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旅游
江苏省景点介绍
延恩堂
延恩堂(新填街110号)位于大墙门西侧,座北朝南。建于清末民初,原系金慎安宅,后为周氏购得,系周仁基宅第。延恩堂第一进原是3开间平屋,周家买下房产后,在全国解放前将平屋改成楼房,并在房后添建门楼一座,门楼上雕有“业精于勤”四个字,在“文革-”中被毁。楼下墙门向里缩进约50厘米,石库门对外。第二进也是三楼三底,由于地形原因,房屋不规则,东面一间北部少一角,成五边形,西面一间北窄南宽成梯形,楼下不隔断是一个大厅。厅前中间是石板天井,东厢房是楼房,西厢房是形状不规则八边形的平屋灶间。楼房后有一个大天井,种有许多花木,天井北还有一个柴间,共有房屋2进16间241
吕氏旧宅
吕氏旧宅(新填街4号)位于烂树头大墙门,座北朝南。建于民国24年(1935),系吕钰生所建。大墙门内吕宅第一进是3开间平屋,原中间石库门对外,西有备弄,备弄口是小石库门。第二进是3开间楼房,两边是厢楼,中间是石板天井,天井南原有一座门楼,现门楼还在,门已砌断,雕刻全无。第三进是四楼四底,第二、三两进楼房都在后进的东厢房作楼梯间上下。第三进楼下第一架壁用轩式结构,轩内有硬木弯椽,房屋结点上有斗拱,月梁边有花纹木雕,雕有花木、童子献寿图等;楼房上多数是梅花格玻璃窗;有的是落地式长窗,有的是裙风板和半窗;山墙都是五柱落地,中间用矮柱、五架梁、三架梁。厢房对天井
王氏旧宅
王氏旧宅位于烂树头中端,座北朝南。建于清末,原系庞宅典当场,民国36年(1947)有王耐园购得。2003年,典当场内王宅尚存四楼四底和东厢房上下,为抬梁式砖木结构,三架梁、五架梁、矮柱等都完好,无雕刻、斗拱。从厢房下小石库门出入,天井中原有门楼,今门楼下大石库门还在,门楼已无,而且不能通行。现有房屋4楼4底及厢房共12间230平方米。2008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列为新发现文物,予以保护。
新填街积善堂
积善堂(新填街64号)位于东禾会禾即圩新填地东,朝向东南,北与金氏诊所相邻,南近磨坊弄,东面街,西为民居。建于清代,该堂原是磨坊弄春晖堂房屋的一部分,后陈家向叶家购得后改称积善堂,系私产。善堂共三进,都只有1开间。第一进平屋是墙门间,原有6扇墙门。第二进是客堂间,上面有0-,两进间有天井及灶间。第三进是楼房,原楼下有暗间,暗间无窗,门与墙壁相同,上面暗藏双层屋面,很难被发现。双层屋面的中间和暗间是用来藏贵重物品的。楼房前的厢房原是楼梯间。该房屋经几次修理已难寻古迹。2008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列为新发现文物,予以保护。
金氏旧宅
金氏旧宅(新填街58号)位于大东溪桥北堍,座北朝南。建于清代,原系叶履仁宅(春晖堂)一部分,民国38年(1949)有金慎安购得作金氏诊所。该宅全是平屋,共有房屋3进14间253平方米。为老式立帖式砖木结构普通民居。第一、二进都是5开间,第一进中间原是墙门间,第三进只有西部1间。当时有墙门、石库门,窗上有花瓶、人物等雕刻。据房屋买卖契约附属装修记载:第一进墙门6扇、板壁门3堂、地板1堂、半窗2堂、东西披厢半窗2堂、库门2扇、腰门全,第二进天井口长窗1堂、半窗2堂、室内纱窗1堂、玻璃板半窗东西2堂、板壁3堂、地板2间,第三进靠西平屋长窗1堂、半窗2堂。可惜这
蒋家桥
蒋家桥,又名广仁桥。跨严家廊下、陆家埭西市河。梁式石桥,东西走向。清乾隆十三年(1748),里人朱东发等募资重建。此桥在“T”字形河道交汇处,紧贴民居,构成一幅完美的江南水乡画卷,誉为“小桥、流水、人家”之典范。2001年4月,由国家邮政局发行《水乡古镇》系列特种邮票,其中同里以此桥作为代表上邮票版面发行。2008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列为新发现文物,予以保护。
同里太平桥
太平桥位于同知衙门西首,跨北墙门、仓场弄西市河。初建无考,重建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1986年9月6日【同镇(86)字第64号】列为同里镇文物控制单位。1994年7月29日【吴政办[1994]字第75号】列为吴江市文物控制单位。该桥曾于乾隆十二年(1747)里人范景烈等重建,后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再建。光绪二十八年(1902)里人修建。现为梁式单孔,南北走向。系花冈石砌置,桥台累砌,栏石全,每一踏级只有15公分左右,凿有防滑槽。桥面石梁、石栏均用巨型石条架设。桥长12.14米、桥面宽2.05米、桥堍宽2.39米、矢高2.30米、跨度3.40
