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海州区旅游
海州区景点介绍
西郭宝墓
1985年4月23日,连云港市博物馆在海州区锦屏陶湾村黄石崖清理一座西汉中、晚期慕葬。墓主姓西郭,名宝。西郭宝墓为竖穴土坑木椁,椁板之上尚遗有竹席。在棺盖与椁盖之间有一层3厘米厚的木板,棺具呈长方形,系用整段木刳空制成,棺内外髹漆,外为黑色,内为朱色。出土随葬品50余件,大部分保存完好。按质地可分为漆、木、竹、金属器等,漆木器中有8件木俑雕刻甚为精美,代表性的有女侍俑2件。在墓主头侧,出土名谒、遣策各2件。名谒与遣策大小一致,长21.5厘米、宽6.5厘米、厚O.8厘米。名谒为木质,上有三行14字隶体墨书,文曰:“东海太守宝再拜足下西郭子笔”;另一文曰:“
侍其繇墓
1973年12月,连云港市海州区南门网疃庄发现一座汉代木椁墓,墓主复姓侍其,名繇。随葬品102件,绝大部分为漆器和木器。漆器38件,其中食奁2件,耳杯18件,奁2件及内盛的小漆盒2套10件,盘5件、碗1件,其质地可分为夹纻胎、木胎。漆器大多是外施墨漆,内施红漆。花纹分漆绘和针刻两种,图案有云气纹、卷云纹等,漆盘中有一件底部刻有“尚里朱公制”五字。铜器37件,有斗、带钩、镜、五铢钱等。随葬品中还有龟钮银印1件,正方形、体扁、长宽俱为1.4厘米,上为龟形钮,印面阴刻篆文“侍其繇”三字。玉饰6件,眼盖、鼻塞、耳塞各2件,眼盖为盾牌形,耳塞为短圆柱形,鼻塞为扁圆
霍贺墓
1973年3月,网疃庄小礁山北麓发掘西汉晚期霍贺墓。海州区是连云港市的一个区,汉代曾在此设置朐县,属东海郡。网疃庄位于海州东门外,分布着庞大的汉代墓葬群,霍贺墓为其中之一。墓为竖穴土坑木椁,夫妻合葬,男棺放置椁正中,女棺在其右(北)侧,均为头东脚西。骨架保存较好,经鉴定,男墓主年龄约在70岁上下,女性则在40岁左右。随葬器物共90余件,大部分保存完好。按质料为可分漆器、竹木器、金属器、陶器等。漆器26件,有食奁、碗、耳杯、漆案等;竹木器19件,有木枋、木砚盒、鸠杖、木梳、竹笥等,其中鸠杖的杖首饰鸠鸟,通长2.08米;金属器52件,有铜、铁、铅三种质料,其
海州乡贡进士题名碑
海州乡贡进士题名碑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海州幼儿教育中心院内东墙北端。碑高177厘米、宽81厘米、厚20厘米;座高56厘米,宽120厘米。碑额弧形,饰卷云纹。其石料为石灰质沉积岩。碑立于明成化五年(1469)。碑额篆书,字径7厘米,文楷书,字径2厘米。卢陵王概撰文,钱塘唐震书丹,建昌程洛篆额,现存五百余字。海州乡贡进士题名碑是研究明代科举制度的实物资料,有一定的历史价值。1982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大村遗址
大村遗址(包括小村遗址)大村遗址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花果山街道南云台山西麓。遗址文化层厚1米余,面积约2万平方米。1959、1960年曾进行发掘。出土的遗物有:新石器时代的红色细泥质陶钵、石斧、石锛等,西周早期的青铜器,汉代的筒瓦,六朝的瓷片等。小村遗址位于大村遗址北1.5公里,现为小村葡萄园。出土的遗物有新石器时代的陶片,西周时的鬲足、豆柄,战国时的几何印纹陶片,汉代的绳纹瓦片等。大村遗址是我国有名的一个新石器时代的遗址。1961年第6期《考古》发表过《大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勘察记》。这里还是江苏省西周青铜器群重要的出土地点之一。大村遗址在新石器时代文化和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陇海公寓
陇海公寓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民主中路东首。始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因陇海铁路修筑而得名。建筑为四合院式二层小楼,上下共23间客房。内院设有楼梯、廊柱、天窗等,或彩绘,或雕刻,显得庄重典雅。正门匾额楷书“陇海公寓”四字,其两旁分别有“少长咸集”、“群贤毕至”、“迎宾”等礼宾吉语。高约12米,占地面积约260平方米。抗日战争初期,中共新编57军112师(原属东北军)地下工委在此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发展爱国官兵入党。1987年,经中共连云港市委决定辟作为革命纪念馆,成为对广大群众和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1993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二批文物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谢家洋房
谢家洋房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中大街中段,又称荷兰建港办事处。系1934年海州地方士绅谢希愚建造的私人“洋房”。该建筑由荷兰人设计,青岛人施工,与连云港火车站办公大楼、钟楼,为同期建筑。连云港建港初期,荷兰承包商的建港办事处曾在此办公。“洋房”坐北朝南,高7.5米,14间,建筑面积256平方米。南向6厅3间,前后设有雕花走廊,屋顶前后坡面中间开荷兰式天窗。以门厅为轴线,东西硬山式建筑,房间左右对称。南北山头墙上有西式图案。洋房内设有壁炉、烟道设施。门厅前栽桂花两棵,一曰“银桂”,一曰“四季桂”。该建筑对研究连云港市港口开发和近现代建筑有一定参考价值。1993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汝珍故居
