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旅游
江西省景点介绍
“理学名家”坊
“理学名家”坊,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洋溪镇南安村新居自然村,古称沥江。该处刘姓,系理学名家、教育家、正德六年探花邹守益(名载北京中华世纪坊)之眷亲。题写时间为“正德六年岁次辛未冬月谷旦”,“赐进士会元探花及第年家眷弟邹守益为理学名家沥江亲眷刘棠、刘棣、刘湘、刘概立”。现存建筑为清代重建,历代修复之门楼。“理学名家”坊楼的发现,对研究理学传播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理学名家”坊,高约8.9米,长14.9米,宽9.41米,占地面积136.19平方米,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内有二间空房。面前为空坪、风水塘,后依新沥江刘氏祠,左右均为民宅。此处风水绝佳。相传
银圳清代居民群
银圳村均为金田金溪王氏后裔,而金田金溪王氏又由太源王氏后裔迁徙而来。其始祖王德载榜中进士,任吉州刺史,于唐乾符年间(公元873-879年)徙金田开基以来,历一千一百余年,发展至“一族两房十三团房”素有“金田千烟村”之称。据考证,历代达官显人及鸿儒乡贤达219人,明代以王时槐、王懋中为代表的京官达10余人。银圳村与王氏族人原属同一个金田村,七十年代分为银圳、文明、六房、园背等近10个行政村。金田大村村落空间格局自古有“三槐、九牛(石)、十八井”之说,而银圳村正辖一槐、二牛、三井之内。时至今日,古建筑保存数量较多和完整性较好的也大多在银圳所辖范围。明永乐年间
塘边古建筑群
塘边古建筑群(含塘边八栋屋建筑群、奎光堂、塘边大夫第)传统格局和特色简介:刘景洪,仕中书舍人,于乾佑末(923-936)因致政而徙安成邑南塘边。后隐居不仕,始为塘边一世祖,赠尚书令,至今有千余年。至南宋期间,塘边已分东西两边,其规模已非一般村族可比。元代该村建统宗祠即(塘边刘氏大宗祠),统宗堂下分东五房、西五房。东五房于明初建“奎光堂”(东边总堂)至清代又派分“思本堂”、“积厚堂”、“赦封堂”、“敦本堂”、“四爱堂”;西五房同期建“五房祠”,统辖陆续分支的“爱启堂”、“仁礼堂”、“清振堂”、“滋德堂”、“致美堂”、“继美堂”、“启佑堂”、“裕庆堂”、“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松田古村
松田村地处安福县城东7.5公里,与枫田镇隔河相距。东临泸水河,南连东阳峰,西与石屋山、黄牛岭相接,北靠安吉公路。境内西北偏高,东南低。东阳峰、黄牛岭环抱本村。石屋山腰有石屋洞,高敞明亮,可容一、二百人。镌刻有“石屋洞天”大字。明正德年间,村人彭簪任靖州太守辞归后,隐居石屋洞,筑玩易草堂,建卧云亭。松田周边环境优美,山河秀丽,尤以“中溪八景”为甚,文人雅士多有咏唱。明安福县令程文德曾有游石屋洞诗“刚入花封境,先来石屋游。山川相国里,云树洞仙邱”。杨士奇曾为《中溪八景诗》作序:“安成彭氏,世居邑东中溪之上,据山水之胜。其居之东,曰东阳峰,有巨石。将雨,则
上街古村
上街村座落在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洋门乡北端,属罗霄山脉延伸段。地形东、北高、西南低、四境丘陵环抱、中部多见平畴、形似盆地。村北靠金溪山,西依金莲山,东傍前山,三面环山,形成天然屏障,整个村庄依山傍水绿树成荫。发源于陈山山脉的陈山河宛如玉带从村庄的西南面婉蜒而过。村后三条山谷间溪水汇聚成常年不竭的三条江,分别为雷源江、吉源江、海源江。在三条江旁村民开垦三块共计3000余亩良田,分别是雷源垅、吉源垅、海源垅形成了上街古村的主要生产区。唐贞观元年(627年)梁氏先祖彦俊由湖南长沙来此开基,至今有近1400年历史。五代时刘谦由泰和韭洲迁徙至此,拓荒创业、发展壮大,
沙溪古村