长庆桥
长庆桥位于崇本堂门前,跨东柳圩、道士埭西市河。始建无考,重建于同治十二年(1873)八月。1986年9月6日【同镇(86)字第64号】列为同里镇文物控制单位。1994年7月29日【吴政办[1994]字第75号】列为吴江市文物控制单位。长庆桥,旧名福建桥;明成化(1465--1487)中里人谢忱、陈镛改建,俗称谢家桥;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里人重建,一名广利桥;同治十二年(1873)八月里人公捐再建,名为长庆桥至今;1988年夏秋,镇政府在“修旧如旧”的原则下,对该桥予以加固整修。该桥拱形单孔,南北走向,花冈石砌置。拱圈采用纵联分节并列法。龙门石上刻有
得春桥
得春桥位于南旗杆东起端,跨东、西两圩,初建无考。明天顺中,里人何蕃、周信重建,成化中再建,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项祥甫等募资重建,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里人王铨、王廷锦、凌学濂、陆廷聘等募资又重建。1964年移建得春桥为公园桥,为钢筋水泥桥。1999年为协调古镇风貌,政府出资重建,改水泥平桥为石板踏步桥,中间五块桥面是从原三元桥移过来的,桥宽2.9米,长7.4米,桥两侧字迹保持原样,西侧为“三元桥”,东侧为“里人重建三元桥道光乙亥”。相对于入镇口的“三元桥”,此桥又称“小三元桥”。得春桥从建桥至今约有六百年时间,先后七次重建。2008年全国第三
陈御史府
陈御史府(现辟为珍珠塔景园,石皮弄26号)陈御史府位于后港南岸,石皮弄之北,跨西圩和字圩。为明万历间南京监察御史陈王道宅第。陈御史府主要由牌楼、宅第、花园、祠堂四部分组成。珍珠塔也是著名锡剧《珍珠塔》故事的发源地。这段久久流传在江南民间的爱情佳话,使珍珠塔景园充满了唯美、浪漫的气息,是情侣们游古镇必到的景点。据《同里志》记载,陈王道(公元1526——1576年),字孟甫,一字敬所,号浩庵,为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进士,授靳县知县,又补阳信,皆以才能廉慎两邑,后为邵武守,擢南京监察御史。相传南都贡院的号房,向蔽以芦席,值风雨如露,士子不堪,他奏请
同里上元街积善堂
积善堂(上元街141号)位于严家廊下西首,朝南面河。建于清代,系陈兆熊和徐洪甫宅第。共有房屋2进32间583平方米。积善堂东部是两进3开间楼房,第一进楼房后有一座门楼,门楼经修理保存较好,但门楼上雕刻已无。两进楼房间是个石板天井,天井两侧是厢楼,将两进楼房连在一起。两进楼房西有一条弄堂,弄堂口南靠桥、西靠河,有座1开间的小楼,小楼屋顶三面落水,成为局部庑殿式屋顶。楼北弄西是4间西边沿河平房,屋边有向河挑出的石条组成的河桥,可就近取水;弄堂北还有1个天井、2间小屋及2间平房。该堂为保存较好的清代建筑。2008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列为新发现文物,予以保护。
春晖堂又称叶家墙门
春晖堂又称叶家墙门(上元街171号)位于严家廊下中端,朝南,南接礼善堂,北连教师住宅区,东、西为民居。建于清末,系叶氏祖宅。现存房屋两进,第一进东部是5开间平房,西部是4开间楼房,两边带平厢房,房前天井用大块碎石铺设;第二进东部是4开间平房,西部是5开间楼房,房前天井也用大块碎石铺设,窗大部分是蛎壳窗。楼上朝北的还有木板窗;第二进后还有一个大院子。2008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列为新发现文物,予以保护。
礼善堂
礼善堂(上元街178号)位于严家廊下东端,朝南面河。共有房屋4进51间1135平方米。其中,1、2进建于民国20年(1931),3、4进建于清光绪初(1875--1878),系任氏宅第。该堂以备弄为界分东、西两部分,且分别有3个石库门对外。东部4进,前2进是2开间楼房,后2进是平房。西部4进3开间楼房。礼善堂南部沿街第一进是5开间楼房,楼房两角上各有砌在墙中界石一块,界石上是“任礼善界”四个字,东起第二间处有条备弄,备弄东前两进是2开间楼房,后两进是平房,备弄西是四进3开间楼房。西部第一进和东部后两进是公有的墙门间及各户柴间、什杂间等。礼善堂朝南有3个石
