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旅游
福建省景点介绍
宁化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暨中共宁化县委、宁化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宁化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暨中共宁化县委、宁化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刘氏家庙位于宁化县淮土乡淮阳村南大街97—102号。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后,宁化成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巩固宁化苏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加快了宁化建党建政步伐。1931年10月,中共宁清归工委从曹坊上曹迁驻淮阳刘氏家庙,筹备召开宁化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1931年11月,中共闽粤赣省委委员、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张鼎丞亲率工作团进驻宁化淮阳,指导建党建政和建立地方武装工作。在张鼎丞的亲自指导下,宁化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宁化县淮阳区淮阳乡(今淮土乡淮阳村)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石壁红军烈士纪念碑
石壁红军烈士纪念碑位于宁化县石壁镇石壁村干山排,一条小路从纪念碑前经过,与石壁烈士陵园路相接,省道307线从北侧约350米处经过。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石壁优秀儿女为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毅然告别亲人,踏上革命征程,先后有数百人参加革命,经历次战争,大部壮烈牺牲,新中国成立后仅列入国家民政部在册烈士就有90名,是三明市革命烈士最多的村。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历史,发扬革命传统,宁化县老区办、石壁镇人民政府于2001年10月建成石壁红军烈士纪念碑。纪念碑为砖石混结构,坐南朝北,主碑高1.5米,碑堂通面阔4.6米、通进深7米,占地面积3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伍家屋红军标语旧址
伍家屋红军标语旧址位宁化县石壁镇立新村伍家屋自然村。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驻石壁立新红军部队为宣传党和红军政策,曾在该香火厅外墙壁书写1条红军标语,内容为“土豪的谷子不要钱发给贫农”,目前保存较好。伍家屋红军标语旧址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104平方米,为清代所建悬山顶抬梁式砖木结构古建筑,系伍氏香火厅,整体建筑保存一般。伍家屋红军标语旧址于2008年8月被宁化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宁化县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军独立第7师2团驻地旧址张氏家庙
红军独立第7师2团驻地旧址张氏家庙位于宁化县石壁镇石壁村上圩、火烧坪,省道307线从南侧经过。1932年8月,红军独立第7师在宁化县城成立,由陈树湘任师长、范世英任政委,辖两个团,每团4个连,共700余人,第1团由宁化城关、曹坊、禾口、淮阳的游击队改编而成,由邱国元任团长,第2团由独立7团改编而成,由石壁人张瑞标任团长,隶属福建军区。其中第2团主要驻防在石壁村上圩张氏家庙(上祠)、火烧坪粉厅厦等处。独立第7师在宁清归地区打击地方刀团匪-武装斗争中打出了军威,令敌闻风丧胆,当地群众广为传诵一首顺口溜:“红独7师,猛如雄狮,当者披靡,顽抗伏尸。”1933年3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军桥遗址
红军桥遗址位于宁化县石壁镇立新村五组,系县道石(壁)淮(土)线南北横跨禾口溪处。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宁化县禾口区(今宁化县石壁镇)是宁化县最早建立的苏区之一,一直有中央和地方红军驻防。1933年农历五月,宁化县禾口区立新乡(今宁化县石壁镇立新村)渡头桥被洪水冲毁。为解决军民通行所需,驻禾口红军与当地群众共同新建了一座多孔石拱桥,于1934年春建成,在桥栏护壁上题有“红军万岁”和“一九三四年宁化工农群众仝造”字样。1977年6月17日,石壁降特大暴雨,将红军桥冲毁。禾口公社管委会于1977年秋在原址开工重建一座石墩水泥砼面桥,是年冬建成,在桥栏护壁上重题“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禾口区扩红指挥部旧址
禾口区扩红指挥部旧址董氏民宅位于宁化县石壁镇立新村五组下八社自然村(镇集镇所在地)。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后,为粉碎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更大规模的军事“围剿”,中央多次要求各地猛烈扩大红军。1933年9月,中共宁化县委、武层县苏维埃政府作出决定,9月份全县扩红2500人,要求各区、乡掀起扩红突击运动高潮,努力完成扩红任务。中共禾口区委、禾口区苏维埃政府根据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决定,在区委、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立新董氏民宅设立扩红指挥部,组织区乡干部成立扩红突击队深入各乡村,开展扩红竞赛活动。组织宣传队、文艺队、鼓动队、劝导队进村入户,层层发动,广泛宣
