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香港旅游
香港景点介绍
敬罗家塾
敬罗家塾位于香港新界大埔头村,是该村邓族的祠堂及家塾。于1998年7月21日被列为法定古迹。敬罗家塾相传于明朝时由邓氏第十三代族人玄云、梅溪及念峰为纪念第十代先祖敬罗公而建造,敬罗公被尊称为大埔头邓族流光堂开山祖。敬罗家塾原用作族人家塾之用,以传统卜卜斋方式教学,一度有多达40名子弟就读。除用作书室外,亦是族人聚会及庆节活动举行的地方。敬罗家塾曾改作“启智学校”的校舍,于1953年迁出后再恢复作祠堂之用。敬罗家塾为传统的三进两院式建筑,在门前左右各建有一个鼓台,鼓台上各有两支花岗岩支柱用以承托屋顶。正门石额“敬罗家塾”四字乃著名金石家邓尔雅(1884-1
旧北区理民府
旧北区理民府位于香港新界大埔运头角里,是英国租借新界后兴建的首幢民政大楼。于1981年11月13日被列入香港法定古迹,1988年至2000年拨作环境保护署大埔区分处,2002年成为香港童军总会新界东地域总部,并命名为罗定邦童军中心。旧北区理民府高踞山丘之上,原分为南北两座单层的建筑物,为适应潮湿炎热的天气,东西立面均建有宽敞的砖柱游廊及拱形门窗,整座以红砖建成,是廿世纪初典型殖民地建筑物。二次大战后在中间加建连结两座,并于北座加建多一层,整体上保持一贯古朴的外观。在内曾放置一门小炮,移离后只余空炮架。旧北区理民府的一大特色是此法定古迹已经被香港童军总会新
大埔碗窑窑址
大埔碗窑窑址位于香港新界大埔碗窑村,总面积超过五公顷,是香港目前已发现唯一的青花瓷窑址。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已有学者关注碗窑的历史,鉴于碗窑遗址的重要历史价值,其中1500平方米于1983年被划定为香港法定古迹。大埔碗窑村一带,水源丰富,并出产优质的瓷土矿,由明代开始,已有文、谢二族经营窑场,制作青花瓷器。虽然清初的迁界令窑场一度荒废,但迁界令放宽后,又慢慢恢复过来。康熙十三年(1674年),南迁至大埔的客家马氏族人,向文氏购买窑场。至清朝中、后叶,碗窑村的陶瓷事业已甚具规模,产品行销至江门一带,一度有“海滨瓷都”之称。但民国成立后,受到沿海各县窑场的廉
上碗窑樊仙宫
上碗窑樊仙宫又名樊仙庙,位于香港新界大埔上碗窑村,供奉的樊仙是陶瓷业的行业神,逐渐发展成为地区的保护神。由于樊仙宫是香港境内唯一供奉樊仙的庙宇,见证了陶瓷业在香港的盛衰,因此于1999年12月30日,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樊仙宫是上碗窑村和下碗窑村的主要庙宇,也是唯一在本港现存的该类庙宇,其建筑日期已无从稽考,悬挂在正厅的木牌匾为清朝乾隆庚戍年间(1790年)的雕刻,故相信该庙已有超过二百年历史。一般相信樊仙宫由马氏宗族兴建,以供奉陶匠的守护樊大仙师。樊仙宫的建筑既简单又实用,而大门的装饰却巧夺天工,可是,1970年代中期的一场严重火灾破坏了很多历史遗迹。
叶定仕故居
叶定仕故居约建于1908年,外观仿照孙中山先生于中山翠亨村的故居兴建。叶定仕故居的历史背景及建筑风格甚具价值,叶定仕故居曾被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评为二级历史建筑,而政府于2009年11月刊宪,将故居提升为香港法定古迹。叶定仕先生(1879-1943年)又名天发,号广新,为沙头角莲麻坑叶氏第八世祖。他早年到泰国当裁缝学徒,其后成立服装厂,承包军服生产工作,并累积了一定财富。根据泰国中华会馆的资料,孙中山先生于1907年成立泰国中华会所,争取海外华人对革命活动的支持,叶定仕为共同发起人及创办人之一。其后,叶氏曾担任暹罗同盟会会长及振兴书报社社长,积极推动当地同
下白泥碉堡