沙溪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竹江乡庄下行政村,据安福县城26公里。明嘉庆年间沙溪颜氏先祖从安福县城西南田盆形迁此立村,因村前一条小溪多沙而得名。该自然村东西走向,座南面北,四面环山,前低后高,排水系统良好,冬暖夏凉,绝佳宜居之地。1957年以前,村里人大多数过着早出晚归的耕种生活。村庄依山旁水,民风淳朴,自然而安详。关于村落的形成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颜氏先祖是一对放鸭子的夫妻,有一天放鸭至此,当天晚上每只鸭子都下了两个蛋,夫妻俩很惊奇,就继续在此地放下去,结果连续几个晚上都是如此,夫妻俩觉得此地有灵气,就在此定居下来,后来颜氏先祖人丁兴旺,演变成今天的
三舍古村
三舍,古称上井。1060年,南唐工部尚书刘适之子刘君造任吉州推官。宋下江南时,刘适隐退,便到儿子官宦处寻访山水之胜,“经安福县南之上井,爱其秀丽,遂卜居于谷木塘之北”。刘适之孙刘璞,中南唐进士,“璞子愍、愍子员、员子知刚皆为宋上舍生,乡人荣之,称三舍”。“谷木塘”改为进士塘。三舍走小路去吉安府为90华里,这也正合刘适“退隐三舍”(一舍为30华里)的初衷。三舍村位于江西省安福县甘洛乡政府所在地石陂村东南11公里的山冲里。四山环抱,风景清幽。发源于老山、雷禾仚、高台岭的几条小山溪汇成东溪水由西向东从三舍田肥土沃的米窝垅穿过,注入大陂,进吉安县境。正如吉安名士
武功山祭祀遗址
武功山祭祀遗址,位于安福县钱山乡、泰山乡境内,处在东经114°10’,北纬27°27’,以主峰金顶葛仙坛、冲应坛、汪仙坛、求嗣坛、白鹤峰寺为主,范围衍及观音岩、三天门、九龙山、集云庵、箕峰、行台、南坪、文家一带,面积3000公顷,散落在60平方公里范围之内。金顶海拔1918.3米,被誉为:“乾坤之胜境,神仙之福地”。这里地处吴楚交汇之要冲,自古以来,即为湘赣两省先民朝天祈福的圣地,吴风楚韵演绎、发展和丰富了武功山祭祀文化。祭天祈福之风历代不衰。直到明代,地方官吏率吏民上山祭祀的活动,仍不绝于史书。自三国吴赤乌年间,葛玄入山--,首开武功山道教之风,后世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边氏祠堂
边氏祠堂位于罗田镇桂林村委桂林村,始建于明,牌楼式大门,檐下斗拱比例较小,内三进两井,广五间,砖木结构。后世多次重修,保存完好。遗存有清乾隆年间“兄弟作宰”、“三世大夫”等匾额五块。1984年7月列为峡江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坊宰辅第
宰辅第位于砚溪镇金坊村委金坊村,始建于清,为纪念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土曾樱而建。砖石结构,三门式,门楣上题有“宰辅第”三字,柱上刻有楹联“金门诏累颁既膺尚书又膺宰辅,坊表垂万世言在大学行在省身”,“由东鲁徒南丰分流三派,两乡贤双里学同萃一门”。牌楼宽19米,高6.02米,进深57厘米,门高2.5米,宽1.23米,南北向。2002年3月列为峡江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环玉阁
环玉阁位于水边镇何君村西50米处,原名“大成阁"。始建于明,清乾隆三十ー年(1766)重修时,峡江县令张九铖改为“环玉阁"。阁三重檐,上下层四角,中层八角,均起翘,覆以青瓦,葫芦顶,中上层格窗回廊,全木结构,下层砖木结构,白灰抹面,保存较好。1979年、1999年4月两次对环玉阁进行修结。1984年7月,列为峡江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沂溪承恩堂
沂溪承恩堂位于水边镇沂溪村内。现存建筑系清代重建,面积692平方米,前为广场,大门前立镌“圣恩”旗杆石。三间三楼式大门,青瓦白灰抹面,门ロ立扁鼓石一对。内通过天井和院廊入正厅,厅为两进井,广五间,亚字形红石柱镌刻楷、隶篆体楹联,柱坊间以狮子绣球为承托,雕工精美。厅内上悬“承恩堂”黑底金字匾,为清道光年间遗物,保存完好。1984年7月列为峡江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腾飚驭祠
