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洛阳市 > 偃师市旅游
偃师市景点介绍
寨湾遗址
寨湾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大口乡曹寨村寨湾村(自然村),分布于该村东北和东南两片,总面积约12.8万平方米。遗址北段东临沙沟河(现为沙沟),南临铁村农田,西临村级公路,遗址内基本为农田,地势平缓,遗址平面略呈长条型,东北西南长约500米,总面积约5.3万平方米,地面散落大量的陶片有泥质红陶、泥质灰陶、夹砂灰陶、夹砂褐陶,纹饰有绳纹、蓝纹、方格纹、线纹,器形有罐、盆、鬲等。遗址南段西侧为一泄洪沟,总面积约7.5万平方米,地势较为平缓。在断崖上发现有多出灰坑,形状不一,有袋状、长方形等。灰坑内包含物丰富,有陶片和少量的烧土颗粒。在地表散落大量陶片,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缑氏盆窑遗址
盆窑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缑氏镇盆窑村寨东南,处于马涧河南岸的二级台地上,地势平坦。顾刘路从遗址东侧通过,一条村级公路从其中南部贯穿直达盆窑寨村。遗址平面略呈长方形,东西长约500米,东西长约300米,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3米,地面散落的遗物较少,采集的陶片主要出自马涧河南岸上现代人挖坟取土翻出来的土堆之中,有泥质红陶、泥质灰陶、夹砂褐陶、夹砂灰陶和磨光黑陶,纹饰有绳纹、素面,器形有杯、罐、盆、尊等。从发现的陶片来看,该遗址保存完整,文化内涵丰富,涵盖了仰韶、龙山、二里头、商、周几个时期的文化遗存,为研究该地区先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提供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崖遗址
高崖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高崖镇高崖村的东、西两端,伊河南岸的一、二级台地上,总面积约105.5万平方米。遗址东段地势南高北低较为平缓,遗址平面形状略呈长方形,南北长约550米,东西宽约480米,总面积约为26万平方米。地表广种小麦,文化堆积深厚,文化内涵丰富,地表遗物较多。该遗址东北部的断崖上,有深厚的文化堆积,地层厚约3~4米,含有灰褐色土、烧土颗粒、草木灰等及大量遗物。采集标本主要有泥质灰陶、磨光黑陶、夹砂灰陶等,纹饰有方格纹、绳纹、内壁饰麻点纹,可辨器形有深腹盆、罐等。该遗址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遗址西段南距320省道约700米,207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泉石窟
水泉石窟位于偃师县寇店乡石窟村南沙河东岸万安山的断壁上,坐东朝西,依山面水。窟深6.5米,宽4.8米,高12米。窟内后壁正中,雕主佛两尊,现仅存北侧一佛,高约3米。水泉石窟位于古都洛阳南大门——大谷关口以东断崖之上、今偃师市寇店乡水泉村。石窟坐东向西,背山面水,呈拱形。深11米,宽6.30米,高7米。共刻大小佛龛400余个。开凿年代从北魏至北宋,主要是北魏之作。窟内正中刻主佛两尊,左佛通高5米,右佛残高3米,两佛并列。南壁上部有一大龛,高1.42米,宽0.95米,内刻1佛2菩萨。主佛结跏趺坐高台上,两菩萨侍立左右,两侧刻护法雄狮1对。其左有1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宋新修会圣宫铭碑
在偃师境内的诸多古碑中,有一座号称“中州第一碑”的巨碑。那就是坐落在山化镇凤凰山上玉皇阁之北的会圣宫碑。此碑是我国现存少数巨碑之一。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会圣宫碑坐落在寺沟村南的凤凰山上,北依邙山,南面洛河,建于北宋宋仁宗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历经近千年风霜,会圣宫已经不存在,但大碑仍昂然竖立在原地。远远的,我们就被古碑的磅礴气势所震撼。巨大的碑首正面浮雕为流云和两条对称的盘龙,偏下为圭形碑额,刻着几行清晰可辨的大字:“新修西京永安县会圣宫碑铭”,但碑首东侧已经明显前倾。碑身正面刻着几十行楷书碑文,四周线刻龙形流云花边,然而超过半数的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学遗址
太学是我国古代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整个太学遗址可分为东西两大部分,仅东部面积就达3万多平方米,在遗址内部,也发现有大面积的建筑基址。至汉质帝时,太学生人数已有3万余人。东汉太学始创于汉光武帝建武五年(公元29年),是我国古代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也就是古代的国立大学。东汉经学大师马融、郑玄、班彪、桓谭等人都曾在太学任教。太学的学生必须经过中央选拔或者地方保送,张衡、王充都是从太学毕业的。太学遗址分东西两部分,仅东部面积就达3万多平方米,在遗址内部,也发现有大面积的建筑基址。太学布局大致为南北长而东西短的长方形,四面有墙。遗址内部夯土房基排列整齐,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洛阳首阳山