位于香港元朗下白泥55号的碉堡约建于1910年,是香港唯一尚存、与辛亥革命历史有关的历史建筑。由于其历史意义重大,与辛亥革命及中国同盟会在港活动有密切关系,2000年碉堡已被列为一级历史建筑。2011年2月23日为配合辛亥革命100周年,碉堡获古物咨询委员会通过列为香港法定古迹。元朗下白泥55号俯瞰后海湾和深圳,处在有利地理位置,因此成为革命活动基地。1910年左右,广州新军之役结束后,革命人士于该址建立藏身之处,并以稻米磨坊和炼糖厂作掩护。碉堡亦用以监视后海湾对岸属清廷管辖的地方。碉堡由兴中会的骨干分子邓荫南先生所建,碉堡所在土地曾经主要由李纪堂先生所
分流炮台
分流炮台史籍中又名鸡翼角炮台、大屿山炮台或石笋炮台,位于香港新界大屿山西南端分流半岛的70米高地上,面积约966平方米。有一些学者认为此炮台初建于明代以防御海盗,但亦有人认为是建于清代以打击0鸦片的商人,无论如何,分流炮台已确认为是香港最早建成的炮台。在被杂草覆盖多年后,港英政府于1981年宣布分流炮台为法定古迹,并展开了一共两期的修缮工作。隶属于驻扎大屿山北面的大鹏协水师右营的分流炮台相传起初布有兵房二十所,大炮共八门。1820年时守兵共48人,由一名千总统领,但其后驻兵减至30人。随着新界被租予英国,分流炮台被清廷废弃。分流炮台长约64米,阔约21米
东涌炮台
东涌炮台又称为东涌所城或东涌寨城,是香港以前的一个炮台阵地,位于新界大屿山东涌下岭皮村,现在已被列入香港法定古迹。清朝道光年间,为了阻止鸦片贸易和海盗侵略,当时的清朝水师把附近的大鹏营升为大鹏协,下设左右二营,总部及左营设于深圳的大鹏所城,而右营则是驻在新建的东涌所城,落成于1832年,设有6门大炮,以控制海面交通。后来在香港日治时期,炮台曾被日军重建。几经历史变迁,炮台所在地于1979年8月24日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并曾于1988年全面维修。东涌炮台现址面积为70乘80米,城墙以花岗石砌成,设有三度拱形城门,分别为北面正门的“拱辰门”、东面的“接秀门”
灯笼洲灯塔
灯笼洲灯塔又称汲星灯塔,是香港一座灯塔,位于新界荃湾区灯笼洲之上,处于汲水门的航道上,现在已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灯笼洲灯塔于1912年4月29日启用,初时以人手操作,有灯塔管理员驻守。灯塔约于1980年代改为自动操作,现由海事处管理。2000年12月29日,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属下的古物古迹办事处宣布将灯笼洲灯塔列为香港法定古迹,同期列入的还有横澜灯塔。灯笼洲灯塔是香港现存五座战前兴建的灯塔之一,灯塔以钢铸骨架建做,塔高11.8米,塔顶为白色;其照明仪器及钢铸骨架,都是由英国制造。灯塔旁边有一座砖构建筑,为以往的灯塔管理员的居所。该建筑内有睡房、厨房、厕所以
横澜灯塔
横澜灯塔又称横澜岛灯塔,是一座位于香港蒲台群岛横澜岛的澜尾的灯塔,现在已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横澜灯塔于1893年由清朝的海关建造、启用和管理,并取代了英国于香港岛东南建造的鹤咀灯塔的功能。1898年,根据《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属于新界一部分的横澜岛亦须租借给英国。因此,灯塔于1901年1月1日起交由香港政府接管继续操作。横澜灯塔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受严重破坏,所以1945年曾进行修葺工程。1989年8月,灯塔改为自动化操作。2000年12月29日,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属下的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宣布将横澜灯塔列为香港法定古迹,同期列入的还有灯笼洲灯塔。横澜