中共武层区委、武层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中共武层区委、武层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余氏宗祠位于宁化县济村乡武层村西面约500米处。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后,宁化成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党对宁化苏区的统一领导,1931年11月,在淮阳区淮阳乡(今淮土乡淮阳村)刘氏家庙成立中共宁化县委、宁化县苏维埃政府,宁化苏区进入全盛发展时期。1932年1月,设立武层区,下辖武义、上畲、黄京、陈家、茶湖岗、肖家、新田、武层8个乡,并成立中共武层区委、武层区苏维埃政府,肖九雍等4人先后任区委书记、李荣根等4人先后任区苏维埃政府主席,下设内务部、财政部、粮食部、土地部、劳动部、教育部、军事部、裁判部、工
治平革命烈士纪念碑
治平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宁化县治平乡治平村马背岭崠。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治平境内建立了区、乡苏维埃政府和党群组织,常有红军和游击队活动,在建立和保卫新生红色政权的对敌战斗中,许多红军战士、游击队员和苏区干部牺牲。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历史,发扬革命传统,治平乡人民政府于1967年3月建竣治平革命烈士纪念碑。治平革命烈士纪念碑建成后,每年清明节治平乡组织师生前来祭扫,成为当地群众凭吊革命英灵、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治平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砖混结构,坐西朝东偏北,碑高2.76米,碑堂通面阔5.6米、通进深4.7米,总面积26.7平方米。由碑座、碑身、碑顶、
曹盛福革命烈士墓
曹盛福革命烈士墓位于宁化县曹坊乡上曹村(乡集镇所在地)寨上。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后,宁化着手开展建党建政工作。1931年7月,在红12军的指导下,首批成立了曹坊、禾口、淮阳(今宁化县淮土乡)三个区苏维埃政府。曹盛福于1930年参加革命,1934年5月至10月任曹坊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在任曹坊区苏维埃政府主席期间,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开展扩红支前运动,组织青壮年参军参战,大力支援前线,尤其在扩红支前工作中取得较大成绩。1934年10月,因坏人告密,在曹坊上曹老虎坑被敌人逮捕,押解到李田河排审讯,面对敌人的诱降和严刑拷打,大义凛然,威武不屈,誓死保守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宿营地旧址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宿营地旧址敬湖公祠位于宁化县曹坊乡下曹村庄下,省道205线从西侧约200米处经过。1934年7月,中央军委决定将寻淮洲、粟裕等领导的红7军团改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7月6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6000余人,在中央代表曾红易、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参谋长粟裕率领下,由瑞金出发北上,经长汀进入宁化,在曹坊上曹、下曹宿营,抗日先遣队一部宿营下曹庄下敬湖公祠内。为响应中央号召,宁化筹备大批物资支援抗日先遣队,再次扩红数千人,随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宿营地旧址系曹氏后裔宗祠——敬湖公祠,坐东朝西,占地面积1667平方米,清代所建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共三黄支部旧址
中共三黄支部旧址风车庙位于宁化县曹坊乡三黄村。1929年4月下旬,根据中共福建省委对闽西对敌斗争工作指示“尽可能向新的区域发展(如宁化等县)”,中共长汀临时县委指派中-员、省立七中(设长汀)学生徐赤生(曹坊根竹人,宁化第一个中-员)回宁化开展革命活动。徐赤生回宁化后,首先在曹坊进步青年、觉悟农民中发展农会会员,组建秘密农会,接着在县城连岗中学进步学生中发展党团员,成立地下党团组织。为了让革命火种迅速播撒宁化全县,在徐赤生、包浩(中-员)的指导下,宁化地下党决定把建党工作重点转移到农村,党员分头到有关乡村开展革命活动。徐赤生、曹国昂(连岗中学入党的曹坊籍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司令部旧址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司令部旧址安俊公厅厦位于宁化县曹坊乡下曹村坑头片24、25号。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三省,并得寸进尺,频频挑起事端,进犯我华北地区,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无比愤慨,全国各大城市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反日侵略大--,要求国民党当局停止内战,共同抗日,但国民党却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继续重兵“围剿”共产党领导的各红色苏区。为了打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掩护红军主力战略转移,中革军委决定组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1934年7月,中央军委决定将寻淮洲、粟裕等领导的红7军团改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7月6日,红军北上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宁化西南五乡(曹坊)农民武装暴动指挥部旧址