首阳山为邙山在偃师境内的最高处,位于汉魏故城的北面,因“日出之初,光必先及”而得名。魏晋帝陵之后,多埋葬于首阳山。首阳山东西绵延三十余里,这里每个山头又有具体山名,伯夷、叔齐庙就建在鏊子山顶。偃师八景中“晴晓先瞻海日红”便指首阳晴晓。站在山顶,远眺东方,霞光如涂,斑烂绚丽,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甚为壮观。北可望巍巍太行;南可眺中岳嵩山;西可瞻伊阙朦胧,古都依稀;东顾,宋陵陈布,一片陵峦起伏。环视周围,沃野青翠,稼穑旺盛,充满着盎然生机。地址:洛阳市偃师市邙岭乡类型:山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门票30.00元开放时间08:00—18:00
永宁寺塔基
永宁寺塔基位于河南洛阳市区以东约15公里,汉魏洛阳故城南端北魏永宁寺塔基出土大量的泥塑佛像和供养人造像,制作精细,形象生动,比同时期的石窟造像更加细腻逼真,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中的珍品。景点位置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西14公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宁寺遗址
永宁寺遗址位于汉魏洛阳城遗址内,坐落于北魏宫城的西南侧,是一座以佛塔为中心的佛寺,专供皇帝﹑太后礼佛。永宁寺建于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516年),遗址中央尚存永宁寺塔塔基。据杨炫之《洛阳伽蓝记》追述,永宁寺塔为木结构,高九层,一百里外都可看见。据他的描述,这座塔高四十余丈,相当于今天136.71米左右,加上塔刹通高约为147米,是古代最伟大的佛塔。现尚存方形础石124个,分内外5圈,排列整齐有序,皆呈正方形的网格式。从遗址可见,永宁寺平面长方形,南北305米,东西260米。中央为永宁寺塔,塔北有一片较大的夯土台基遗迹,应为正殿。杨炫之书中提到,正殿豪华绚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乔氏绣楼
乔氏绣楼位于偃师市府店镇夹沟村,建于清代,三层砖木结构建筑,长11.2米、宽5.5米,高10.8米,为双面坡硬山式屋顶,脊上有雕花及龙吻。房檐下有花卉图案的砖雕。墙体内为土坯外包青砖。绣楼下层为砖劵窑室,中层用方砖铺地,右侧为套间,左侧北部有云梯,上层为0,木质楼板。密室门开在绣楼后面,中层与其有云梯相连,绣楼南面外有护栏式青石台阶。目前,其整体建筑保存较好,木门窗有破损现象,云梯扶手有缺损。乔氏绣楼对研究清代绣楼建筑风格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它对研究清代民居和风俗,尤其是绣楼的结构和演变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洛阳玉帝阁
玉帝阁位于偃师市山化镇寺沟村(凤凰山南麓),曾是北宋行宫会圣宫的一部分,俗称“红庙”。始建于明代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康熙四十二年重修。玉帝阁屋面为歇山顶屋顶。坐北向南,底部长宽均约7.5米,成空心四面体,下宽上窄,分两层呈宝塔状,砖木结构。屋面筒瓦覆顶,下层正面做出装饰性屋檐及六组砖雕五踩斗拱,南边正中有一拱形门。阁内部有木制楼梯通往上层,上层墙壁四周均彩绘有明代人物肖像画,神态饱满,颜色鲜明,但由于年代久远,部分有脱落,南边正中也开一门,门框上部两侧雕龙形饰,门上方有一青石质明代石匾,上书楷体“玉帝阁”三字。阁内顶部檩、梁结构复杂,四角斜梁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偃师兴福寺大殿
兴福寺大殿位于偃师市高龙镇高崖村(学校院内)。大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东西长11.30米,南北进深9.10米,为歇山式建筑。据现存大殿-墙所嵌《兴福寺大殿简介》碑所记,兴福寺“修”于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距今500余年,建造人为逯通,后曾于清康熙年间以及民国时期重修。大殿主脊两端及正中饰有鸱吻,垂脊和戗脊上饰各类小兽。大殿内部柱、梁结构复杂,东边通梁,西边通柱,结构不对称,但巧妙地利用力学原理,保持了建筑的稳固。此大殿建筑规格较高,结构奇特,斗拱等木构件制作精美,虽部分瓦件有所脱落,但仍不失为一处价值颇高的古建筑。在大殿西侧,学校的过道内,平放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洛阳龙华欢乐园
洛阳龙华水上乐园位于偃师市高龙镇高崖村,距洛阳市新区10公里,距偃师市18公里。该乐园是以生态开发为主题的休闲游乐园。园内设有大喇叭滑梯、冲天回旋滑梯,太空盆滑梯,海浪池,环流河,儿童戏水池等游乐设施,可以满足全家人休闲娱乐避暑的要求。
灰嘴遗址