李汝珍故居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板浦镇利民街,原为清“板浦盐课公司衙门”之一部分,名“盐课司门”,为一宅两进的徽式建筑。李汝珍(约1763-1830),字松石,清直隶大兴县人。19岁后随长兄李汝璜迁居板浦,寓居于在盐课司门宅内,著成小说《镜花缘》一书于世。1985年,灌云县人民政府决定依此旧址建“李汝珍纪念馆”。李汝珍纪念馆的兴建,对进一步开展对古典小说《镜花缘》的研究,组建《镜花缘》“研究中心”,开发旅游事业,均有很重要的意义。1993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西、北围墙外20米处,南至门前路边5米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连云港石穴岩画
连云港石穴岩画主要分布在连云港市海州区锦屏山、连云区中云台山、海州区南云台山、灌云县大伊山和东海县马陵山等地。这些石穴岩画多是由一个个人工磨制的圆形石穴组成,部分周围还刻有方形棋盘图像。部分图案疑似天空星象,故俗称“星象石”。有专家认为石穴岩画为新石器时代祭祀所用。2010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单体石穴岩画为中心向四周延伸20米。建设控制地带:以单体石穴岩画为中心向四周延伸5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清禅寺中大殿
国清禅寺中大殿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板浦镇江苏省板浦高级中学院内。俗称大寺,始建于隋,清重建。原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三进,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厢房、方丈室等。1923年,寺院改为灌云县中学;1949年后改为板浦中学,拆大雄宝殿建礼堂。现仅存山门、中大殿,均为砖石结构,小瓦面,硬山式,拱形门窗,室内无隔山,立字梁,木梁柱,圆雕柱础。中大殿面阔三间16米,进深7米,高7.2米。山门有行书“国清禅寺”四字门额及石香炉一对。2010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大殿外墙向四周各延伸5米。建设控制地带:大殿外墙向四周各延伸1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城古民居
南城古民居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南城街道东大街、西横街等。现有保存较好的古民居二十一处,主要分布在东大街(原称凤凰街、海宁街)两侧,分别为新浦区南城镇东大街10-2、12-1、20、27、29、30、32、33、39-2、44、46、61、73、76、80、82、85、88、104、106号,西横街7号。有的为青砖灰瓦、斗拱出檐,但大部分是用片石砌墙,其建筑工艺颇具特色。每个院落门面不大,但进入院中空间颇大,或有二、三道穿堂,或有三、五进庭院,具有江南庭院的民居韵味。每个院落主屋前的右侧部署有“天香阁”,供奉“天地君亲师”牌位。主屋两侧的墙面上,用石灰膏装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精勤书院
精勤书院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板浦镇中正东街。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校友中名人辈出,在海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精勤书院的创建者为时任海州正堂鲍毓东、淮北盐运使彭家骐以及中正场盐大使陈汝芬,院名取义于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书院设在文昌宫,陈汝芬任第一任院长。抗日战争期间,精勤书院遭飞机轰炸,教室被毁,校产被洗劫。抗战胜利后恢复校舍,定名中正中心小学。1948年后,恢复“精勤小学”校名。1970年,因学生叶继桂抢救落水儿童张桂香而牺牲,中共灌云县委、县革命委员会把精勤小学改名为“灌云县继红小学”以资纪念。1983年县政府从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板浦古民居
板浦古民居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板浦镇西大街20号,大寺巷4号、6号、15号,西顾巷汪家大院共5处,多为清至民国时期的建筑。有的一宅三进,有的为联排式民居,各自为独立的庭院。主要建筑坐北朝南,青砖小瓦,硬山式,立字梁,内设板壁。主屋的右侧立有天香阁,古色古香,具有徵式建筑的特色,保持着明清时代的建筑风格。板浦民居连云港市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近现代建筑群。板浦民居,对板浦镇的兴起、商业贸易及建筑艺术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2010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各民居外墙向四周各5米。建设控制地带:各民居外墙向四周各5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民主路民国建筑群