珍宝王国
珍宝王国是香港一座历史悠久、停泊在香港岛南区香港仔深湾的两艘著名的海上画舫,由珍宝海鲜舫及太白海鲜舫组成,是香港南区的著名地标。很多人一般以“珍宝海鲜舫”之名概括整个珍宝王国。珍宝海鲜舫长76米、阔22米、高28米(楼高三层),排水量达3300吨,面积达45000平方呎,可容纳超过2300名宾客,因此有“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食府”之称。珍宝海鲜舫是香港的著名景点,由于它位于海中,以传统中国皇宫特色装修,所以成为外国游客必到之地。不少旅游书籍都推介游客到这个景点,品尝海鲜,至今累积游客人次超过3000万。珍宝海鲜舫吸引了不少中外名人亲临光顾,其中包括英女皇伊利
铜锣湾避风塘
铜锣湾避风塘位于香港东区铜锣湾,是维多利亚港内主要的避风塘之一。铜锣湾避风塘由西面的奇力岛至东面兴发街对开海面止,由于西面的奇力岛是香港游艇会会址所在地,因此避风塘主要供游艇停泊;奇力岛亦是香港海底隧道的港岛入口所在地。避风塘东面是港岛东区走廊的起点。铜锣湾避风塘内,有一艘红色的三角天后庙船,是香港唯一的浮在海上的天后庙渔船,时有庙祝守庙,信众以渔民为主,游人可于避风塘码头乘舢舨往来,该船的编号“40426S”。此外,铜锣湾避风塘周边有许多提供独具特色的避风塘美食,例如避风塘炒蟹已经成为了这里的招牌美食。在盛夏天晴的时候,铜锣湾避风塘沿岸为观看日落的上佳
中国香港世界地质公园
中国香港世界地质公园是香港最知名的地质公园,占地5000公顷,位于新界东部及东北部一带,包括新界东北沉积岩区和西贡东部火山岩区两大园区共8大景区。其中,新界东北沉积岩区包括了印洲塘、赤门、赤洲-黄竹角咀和东平洲共四个景区,而西贡东部火山岩区则包括粮船湾、瓮缸群岛、果洲群岛和桥咀洲四个景区。到中国香港世界地质公园游览,即便您对地理地质一窍不通或是没半点兴趣,那都没有关系,因为面对大自然种种神奇的造化,您会为之惊叹!该公园拥有世界一流的酸性火山岩柱,亦展现了5亿2000万年至2亿5000万年前的古生代期间,通过沉积作用形成沉积环境的一段地质历史,极具典型性和
国家地质公园
林村许愿树
林村许愿树位于香港新界大埔林村,是香港著名的许愿胜地,坐落于村内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天后庙侧。林村许愿树是两棵大榕树,两树被当地村民视为神灵,并在其根部燃点香蜡烛冥镪祈褔许愿,称为“香仔树”。这两棵树体积庞大,树干需四、五人方可拥抱,树龄约两三百年,主求学业、财运,因外型雄伟有力,枝叶茂盛,有不少电视剧及电影作为拍摄场地。人们制作宝牒,把姓名、出生年月日及愿望写在宝牒上,再附上百解符、贵人指引及禄马衣等,并将其系上重物,然后在诚心向树许愿后便将其抛上树干,不跌下来者代表愿望可成真,抛宝牒许愿是道教流传的一种习俗。“宝牒抛越高,愿望越灵验”这个习俗广传开去,
老围
老围位于香港新界粉岭龙跃头,是龙跃头邓族聚居的围村。老围门楼及围墙于1997年1月31日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此后,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来此参观游览。龙跃头邓族于14世纪由锦田移居龙跃头,先后建立了“五围六村”,老围兴建日期已不可考,但应是五围中最早建立的围村。老围建于一小丘之上,四周筑有围墙,围内的房屋排列整齐有序,其独特的防御措施是于四面围墙的正中部分建有高台,用于监察防盗,围门窄小,内有水井,遇盗贼来袭时,可闭门坚拒而仍有足够食水供应。原先的围门是北向,但由于风水理由,围门被改建为东向,但地基高出地面,门前有石条梯级方便出入,门口的对联为“门高迎紫