云腾飚驭祠坐落玉笥山元阳峰南,距县城五公里,初名云储寺,又名南祠,始建于唐天宝六年(747)。宋真宗时赐额云腾飚驭,祠后加建先觉楼(梦楼)奉祀华山道人陈(希夷)卧像。1987年于原址重修云腾飚驭祠和先觉楼,仿古规制。背倚元阳峰,傍临法乐湖,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十分秀丽。
名世第(花门楼)
名世第(花门楼)文名世第(花门楼)位于湖洲村中偏右,东西长8.8米,高5.6米,墙体厚0.6米,始建于北宋元丰乙丑年(1085),初建时为木结构,元皇庆二年(1313)重修并扩建,明成化十九年(1483)第二次重修,改为砖结构,四柱三间三门式,品字形双层楼檐,以棱牙角子错落承托,均为砖雕,门楣上题有“文名世第”四字。
习氏大宗祠
习氏大宗祠位于水边镇湖洲村偏东,始建于北宋元丰乙丑年(1085),由该村第三世祖习仁德所建,坐北朝南,砖木结构,抬梁与穿斗相结合,小青瓦压面,马头山墙,占地面积1475平方米,建筑面积1106平方米。现建筑为清代遗存。整体建筑呈长方形,面阔24.15米,进深58.54米。由前院、门廊、门厅、前天井及左右厢廊、正厅、后堂组成。习氏大宗祠建筑规模较大,装饰雕刻精美,内曾保存纪昀题写的“天府呈オ”金漆凸雕匾额。主体建筑保存完好。
习振翎故居
习振翎故居坐落水边镇湖洲村,现地址为湖洲村89号。故居为砖木结构,坐北向南,风火墙高8.6米,建筑面积为118.5平方米。习振翎(1757-1818)水边镇湖洲村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中举人,四十九年甲辰(1784)科进士。钦点工部主事,后升都水司员外郎、制造府郎中、云南开化府、东川府、徐州府、苏州府知府。后升福建汀州、漳州、龙岩三地兵备道、山西按察使、山西布政史。无论在何职上,习振翎均能以忠君爱国为根本,鞠躬尽瘁,一直心力交瘁请辞。著有《公余集》。
湖洲古建筑群
湖洲古建筑群(含花门楼、庭院、榜堂、继美堂、古戏台、习氏大宗祠、长乐庵、天府庙、古民居群、习振翎中魁立石、书院)湖洲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水边镇,整个村落95%上都是习姓居民,大概有1000多户人家。以前湖洲村叫花门楼,后来因为历史变迁的缘故,花门楼改为湖洲村。古村内聚集着近600户3000多名习姓村民,保留着众多都属于明清时期建筑。习氏大宗祠位于湖洲村偏东,离沂江岸不远,最早为明代建筑,砖木结构,歇山式,进深60.8米、面阔22.2米,建筑占地面积1349.76平方米。现存建筑实体为清代重修,内建筑为三进,中间一天井,为前厅、中厅和后厅,现状保存较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坑桥
东坑桥位于金江乡庙前村委东坑村,新中国成立前为东坑等地群众前往县城(巴邱镇)必经之路,长11.8米,宽2.6米,高3.5米,跨度3.6米,东西走向,麻石砌筑,距著名“东坑大捷”战役遗址约500米,现保存完好。
下首桥
下首桥位于戈坪乡芳洲村委芳洲村1公里处,东西走向,长57米,宽3.6米,高6米,单孔(桥孔呈椭圆形,美观紧凑)以花岗石错缝砌筑。据族谱载:桥名“下首桥”,清乾隆六年(1736)李必佐建。历经200余年,现仍保存完好。
吉阳桥
吉阳桥位于桐林乡庙口村,据传,庙口为宋代袁氏建村,名“履桥”。袁氏殁,后有张氏从湖南艳平迁此,从村西双溪汇流处有“水口庙”而得名。该桥为庙口三义士张土禄、张捧圭、张可昭所建。三人在庙口乐善好施,建宗祠、置义田、捐稻谷、济灾荒、建石桥、设憩亭、修水塘等,其义行誉满全县,曾惊动官府,明嘉靖九年(1530)在庙口村中心立义行功德坊(尚义坊)旌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