灰嘴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偃师市南缑氏镇灰嘴村东,距市区约20公里左右。南依嵩山余脉青罗山,东靠自东南向西北蜿蜒流过的浏涧河。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为古代人们生产、生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该遗址目前分东西两部,两者之间被巨大的冲沟分开。东址长西宽各约300米,面积约10万平方米。西址长宽各约200米,面积近4万平方米。文化层自上而下依次叠压为商代文化层、龙山文化层、仰韶文化层。三层总厚度约5米。如此三层叠压的情况,在黄河以南属首次发现,对研究三者承袭关系有重要价值。1959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曾发掘东址,并对西址进行了调查。2002年10月~12月,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吕不韦墓
吕不韦墓位于偃师西首阳山镇大冢头村东,偃师第一高中校园内。吕不韦生于濮(今河南濮阳),祖籍阳翟(今河南禹州)。年轻时经商,家累千金。后投机政治,吕不韦把政治赌注押到秦国太子安国君的庶子身上,成就了秦庄襄王的帝业。庄襄王元年(前249年),吕不韦被封为丞相。秦在洛阳建立三川郡后,吕不韦又因功被加封为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五月,已经亲政的嬴政诛灭嫪,吕不韦受到牵连,贬回洛阳。吕不韦虽然失势,但是各国宾客、使者仍络绎不绝地到洛阳谒见。秦王嬴政恐吕不韦发生变故,决定将他迁往蜀地。吕不韦在秦王嬴政的威逼下,饮鸩自尽,葬在洛阳北邙。吕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偃师杜甫墓
杜甫墓位于洛阳城东23公里的偃师市首阳山下杜楼村北。墓碑为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立,上刻“唐工部拾遗少陵杜文贞之墓”,为河南府尹张松孙手书。墓以青砖包边,八角形,为1956年重修时所砌。墓北原有杜甫祖父杜审言墓,今已无存。再向北,有杜甫的先祖、晋当阳侯杜预墓,尚存墓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国故城
时代:春秋至汉刘国故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偃师市西南约20公里的万安山北(今缑氏镇陶家村一带),南望青罗山,北眺伊洛河,东濒浏河,西临涧河的支流小西河,东西北三面都是深约20余米的河沟,南面是一块开阔的山前缓坡地。刘国就坐落在这个天然形成的半岛上。该城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220米,东西宽约650米,城区内耕土层中散落着大量春秋至汉代的板瓦、筒瓦、小砖等建筑材料及盆、甄、壶、豆、瓮等陶制器皿残片。在陶家村的东北处,还可以清楚地看到断崖上暴露出残存的夯土城墙遗迹。据考古专家介绍:这里是刘国故城的南城墙。墙体分为东西两段。东段现存137米,厚24.5米,夯土距地表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滑国故城
滑国故城位于河南省洛阳城东南43公里处偃师市府店镇滑城河村附近台地上。原为春秋时滑国都城,后被秦所灭。根据考古调查和发掘报告,可知滑国故城附近是一片平地,东北和东南环山,平地向西北扩展与洛阳盆地相连接。平地两侧有滑城河与府店北河,两河之间为一长靴形的台地,故城即坐落在这块南北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0.5~1.5公里的靴形台地上。它三面环绕深壑,天然半岛似的地形,易守难攻,是古代小国理想的建都之地。该城地势南北长,东西窄,北部依地势又向西北突出。城垣屈曲呈弧形,平面略作长靴形,南北长约2000米,东西宽约1000米,中部约700米,南部约500米,总面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辟雍碑
辟雍碑全称“大晋龙兴皇帝三临辟雍皇太子义再莅之德隆熙之颂碑”。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东大郊村北。1931年出土于东大郊村北东汉建武五年(29年)所建的西晋太学遗址中,后立于村内。碑首、碑身以整石凿。碑名篆书,正文隶书,刻于晋咸宁四年(278年),记述晋武帝司马炎及皇太子司马哀亲临太学辟雍视察的事迹。碑阴刻述,有太常散骑等行政学官和博士、助教等教职员四百余人,晋隶碑文,字体灵活,风格独特。1996年国务院公布辟雍碑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偃师商城博物馆
商城博物馆位于偃师市区西部,西距洛阳约35公里,是以研究、陈列、宣传夏商文化为主的专题博物馆。1985年筹建,1987年4月正式建成开放。该馆占地面积6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展览部分包括3个展厅。正中大殿为第一展室,面积260平方米,主要展出“二里头文化”、“尸乡沟商城遗址”,出土文物包括二里头1号宫殿复原模型、商城4号宫殿模型以及青铜器、玉器、石器、陶器共238件。第二展室展出偃师县文物工作者历年来配合基建出土的历代文物珍品,包括仰韶文化的彩陶器、汉晋文化遗物、唐三彩等250件。第三展室为临时性陈列,曾举办过《历代文物珍品展览》、《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