地大呼拽蛇,山崩,压杀五丁及美女,所有随行人员均被压杀。蜀王至此,伤痛至报,乃登上山顶平台,于平台作思妻台,汉代建“五妇祠”。《元丰九域》称:“梓潼五妇山,碑志存,有五妇庙”。蜀之先祖名蚕丛,继之有柏,鱼凫、蒲卑、开明等王。《蜀王本纪》云:“蚕丛居岷山石室中,狩猎养蚕。”蜀人先祖最初居住在岷山,即今之松潘、九寨沟
兜鍪山
兜鍪山又名大茅山、大帽山,位于县城之东14公里的玛瑙镇境内。光绪版《江油县志·山川》记载:“大茅山,在县东(指江油县之东,清代,大茅山为江油、梓潼、剑阁三县共管)一百六十里,即兜鍪山,相传五丁开蜀道,遗有兜鍪(古代武士头上所戴之帽名兜鍪),故名,民间又呼为大帽山。”《重修梓潼县志·山川》记载:“县东南19里,从武连驿东南,群峰列峙,势如兜鍪,上有龙神祠。俗呼兜鍪神。”《蜀水经》记载:“唐明幸蜀,遥见大茅山酷似武将头盔,即赐名兜鍪山。”《舆地纪胜》记载:“梓潼县东十九里兜鍪山,有蛟龙祠,俗呼兜鍪神。古老相传,此地昔用生人祭之(每年六月十九日,把活人丢入山下
御马岗
御马岗位于县城之东10公里的马鸣乡境内。《舆地纪胜·蜀志》记载:“刘先主自葭萌(今广元昭化镇)起兵,义旗南指,梓潼县令王连,固守不降。先主不强逼,义而舍之。先主以堂堂之师,不加威区区之县,绕城而去。”王家佑教授所著之《汉晋春秋》云:“梓潼县城之东10公里有御马岗,传说刘备自葭起兵攻成都,兵至梓潼受阻,刘备即移军至此。刘备所乘的白马曾在这里的小河饮过水,还留下马蹄印,故尔百姓呼此为御马岗。当地百姓还说,刘备率军离开后,他所乘的白马还思念御马岗,常常腾云到此饮水,天天早晨都能听见白马饮水的嘶叫声音。(明)嘉靖时期,乡人开始在此建民间神庙”。此乃梓潼之三国遗迹
唐明皇幸蜀闻铃处
县城之北20公里的七曲山中段有唐明皇幸蜀闻铃处。史载: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唐玄宗李隆基为躲避安禄山叛军进攻京都长安,怆惶率姬妃臣僚向西蜀进发。六月十四日到达兴平县马嵬驿,随侍之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等人,以为此次祸乱,全为宰相杨国忠欺上瞒下,误用0侫酿成,即鼓动军士逼唐明皇将国舅杨国忠斩首。杨国忠是明皇爱妃杨玉环的兄长,因怕报复,又逼明皇将杨玉环赐死。七月十七日,玄宗一行到梓潼七曲山上驿,夜宿馆驿,当晚阴雨蒙蒙,淡雾袅袅,与上月杨玉环痛死马嵬驿情景相似,于是,又忆起朝朝暮暮情的杨玉环,长叹一声后,不禁热泪盈眶,没想到自己君临天下,万人之尊,贵为天子,却
李业阙
县城南郊2公里之李业阙,为墓阙。清咸丰《重修梓潼县志》载:“汉议郎李巨游(李业字巨游)墓,旧传在石马坝”。《后汉书·独行传》及《华阳国志·梓潼士女》记载,李业字巨游,梓潼人,少有志操,随博士许晃习鲁诗,西汉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经太守举荐,任官为“郎”。孺子刘婴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篡夺皇位,李业恨之,即托病去官,回归故里闭门不出。广汉郡(郡治梓潼)太守刘咸,幕李业名,强召之,业乃带病前往,被举为“方正”。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公孙述据蜀,建“大成国”。闻李业贤名,征业为博士。业托疾不从。大成国龙兴七年(公元31年),公孙述恼恨李业不听召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卧龙山诸葛寨
县城之西15公里的卧龙山诸葛寨,《舆地纪胜》记载:“葛山,在梓潼县西二十五里,旧经云,昔诸葛北征、尝营此山,因名。内有景福院;石碑云,梁大同元年(公元535年)置寺。又有石龛,云,贞观年造。”《蜀中名胜记》载:“志云,梓潼西南二十里葛山,又名卧龙。相传武侯伐魏,驻兵于此,见虎豹蛇虫势恶,自卧草中,兽皆俯伏。有古碑,在此山之景福院。”清嘉庆版《四川通志》载:“武侯庙在县西北三十里葛山上,八卦井尚存。”后人将相传为诸葛亮所掘专供军马饮水的水池,称之为“饮马池”,并在山顶部建石寨,称“诸葛寨”,以抵御匪兵。又传,诸葛亮之养子诸葛乔随军伐魏时,因押运粮草失职,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岩摩岩造像
西岩摩崖造像位于县城一江之隔的西岩。现存唐宗造像在西岩之岩崖,从南至北依次编号1—5号。1号龛刻于唐德宗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圆拱形敞口,口宽2.8米,内宽2.5米,高3.5米,深2.2米。龛内原塑主佛、菩萨已毁,现存文殊、观音、普贤等3尊佛像,系1980年补塑。龛内西侧壁有坐佛34尊,小佛11尊,石雕菩提树8株;龛顶主佛15尊,小佛12尊,飞鹤4只。龛楣饰树花纹,上刻有小坐佛7尊。左右角均刻有飞天,均为唐代浮雕。现大部已残损。龛外有“唐贞元二十年岁次甲申八月,癸卯三月十五日记”题记一款。2号龛位于一号龛之下1.44米,唐代雕凿,圆拱形,高2.6米
卧龙山千佛岩石窟
千佛岩摩崖造像位于卧龙镇五一村卧龙山顶。造像凿于东西长5.5米,南北宽5.2米,高3.2米的长方体石墩四周壁上,东西北三面凿三大龛,南面为石造像,未凿龛。总共造像1000余尊,故名“千佛岩”。均为唐代开凿。东龛,圆拱形,高2.3米,宽2.5米,深2.2米,龛内有造像9尊,为一佛二菩萨二弟子二供养人二力士。佛高1.3米,火焰形头光,结跌跏坐于莲台上,身着僧衣,左手按膝,右手举于胸前。从整体造型看,线条自然,肌肉感很强。二菩萨站立于佛的两侧,头部残,但表现出端庄、娴静的表情。二弟子站于佛的两侧,神态端庄。力士威武雄壮,守护在龛门两侧。龛沿两侧原刻有140尊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