粉岭龙跃头天后宫
粉岭龙跃头天后宫座落于香港新界粉岭龙跃头龙山西北面山麓,在老围和祠堂村之间,位于松岭邓公祠旁边,是当地的主要庙宇。天后宫兴建年份已不可考,据村中父老相传,该庙的建造年代较松岭邓公祠还要早,是族人为祈求子弟应考科举顺利的庙宇。现在的规模为民国二年(1913年)修缮后的建筑。天后宫于2002年11月15日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得到了相应的保护。天后宫为传统两进式建筑,内以天井分隔,庙宇正面饰有精致的灰塑及壁画,寓意吉祥,门额为直书“天后宫”,门旁的对联为“后德齐天凭护佑,母仪称圣藉维持”。庙内正殿则供奉天后,共有一大一小两座神像,大者为坐像供日常参拜用,而小者
松岭邓公祠
松岭邓公祠位于香港新界粉岭龙跃头龙山西北面山麓,在老围和祠堂村之间,是香港最重要及规模最宏大的祠堂之一。祠堂于40及50年代曾用作学校,于1997年11月7日被列为法定古迹。松岭邓公祠约于明嘉靖四年(1525年)为纪念开基祖邓松岭公(1302至1387年)而兴建,是龙跃头邓族的宗祠。在每年元宵节,当年添丁的族人会在宗祠作点灯仪式,而二月初二则为祭祖日。该祠为三进式建筑,屏门设于中进,后进分三殿,正殿供奉历代祖先神主,宋二世祖税院郡马邓惟汲及皇姑赵氏的神位居中,其神主有龙头木雕,有别于其它祖先神主。左殿内供奉对宗族有贡献或功名显赫的先祖;右殿则供奉乡贤。建
米埔湿地
位于香港新界西北面的米埔,濒临后海湾,是大量野生生物的天堂,在世界上地位昭著。鉴于其重要性,香港政府于1976年把米埔列为“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根据《拉姆萨尔公约》,香港政府于1995年9月正式把米埔和内后海湾约1500公顷的湿地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其中的米埔自然保护区,是这片湿地的重要区域,面积为380公顷。米埔湿地的野生生物种类繁多,有超过300种雀鸟、400种昆虫、90种海洋无脊椎动物及50种蝴蝶,此外,米埔还有全香港面积最大的红树林。米埔最广为人知的是鸟类生态,每年约有200至300万头鸥、鸭、鹭和涉禽等水鸟,从中国北方、蒙古和西伯利亚的繁殖地,
屏山邓族文物馆
屏山邓族文物馆位于香港新界元朗屏山坑头村,介绍新界五大家族之一的邓氏家族历史及屏山文物径沿途古迹,于2007年4月15日正式开放。屏山邓族文物馆由1899年4月22日落成的旧屏山警署改建而成,是新界现存的战前警署之一。香港政府与邓族于1997年达成协议,把此建筑物改建为屏山邓族文物馆,并兼用作屏山文物径访客中心。2002年底,现址正式移交给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管理,并被列为三级文物建筑。建筑署耗资1200万港元改建,保留及修缮大部分旧有设施。屏山邓族文物馆由三座建筑物组成,主楼是一座拱形长廊的双层建筑物,外墙为白色,屋顶其后加建瞭望台。北面两层高的附翼大楼与
清暑轩
清暑轩坐落于香港元朗屏山,与觐廷书室相邻,是屏山文物径的文物之一。清暑轩由邓氏第22代族人邓香泉兴建,于1874年落成,为当时的访宾客及鸿儒的下榻居所。不少名人曾到访清暑轩,包括港督金文泰、富商何东、邓志昂等。清暑轩原指楼房底层的一间小厢房,原建筑物其实并无真正的名字。清暑轩楼高两层,呈曲尺形,作为旅馆,其装饰及排场相当华丽,木刻、壁画、灰塑、漏窗及斗拱等装饰显示出传统邓族地方豪门的气派。清暑轩虽是独立建筑,但有通道在第二层与觐廷书室相连。由于工程复杂,当时邓族专程从广州及佛山聘请建筑师傅完成工程。清暑轩最近一次的修缮工程于1993年底完成,费用由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