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旅游
福建省景点介绍
闽中支队粮仓旧址
闽中支队粮仓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大洋乡瑶山村三连自然村。1949年3月底,大洋度口街岗楼被拔除后,中共大洋区委书记蔡光宇在大洋小学主持召开区委会议,蔡光瑜、赖杜等参加。会议决定乘敌逃跑之机,打开国民党设在大洋的粮库。于是,大家分头下村发动群众,组织队伍,由蔡光宇带领,黄兴中率队配合,冲入粮库,仓管员闻讯逃跑,从而顺利打开仓库,将粮食分给贫苦农民,部分谷子运到水头宫粮仓加工成大米,供给闽中地委机关和游击队。闽中支队粮仓旧址为水头宫,始建于宋代,清代重建,坐东朝西,通面阔14.36米,进深18米,由前殿、天井、后殿组成,后殿面阔5间,进深4柱,梁木结构,占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闽中支队兵工厂旧址
闽中支队兵工厂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大洋乡车口村外坑自然村。贵峰岩座落于瑶山、车0-界的狮头山半山腰处,该处有一个天然的石洞,地处险要且隐蔽,只有一条羊肠似的悬崖陡路可通此洞,洞内面积约60平方米。该洞是交通要冲的制高点,站在石洞顶,可洞察大洋全貌及动静。故此,1949年2月,闽中支队司令部成立后,为充实革命队伍的武器装备,在此设立兵工厂。当时,共有10多位游击队员和-械制造技术人员在此生产制造-、炮、手-、-等-械武器。闽中支队兵工厂旧址为贵峰岩,建于宋朝,1949年7月,国民党军队“围剿”大洋时被烧毁,解放后村民自发筹资重建。该寺庙坐北朝南,共分3个殿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闽中支队印刷厂旧址
闽中支队印刷厂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大洋乡大洋村洋边自然村。1949年3月,闽中支队司令部在大洋村万安寺创办地下印刷厂,印制了闽中支队司令部的文件、通知、宣传品等各种材料。其中有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毛主席的《论持久战》、闽中支队司令部的布告和游击队员学习资料以及各种票据等,为司令部开展工作提供后勤保障。现该寺仍保存有当时闽中支队印刷厂使用的印刷机、蜡板、蜡纸等印刷工具及印制的文件、传单、票据等。闽中支队印刷厂旧址为万安寺,原名响石庵,始建于清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1949年秋焚毁于战火。2001年,当地群众自愿捐资在原址按原貌重建单层土木结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闽中支队供给部旧址
闽中支队供给部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大洋乡大洋村石苔自然村。1949年2月,闽中支队司令部在大洋成立后,针对闽中支队所属各县游击队没有正式的建制序列、部队番号比较混乱的情况,决定分期分批调集各县游击武装骨干到大洋集训、整编。这样,闽中支队司令部急需粮秣筹备,为此,当地游击队决定在善扬宫设立粮仓和被服厂,--游击队员的黑色服装、被单、军帽、脚扎、-带等军需品。闽中支队供给部旧址为善扬宫,始建于宋代天圣元年(1023年),自清雍正起多次翻修,现存雍正三年重修牌志。该宫庙坐西南朝东北,为一进廊院式建筑,抬梁式木构架,由前殿、天井、后殿组成,后殿面阔五间,建筑面积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闽中支队后勤部旧址
闽中支队后勤部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大洋乡大洋村洋边自然村。1949年,中共闽中地委在洋边古厅设立后勤部,进行粮食加工、服装缝制、钞票发行等工作,为闽中支队提供后勤保障。闽中支队后勤部旧址为两层土木结构楼房,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20平方米。中共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于2011年12月给予挂牌保护。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闽中支队司令部旧址
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闽中支队司令部旧址位于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大洋乡大洋村洋边自然村。闽中支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的一部分,是中共闽中地委直接领导下的一支正规武装队伍。闽中支队司令部于1949年2月在莆田大洋渡口小学成立,司令员兼政委黄国璋,副司令员陈亨源,副政委林汝楠。从此,大洋成为闽中地区党的领导和军事指挥中心。闽中支队司令部成立后,针对所属各县游击队没有正式的建制序列、部队番号也较混乱的情况,决定一边开展斗争,一边进行集训、整编。至6月底,整编基本完成,各县区游击武装统一改编为游击大队,大队之下设中队,并任命了各县区武装领导人,至此,闽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后洋联络站旧址
后洋联络站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大洋乡霞洋村后洋自然村。1948年8月,中共闽中地委机关迁到福清东张镇金芝村后,即派饶云山和蔡光宇到大洋开辟革命根据地。在蔡光宇父亲、开明士绅蔡平远的大力支持下,饶云山和蔡光宇很快打开工作局面,在后洋发展蔡光瑜、蔡光爱、蔡春莲、蔡洪基等人入党,再由蔡光瑜在琼峰发展赖杜、林桂英入党,并建立中共后洋支部,蔡光宇任书记。之后,在支部的统一组织下,党员们分头深入其他各村发动群众,组织贫农团,开展抗捐抗税和减租减息斗争,革命活动很快扩展到下洋、琼峰、南岭、灯芦、崇兴、车口、瑞云、下洲、后垅等10多个大小村庄。特别是在后洋蔡春莲家设立的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蔡平远家联络站旧址