同知衙门
同知衙门(富观街4号)位于仓场弄东侧,朝南面河。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系康熙庚辰(1700年)进士陈沂震宅。雍正九年(1731年)入官房,改建同知衙门。乾隆元年(1736),衙门移驻吴县东山。移迁后,经官发卖,为诸生王铨以纹银三千两购得整个宅地,名为“敬仪堂”。当时占地17亩8分,房屋7进计91间,分别为门厅、轿厅、大厅、仪厅、堂楼。门面为7开间,后宽17开间,东西备弄,后为花园。现存建筑4、6二进,占地面积5186.61平方米,建筑面积2514.60平方米。其中,四进大厅通面阔18.37米,通进深9.20米,总高5.72米。1986年9
西宅别业
西宅别业(富观街21号)位于同知衙门东首。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该宅朝南面河,现存5进,占地面积2153.52平方米,建筑面积1282.68平方米。1986年9月6日【同镇(86)字第64号】列为同里镇文物控制单位。1994年7月29日【吴政办[1994]字第75号】列为吴江市文物控制单位。西宅别业系明万历壬辰(1592年)进士、江西兵备道顾自植宅第。续建、修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该宅原共7进99间。其第2进五开间正厅,于1958年因属危房而拆除,现成空地。其后花园名曰:“愚园”,习称“顾家花园”,在60年代前后,由街
澄思堂
澄思堂(富观街34号)位于南旗杆西首,石皮弄东,朝南面河。建于清末,系吴传生宅第。共有房屋3进9间195平方米。澄思堂第一进是一间墙门间,沿街对外是4扇竹丝墙门,中部原有退堂门,上方小阁上过去是家堂;第二进为一间走路间,1963年曾因屋檐塌落而大修,并隔出通道,东部做什杂间,80年代后由同里书法教师张建华辟为“寒石轩”书法室;第三进西部靠石皮弄,是3开间楼房,楼前天井东窄西宽,天井西部有一间厢房,厢房南还有一个灶间是南邻顾炳生家的。各进房屋今已无门楼和雕刻,但墙上有过去关库门用门闩洞,两个天井都用小石子铺设。2008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列为新发现文物,予
同里留耕堂
留耕堂(富观街35号)(含师俭堂、敦厚堂,王绍鏊纪念馆在其内)位于南旗杆中端,朝南面河。建于清末。共计房屋156间,占地面积5157平方米,建筑面积3051平方米该建筑共有房屋3组,。每组老宅之间,以备弄为界,房主都姓王,同里人将三条备弄合称为“王家三弄”。每组均为6进,东组房屋为明正统(1436--1449)时,江西右布政使何源归老之宅,称为“遗老堂”。后为居乡隐者王有庆购得,更名为“师俭堂”。中间房屋称“敦厚堂”,始创于清康熙年间。其中,第5进房厅,通面阔17.85米,通进深10.63米,总高5.21米。其对面现存门楼一座,上刻“忠厚贻谋”4字。西组
经笥堂
经笥堂(富观街48号)位于文衡第西邻,朝南面河。建于民国初年(1912--1915),系任申甫所建。原共5进38间1161平方米,现存1—4进。该堂具有中西合壁建筑风格的深宅大院。房屋的第一进是3开间的墙门间,大门外墙面用红砖扁砌而成,不粉刷,室内外地面高度差较大,大门前用三步石级,大门上方用半圆形装饰门框,风火墙上有一个做人民公社办公室时建的大五角星,旁边两间南部各带蟹眼天井一个,东部留有备弄,弄口是小石库门。第二进为3开间茶厅(大厅),厅前有轩,厅内有保存完好的雕梁画栋,棹木(官帽翅)上有人物山水雕刻,山幅云上有孔雀雕刻,大梁上凤戏牡丹雕刻,还有戏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横山桥白龙庙戏楼
横山桥白龙庙戏楼是白龙庙的一部分,戏楼坐南朝北,砖木结构殿宇式建筑,楼分上下二层,台面高3.5米,前台面宽8.2米,进深6米,台口上方悬挂匾曰:“大地阳春”。
顺庄戏楼
顺庄戏楼位于横林顺庄东岳庙,系清代建筑,1993年重修。戏楼坐南朝北,面对东岳庙大殿。戏楼平面呈凸字形,系砖木结构。凸出部分为前台,歇山顶,飞檐翘角,前檐及左右两檐的木枋上用斗拱部件支撑屋面梁架,屋顶双龙吻春。前台面宽6米、进深五檩4.4米、脊高9.3米、台面高2.3米;后台三间,硬山结构,通面宽9.2米、进深六檩6.4米、顶高8.5米。戏楼台口正上方原有横匾两块,是“为我苍生”、“凤凰来仪”。台上两侧石柱上挂有对联一副:上联为“为善不倡,祖有余殃,殃尽必倡”;下联为“为恶不灭,祖有积德,德尽必灭”。