民主路民国建筑群连云港市海州区民主路是一条具有百年历史的老街,有许多民国时期的老建筑,其中保存较完好的有民主中路79-87(单号)、88、93-103(单号)、98、131、155、154-182(双号)、219号。在建筑上表现了中西合璧、土洋混杂的风格,其中不乏上乘之作。各种柱式本起源于西方古典建筑,而民主路上许多建筑也都表达了这一重要的西方建筑语言,且样式繁多。在屋顶处理上,也显示出西方的建筑特点;在门窗设计上拱形样式较为普通,金属窗饰的运用使得建筑具有西方的情调,大部分墙基为钻石墙体,使建筑物显得雄浑、坚固。另外在外阳台、室外楼梯、天窗、烟道的设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朱麻村招信军石刻
朱麻村招信军石刻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云台街道朱麻村西约400米处。刻面宽68厘米、高95厘米、字径7厘米。刻文共四行,左起竖行阴刻,楷书。该石刻刻文0-现“招信军”字样,字迹清晰可辨,落款为宝祐二年十二月日刊。此石刻对连云港市宋代交战遗迹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石刻为中心,向四周各延伸20米。建设控制地带:以石刻为中心,向四周各延伸5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路王氏宗祠
当路王氏宗祠(明)当路王氏宗祠位于连云港市高新区花果山街道办事处当路村,与村部相邻,坐北朝南。王氏宗祠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其间,当路王氏59世祖王鸣鹤,曾任一品两广总兵、骠骑将军。万历皇帝颁诏赐封“天下将才第一”,“赐葬故里,立祠享祀”,族人即在海州州府的协助下按规制修建王鸣鹤墓,按一品大员安葬,建立祠堂,享受祭祀。明末清初,当路王氏祠堂毁于清兵战火,后复建。民国年间第二次修复,当时的王氏宗祠占地数亩,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左右,是传统的四合院结构,三间大殿,东西厢房各三间,前有山门。1994年,王氏族人经与乡政府商谈,收回了祠堂。从1997年开始着手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锦屏磷矿旧址
锦屏磷矿旧址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锦屏镇桃花村北500米处。锦屏磷矿是我国发现最早和开采历史最长的磷矿,被誉为江苏省化工行业的鼻祖,“全国化学矿山的摇篮”。它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19年,其前身锦屏公司发现了具有开采价值的磷灰石;1920年正式成立锦屏矿务有限公司,开始了中国当时唯一的磷灰石的开采;抗战期间,日本侵略者对锦屏磷矿进行了野蛮的掠夺式开采;新中国成立后,锦屏磷矿成为新中国第一座大型磷矿,为全国各地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矿业人才。锦屏磷矿主体矿区分为西山、东山矿区,采用中央主井以及东、西山副井的开采设计,主体建筑有厂部大楼、生产建设、非生产建设等。其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浦银行大楼旧址
新浦银行大楼旧址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解放中路55号。1939年,日本侵略者占领新浦后,由“储备银行办事处”筹建,日本工程师设计,福昌建筑公司承包,于1945年建成。两层,高17米,灰墙、四坡顶红瓦屋面,占地面积约680平方米。该建筑体现出日本明治维新后欧式与大和建筑风格结合的特点。1945年8月日本投降,驻新浦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即在银行大楼大厅内举行。日本投降后,国民党中央银行接管。新中国成立后一直由中国人民银行连云港支行使用。该建筑对研究日本军国主义侵华历史提供了实物例证,对研究近现代建筑艺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987年被新浦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区级文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牛首山石刻
牛首山石刻(东汉)牛首山石刻位于连云港市高新区花果山街道牛首山山腰,其西为悬崖,东为大村通向关里的古道。石刻共有4处,分刻在3块岩石上,从南向北排列依次为“吴平里□□□□□”、“□□汉建□”、“建初七年”、“□□吴平□里刘卒吏息地”,刻面朝东,字径大小不均,平均在20厘米左右,刻文释读困难,字体为隶书,笔风古朴雄浑。牛首山石刻为东汉石刻遗存,对研究本地汉代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城东大街石板路
南城东大街石板路(清)南城东大街石板路位于连云港市高新区南城街道凤凰社区。南城东大街系清代建筑,街道长约1.5公里,宽约4米。街道路面由长约2米,宽约0.4米的花岗岩质条石铺成。南城东大街保存了旧街道的风貌,对研究南城地区清代建筑的建筑结构、布局、技艺有较高的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