蔡平远家联络站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大洋乡霞洋村后洋自然村。蔡平远北伐时期毕业于警官学校,担任过国民党莆田县盐务处处长,莆田、永泰县-局局长等职,是大洋一位有实力的开明士绅,早在大革命时期,就跟共产党有过合作。1946年,他的长子蔡光周由林汝楠以厦门大学同学的关系引上革命道路,担任中共福州工委书记,其弟蔡光宇也随之加入革命队伍。1948年8月,蔡光宇接受组织交给的任务,回大洋开辟革命根据地,得到父亲蔡平远的大力支持,表示倾家支持革命,并主动帮助联络--对象,做好--工作,顺利推进大洋根据地的建立。从此,蔡平远家成为闽中地下党组织的联络站和活动据点。1949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外坑乡苏维埃政府纪念馆
外坑乡苏维埃政府纪念馆位于莆田市涵江区新县镇外坑村。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2005年,中共新县镇党委在外坑村建立纪念馆,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展出30多幅历史图片,展现了1930年闽中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在邓子恢的领导下,在外坑乡开展土地革命、建立莆田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斗争历程,展现革命先辈的音容笑貌。馆中还展出了当年红军使用的军号、梭标、大刀、马灯等文物。外坑乡苏维埃政府纪念馆设在外坑村村委会办公楼一层的右侧两间,坐南朝北,展室面积50平方米。外坑乡苏维埃政府纪念馆于2005年8月被中共莆田市委、莆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莆田市爱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陈天章烈士故居
陈天章烈士故居位于莆田市涵江区新县镇外坑村芹山小组。陈天章(1906—1930.12),别名柯芹,出生于新县镇外坑村一个农村牧师家庭。青年时期在莆田哲理中学求学时走上革命道路,1926年2月加入共青团,为莆田首批共青团员,同年6月转为中-员,历任中共莆田支部、莆田特区委组织委员。1927年1月被选派到福建党政干部训练所学习。同年12月任中共莆田县委组织委员兼管-工作。1928年初负责创建地方革命武装,陈天章深入群众基础较好的澳柄、东度、夹漈等村,发动支部筹-、吸收游击队员,于同年3月在澳柄建立了莆田第一支革命武装,并担任游击队队长,率领游击队转战于莆田山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外坑苏区反“围剿”斗争旧址
外坑苏区反“围剿”斗争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新县镇白云村芦尾自然村。外坑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红军第2支队的频频出击,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极大震动。特别是1930年12月中旬,陈天章率部攻克梅洋地主豪绅江某炮楼,将江抓获镇压后,江之子到城里引一个营的海军部队还乡对红军进行报复时,竟被红军以少胜多击退,更使驻军旅长林寿国恼羞成怒,便部署对外坑苏区的“围剿”。12月26日,红军队伍100多人在陈天章、汤军等率领下,被混进红军的内奸马某诱骗到外坑芦尾村打土豪斗恶霸。这时,由驻军旅部纠集在莆的海军陆战队和广业民团计6个连,以及外坑周围几个乡的零散地主武装近千人,从三面扑向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外坑乡苏维埃政府旧址
外坑乡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新县镇外坑村塘后小组。1930年2月,中共福建省委提出“造成泉属、莆田的赤色区域”的斗争任务,对莆田地区的革命斗争寄予厚望。6月,福建省委派军事干部黄琬到莆田开展工作,创建红军队伍。同年10月,中共福建省委派邓子恢到莆田,在澳柄建立中共莆属特委,领导开展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由于澳柄乡地处交通要道,当地-势力基础雄厚,使斗争屡次受挫。中共莆属特委决定把土地革命试点和红军据点由澳柄乡转移到外坑乡。中共莆属特委成立时,适逢惠安暴-动-失败,中共泉州特行委被敌破坏,省委决定把原拟调惠安的闽西红军团长张威和参谋长汤军等一批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共莆属特委旧址
中共莆属特委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新县镇霞瑶村霞瑶自然村。1930年11月,中共莆属特委机关从白沙澳柄乡转移到新县外坑乡,驻霞瑶村。在特委书记邓子恢的领导下,红军游击队在霞瑶、外坑开展土地革命,积极发展革命积极分子,壮大队伍,同年12月成立外坑乡苏维埃政府。外坑苏区形成后,政治影响迅速扩大。周围群众纷纷要求红军到他们村斗霸。为此,特委决定由乡赤卫队留守外坑、霞瑶,保卫红色政权,红军主力向外出击,扩大苏区。从12月中旬,红二支队先后到白云、泗洋、梅洋、水办、南坛、金芝等地打土豪、分浮财,得到各地贫苦农民的热烈拥护。外坑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红军游击队活动范围的扩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共莆田夹漈支部旧址