宁化西南五乡(曹坊)农民武装暴-动-指挥部旧址曹氏家庙位于宁化县曹坊乡上曹村上曹自然村。1930年初,毛泽东、朱德率红4军千里回师赣南途经宁化,对中共宁化地下组织作出明确指示,要迅速发动工农武装暴-动-,领导农民开展打土豪分田地,中共宁化地下组织及时研究部署了暴-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各党支部分头行动,做好暴-动-前的对敌分化瓦解、购买武器及对民团武装策反等准备工作。1930年夏,正直青黄不接,贫苦工农食不果腹。中共宁化地下组织审时度势分析了当时形势,认为人民反压迫、反剥削、求解放的情绪高涨,而且经过半年多的充分准备,红1军团和红12军正好在长汀整编,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秘密农会旧址
秘密农会旧址曹氏宗祠位于宁化县曹坊乡上曹村上曹自然村。1929年4月20日,中共福建省委指示中共闽西特委,对敌斗争工作尽可能向新的区域发展(如宁化等县)。根据省委指示,中共长汀临时县委指派中-员、省立七中(设长汀)学生徐赤生(曹坊根竹人,宁化第一个中-员)回宁化开展革命活动。徐赤生回曹坊后,利用亲友、同学关系,积极宣传革命思想,提高群众思想觉悟,很快发展了曹延勋、曹正刚、曹国昂、曹盛仁、曹罗保等进步青年、觉悟农民为首批农会会员,并以禁,-戒烟为名,于4月下旬在上曹曹氏宗祠办起了同福社,实为秘密农会,成为宁化第一个秘密农会。农会成立后,在觉悟农民中不断发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泉上土堡战斗遗址
泉上土堡战斗遗址位于宁化县泉上镇罗李村土堡自然村李氏城堡。1933年7月1日,以红3军团(暂缺第6师)和红19师组成的红军东方军从江西乐安、广昌等地分两路挥师挺进宁化,于7月5日在宁化以西地区完成战略集结。7月5日晚红军东方军发布作战命令,以红5师为先头梯队、红4师为后梯队,急速挥师泉上,对泉上土堡之敌实施战术包围。泉上土堡位于泉上罗里,扼宁、清、归三县要冲,是赣东南经宁化通往闽中腹地和闽西通往闽北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当时泉上土堡内住120多户李氏人家,国民党军第52师307团及宁化等县地方-武装1200余人龟缩在土堡内。不仅威胁附近根据地的安
泉上土堡战斗延祥阻击战指挥部旧址
泉上土堡战斗延祥阻击战指挥部旧址位于宁化县泉上镇延祥村孔坑9号。泉上土堡位于泉上罗里,扼宁、清、归三县要冲,是赣东南经宁化通往闽中腹地和闽西通往闽北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33年7月初,红军东方军入闽时,泉上土堡内土堡龟缩国民党军第52师307团及宁化等县地方-武装1200余人,及当地住户120多户人家,不仅威胁附近根据地的安全,也是红军东方军东向出击的极大障碍。红军东方军根据敌我双方态势,决定采取“围点打援”战术,先消灭泉上土堡及增援国民党军,继而达到彻底消灭国民党军第52师卢兴邦部的目的。在兵力部署上,由红5师负责主攻泉上土堡,红4师和独立
中共泉上县委、泉上县苏维埃政府遗址
中共泉上县委、泉上县苏维埃政府遗址李氏宗祠位于宁化县泉上镇泉上村下岩组(集镇所在地)。1933年7月,红军东方军入闽作战取得泉上土堡战斗胜利,解放了宁化东北片。为加强党对新区的统一领导,1933年8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48次会议决定增设泉上县,并成立中共泉上县委、泉上县苏维埃政府,王惠民等4人先后任县委书记、曾芹仲等2人先后任县苏维埃政府主席,下设内务部、财政部、粮食部、土地部、劳动部、教育部、文化部、军事部、裁判部、保卫局等工作部门,县苏维埃政府先期设在巫坊区巫坊乡(今宁化县湖村镇巫坊村),1934年2月迁驻泉上区泉上乡(今泉上镇泉上村)下
石下红军烈士墓
石下红军烈士墓位于宁化县湖村镇石下村(集镇所在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湖村境内建立了县、区、乡苏维埃政府和党群组织,常有红军部队驻防和行军作战途经湖村,设有多家红军医院和兵工厂,在建立和保卫新生红色政权、保护红军医院和兵工厂的对敌战斗中,许多红军战士、游击队员和苏区干部牺牲。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历史,发扬革命传统,湖村镇人民政府将多处掩埋的红军战士、游击队员和苏区干部牺牲烈士遗骸,重新集中掩埋在该址,于1999年4月建成红军烈士墓。烈士墓建成后,成为后人凭吊革命英灵、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石下红军烈士墓为水泥底瓷砖面,坐北朝南,墓高约8米,占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棠地河战斗遗址暨革命烈士纪念碑
棠地河战斗遗址暨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宁化县水茜乡棠地村河下塅坳子山上。1934年10月,中央苏区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中央主力红军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至1934年12月,宁化、泉上、彭湃苏区相继沦陷,闽赣省转入游击战争。1935年1月31日,中共闽赣省委、闽赣省苏维埃政府、闽赣军区1000余人从归化枫溪原计划转战安远,在途经水茜棠地河下塅时,遭到国民党军第52师的合围伏击,红军部队拼死突围成功,但伤亡百余人,另有中共宁化县委书记张荷凤等六七十人被俘,全部被敌杀害。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历史,发扬革命传统,棠地大队于1958年10月在棠地河下塅战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蔡三俤故居
蔡三俤故居位于福清市镜洋镇长征村掌溪自然村。早在1933年底,中共地下党福清县委书记何文成就来到福清西区,在上店、樟溪、波兰和北郭等村开展工作,宣传革命,发展许春来、陈池仔和陈石榴三人入党,并成立中共北郭支部,由陈池仔任支部书记。1934年,许春来介绍了姑父蔡三俤入党。从此,樟溪蔡三俤家成为党的一个秘密联络站,何文成、黄孝敏、刘突军等领导人经¬常在这里碰头。1935年初,我党决定在罗汉、角楼、半岭发展武装建立游击根据地。1月,中共福清中心县委书记黄孝敏在蔡三俤家召开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心县委委员何胥陶,从海口调到西区开展宣传工作的陈家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