中共莆田夹漈支部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新县镇巩溪村山尾自然村。1926年6月,莆田党组织派陈天章、吴梦泽利用周末时间回到农村发展组织,在新县夹漈发展了吴国霖、李天赐、吴云龙、吴老叔等参加中共地下组织。同年10月,在吴国霖家里建立中共夹漈支部,吴国霖任书记,李天赐任组织委员,吴云龙任宣传委员,是莆田第一批农村党支部。支部成立后,积极发动群众,建立农民协会。中共莆田夹漈支部旧址原为单层土木结构的前后间民居,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30平方米,20世纪80年代改建为两层土木结构的民居。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闽中抗日义勇军集训旧址
闽中抗日义勇军集训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庄边镇尚书桥村坑头里小组。1934年至1949年间,闽中地下党组织和游击队领导人王于洁、刘突军、雷光熙、邱子国、方子明、黄国璋、苏华、林汝楠等都曾在庄边赤石宫组织群众开展地下革命活动,并以垵口村、安马洋村、半岭村作为革命活动据点。抗日战争爆发后,闽中国共两党经过多轮谈判,于1937年9月达成合作抗日协议,双方商定:闽中抗日义勇军正式点编前先在莆田庄边赤石垵口村集中整训。谈判结束后,闽中抗日义勇军陆续从莆田、仙游、福清、永泰边境开往赤石宫集中,中共闽中工委着手从政治、军事、文化三方面对部队进行整训。由刘突军等工委领导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凤际闽中工农游击队驻地旧址
闽中工农游击队驻地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庄边镇凤际村宁里自然村。1936年10月底,为避开国民党军“清剿”,中共闽中特委率领闽中工农游击队主动撤出山溪,转移到新开辟的宁里一带,住在宁里西南深山中的下田岩洞和一旧炭窑中,粮食由开辟宁里活动据点的工作组和群众支持解决。游击队在下田岩洞隐蔽休整后,闽中特委根据宁里是个偏僻山村,村落分散、人烟稀少,国民党--从不光顾的情况,决定把宁里秘密建成稳固的游击根据地,于是,派出几个工作组,深入各村做群众工作,发展党员,组织农会,开展活动,并积极开展军事训练,使红军游击队在宁里牢牢扎下了根。1940年初,中共闽南特委在该岩洞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闽中工农游击队驻地遗址
闽中工农游击队驻地遗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庄边镇山溪村留坑自然村。1936年7月下旬,为了摆脱国民党对常太根据地的“围剿”,闽中工农游击队带领根据地部分群众撤出莆仙边游击根据地,转移到庄边的赤石一带山区隐蔽,不久,转移到山溪,进驻山溪宫休整。游击队一面进行整训,严明红军游击队纪律,以提高游击队员的政治素质,同时组织发动群众进行抗捐税、反抽丁斗争,扩大政治影响;一面搞好--工作,游击队派人与山溪附近的岐山、上院、黄龙等地的大刀会组织进行谈判,晓以民族大义,进行抗日救国宣传,最终达成协议,建立统一战线,共同对付国民党-派。与此同时,说服引导山溪村民消除宗派矛盾,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上院半溪联络站旧址
院半溪联络站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庄边镇上院村半溪自然村。1947年,黄国璋、林汝楠、饶云山经常在上院村活动,并在半溪邱元泮家建立地下联络站,邱元泮为联络员,积极参加地下革命活动。上院半溪联络站旧址是庄边望江山脚下的一间普通民宅,单层土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20平方米,房屋久无居住,已破旧不堪。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共青团涵江区委旧址
共青团涵江区委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涵东街道苍然社区宫下路156号。1928年春,中共莆田县委派郭寿銮到涵江中学(现莆田第六中学)开展--。郭寿銮在涵江中学担任庶务主任,他利用学生迫切要求参加党团组织的愿望发展积极分子,不久正式介绍黄祖储、陈燕贻等人入团,建立涵江中学第一个共青团支部。随后又陆续培养了一批富有斗争活力的骨干分子加入共青团组织。1929年夏,莆田县委贯彻福建省委的指示,把县委机关迁到涵江,加强对工人运动和--的领导。县委迁到涵江后,即在涵江中学成立团涵江区委,作为县委在涵江地区开展革命斗争的有力助手。涵江文墨斋书店联络站即是此期由共青团员戴梦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莆田时事研究会旧址
莆田时事研究会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涵东街道霞徐社区新宫里14号。抗战爆发后,闽中国共两党达成合作抗日协议,抗日舆论逐渐开放。1937年12月,中共闽中工委动员爱国知识分子出面在莆田涵江霞徐新宫成立时事研究会。该会以“集体研究时事问题及探讨救亡理论与实践为宗旨”,由学员自筹经费出版《时论》旬刊。同年12月15日,莆田第一份抗日救亡报刊《时论》正式出版,发行人蔡拱北(即蔡博文),该刊为16开版,每期6页计12版,按时出版到第5期后改为不定期发行。选稿“除本会特稿、座谈会记录及研究大纲外,以选载国内外刊物的优秀而足代表众意的公正理论的原则”,多采用《抵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